極簡實現 TiDB 冷熱資料分層儲存 | He3 團隊訪談
參加 Hackathon 可以接觸到核心、工具、生態各個領域中志同道合的小夥伴,通過他們的專案學習到非常好的創意。大家的想法都很奇妙,充滿了創新力,在平時的研發過程中,很少能接觸到這些,Hackathon 能夠幫助我們開啟思維,讓我們知道原來 TiDB 還可以這麼玩。 —— He3 團隊
在剛剛收官的 TiDB Hackathon 2021 中, He3 團隊就選擇了冷熱資料分層儲存來降低 TiDB 的儲存成本。他們在設計中將熱資料存放在 TiKV 上,將查詢和分析機率比較少的冷資料存放到便宜通用的雲端儲存 S3,同時使 S3 儲存引擎支援 TiDB 部分運算元下推,實現 TiDB 基於 S3 冷資料的分析查詢。專案獲得了評委的一致好評,力奪本屆賽事的一等獎。
這個專案為後面 TiDB 與 S3 的整合打下不錯的基礎,在這次 Hackathon 驗證了可行性。它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將冷的資料放到 S3,將運算元儘量下推到 S3,通過 S3 原生的 select 功能加速查詢。當然,如果資料已經在 S3,還可以通過 Cloud 上其他的服務,譬如 Athena, 來做更多的查詢聚合操作,加速查詢。這次大家都是在通過 partition 做文章,畢竟根據時間片來分的 partition 是非常常用的一種操作。我們內部現在也在通過 LSM 做一些跟 S3 整合的研究,我還是很期待這些都能在今年看到不少的成果產出。譬如 TiDB Cloud dev tier 叢集就可以完全用這套機制來驗證。
—— 評委唐劉點評
為什麼選擇冷熱資料分層儲存這個方向?
該專案解決了什麼問題?
-
支援建立 S3 外部表; -
支援通過 insert into s3_table select from tikv_table where ... ,把 TiKV 內部表的資料轉儲到 S3 物件儲存上; -
支援通過 insert into tikv_table select from s3_table where ... ,把 S3 外部表的資料轉儲到 TiKV 內部表。
-
內部 TiKV 分割槽表資料轉存到 S3 物件儲存中; -
更改分割槽表後設資料,把 TiKV 內部分割槽錶轉化成 S3 外部表,核心要點保留 S3 外部表和主表的分割槽關係; -
刪除 TiKV 內部分割槽表資料。
-
S3 外部表支援所有的資料型別; -
S3 外部表支援所有的運算元; -
優化 S3 外部表操作效能在使用者可接受的範圍內。
SQL Parser 模組、系統表模組
-
增加一個新的系統表,用於儲存 S3 後設資料, 每一條記錄對應一個 S3 儲存後設資料:包含 S3 的 endpoint, access key, secret key, s3 bucket。insert into mysql.serverobject values("s3object","http://192.168.117.220:9000","minioadmin", "minioadmin","s3bucket"); -
支援建立外部表,相比普通表增加了 s3option 選型,對應 S3 後設資料物件,外部表對應 S3 的儲存路徑:Bucketname/DBName/TableName create table s3_table(id1 int8,id2 char(30)) s3options s3object; -
支援分片表自動轉換成 S3 外部表
執行器模組
-
能夠區分操作表是否是 S3 外部表,如果是外部表,寫入時,資料以 256M 為粒度儲存到 S3 的一個物件中 , 當查詢 S3 外部表時,S3 物件會被以流式的方式裝配到 chunk 中,以支援上層運算元操作; -
支援運算元下推到 S3 節點,利用 S3 節點的計算能力加速 S3 外部表的效能; -
S3 外部表支援所有的資料型別,儲存在 S3 的資料按 S3 外部表的 schema 對應的資料型別儲存到 chunk 裡,相關列都會基於資料型別編碼; -
支援 Alter 實現內部分片表資料自動轉儲到 S3 外部表中,同時保留主表和 S3 外部表的主從關係不變。
優化器模組
來自效能測試的挑戰

He3 在 Hackathon 中的 TPC-H 測試成績
本次參賽的心路歷程
-
通過新的編碼方式以及加速演算法,降低資料在 S3 的儲存容量,基於本次比賽中實現的效果再降低 50% 的儲存容量; -
持續優化 TiDB 對接 S3 的儲存差異效能,在這次比賽的後期,這塊效能每天都有 20% 的效能提升,He3 認為這裡其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
進一步簡化使用者的冷熱資料分離方式。對這次專案的最終實現, He3 其實還有一些遺憾,一開始設計的時候他們想過現在冷熱資料分離還需要 DBA 來做一些操作,如果能將這個工作進一步實現自動化操作,就可以讓冷熱資料分離應用性再上一個臺階,不過由於時間比較有限的原因沒能實現。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94146/viewspace-285390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Java 將PDF轉為HTML時儲存到流
- 共同探討資料庫技術與行業數字化轉型過程的融合創新
- 2021年全球主要PC廠商出貨量市場份額(附原資料表)
- [重慶思莊每日技術分享]-19c資料庫PGA設定過高出現告警
- Omni Recover for Mac如何恢復所有丟失的iPhone資料
- 資料庫介紹
- openGauss持續聚焦資料庫根技術
- 為資料庫元件鋪路,超好用的 go 集合(collection)庫來了
- 團隊程式碼規範 ESLint + Prettier + EditorConfig
- 艾瑞諮詢:2022年資料庫雲管平臺白皮書(附下載)
- 復旦大學&開放數林:2021年度中國地方政府資料開放報告
- Meta AI推出“雜食者”:一個模型搞定影像、視訊和3D資料三大分類任務,效能還不輸獨立模型
- vivo資料庫與儲存平臺的建設和探索
- 《IDEA Plugin 開發手冊》• 小傅哥.pdf | 年前整理的最後一本PDF資料
- .Net Api 之如何使用Elasticsearch儲存文件
- 2023年全球IT支出及增長率預測(附原資料表)
- 2019-2021年全球海運動力煤和褐煤出口量(附原資料表)
- 2019-2021年全球海運動力煤和褐煤進口量(附原資料表)
- 【北亞資料恢復】誤操作導致雲伺服器表被truncate,表內資料被delete的資料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