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實現自定義的 iterator

hedzr發表於2021-10-31

實現你自己的迭代器

使用 std::iterator

在 C++17 之前,實現自定義的迭代器被推薦採用從 std::iterator 派生的方式。

std::iterator 的基本定義

Std::iterator 具有這樣的定義:

template<
    class Category,
    class T,
    class Distance = std::ptrdiff_t,
    class Pointer = T*,
    class Reference = T&
> struct iterator;

其中,T 是你的容器類型別,無需多提。而 Category 是必須首先指定的所謂的 迭代器標籤,參考 這裡 。Category 主要可以是:

  1. input_iterator_tag:輸入迭代器
  2. output_iterator_tag:輸出迭代器
  3. forward_iterator_tag:前向迭代器
  4. bidirectional_iterator_tag:雙向迭代器
  5. random_access_iterator_tag:隨機訪問迭代器
  6. contiguous_iterator_tag:連續迭代器

這些標籤看起來似乎相當莫名其妙,彷彿我知道它們的用意,但實際上卻又難以明白,難以挑選。

迭代器標籤

下面粗略地對它們及其關聯實體進行特性上的介紹,以幫助你理解。

這些 tags 實際上繫結關聯著一些同名實體類如 input_iterator 等等,通過模板特化技術分別實現專有的 distance() 和 advance() ,以達到特定的迭代優化效果。

input_iterator_tag

input_iterator_tag 可以包裝函式的輸出——以用作它人的輸入流。所以它是僅可遞增的(只能 +1),你不能對它 +n,只能通過迴圈 n 次遞增來模擬相應的效果。input_iterator 無法遞減(-1),因為輸入流沒有這樣的特性。它的迭代器值(*it)是隻讀的,你不能對其置值。

但 output_iterator_tag,forward_iterator_tag 的迭代器值是可讀寫的。可讀寫的迭代器值是指:

std::list<int> l{1,2,3};
auto it = l.begin();
++it;
(*it) = 5; // <- set value back into the container pointed by iterator

input_iterator 將容器呈現為一個輸入流,你可以通過 input_iterator 接收輸入資料流。

output_iterator_tag

output_iterator_tag 很少被使用者直接使用,它通常和 back_insert_iterator/ front_insert_iterator/ insert_iterator 以及 ostream_iterator 等配合使用。

output_iterator 沒有 ++/-- 能力。你可以向 output_iterator 指向的容器中寫入/置入新值,僅此而已。

如果你有輸出流樣式的呈現需求,可以選擇它。

forward_iterator_tag

forward_iterator_tag 表示前向迭代器,所以只能增量,不能回退,它繼承 input_iterator_tag 的一切基本能力,但又有所增強,例如允許設定值。

從能力上說,input_iterator 支援讀取/設定值,也支援遞增行走,不支援遞減行走(需要模擬,低效),+n 需要用迴圈模擬故而低效,但如果你的容器只有這樣的外露的需求,那麼 forward_iterator_tag 就是最佳選擇。

從理論上來說,支援 forward_iterator_tag 的迭代器必須至少實現 begin/end。

bidirectional_iterator_tag

bidirectional_iterator_tag 的關聯實體 bidirectional_iterator 是雙向可行走的,既可以 it++ 也可以 it--,例如 std::list。如同 forward_iterator_tag 一樣,bidirectional_iterator_tag 不能直接 +n (和 -n),所以 +n 需要一個特化的 advance 函式來迴圈 n 次,每次 +1(即通過迴圈 n 次遞增或遞減來模擬)。

從理論上來說,支援 bidirectional_iterator_tag 的迭代器必須同時實現 begin/end 以及 rbegin/rend。

random_access_iterator_tag

random_access_iterator_tag 表示的隨機訪問迭代器,random_access_iterator 支援讀取/設定值,支援遞增遞減,支援 +n/-n。

由於 random_access_iterator 支援高效的 +n/-n,這也意味著它允許高效的直接定位,這種迭代器的所屬容器,通常也順便支援 operator [] 下標存取,如同 std::vector 那樣。

contiguous_iterator_tag

contiguous_iterator_tag 在 C++17 中開始引入,但是編譯器們的支援力度有問題,所以目前我們不能對其進行詳細介紹,對於實作來說不必考慮它的存在。

