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胖初學Web開發, 遇到了一個古怪的東西:
這個User Agent字串之所以這麼古怪, 要從20多年前的Mosaic說起。
1993年,在伊利諾伊大學的國家超級計算中心(NCSA),第一個支援圖片的瀏覽器Mosaic誕生了!
不久,開發Mosaic的骨幹Marc Andreessen前往矽谷,開始創業, 開發了一個叫Mozilla的瀏覽器
伊利諾伊大學和NCSA對Marc Andreessen的所作所為很不高興, 於是Mozilla被改名為Netscape。
可以看出,無論是Mosaic還是Netscape,它們的User Agent還是很清爽的。
不同的瀏覽器有不同的能力,於是在伺服器端發展出了User Agent 嗅探技術。
Netscape風靡網路,這讓當年的軟體霸主微軟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 微軟推出了自己的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希望成為Netscape Killer。
IE等不及了, 它決定假裝自己就是Mozilla !
IE的欺騙成功了 !
微軟通過在Windows上捆綁IE, 迅速把Netscape 擊敗。
正面戰場搞不過微軟, Netscape決定另闢蹊徑:開源
新的Mozilla 誕生了,與此同時,它還擁有了一個叫做Gecko的渲染引擎
然後Mozilla變成了Firefox 。
Gecko這個渲染引擎很厲害,很多瀏覽器開始使用它。
Gecko 被廣泛認可, 伺服器又開始進行User Agent 嗅探了
此時Linux剛搞了一個叫做Konqueror 的瀏覽器, 用的是自家的KHTML渲染引擎
於是,Konqueror 在User Agent中也做了點手腳。
Apple 也決定搞一個自己的瀏覽器Safari ,它基於KHTML,建立了新的渲染引擎 Webkit
最後,Google也來了,它想做一個叫做Chrome的瀏覽器, 也基於WebKit引擎。
這就是你看到的奇怪的User Agent的來歷。
更多精彩技術漫畫,歡迎關注公眾號 “碼農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