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Java程式設計師的Python新手入門小結

程式設計師欣宸發表於2021-12-28

歡迎訪問我的GitHub

https://github.com/zq2599/blog_demos

內容:所有原創文章分類彙總及配套原始碼,涉及Java、Docker、Kubernetes、DevOPS等;

本篇概覽

  • 欣宸是個Java程式設計師,最近正在學習Python,本文記錄了學習過程,以及一點自己的思考,主要用途是作為筆記來總結和溫習,另外如果您也是一位初學Python的Java程式設計師,希望本文能給您一些參考;

版本

作業系統:macOS Big Sur (11.6)
Anaconda3:2021.05
python:3.7.3
Jupyter Notebook:5.7.8

工具

  • 編輯器用的是Jupyter Notebook,以下三個快捷鍵最常用到,尤其是第三個,執行當前行,並新增一行: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廢話不多說了,直接開始動手操作;

除法

  • 一個斜槓的除法,結果是浮點型,兩個斜槓的觸發,結果是整形: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字串

  • 格式化的時候,可以不指定引數索引,此時按照出現順序處理: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也可以在花括號中新增數字: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還可以在花括號中新增冒號,在冒號之後新增特定的輸出格式

  • 保留小數點後三位,f表示浮點數: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帶符號保留小數點後三位,f表示浮點數: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不顯示小數: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列表

  • 逗號分隔,方括號包裹: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列表各個元素的型別無需相同(這一點和Java陣列是不同的)

  • 訪問列表中的元素,使用方括號+索引(從0開始):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索引數值可以為負,負一表示倒數第一: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與字串的字元不同之處在於,列表的元素可以修改: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分片,下面程式碼表示從0開始,一直取到2-1位置(左閉右開):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分片的時候,冒號左邊不填就表示從0開始,右邊不填表示直到最後一個元素: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分片可以接受第三個引數:步長,下面的表示每遍歷兩個元素才取一個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當步長等於負一的時候,相當於反轉了: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用加號實現兩個列表相連: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列表乘以數字N,表示生成一個新的列表,內容是原列表的N份複製: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append:尾部追加元素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insert:將元素插入在指定位置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extend:將一個列表追加到另一個列表尾部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方法id可以檢視物件的記憶體地址,如下圖,可見經歷了append、insert、extend等操作後,記憶體地址不變,也就是說這些都是原地操作(in place):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列表的刪除操作

  • 刪除列表元素有三種方式:pop、remove、clear

  • pop()會彈出最後一個元素: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也可以將索引作為入參傳入,這樣就能刪除指定元素: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remove方法的入參是列表中的值,也就是找到列表中與入參相同的元素,將其刪掉,下圖可見,myList中有兩個'abc',用remove會刪除第一個: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clear方法會清空列表: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列表的記數和索引

  • count方法統計指定元素在列表中的數量,從下圖可見1在列表中出現了兩次: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index查詢指定元素出現的位置: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列表排序

  • sort方法用來排序,預設是比較元素大小: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預設是升序,新增reverse=True表示降序: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sort操作的是列表物件本身,還可以用全域性函式sorted來排序,該函式會生成一個新的副本,如下圖,newList是排序後的列表,而原有的myList保持不變: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與列表相關的常用全域性函式

  • 除了sorted,還有一些常用的全域性函式和列表有關:

  • operator(取代原有的cmp),用於比較大小以及是否相等: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len:計算個數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max:返回最大值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min:返回最小值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list:元組轉為列表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zip:兩個列表中,同位置元素結合成一個元組,最終得到一個元組列表: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enumerate:將指定列表的每個元素與其位置下表組成一個元組,最終得到一個元組列表(和上面的zip用法相似,不過簡單多了,range操作已經在enumerate內部實現),如下圖: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元組

  • 元組與列表相似,但是一旦建立就不能修改,建立使用的是圓括號(列表是方括號)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要注意的是,只有一個元素的元組也要帶逗號,例如(1,),這很好理解,畢竟(1)就是個整數而已

  • 沒有括號,只有逗號,也是元組: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下標操作和列表相同: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列表轉元組用tuple函式: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tuple函式還能將字串直接轉為元組: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修改元組會失敗: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修改元組的思路是建立新的元組,如下圖,用三個元組拼接的方式生成了一個新的元組,相比舊的,新元組的第三個元素已經從2變為'a',給人以修改過的感覺: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字典

  • 字典和Java的map相似,由多個鍵值對構成,鍵和值之間用冒號分隔,多個鍵值之間用逗號分隔,外面用大括號包裹: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字典看起來很像json

  • items方法返回所有元素,keys返回所有鍵,values返回所有值: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可以用鍵查詢值,和Java的map一樣,不過語法是中括號: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也可以用get方法返回鍵對應的值,還能指定鍵不存在時的預設值: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直接用方括號,可以修改,如果鍵不存在就是新增: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update方法的入參是另一個字典,該方法可以將入參字典的內容合併進自身: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pop方法刪除指定元素,popitem方法刪除最後一個元素: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集合(Set)