自定義迭代器的實現

一個定製迭代器需要選擇一個迭代器標籤,也就是選擇迭代器的支援能力集合。下面是一個示例:

namespace customized_iterators {
  template<long FROM, long TO>
  class Range {
    public:
    // member typedefs provided through inheriting from std::iterator
    class iterator : public std::iterator<std::forward_iterator_tag, // iterator_category
    long,                      // value_type
    long,                      // difference_type
    const long *,              // pointer
    const long &               // reference
      > {
      long num = FROM;

      public:
      iterator(long _num = 0)
        : num(_num) {}
      iterator &operator++() {
        num = TO >= FROM ? num + 1 : num - 1;
        return *this;
      }
      iterator operator++(int) {
        iterator ret_val = *this;
        ++(*this);
        return ret_val;
      }
      bool operator==(iterator other) const { return num == other.num; }
      bool operator!=(iterator other) const { return !(*this == other); }
      long operator*() { return num; }
    };
    iterator begin() { return FROM; }
    iterator end() { return TO >= FROM ? TO + 1 : TO - 1; }
  };

  void test_range() {
    Range<5, 13> r;
    for (auto v : r) std::cout << v << ',';
    std::cout << '\n';
  }

}
這個示例的原型來自於 cppreference 上 std::iterator 及其原作者,略有修改。

自增自減運算子過載

專門獨立一個小節,因為發現垃圾教程太多了。

自增自減的運算子過載分為字首字尾兩種形式,字首方式返回引用,字尾方式返回新副本

struct X {
  // 字首自增
  X& operator++() {
    // 實際上的自增在此進行
    return *this; // 以引用返回新值
  }

  // 字尾自增
  X operator++(int) {
    X old = *this; // 複製舊值
    operator++();  // 字首自增
    return old;    // 返回舊值
  }

  // 字首自減
  X& operator--() {
    // 實際上的自減在此進行
    return *this; // 以引用返回新值
  }

  // 字尾自減
  X operator--(int) {
    X old = *this; // 複製舊值
    operator--();  // 字首自減
    return old;    // 返回舊值
  }
};

或者去檢視 cppreference 的 文件 以及 文件,別去看那些教程了,找不出兩個正確的。

正確的編碼是實現一個字首過載,然後基於它實現字尾過載:

struct incr {
  int val{};
  incr &operator++() {
    val++;
    return *this;
  }
  incr operator++(int d) {
    incr ret_val = *this;
    ++(*this);
    return ret_val;
  }
};

如果有必要,你可能需要實現 operator= 或者 X(X const& o) 拷貝建構函式。但對於簡單平凡 struct 來說可以省略(如果你不能確定自動記憶體拷貝是否被提供,考慮檢視彙編程式碼,或者乾脆顯式實現 operator= 或者 X(X const& o) 拷貝建構函式)

C++17 起

但從 C++17 起 std::iterator 被棄用了。

如果你真的很關心流言飛語,可以去 這裡 看看有關的討論。

在多數情況下,你仍然可以使用 std::iterator 來簡化程式碼編寫,但這一特性以及早期的迭代器標籤、類別等等概念已經過時。

完全手寫迭代器

所以在從 C++17 開始的新時代,自定義迭代器原則上暫時只有手寫。

namespace customized_iterators {
  namespace manually {
    template<long FROM, long TO>
    class Range {
      public:
      class iterator {
        long num = FROM;

        public:
        iterator(long _num = 0)
          : num(_num) {}
        iterator &operator++() {
          num = TO >= FROM ? num + 1 : num - 1;
          return *this;
        }
        iterator operator++(int) {
          iterator ret_val = *this;
          ++(*this);
          return ret_val;
        }
        bool operator==(iterator other) const { return num == other.num; }
        bool operator!=(iterator other) const { return !(*this == other); }
        long operator*() { return num; }
        // iterator traits
        using difference_type = long;
        using value_type = long;
        using pointer = const long *;
        using reference = const long &;
        using iterator_category = std::forward_iterator_tag;
      };
      iterator begin() { return FROM; }
      iterator end() { return TO >= FROM ? TO + 1 : TO - 1; }
    };
  } // namespace manually

  void test_range() {
    manually::Range<5, 13> r;
    for (auto v : r) std::cout << v << ',';
    std::cout << '\n';
  }

}

示例中的 iterator traits 部分不是必需的,你完全可以不必支援它們。

需要照顧到的事情

完全手寫迭代器的注意事項包括:

  1. begin() 和 end()
  2. 迭代器嵌入類(不必被限定為嵌入),至少實現:

    1. 遞增運算子過載,以便行走
    2. 遞減運算子過載,如果是雙向行走(bidirectional_iterator_tag)或隨機行走(random_access_iterator_tag)
    3. operator* 運演算法過載,以便迭代器求值
    4. operator!= 運算子過載,以便計算迭代範圍;必要時也可以顯式過載 operator==(預設時編譯器自動從 != 運算子上生成一個配套替代品)

