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祝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一般來說一個系統最先出現瓶頸的點很可能是資料庫。比如我們的生產系統併發量很高在跑一段時間後,資料庫中某些表的資料量會越來越大。海量的資料會嚴重影響資料庫的讀寫效能。
這個時候我們會開始優化系統,一般會經過這麼幾個過程:
- 找出SQL慢查詢,針對該SQL進行優化,比如改進SQL的寫法,檢視執行計劃對全表掃描的欄位建立索引
- 引入快取,把一部分讀壓力載入到記憶體中
- 讀寫分離
- 引入佇列,把併發的請求使其序列化,來減輕系統瞬時壓力
- 分表/分庫
對於第五點優化方案我們來細說一下。分表分庫通常有兩種拆分維度:1.垂直切分,垂直切分往往跟業務有強相關關係,比如把某個表的某些不常用的欄位遷移出去,比如訂單的明細資料可以獨立成一張表,需要使用的時候才讀取 2.水平切分,比如按年份來拆分,把資料庫按年或者按某些規則按時間段分成多個表。
拆分表之後每個表的資料量將會變小,帶來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不管是全表掃描,還是索引查詢都會有比較高的提升。如果把不同的表檔案落在多個磁碟上那資料庫的IO效能還能進一步提高。
如果純手工拆分,比如按年份拆分成多個表,那麼上層業務程式碼也得進行調整。每次讀寫都得判斷該使用哪張表。如果是跨多個年份的分頁查詢更加難搞。人肉分表基本上不可能實現的,對於上層編碼簡直是個噩夢。所以針對分表分庫我們通常會使用某些中介軟體,比如Mycat,Sharding-JDBC等中介軟體。使用這些元件確實能實現分表分庫,並且對業務層程式碼遮蔽了資料庫架構的改動,但是配置略顯麻煩。如果你使用的是SQL Server資料庫,並且目前還不需要分庫,只需要分表,那麼其實使用內建的分割槽表功能是最簡單的方案。只需要開啟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簡單設定幾下就可以了,對於你上層應用完全是無感的,你的程式碼、資料庫連線串都不需要改動。
以下我們通過2個簡單的測試,來簡單的演示下如何進行表分割槽操作,以及測試下分割槽前後效能變化。
測試寫效能
我們的測試方案:新建一張logs表,按年份寫入資料。2019年寫入1000000資料,2020年也寫入100000資料。為了加快寫入的速度,每個年份並行10個執行緒同時寫,每個執行緒寫100000資料,一共1000000資料。然後把logs表改成分割槽表再用同樣的方式寫入2000000資料。記錄耗時 比較兩次的耗時。
硬體為一臺14年產的筆記本,OS為win10。掛載2塊硬碟,1塊為5400轉的機械硬碟,1塊為15年加的SSD。磁碟效能可以說極為垃圾。未分割槽時表檔案會落在機械硬碟上。
未分割槽情況下測試
使用指令碼建表:
CREATE TABLE [dbo].[logs](
[id] [uniqueidentifier] NOT NULL,
[log_txt] [varchar](200) NULL,
[log_time] [datetime] NULL,
CONSTRAINT [PK_logs] PRIMARY KEY CLUSTERED
(
[id] ASC
)WITH (PAD_INDEX = OFF, STATISTICS_NORECOMPUTE = OFF, IGNORE_DUP_KEY = OFF, ALLOW_ROW_LOCKS = ON, ALLOW_PAGE_LOCKS = ON) ON [PRIMARY]
)
新建一個控制檯程式編寫程式碼: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sole.WriteLine("Hello World!");
Task.Run(() =>
{
InsertData(2019);
});
Task.Run(() =>
{
InsertData(2020);
});
Console.ReadLine();
}
static void InsertData(int year)
{
var tasks = new List<Task>();
Stopwatch sw = new Stopwatch();
sw.Start();
for (int i = 0; i < 10; i++)
{
tasks.Add(Task.Run(()=> {
using (var conn = new SqlConnection())
{