  • 提到Set,Java程式設計師應該不陌生,就是我們們經常用來排重的那個Set,是個無序元素集

  • 集合用逗號分隔,大括號包裹: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小結三種包裹方式:列表方括號,元組圓括號,字典和集合大括號(字典的元素是鍵值對,集合是單個元素),另外元組可以不包裹,有逗號就行

  • set方法可以將列表轉為集合: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集合的元素都是不可變型別的,如數值、字串、元組

  • 可變型別不能作為集合的元素,如列表、字典、集合,至於其中原因,看看下圖紅框的錯誤資訊,如果您是個Java程式設計師,應該get到了: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可以用減號或者difference方法求兩個集合的差集: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程式邏輯控制

  • if判斷,是用if、elif、else的組合,注意if、elif、else的行末尾都有冒號: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python不支援switch

  • if判斷的三元操作符,賦值的時候可用if else組合: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普通的for迴圈: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內建函式range可以建立整數列表,也能在for迴圈中遍歷: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while迴圈的語法和java相似: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迴圈中的break和continue與Java類似,就不贅述了

推導式:列表

  • 格式如下:
[生成表示式 for 變數 in 序列或迭代物件]
  • 測試如下,a就是列表推導式生成的列表: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還可以通過if增加篩選條件,例如下面是隻保留偶數: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如果列表的元素也是列表,我們可以用列表推導將其解開,平鋪為一層,下圖的例子中,a_element是a的元素,a_element自身也是列表,還可以用推導將其展開: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推導式:字典

  • 對字典用推導式,可以取得鍵和值的處理,下面是用推導式生成一個新的字典,剔除了鍵為age的鍵值對: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推導式:集合

  • 下面使用推導式,利用列表生成一個新集合,裡面的值是原列表每個元素的平方,而且由於集合的不重複性,原列表中重複的元素已經被過濾為只剩一個: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匯入庫

  • 語法:
import 模組名 [as 別名]
  • 例如匯入math模組來計算正弦值: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如果覺得每次在程式碼中寫math太麻煩,還可以在匯入時設定別名: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如果覺得別名也麻煩,能不能把m.也去掉,可以用以下語法:
from 模組名 import 物件名

例如: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上述極簡的方式是不推薦使用的,因為缺少了namespace隔離,在API的正確性上就缺少了保障

關於自己的模組

  • 假設有一個python檔案hello.py,內容如下,定義了名為doHello的方法,再執行一下試試:
def doHello():
	print("hello world!")

doHello()
  • 現在另一個檔案test.py,裡面會呼叫hello.py中的doHello的方法:
import hello

hello()
  • 執行命令python test.py,結果如下,可見hello world!輸出了兩次:
will$ python test.py 
hello world!
hello world!
  • 上述結果顯然不是我們想要的,test.py只是想使用doHello方法,結果將hello.py中的doHello()也執行了,需要一種方式來避免test.py中的doHello()被執行

  • 這時候內建變數name就派上用場了(注意前後都是兩個下劃線),將hello.py改成如下內容,如果執行python hello.py,內建變數name的值就是main,其他時候,例如hello.py被其他檔案import的時候,它的值就是模組名(這裡就是hello):

def doHello():
	print("hello world!")

if __name__=='__main__':
	doHello()
  • 再試試python test.py,這次只有一次輸出了:
will$ python test.py 
hello world!
  • 我們再試試python hello.py,也能按照預期輸出:
will$ python hello.py
hello world!

  • 對於Java程式設計師來說,包很好理解,在python中也很相似,接下來我們們嘗試一下,建立名為test的包,裡面有兩個模組:test1和test2

  • 加入包名為test,我們們建立名為test的資料夾

  • test資料夾下,新增檔案init.py,這是個空檔案

  • 建立檔案test1.py:

def doTest1():
	print("hello test1!")
  • 再建立檔案tes2.py:
def doTest2():
	print("hello test2!")
  • 現在回到test2.py檔案的上一層目錄,建立檔案hello.py,用來驗證如何使用包,可見訪問方式是包名.模組名.方法名
import test.test1 as test1
import test.test2 as test2

test1.doTest1()
test2.doTest2()
  • 執行hello.py試試:
will$ python hello.py
hello test1!
hello test2!

