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方式
KafkaProducer 傳送訊息主要有以下 3 種方式:
Properties properties = new Properties();
properties.setProperty("bootstrap.servers", "localhost:9092");
properties.setProperty("key.serializer", "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tringSerializer");
properties.setProperty("value.serializer", "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tringSerializer");
KafkaProducer<String, String> producer = new KafkaProducer<>(properties);
ProducerRecord<String, String> record = new ProducerRecord<>("topic", "key", "value");
// 傳送並忘記(fire-and-forget)
producer.send(record);
// 同步傳送
Future<RecordMetadata> future = producer.send(record);
RecordMetadata metadata = future.get();
// 非同步傳送
producer.send(record, new Callback()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ion(RecordMetadata metadata, Exception exception) {
}
});
producer.close();
具體的傳送流程可以參考 KafkaProducer傳送流程簡析。
KafkaProducer 是執行緒安全的,多個執行緒可以共享同一個 KafkaProducer 物件。
配置解析
client.id
該引數可以是任意的字串,broker 會用它來識別訊息的來源,會在日誌和監控指標裡展示。
bootstrap.servers
該屬性指定 broker 的地址列表。
清單裡不需要包含所有的 broker 地址,生產者會從給定的 broker 裡查詢到其他 broker 的資訊。
不過建議至少要提供兩個 broker 的資訊,一旦其中一個當機,生產者仍然能夠連線到叢集上。
key.serializer & value.serializer
這兩個屬性必須被設定為一個實現了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erializer
介面的類。
生產者會使用這個類把鍵值物件序列化成位元組陣列。
receive.buffer.bytes & send.buffer.bytes
設定 socket 讀寫資料時用到的 TCP 緩衝區大小。如果它們被設為 -1,就使用作業系統的預設值。
當生產者或消費者與 broker 處於不同的機房時,可以適當增大這些值。
buffer.memory
設定生產者記憶體緩衝區的大小,生產者用它緩衝要傳送到伺服器的訊息。
如果應用程式傳送訊息的速度超過傳送到伺服器的速度,會導致生產者空間不足。
此時KafkaProducer.send()
會阻塞等待記憶體釋放,等待時間超過 max.block.ms 後會丟擲超時異常。
compression.type
該引數指定了訊息被髮送給 broker 之前,使用哪一種壓縮演算法(snappy
,gzip
或lz4
)進行壓縮。
使用壓縮可以降低網路傳輸開銷和儲存開銷,而這往往是向 Kafka 傳送訊息的瓶頸所在。
batch.size
該引數指定了一個批次可以使用的記憶體位元組數(而不是訊息個數)。
訊息批次ProducerBatch
包含了一組將要傳送至同個分割槽的訊息,當批次被填滿,批次裡的所有訊息會被立即傳送出去。
不過生產者並不一定都會等到批次被填滿才傳送,半滿甚至只包含一個訊息的批次也可能被髮送。
所以就算把批次大小設定得很大,也不會造成延遲,只是會佔用更多的記憶體而已。
但如果設定得太小,生產者會頻繁地傳送訊息,會增加一些額外的網路開銷。
linger.ms
該引數指定了生產者在傳送批次之前等待的時間。
生產者會在批次填滿或等待時間達到 linger.ms 時把批次傳送出去。
設定linger.ms>0
會增加延遲,但也會提升吞吐量(一次性傳送更多的訊息,每個訊息的開銷就變小了)。
acks
引數指定了必須要有多少個分割槽副本收到訊息,生產者才會認為訊息寫入是成功的。
這個引數決定令訊息丟失的可能性:
-
acks=0
生產者發出訊息後不等待來自伺服器的響應
如果當中出現了問題,導致伺服器沒有收到訊息,那麼生產者就無從得知,訊息也就丟失了。
不過,因為生產者不需要等待伺服器的響應,所以它可以以網路能夠支援的最大速度傳送訊息,從而達到很高的吞吐量。 -
acks=1
只要叢集的 leader 節點收到訊息,生產者就會收到一個來自伺服器的成功響應
如果訊息無法到達 leader 節點(比如:leader節點崩潰,新的 leader 還沒有被選舉出來),生產者會收到一個錯誤響應。
為了避免資料丟失,生產者會重發訊息。不過,如果一個沒有收到訊息的節點成為新 leader,訊息還是會丟失。這個時候的吞吐量取決於使用的是同步傳送還是非同步傳送:
- 傳送端阻塞等待伺服器的響應(通過呼叫
Future.get()
方法),顯然會增加延遲(在網路上傳輸一個來回的延遲) - 傳送端使用回撥可以緩解延遲問題,不過吞吐量仍受在途訊息數量的限制(比如:生產者在收到伺服器響應之前可以傳送多少個訊息)
- 傳送端阻塞等待伺服器的響應(通過呼叫
-
acks=all
只有當所有參與複製的節點全部收到訊息時,生產者才會收到一個來自伺服器的成功響應
這種模式是最安全的,就算有伺服器發生崩潰,資料也不會丟失。
不過,它的延遲比acks=1
時更高,因為我們要等待不只一個伺服器節點接收訊息。
retries
該引數決定了生產者可以重發訊息的次數(每次重試之間等待 retry.backoff.ms
)。
伺服器返回臨時性的錯誤(比如:分割槽找不到 leader)時,生產者會自動重試,沒必要在程式碼邏輯裡處理可重試的錯誤。
作為開發者,只需要處理那些不可重試的錯誤(比如:訊息位元組數超過單個傳送批次上限)或重試次數超出上限的情況即可。
max.in.flight.requests.per.connection
該引數指定生產者,最多可以傳送未響應在途訊息批次數量。
在途訊息批次越多,會佔用更多的記憶體,不過也會提升吞吐量。
當retries > 0
且max.in.flight.requests.per.connection > 1
時,可能出現訊息亂序。
如果第一個批次訊息寫入失敗,而第二個批次寫入成功,broker 會重試寫入第一個批次。
如果此時第一個批次也寫入成功,那麼兩個批次的順序就反過來了。
一般不建議設定retries=0
,而是令max.in.flight.requests.per.connection = 1
來保證訊息順序。
在生產者嘗試傳送第一批訊息時,就不會有其他的訊息傳送給 broker,即使發生重試訊息也不會亂序。
不過這樣會嚴重影響生產者的吞吐量,所以只有在對訊息的順序有嚴格要求的情況下才能這麼做。
高階特性
冪等
當 broker 失效時生產者可能會自動重試,導致一條訊息被重複寫入多次。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Kafka 在生產者端提供來冪等保證:同一條訊息被生產者傳送多次,但在 broker端這條訊息只會被寫入日誌一次。
在傳送端設定 enable.idempotence = true
可以開啟冪等性,此時配置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max.in.flight.requests.per.connection ≤ 5
retries > 0
acks = all
其工作機制如下:
- producer 在初始化時必須分配一個 PID
producer id
該過程對使用者來說是完全透明的) - 傳送到 broker 端的每批訊息都會被賦予一個單調遞增的 SN
sequence number
