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學生的困惑,學完C/C++之後學什麼?

TechFlow2019發表於2021-01-05

大家好,最近不少小夥伴問我,說是學院最近教完了C/C++之後就沒有相關的語言課開設了,陷入了一個迷茫期,不知道後面應該學些什麼,來向我請教。

一直以來問我這個問題的小夥伴還不少,我倒也不是不願意回答,而是之前的文章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提了不少次,所以覺得大家都get了。既然還是有很多小夥伴困惑,所以就單獨寫了本篇文章,把之前的一些觀點做了融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校不培養工程師

我個人覺得這個問題之所以產生主要是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大家剛剛步入大學校園,身上之前的學習習慣還沒有完全摒棄,依然有依賴學校的思想。即學校安排什麼課,老師說要學什麼我就去學什麼。第二個原因是學校的培養計劃和工業界對於工程師的要求脫節

我簡單分開來講講,首先是學習方法和習慣,大學其實本質上是一個過渡期,讓我們從高中時期的老師教我們學轉變成我們自己主動去學。這其實不僅僅是一個主動被動的問題,還牽扯很多。比如我們主動學,應該學什麼?這個問題不會有人回答我們,只有我們自己去尋找答案。再比如主動學怎麼學?沒有老師劃重點,我們自己怎麼去分辨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淺嘗輒止的?該學到什麼程度?

關於這一系列問題,都是大家自己去思索的,說白了全靠自己去領悟。如果領悟不到,就會陷入迷茫,陷入整天不知道幹啥的狀況當中。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外界沒有對他們提要求的時候,他們對自己也提不出要求來,最後的結果往往是用遊戲、綜藝或者是其他娛樂活動來打發時間。

第二個問題是教育和工業的脫節,我覺得這點學校是要背鍋的。學校的培養計劃可以說是祖傳的,基本上就沒有變過,比染色體還穩定。可能是教授、老師的一點倔強和自尊心吧,如果找工作需要什麼我們就講什麼,學校豈不是成了職業培訓中心?

這往往是中國大多數高校的現狀,我們一時半會也改變不了,所以只能適應它。學校雖然不培養我們,但是沒說我們不能自己培養自己。我們完全可以自己給自己列一個培養計劃,我有一個很牛的學弟,在大三的時候突然醒悟,自己想要做iOS開發,於是他翹了大三所有的課,自己悶在了寢室裡自學iOS。不過一年的時間就做出了近10款iOS的各類APP。後來憑藉這些成果,很順利地進入阿里實習,找到了一份非常不錯的工作。

大家在學校裡也許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比如想要讀研、想要留學等等。有這些目標是很好的,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主動培養自己這件事。

年輕沒有走錯的路

這句話看起來有些雞湯,實際上是很有道理的。其實有時候我們不是不知道我們應該學什麼,可能就是有些擔心,也有些想要偷懶吧。所以很多人都會用一個萬能的藉口,這個東西學了真的有用嗎?萬一學了沒有用怎麼辦?

說起來好像只要解決了學了有用這個問題,他們就會努力學習一樣。其實我們都知道,即使教授、老師、學長打包票,這個學了就是有用的,也依然未必會有多少人去學。所以當大家因為擔心學了沒用而擔心的時候,不妨先問問自己,自己是真的擔心學了沒用,努力白費呢,還是隻是找個藉口不想學呢

人有惰性,會有一些不想做的事情,逃避努力都是正常的。我也一樣有我自己抗拒想要逃避的事情,從去年我剛來新加坡就說要準備考雅思申請學校了,一直拖到今年年底了才勉強把雅思考完。就這還是我另一半逼迫的結果,如果讓我自己來決定,估計這事一定不了了之了。想逃避努力這並沒有什麼可恥的,但一定不能欺騙自己,否則很難好起來。