內建模組:collections

  • Java程式設計師對collections包不會陌生,這裡面都是一些和容器相關的類,為我們們的開發提供了極大便利,接下來看看該模組常用的幾個類

  • namedtuple:可以用名字訪問內容的元組子類,從下面的程式碼可見,namedtuple可以方便的定義一個物件,很像java中的bean: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namedtuple

# 自定義元組物件
Student = namedtuple('Student', ['name', 'age'])

# 例項化Student
student = Student('Tom', 11)

# 看一下student的型別
print(type(student))

# 使用name欄位
print(student.name)

# 使用age欄位
print(student.age)
  • 執行結果如下,可見student的name和age欄位都能方便的訪問到,而student例項的型別是class:
will$ python test.py
<class '__main__.Student'>
Tom
11

內建模組:deque

  • deque是雙向佇列,在增加和刪除資料的時候比列表的效能更好(列表的讀效能更好),基本操作如下所示: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 例項化deque
dq = deque([1,2,3])

# 佇列右側增加元素
dq.append(4)

print('1. {}'.format(dq))

# 佇列左側增加元素
dq.appendleft(5)

print('2. {}'.format(dq))

# 指定位置增加元素
dq.insert(1, 6)

print('3. {}'.format(dq))

# 最右側元素彈出(刪除)
dq.pop()

print('4. {}'.format(dq))

# 最左側元素彈出
dq.popleft()

print('5. {}'.format(dq))

# 刪除元素,注意2是值,不是位置
dq.remove(2)

print('6. {}'.format(dq))

# 倒排
dq.reverse()

print('7. {}'.format(dq))
  • 執行結果如下:
will$ python deque.py
1. deque([1, 2, 3, 4])
2. deque([5, 1, 2, 3, 4])
3. deque([5, 6, 1, 2, 3, 4])
4. deque([5, 6, 1, 2, 3])
5. deque([6, 1, 2, 3])
6. deque([6, 1, 3])
7. deque([3, 1, 6])

內建模組:OrderedDict

  • OrderedDict是有順序的字典,如果您瞭解LFU(Least frequently used)演算法,那麼就很容易理解有序的字典了,OrderedDict中的順序是元素被新增的先後順序,普通用法如下: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OrderedDict

# 例項化
od = OrderedDict()

# 新增
od['a'] = 1
od['c'] = 2
od['b'] = 3

# 順序是新增的先後順序
print("1. {}".format(od))

# 列印所有的鍵
print(od.keys())

# 把一個字典合併進來
od.update({'e':'4'})

# 順序是新增的先後順序
print("2. {}".format(od))

# 根據鍵刪除鍵值對
od.pop('a')

print("3. {}".format(od))

# 把指定鍵的鍵值對移到末尾
od.move_to_end('c')

print("4. {}".format(od))
  • 輸出如下:
will$ python ordered.py
1. OrderedDict([('a', 1), ('c', 2), ('b', 3)])
odict_keys(['a', 'c', 'b'])
2. OrderedDict([('a', 1), ('c', 2), ('b', 3), ('e', '4')])
3. OrderedDict([('c', 2), ('b', 3), ('e', '4')])
4. OrderedDict([('b', 3), ('e', '4'), ('c', 2)])

內建模組:defaultdict

  • defaultdict容易理解:帶有預設值的字典,用法如下所示,要注意的是defaultdict例項化的入參是lambda表示式,至於這個lambda,相信java程式設計師並不陌生: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dd = defaultdict(lambda: 'ABC')

dd['a'] = 1

# 列印一個存在的鍵值
print(dd['a'])

# 列印一個不存在的鍵值
print(dd['b'])
  • 輸出如下:
will$ python defaultdict.py 
1
ABC

內建模組:Counter

  • Counter提供了計數器功能,下面的demo演示了用Counter將列表轉為了每個元素的統計結果,要注意的是most_common方法,相當於排序和列表的功能,該方法的返回值是列表,裡面的元素是元組: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 一個普通列表
colors = ['aa', 'bb', 'cc', 'aa']

# 將列表傳給Counter進行統計
result = Counter(colors)

# 列印result型別
print(type(result))

# 列印result內容
print(result)

# 用內建函式dict將Counter例項轉為字典
print(dict(result))

# 取統計值最高的前兩個元素
most = result.most_common(2)

# 檢查most_common返回值的型別
print("most_common's type {}".format(type(most)))

# 檢查most_common返回值的型別
print("most_common's value : {}".format(most))
  • 輸出結果如下:
will$ python Counter.py
<class 'collections.Counter'>
Counter({'aa': 2, 'bb': 1, 'cc': 1})
{'aa': 2, 'bb': 1, 'cc': 1}
most_common's type <class 'list'>
most_common's value : [('aa', 2), ('bb', 1)]

內建模組:datetime

  • 名為datetime的模組中,有個名為datetime的類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還可以例項化datetime物件: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datetime物件的年月日時分秒等欄位: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轉時間戳: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還可以通過strptime方法將指定格式的字串轉為datetime物件: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datetime物件轉字串也是常見操作,用的是strftime方法: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時間的計算,例如一天前,一小時後等操作,可以使用datetime包的timedelta類完成: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datetime物件可以用減法結算時間差: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減法特性在計算日期間隔的時候很有用: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JSON處理