用於訊息去重(每個分割槽都有獨立的序列號) - 接收到訊息的 broker 會將批次的
(PID, SN)
資訊一同持久化到對應的分割槽日誌中(保證 leader 切換後去重仍然生效)
若重試導致 broker 接收到小於或等於已知最大序列號的訊息,broker 會拒絕寫入這些訊息,從而保證每條訊息也只會被儲存在日誌中一次。
由於每個 producer 例項都會被分配不同的 PID,該機制只能保證單個 producer 例項的冪等性,無法實現協同多個 producer 實現冪等。
事務
Kafka 事務可以實現 producer 對多個主題和分割槽的原子寫入,並且保證 consumer 不會讀取到未提交的資料。
Kafka 要求應用程式必須提供一個全域性唯一的 TIDtransactional id
:
如果某個 producer 例項失效,該機制能夠保證下一個擁有相同 TID 的例項首先完成之前未完成的事務。
此外,broker 還會為自動每個 producer 分配一個epoch
用於隔離fencing out
失效但仍存活的 producer:
如果存在,則認為當前 producer 是一個殭屍例項zombie instance
並拒絕為其提供服務,防止其破壞事務的完整性。
下面是兩個常見的應用場景:
實現跨主題原子寫入
Properties properties = new Properties();
properties.setProperty("bootstrap.servers", "localhost:9092");
properties.setProperty("key.serializer", "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tringSerializer");
properties.setProperty("value.serializer", "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tringSerializer");
properties.setProperty("enable.idempotence", "true"); // 開啟冪等
properties.setProperty("transactional.id", "my-transaction-id"); // 設定事務ID
KafkaProducer<String, String> producer = new KafkaProducer<>(properties);
ProducerRecord<String, String> record1 = new ProducerRecord<>("topic1", "key1", "value1");
ProducerRecord<String, String> record2 = new ProducerRecord<>("topic2", "key2", "value2");
ProducerRecord<String, String> record3 = new ProducerRecord<>("topic3", "key3", "value3");
producer.initTransactions(); // 初始化事務(只需執行一次)
try {
producer.beginTransaction(); // 開始事務
// 向多個不同的 topic 寫入訊息
producer.send(record1);
producer.send(record2);
producer.send(record3);
producer.commitTransaction(); // 提交事務
} catch (ProducerFencedException e) {
producer.close(); // 事務ID 已被佔用
} catch (KafkaException e) {
producer.abortTransaction();
}
實現 read-process-write 模式
final String groupID = "my-group-id";
Properties producerProps = new Properties();
producerProps.setProperty("bootstrap.servers", "localhost:9092");
producerProps.setProperty("key.serializer", "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tringSerializer");
producerProps.setProperty("value.serializer", "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tringSerializer");
producerProps.setProperty("enable.idempotence", "true"); // 開啟冪等
producerProps.setProperty("transactional.id", "my-transaction-id"); // 設定事務ID
Properties consumerProps = new Properties();
consumerProps.setProperty("bootstrap.servers", "localhost:9092");
consumerProps.setProperty("key.deserializer", "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tringDeserializer");
consumerProps.setProperty("value.deserializer", "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tringDeserializer");
consumerProps.setProperty("isolation.level","read_committed"); // 設定隔離級別
consumerProps.setProperty("group.id", groupID); // 設定消費者組群ID
KafkaProducer<String, String> producer = new KafkaProducer<>(producerProps);
KafkaConsumer<String, String> consumer = new KafkaConsumer<>(consumerProps);
producer.initTransactions();
consumer.subscribe(Collections.singletonList("ping"));
while (true) {
ConsumerRecords<String, String> records = consumer.poll(Long.MAX_VALUE); // 讀取訊息
try {
producer.beginTransaction(); // 開啟事務
// 處理訊息(可以是任意業務場景)
Map<TopicPartition, OffsetAndMetadata> offsets = new HashMap<>();
for(ConsumerRecord<String, String> record : records){
offsets.put(new TopicPartition(record.topic(), record.partition()), new OffsetAndMetadata(record.offset())); // 記錄消費偏移量
producer.send(new ProducerRecord<>("pong", record.value())); // 傳送訊息
}
producer.sendOffsetsToTransaction(offsets, groupID); // 提交消費偏移量
producer.commitTransaction(); // 事務提交
} catch (ProducerFencedException e) {
producer.close(); // 事務ID 已被佔用
} catch (Exception e){
producer.abortTransaction(); // 回滾事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