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基礎(一)

芸瑤發表於2021-01-05

1.七層模型

OSI參考模型
TCP/IP協議棧道模型(真實使用的模型)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應用層
抽象語言(人類語言)轉變為編碼;
應用程式屬於此層。
表示層
編碼轉變為二進位制。
會話層
提供會話層地址。
傳輸層
TCP/UDP 分段(受MTU限制) 埠號
1) MTU:最大傳輸單元 預設1500
埠號 :0-65535 1-1023 註明埠
1024-65535 高階口—動態埠
終端裝置訪問伺服器 — 終端裝置在動態埠中隨機呼叫一個編號來標識自己的程式,伺服器使用註明的埠來標識對應的服務。
2)TCP:傳輸控制協議 – 面向連線的可靠傳輸協議
在完成了傳輸層的基礎工作以外,還需要保障傳輸的可靠性
面向連線—3次握手 建立端到端的虛鏈路
可靠性—4種可靠傳輸機制— 確認、排序、重傳、流控(滑動視窗)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3)UDP:使用者資料包文協議 –非面向連線的不可靠傳輸協議
僅完成傳輸的基本工作—分段、埠號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網路層
IP—internet 協議 --網際網路協議 —IP地址
資料鏈路層
資料鏈路層 = 邏輯鏈路控制層(LLC)+介質訪問控制層(MAC)
物理層
網路卡,網線,中繼器,集線器。
應用程式對資料加工處理—上三層;
資料傳輸的層面—下四層

2.網路變大

1)節點增加
頻寬、資料量變大,網路變複雜。
HUB集線器 (缺點:安全、延時、地址衝突

地址:要求是唯一的,格式相同;
MAC地址由48位二進位制構成,16進位制顯示。
衝突 :CSMA/CD 載波偵聽多路訪問/衝突檢測 ;
排隊,增加延時。

2)距離
增加一箇中繼器 (放大器),不能無限延長。

網線為RJ-45 雙絞線
電話線為RJ-11
速率約等於(頻寬/8)*85%

網路變大要求(引進網橋——交換機)
集線器提供埠密度
1)無限的傳輸距離。
2)沒有衝突——所有節點可以同時傳送和接收自己的資料。
3)單播——一對一傳輸資料。

3.交換機工作原理

1)當資料幀進入交換機後,交換機先檢視資料中的源MAC地址,之後將該資料進入的介面與該mac對映記錄到本地的MAC表中;再檢視資料幀中的目標mac地址,基於目標mac地址檢視本地的mac表;若表中存在記錄將僅從該記錄的介面轉發資料(單播)
2)若沒有目標mac地址對應的介面記錄,將洪泛該資料—除流量的進入介面外,其他所有介面複製轉出。

網路變大—無限距離、無衝突、單播—交換機——二層裝置-MAC地址—洪泛—洪泛的範圍–
路由器—IP地址 ---- ARP—廣播 —廣播域(洪泛域)

4.IPV4地址

由32位二進位制構成 ,存在網路位和主機位的區分;
網路位用於標識所在的範圍。
使用點分十進位制標識 192.168.1.1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5.ARP(地址解析協議)

通過對端的一種地址來獲取對端另一地址的方法。
1) 正向ARP : 已知對端的ip地址,通過廣播來獲取對端的MAC地址。
2)反向ARP:已知對端的mac地址,來獲取對端的ip地址。
3)無故ARP:裝置的在剛獲取ip地址,或使用ip地址的過程中,對外進行正向ARP行為,但被請求的ip地址為本地使用的地址,用於地址衝突檢測。

6.廣播

在一個洪泛範圍內,迫使交換機將一個資料進行洪泛轉發。

PC訪問其他裝置時,先基於目標的ip地址判斷是否和本地處於同一廣播域;若在同一範圍,將先通過ARP廣播獲取對端的mac地址,再進行單播通訊;若與目標不在同一廣播域,將封裝目標mac地址為本地的閘道器介面地址,來將流量轉發到路由器處,由路由器代為轉發。

7.名詞解析

1)DNS:域名解析服務
2)HTTP伺服器:超文字傳輸
3)封裝: 裝置將資料從高層向底層加工處理的過程— 過程中資料包將越來越大。
4)解封裝:裝置對資料的識別過程,過程中資料將越來越小,與封裝相反。
5)PDU:協議資料單元 對不同層封裝的資料單位標識。
應用層-----資料包文
傳輸層-----段
網路層—–包
資料鏈路層—–幀
物理層-----位元流
6)半雙工: 資料流量在一個單點時間內,只能存在一個方向;收、發是分開在不同時間進行。
7)全雙工:資料收發可以同時進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