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ango中 render() 函式的使用方法

Erudite發表於2021-04-21

render() 函式

在講 render() 函式之前,我們在 Django 專案 index 資料夾的 urls.py 和 views.py 中編寫如下功能程式碼:(不難,望讀者細心閱之)

# index的 urls.py
from django.urls import path
form . import views

urlpatterns = [
    # 定義首頁的路由
    path(' ', views.index, name='index'),
]    
# index的views.py
from django.http import HttpResponse
def index(request):
    html = '<h1> Hello World </h1>'
    return HttpResponse(html, status=200)

檢視函式 index 使用響應類 HttpResponse 實現響應過程。從 HttpResponse 的引數可知,第一個引數是響應內容,一般是網頁內容或 JSON 資料,網頁內容是以HTML語言為主的,JSON資料用於生成API介面資料。第二個引數用於設定HTTP狀態碼,它支援HTTP所有的狀態碼。

從原始碼角度分析,開啟響應類 HttpResponse 的原始碼檔案,發現 Django內建的響應類(本人在上篇文章中已講過)都是在 HttpResponse 的基礎上實現的,只不過它們的HTTP狀態碼有所不同,如圖下所示。



從 HttpResponse 的使用過程可知,如果要生成網頁內容,就需要將 HTML 語言以 字串的形式表示,如果網頁內容過大,就會增加檢視函式的程式碼量,同時也沒有體現模板的作用,因此Django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封裝處理,定義了函式 render redirect
render()語法如下:

render(request, template_name, context=None, content_type=None, status=None, using=None)

render 的引數 request 和 template name 是必需引數,其餘的引數是可選引數。各個引數說明如下。

  • request:瀏覽器向伺服器傳送的請求物件,包含使用者資訊、請求內容和請求方式等。
  • template_name:設重模板檔名,用於生成網頁內容。
  • context:對模板上下文(模板變數)賦值,以字典格式表示,預設情況下是一個空字典。
  • content_type:響應內容的資料格式,一般情況下使用預設值即可。
  • status:HTTP狀態碼,預設為200。
  • using:設定模板引擎,用於解析模板檔案,生成網頁內容。

為了更好地說明 render 的使用方法,我們通過簡單的例子來加以說明。在Django專案的index檔案中的 views.py 和 templates 的 index.html 中編寫以下程式碼:

# index的 views.py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render
def index(request):
    value = {'title': 'Hello Django'}
    return render(request, 'index.html', context=value)
# templates 的 index.html
<!DOCTYPE html>
<html>
  <body>
    <h3> {{ title }} </h3>
  </body>
</html>

檢視函式 index 定義的變數 value 作為 render 的引數 context,而模板 index.html 裡通過使用模板上下文(模板變數){{ title }} 來獲取變數 value 的資料,上下文的命名必須與變數 value 的資料命名(字典的key)相同,這樣 Django 內建的模板引擎才能將引數context(變數value)的資料與模板上下文進行配對,從而將引數 context 的資料轉換成網頁內容。執行Django專案,在瀏覽器上訪問127.0.0.1:8000即可看到網頁資訊,如圖下所示。

 

希望以上內容能夠幫助到各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