  • 利用json進行物件和字串之間的序列化、反序列化轉換: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還可以用dump和load方法通過檔案進行序列化反序列化操作

內建模組:random

  • 生成隨機數也是常見操作: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還可以產生整形隨機數,設定內容範圍和遞增單位: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在一堆內容中做隨機選擇: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用choices方法(注意不是choice),可以隨機選擇指定數量的結果: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choices得到的結果可能重複,如果想不重複可以用sample方法: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將原有集合資料的順序打亂,相當於洗牌的效果: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函式

  • 基本函式語法:
def 函式名([引數列表]):
	函式體
  • 和Java不同的是,函式的入參型別並不固定: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使用關鍵字pass,可以定義一個空方法:
def test():
    pass
  • 一個函式可以返回多個值(本質上是個元組),呼叫的時候用多個變數來接收即可: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還可以給函式增加說明文件,然後用help命令檢視: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呼叫引數的時候可以用引數名=xxx的形式傳入引數,此時引數引數的先後順序可以隨意,無所有誰先誰後: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可變引數和Java的方法也相似,先看一個星號的可變引數,可以理解為元組: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再看兩個星號的可變引數,可以理解為字典: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對於固定引數的函式,還可以直接將字典作為入參,不過要加兩個星號: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還可以設定預設引數: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lambda表示式

  • java程式設計師對lambda表示式很熟悉,這裡也差不多,來看看如何定義和使用: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再來看看幾個支援lambda的內建函式,熟悉lambda的使用

  • filter:過濾器,下面是個過濾奇偶數的例子,第一個引數是判斷是否過濾的邏輯,True保留,第二個引數是列表,最終奇數全部被剔除,只留下偶數: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map:逐一轉換,下面是將奇數轉為False,偶數轉為True的例子: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reduce:大名鼎鼎的map reduce,您應該有所耳聞,reduce會將集合中的資料逐個取出來和前面一輪的結果做同樣的處理,最典型的當屬累加: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sort:排序,先來看看最簡單的: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sorted可以接受排序處理函式作為引數,例如按照絕對值進行排序,內建函式是abs,被作為引數傳給sorted: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sorted方法會生成一個新的列表,如果想直接改變原列表就不適合用sorted方法了,此時用列表的sort方法即可,如下圖,還用了reverse引數試試倒排序的功能: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物件導向

  • 身為Java程式設計師,天天和物件打交道,下面的程式碼您應該很容易看懂: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如果變數名是由兩個下劃線開始的,就表示改變數是私有成員變數,不能在外部訪問: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與Java不同的是,建立物件不需要關鍵字new

  • 繼承:

class 派生類名 (父類名):
	語句...
  • 下面是個繼承的例子,Student是父類,Pupil是子類:
# 父類
class Student:
    # 成員變數
    name = '未知'
    age = 11
    __addr= 'ShangHai'

    # 構造方法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addr):
        print('執行構造方法')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elf.__addr = addr

    def myInfo(self):
        print('學生姓名[{}],年齡[{},地址[{}]]'.format(self.name, self.age, self.__addr))

class Pupil(Student):
    #成員變數
    grade = 1

    # 構造方法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addr, grade):
        # 顯式呼叫父類構造方法
        Student.__init__(self, name, age, grade)

        print('執行構造方法(子類)')
        self.grade = grade

    # 子類自己的方法
    def myGrade(self):
        print('學生年級[{}]'.format(self.grade))
  • 執行效果如下,符合預期: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生成器

  • 先回顧一下列表推導,下面的程式碼會生成一個列表:
a = [x*2 for x in range(10)]
  • 如果列表很大就會很佔用記憶體空間,此時我們還有另一個選擇:生成器,簡單的說就是將上述程式碼的方括號改成圓括號,這樣a就不是列表了,而是生成器,這是種特殊的迭代器: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異常處理

  • 習慣了java的try-catch-finally,對python的異常處理就容易理解了,捕獲和處理如下:
try:
    x = 1/0
    print('不可能列印這一句')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as err:
    print('發生異常', err)
finally:
    print('執行finally')
  • 輸出如下圖: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關鍵字raise可以主動丟擲異常: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以上就是欣宸在自學Python過程中的簡化版筆記,希望能幫助您在初期抓住重點,快速入門;

你不孤單,欣宸原創一路相伴

  1. Java系列
  2. Spring系列
  3. Docker系列
  4. kubernetes系列
  5. 資料庫+中介軟體系列
  6. DevOps系列

歡迎關注公眾號:程式設計師欣宸

微信搜尋「程式設計師欣宸」,我是欣宸,期待與您一同暢遊Java世界...
https://github.com/zq2599/blog_demo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