conn.ConnectionString = "Persist Security Info = False; User ID =sa; Password =dev@123; Initial Catalog =fq_test; Server =.\\mssql2016";
conn.Open();
int index = 0;
for (int j = 0; j < 100000; j++)
{
var logtime = new DateTime(year, new Random().Next(1, 12), new Random().Next(1, 28));
conn.Execute("insert into logs2 values (newid(),'下訂單',@logtime)", new
{
logtime
});
Console.WriteLine("logtime:{0} index {1}", logtime, index++);
}
}
}));
}
Task.WaitAll(tasks.ToArray());
sw.Stop();
Console.WriteLine("Year {0} complete , total time: {1}.", year, sw.ElapsedMilliseconds);
}
}
寫完2000000資料耗時1369454毫秒。
分割槽情況下進行測試
開始分割槽
把一個表設定為分割槽表大概有5個步驟:
- 新增檔案組
- 在檔案組新增檔案
- 新建分割槽函式
- 新建分割槽方案
- 開始分割槽
以下演示下如何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管理器進行表分割槽:
選中資料庫=>屬性=>檔案組,新增group1,group2兩個檔案組。
選中資料庫=>屬性=>檔案。新增file1,檔案組選group1,路徑選擇一個檔案目錄。這裡選擇E盤data目錄。新增file2,檔案組選擇group2,路徑選擇一個檔案目錄。這裡選擇X盤的data目錄。這樣當分割槽的時候資料就會落在這2個目錄下。這裡的路徑可以選擇在同一個硬碟,但是為了更高的讀寫效能,如果有條件建議直接指定在不同的硬碟下。
選中logs表=>儲存=>建立分割槽,啟動分割槽嚮導工具。
新建一個分割槽函式,點選下一步。
新建一個分割槽方案,點選下一步。
選擇一個分割槽列,資料會根據該列進行水平拆分。這裡選擇logtime,因為時間是比較適合水平切分的一個維度。
值得資料拆分的範圍。範圍選擇“右邊界”。右邊界跟左邊界的差異在於對邊界值的處理。右邊界是<,左邊界是<=,也就是包含邊界值。
我們這裡設定group1儲存2019的資料,group2儲存2020的資料。所以group1的邊界值設定為2020-01-01,group2的邊界值設定為2021-01-01 。
設定完是這個樣子,需要3個檔案組。當出現不在group1,group2範圍內的資料就會儲存在第三個檔案組內。
建好分割槽函式、分割槽方案後,可以選擇生成指令碼或者立即執行。這裡選擇“立即執行”。當執行完成後,表裡的資料會按照分割槽方案設定的邊界分散到多個檔案上。
在分割槽情況下進行測試
先清空logs表所有的資料,然後使用同樣的程式碼進行測試。測試結果顯示寫完2000000資料耗時:568903毫秒。可以看到資料庫寫效能大副提高,大概提高了1倍不止的效能。這也比較符合兩塊磁碟同時IO的預期。
測試讀效能
我們的測試方案:新建一張log2表,使用上面的程式碼按年份寫入2000000資料。然後使用select語句同時讀取2019,2020年的資料。把log錶轉換成分割槽表,重新測試select的時間。比較兩次讀取資料的時間。
sql語句:
select * from log2 where (logtime > '2019-05-01' and logtime < '2019-06-01') or (logtime > '2020-05-01' and logtime < '2020-06-01')
首先在未分割槽的表上測試查詢效能,花費時間為3s。
把表按前面的方法進行分割槽拆分,查詢花費時間為1s。讀效能大概為未分割槽時的3倍。
總結
經過簡單的測試,SQL Server的分割槽表功能能大副提高資料庫的讀寫效能。通過SQL Server Management Stduio的簡單設定就可以對資料庫表進行分割槽操作,並且對應用層的程式碼完全是無感的,比用分表分庫中介軟體來說簡單多了。
關注我的公眾號一起玩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