如果你編碼對迭代範圍進行了支援,那麼就可以使用 for 範圍迴圈:

your_collection coll;
for(auto &v: coll) {
  std::cout << v << '\n';
}

關於 for 範圍迴圈的展開式,可以檢視 這裡

C++20 之後

在 C++20 之後,迭代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由於它的工程實作還早的很,所以本文中暫且不予討論。

其它相關

除了 iterator 還有 const_iterator

為了程式碼規範和安全性,getter 通常一次提供兩個,可寫的和不可寫的:

struct incr {
  int &val(){ return _val; }
  int const &val() const { return _val; }
  private:
  int _val{};
}

同樣的道理,迭代器的 begin() 和 end() 也至少要提供 const 和 非 const 的兩種版本。一般來說你可以通過獨立實現來幫助提供多套版本:

struct XXX {
  
  // ... struct leveled_iter_data {
  //    static leveled_iter_data begin(NodePtr root_) {...}
  //.   static leveled_iter_data end(NodePtr root_) {...}
  // }
  
  using iterator = leveled_iter_data;
  using const_iterator = const iterator;
  iterator begin() { return iterator::begin(this); }
  const_iterator begin() const { return const_iterator::begin(this); }
  iterator end() { return iterator::end(this); }
  const_iterator end() const { return const_iterator::end(this); }

}

這是不費腦子的一種方式,讀寫安全性被約束在 XXX 之內:owner 當然能夠明白哪些應該可被暴露,哪些需要暫時約束暴露出來的能力。

除了 iterator 和 const_iterator 之外,rbegin/rend, cbegin/cend 等也可以考慮被實現。

注意事項:迭代器的使用

迭代器的使用一定要注意隨用隨取的準則。

void test_iter_invalidate() {
  std::vector<int> vi{3, 7};
  auto it = vi.begin();
  it = vi.insert(it, 11);
  vi.insert(it, 5000, 23);
  vi.insert(it, 1, 31);                // crach here!
  std::cout << (*it) << '\n';
  return;
}

在多數 OS 環境中,vi.insert(it, 5000, 23); 語句有極大概率導致 vector 不得不重新分配內部的陣列空間,因此該語句執行之後,it 所持有的內部指標就已經無意義了(it 仍指向舊的緩衝區的某個位置),所以下一行語句繼續使用 it 將會導致錯誤的指向與寫入。由於過時的緩衝區有很大的可能已經被排程處於缺頁狀態,所以這個錯誤往往會導致 SIGSEGV 致命異常。如果產生了 SIGSEGV 訊號,你可能是很幸運的,反而若是過時的緩衝區尚且有效,那麼這一語句能夠被執行且不報任何錯誤,那才是要命。

迭代器的搜尋並刪除

stdlib 的容器採用一種叫做 erase and remove 的慣用法來事實上刪除一個元素。以 std::list 為例,remove_if() 能夠從 list 中找到符合條件的元素,並將他們聚集(收集)起來移動到 list 的末尾,然後返回這組元素中的第一個元素的位置 iter,然而這些元素並未被從 list 中刪除,如果你需要去掉他們的話,你需要以 list.erase(iter, list.end()) 來明確地移除它們。

所以刪除元素是這樣的:

bool IsOdd(int i) { return i & 1; }

std::vector<int> v = {0, 1, 2, 3, 4, 5, 6, 7, 8, 9};
v.erase(std::remove_if(v.begin(), v.end(), IsOdd), v.end());

std::list<int> l = { 1,100,2,3,10,1,11,-1,12 };
l.erase(l.remove_if(IsOdd), l.end());

由於 std::vector 不能像 std::list 那樣聚集元素到連結串列末尾,所以它沒有 remove_if() 成員函式,故而在它上面做 search & erase 需要 std::remove_if 的參與。而 std::list 可以直接使用成員函式 remove_if 來完成,程式碼也顯得稍微簡潔一些。

自 C++20 起,erase and remove_if 可以被簡化為 std::erase_if() 或 erase_if() 成員函式,例如 std::erase, std::erase_if (std::vector)

後記

這次的 About customizing your own STL-like iterator 貢獻了一些個人理解和最佳實踐的準則,但是還有點點意猶未盡。

下回考慮是不是介紹一個 tree_t 及其迭代器實現,或許能夠更有參考價值。

image-20211028185204870

Ref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