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式開發01-小程式的執行流程是怎麼樣的?

發表於2018-07-30

前言

我們這邊最近一直在做基礎服務,這一切都是為了完善技術體系,這裡對於前端來說便是我們需要做一個Hybrid體系,如果做App,React Native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一定要有完善的分層:

① 底層框架解決開發效率,將複雜的部分做成一個黑匣子,給頁面開發展示的只是固定的三板斧,固定的模式下開發即可

② 工程部門為業務開發者封裝最小化開發環境,最優為瀏覽器,確實不行便為其提供一個類似瀏覽器的除錯環境

如此一來,業務便能快速迭代,因為業務開發者寫的程式碼大同小異,所以底層框架配合工程團隊(一般是同一個團隊),便可以在底層做掉很多效率效能問題。

稍微大點的公司,稍微寬裕的團隊,還會同步做很多後續的效能監控、錯誤日誌工作,如此形成一套文件->開發->除錯->構建->釋出->監控、分析 為一套完善的技術體系

如果形成了這麼一套體系,那麼後續就算是內部框架更改、技術革新,也是在這個體系上改造,但很可惜,很多團隊只會在這個路徑上做一部分,後面由於種種原因不在深入,有可能是感覺沒價值,而最恐怖的行為是,自己的體系沒形成就貿然的換基礎框架,戒之慎之啊!

從第三方應用接入來說,微信應該是做的最好的,百度這邊有直達號等類似的產品,但是其體系化感覺還是有待提高的,阿里應該也有類似的技術產品誕生,從我們這層來說,都沒有太多知曉,所以要麼是運營的不好要麼是做的不好。

而從小程式誕生以來,我這邊便一直在關注,至今整個小程式體系已經十分完備了,騰訊小程式和騰訊雲深度整合了,如果使用內測的開發者工具,全免費,純js就搞定小程式前後端,不用伺服器、儲存、cdn、服務程式碼,都是免費,開發完後端不用自己運維,大殺器的節奏,我有時候在想,騰訊的技術實力真的是強啊!

小程式的結構追溯

小程式的開發文件還是比較完善的,依舊是 賬號申請->demo 流程,等熟悉後便可以走程式碼上架等流程了,前端程式碼用工具構建後上傳,後臺服務自己維護,配置地址對映,我們這裡僅關注開發流程,所有使用其測試賬號即可。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小程式形成的文件已經比較完善了,我們可以從文件和demo對小程式做出大概的判斷:

這裡就是小程式給業務人員可以看到的程式碼了,我們從這個程式碼以及執行,基本可以將小程式的梗概猜測一番,這裡首先看看其全域性控制器APP:

一個應用只會有一個APP例項,而小程式為這個單例提供了幾個基本的事件定義,我們用的最多的應該是onLaunch、onShow、onHide(我還沒寫小程式,所以猜測):

我們這裡來追溯一下小程式架構層的執行邏輯,從APP到一個view例項化是怎麼做的,這裡首先明確幾個點:

① 微信小程式事實上依舊是提供的webview執行環境,所以我們依舊可以在js環境中訪問window、location等屬性

② 微信小程式提供的展示的全部是Native定製化的UI,所以不要去想DOM操作的事

這裡各位可以想象為,小程式介面中有一塊webview在執行真正的程式碼邏輯,只不過這個webview除了裝載js程式什麼都沒做,而所有的頁面渲染全部是js通過URL Schema或者JSCore進行的Native通訊,叫Native根據設定的規則完成的頁面渲染。

全域性控制器App

這裡我們重點關注全域性控制器App這個類做了什麼,因為拿不到原始碼,我們這裡也只能猜測加單步除錯了,首先微信容器會準備一個webview容器為我們的js程式碼提供宿主環境,容器與構建工具會配合產出以下頁面:

他在這裡應該執行了例項化App的方法:

這一坨程式碼,在這個環境下便相當晦澀了:

這裡會往App中註冊一個事件,我們這裡註冊的是onLaunch事件,這裡對應的是當小程式初始化時候會執行這個回撥,所以原則上應該是Native裝在成功後會執行這個函式,這裡再詳細點說明下H5與Native的互動流程(這裡是我之前做Hybrid框架時候跟Native同事的互動約定,小程式應該大同小異):

這裡在小程式全域性沒有找到對應的標識,這裡猜測是直接在app物件上,Native會直接執行APP物件上面的方法,但是我這裡有個疑問是View級別如果想註冊個全域性事件該怎麼做,這個留到後面來看看吧,這裡是Native載入webview時,會執行物件定義的onLaunch事件,在下面的程式碼看得到:

這裡會結合app.json獲取首先載入頁面的資訊,預設取pages陣列第一個,但是具體哪裡獲取和設定的程式碼沒有找到,也跟主流程無關,我們這裡忽略……然後我們看到程式碼執行了onShow邏輯:

然後流轉到註冊微信容器層面的事件,我覺得,無論如何,這裡應該是像微信容器註冊事件了吧,但是我找不到全域性的key?

Page流程

如果有微信小程式的同學,麻煩這裡指點一下,是不是猜測正確,順便可以幫忙說明下這裡,這裡也是我覺得全域性key,被Native呼叫的點,然後,邏輯上會獲取預設view的類開始做例項化,我們這裡來到view級別程式碼:

他首先一來便獲取了當前app例項:

其次開始了view例項化流程,這個是Page的類入口,大家要注意view.js只是定義的類,但是其例項化應該在全域性的控制器,其例項化在這裡完成的:

Page例項化後會自己執行onLoad以及onShow,但是這裡的onLoad以及onShow就看不出來分別了

總結

我們這裡一起瞎子摸象一般對微信小程式架構做了簡單的摸索,這裡發現事實上小程式流程與自己所想有一些出入,這裡初步認為流程是這樣的:

① 我們寫好小程式程式碼後,提交程式碼

② 在釋出流程中我們的程式碼經過構建流程,app.json以及入口的index.html(偽造頁面),重新組裝為一個只有js程式碼的空頁面

③ 這裡開始載入流程,使用者點選一個微信按鈕,進入小程式

④ 微信容器開啟Hybrid容器,webview載入入口頁面(我感覺應該有個規則可以通過url去開啟固定一個小程式頁面,這裡後續碰到開發案例再說)

⑤ webview執行環境例項化App,其後自動裝載預設Page(這裡預設是index)

PS:這裡我有個很疑惑的點,微信Native容器的各個事件點什麼時候執行,由誰執行?

⑥ 進入頁面渲染邏輯

⑦ ……

這裡我還比較在意,執行事件後,對應Native頁面是如何進行更新的,所以我們這裡關注下這段程式碼:

這裡出現了一段非常關鍵的程式碼:

可以看到,我們這裡往微信容器註冊了一個appDataChange的非同步事件,而這個時候就將所有的邏輯交給了Native本身,Native執行結束後會根據webviewIds找到後續要執行的回撥繼續執行。

至於,容器如何使用webviewId找到對應函式的程式碼,我沒有找到。至此,我們對小程式結構的初步探索便結束了,我們本週後面時間繼續來對小程式進行深入學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