另外,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只要大方向是對的,其實沒有走錯的路。不管學什麼,努力都是不會白費的。比如我之前剛畢業的時候選錯了方向,去做了一年的開發。當時很後悔,覺得自己走錯路了,自己做的事情也不喜歡,優勢也發揮不出來。經過了一段痛苦掙扎的時期最終轉了演算法逐漸好起來之後,驀然回首,其實當時做了一年開發是很有用的,開發能力強不知不覺成了我現在的優勢了。

所以大家心態不妨開放一點,不要想著說我一下子就能選中我感興趣並想要以此為職業的方向。這非常困難,一般中途都是要經過幾次反覆的,在學校裡早點折騰過了,以後就輕鬆了。不然的話,以後稀裡糊塗找了個工作做起來覺得不滿意,再想要轉行或者是換方向的時候才真的是麻煩了。

像是後端、前端、客戶端、演算法、硬體開發、大資料,這麼多技術領域,只要你以後想做技術,總有一個合你胃口的。大可以去試試看,瞭解一下,淺嘗輒止半途而廢都沒有關係。這些領域我基本上都試過了,我之前就一直對iOS開發也很感興趣,後來嘗試了一下才發現其實本質上也是前端,內在邏輯都是一樣的,就是介面展示,只不過做法略有不同而已。想明白這層之後,我就把這個念想放下了。否則我做著現在的工作,還一直掛念著當初選了iOS會不會更好,這樣的心態顯然就出大問題了。

猶豫就會敗北

猶豫就會敗北這句話是我很喜歡的遊戲《只狼》裡劍聖的口頭禪,在遊戲當中,你稍有猶豫就會錯過防禦或者是反擊的時機,最後的結果就是GG重來。

其實在人生當中也是一樣,青春的歲月太短,要做的事情又太多。我現在有的時候還經常會想起高中班主任經常唸叨的那句“時不我待”,彷彿就在昨日,但算算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當時聽這四個字真的聽到膩,現在想想的確如此,老師用心良苦,人生路上的確容不得猶豫。

很多人都知道,世上最難受的事情並不是做不到,而是當時我本可以。說起來道理都懂,但很少有人能意識到,時候當我們後悔的時候想起的,就是曾經猶豫的時刻。我之前上學的時候有一個留學夢,想要出去讀書,出去看看。我甚至都申請了港中文,但是考慮到費用、考託以及工作前景,最終還是放棄了。當時我還自作聰明地算過一筆賬,出國讀書兩年需要花費至少幾十萬,而直接工作可以賺來幾十萬,一進一出就是大幾十萬。猶豫再三,最終還是沒能成行。

現在想想不說後悔吧,至少挺遺憾的,覺得當初的想法太過幼稚。相比於錢來說,未來的可能性是更加可貴的東西,只是當時沒有意識到。

相比於這種做決定時的猶豫,學生更多面臨的其實是迷茫與不知所措。其實迷茫也可以看成是一種猶豫,猶豫要不要努力,要不要改變現狀。和做決定時短暫的猶豫不同,這種猶豫是長期的。很有可能整個大學四年就在這種猶猶豫豫當中過去了,事後想起來才發現,原來當別人下定決心努力的時候,自己還在猶豫。

最後做一個簡單的總結,說了這麼多,好像標題裡的問題還沒有回答。其實答案都已經融在內容裡了,我簡單做個梳理吧。

最好的答案其實是你看到這裡有所領悟,內心萌生出來了要去學的東西。次一點的答案是隻要是技術相關的任何內容,前端、後端、客戶端、演算法、大資料……一定不會白學,或多或少都有幫助。最次的答案是明明白白地告訴你是Java,因為學了Java就可以做很多的專案,並且大三及以後很多的課程設計以及大作業需要用到Java。而且Java的就業面目前也是最廣的,學好Java,至少不愁找不到工作。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衷心祝願大家每天都有所收穫。如果還喜歡今天的內容的話,請來一個三連支援吧~(點贊、關注、轉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