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遞迴函式
1.1 什麼是遞迴?
生活中用到的遞迴: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正在給小和尚講故事呢!講的什麼呢? 講的是:"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正在給小和尚講故事呢!講的什麼呢? 講的是:'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正在給小和尚講故事呢!講的什麼呢?
遞迴就是函式在執行過程中,直接或者間接的呼叫了自身。
遞迴的核心:
- 遞推
一層層往下推導答案(每次遞迴之後複製度相較於上一次一定要有所下降) - 回溯
依據最後的結論往後推匯出最初需要的答案
重點: 遞迴一定要有結束條件!!!
如果沒有結果條件會一直遞迴下去,python
直譯器中預設遞迴次數是1000
次
>>> import sys
>>> sys.getrecursionlimit()
1000
1.2 遞迴示例
示例1:求第5個人的的年齡,已知第1個人的年齡為18,第2個人比第1個人大兩歲,第3個人比第2個人大兩歲,依次類推
# 程式碼:
def foo(num):
if num == 1:
return 18
return foo(num-1) +2
res = foo(5)
print(res)
執行結果:
26
示例2: 只列印列表中的數字
l = [1,[2,[3,[4,[5,[6,[7,[8,[9,[10,[11,[12,[13,[14,]]]]]]]]]]]]]]
def boo(l):
for i in l:
if type(i) == int:
print(i, end=' ')
else:
boo(i)
boo(l)
print()
執行結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示例3: 階乘
# 程式碼:
def func1(num):
if num == 1:
return 1
return func1(num -1) * num
res = func1(5)
print(res)
# 執行結果:
120
2. 三元表示式
判斷兩個數的大小,返回大的數:
之前的程式碼:
# 程式碼
def foo(a, b):
if a > b:
return a
else:
return b
print(foo(5, 6))
# 執行結果:
6
使用三元表示式:
def foo2(a,b):
return a if a >b else b
print(foo2(5,6))
# 執行結果:
6
# 判斷使用者輸入的是y或n
user_input=input("Please input y/n:").strip()
Please input y/n:y
if user_input == 'y':
print("OK")
else:
print("NO")
OK
# 使用三元表示式:
>>> user_input=input("Please input y/n:").strip()
Please input y/n:y
>>> "OK" if user_input=='y' else "NO"
'OK'
值 if 條件 else 值
條件成立採用if前面的值,不成立採用else後面的值。
三元表示式還可以巢狀:
>>> res = True if 5 > 4 else (False if 1 < 2 else True)
>>> print(res)
True
# 如果 前面的if 5 > 4為真則直接返回,否則再去計算 else後面的(False if 1 < 2 else True)
>>> res = True if 5 < 4 else (False if 1 < 2 else True)
>>> print(res)
False
但是,三元表示式儘量不要巢狀使用
注意: 當功能需求僅僅是二選一的情況下,那麼推薦使用三元表示式
3. 列表生成式
列表生成式:功能是提供一種方便的列表建立方法.
示例1: 給一個列表裡面的每一個元素都加個ex_
字首。
# 給列表每個元素都個ex_字首,組成一個新列表:
list1 = ['apple', 'orange', 'purple']
new_list = ['ex_apple', 'ex_orange', 'ex_purple']
# 目前程式碼實現
# 程式碼:
list1 = ['apple', 'orange', 'purple']
new_list=[]
def foo(list1):
for name in list1:
new_list.append("ex_%s" % name)
foo(list1)
print(new_list)
# 執行結果:
['ex_apple', 'ex_orange', 'ex_purple']
# 使用列表生成式
>>> res = ["ex_%s" % name for name in list1]
>>> res
['ex_apple', 'ex_orange', 'ex_purple']
列表生成式裡面還可以使用if
# 除了orange外其他元素加`ex_`字首並加入列表。
>>> res = ["ex_%s" % name for name in list1 if name != 'orange']
>>> res
['ex_apple', 'ex_purple']
# 但 if 後面不能再加else了。
4. 字典生成式
快速生成一個字典。
如果快速把列表 list1 = ['apple', 'orange', 'purple'] 生成一個字典
>>> {i:j for i, j in enumerate(list1)}
{0: 'apple', 1: 'orange', 2: 'purple'}
# enumerate() 為列舉
# 對於一個可迭代的(iterable)/可遍歷的物件(如列表、字串),enumerate將其組成一個索引序列,利用它可以同時獲得索引和值。預設從0開始,但可以修改。
>>> {i:j for i, j in enumerate(list1,start=1)}
{1: 'apple', 2: 'orange', 3: 'purple'}
還可以快速生成一個集合:
把 list1 = ['apple', 'orange', 'purple'] 生成一個集合
>>> {i for i in list1}
{'purple', 'apple', 'orange'}
5. 匿名函式lambda
匿名函式:沒有名字的函式.
格式:
lambda 形參:返回值
def foo(n):
return n**2
#就相當於:
lambda n:n**2
# 在呼叫的時候
>>> print(foo(3))
9
# 而匿名函式:
>>> print((lambda n:n**2)(3))
9
匿名函式一般不會單獨使用 都是配合其他函式一起使用
把列表中 list_num = [1, 2, 3, 4, 5]的元素都乘以2。
正常會把每個元素都遍歷一遍,然後乘以2,最後列印。
還可以使用map()內建方法,它的引數可以是一個函式
def foo(x):
return x*2
print(list(map(foo, list_num)))
[2, 4, 6, 8, 10]
# 還可以把foo替換為一個匿名函式
>>> print(list(map(lambda x:x*2, list_num)))
[2, 4, 6, 8, 10]
6. 二分法
演算法就是解決問題的高效方法。
示例:從一個列表中查詢一個數是否存在
# 普通方法,在全部遍歷,然後判斷是否有要找到的值
>>> list_num = [12, 34, 54, 78, 101, 132, 136, 248, 567, 901, 1000]
>>> count=0
>>> for n in list_num:
count+=1
if n == 132:
print("找了%d次,終於找到了" % count)
break
找了6次,終於找到了
# 使用二分法(把元素一分為二)
list_num = [12, 34, 54, 78, 101, 132, 136, 248, 567, 901, 1000]
find_num = 901 # 要找的數
def two(list_num):
num = len(list_num) // 2 # 把元素一分為二
if find_num >list_num[num]: # 如果要找的數,大於中間的數則向右邊找
right_list=list_num[num+1:]
print(right_list)
two(right_list)
elif find_num < list_num[num]: # 如果要找的數,小於中間的數則向左邊找
left_list=list_num[:num]
print(left_list)
two(left_list)
elif find_num == list_num[num]: # 如果正好等於則直接找到了。
print("Good,Find")
else: # 否則就是沒找到
print("Not found")
two(list_num)
# 執行結果:
[136, 248, 567, 901, 1000]
[901, 1000]
[901]
Good,Find
注意 使用二分法,資料必須有序。
如果要查詢的元素在開頭 那麼還沒有依次遍歷查詢的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