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 軟體系統中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pointersss發表於2020-10-28

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叫“熵增定律”。這是德國人克勞修斯提出的理論,最初用於揭示事物總是向無序的方向的發展、以及“孤立系統下熱量從高溫物體流向低溫不可逆”的熱力學定律。

 

“熵”,就是事物的混亂/無序程度,在孤立系統下,熵是不斷增加的,當熵達到最大值時,系統會出現嚴重混亂,最後走向死亡。

 

 

圖片來自網路

它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一杯開水放著放著就涼了,為什麼沙漠的沙丘全都驚人的相似,為什麼水只能從高處往低處流,為什麼落地的樹葉不會再變成樹。

 

儘管軟體開發不屬於物理學範疇,也不適用物理學中的定律,但有一個定律對他的影響實在太大了,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即“熵增定律”。常伴我們左右的軟體系統逃不掉熵增定律,仔細觀察,能夠發現它在漸漸地無序增長,變得越來越雜亂無章。

 

這篇文章就來聊一聊軟體系統 的熵增定律這件事。下面通過三個故事和業務方面事情,帶著大家從人性和客觀的角度出發,觀察軟體系統下的物理定律。


 

1破窗理論

 

設想下有兩個團隊正在同時進展同樣的專案。團隊A,在專案開發過程中,儘管制定了詳細和周全的計劃,擁有能力最強的工程師,專案的最終結果也不盡人意,隨著專案時間推移,程式碼變得很差。

 

而另外一個團隊B,在開發專案時,儘管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和接二連三的問題,但是卻能保持良好的程式碼狀態,圓滿的完成了專案任務。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個差異呢?

 

在城市中,我們總能發現事物相反面,例如:有整潔漂亮的建築,而另一些卻是破爛不堪的房子。是什麼造成了這麼強烈的衝擊感呢?

 

這兩個現象的原因是一致的,就是“破窗理論”。

 

 

圖片來自網路

以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破壞者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甚至就在裡面定居或者縱火。在相當短的一段時間內,建築就會以驚人的速度被破壞掉,而且業主也不願意去修理這個破爛的房子了。

 

對應到軟體開發領域時,這個”破窗戶“,可能是工程師不經意間留下,可能是考慮不周導致,可能是低劣的設計遺留,也可能是錯誤的需求導致。

 

之前我們團隊內部重構過程式碼架構,很多業務都進行了重新設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破窗開始出現,後面就迅速就變得難以維護,臃腫。當然還有其他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有問題程式碼置之不理。

 

不要留著“破窗戶”,見到一個就就修一個。如果沒有足夠多的時間去修復,最好就加上註釋或者是打個bug標記,表示這部分程式碼需要進行修復,防止窗戶破的越來越多。


 

2溫水煮青蛙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做過的一個溫水煮蛙實驗:將一隻青蛙放進沸水中,青蛙一碰沸騰的熱水會立即奮力一躍從鍋中跳出逃生;

 

 

圖片來自網路

又嘗試把這隻青蛙放進裝有冷水的鍋裡,青蛙如常在水中暢遊,然後慢慢將鍋裡的水加溫,直到水燙得無法忍受時,青蛙再想躍出水面逃離危險的環境卻已四肢無力,最終死在熱水中。

實驗說明的是由於對漸變的適應性和習慣性,失去了警惕和反抗力的道理。

 

在程式系統中也是適用的,程式設計師們工作時間久了,就會進入一種安逸的狀態,稱之為“舒適區”。在舒適區中,程式設計師往往是一種麻痺的狀態,對外界的變化感知麻木。

軟體程式碼在時間的長河中,慢慢地、悄無聲息的發生著變化,這個變化最終將會失去控制。 

大多數的軟體系統都會從微不足道的小bug開始,慢性死亡

軟體專案被各種各樣的小bug折騰,只能一天天的延期。

軟體專案中的每一個需求,就像是衣服上破的洞,被打上一個個的補丁,最後已經無法看清軟體架構本身的模樣,就像已經無法看清衣服本身的顏色

 

最可怕的是,每一個程式設計師都承認這是正常、可以接受的狀態,每天樂此不疲的進行bugfix,他們就像溫水裡的青蛙,享受著這種狀態。絲毫沒有感受到整個軟體系統正在變成垃圾,變的滿目全非。最後迎接他們的是臃腫的、難以維護的程式碼。

 

水煮蛙和破窗效應是不同的,他們的不同點在於是否有主觀意願。

 

破窗問題上,軟體系統變得雜亂無章,是程式設計師們在看到“破窗”時,並沒有及時阻止這種事情發生,從而認為沒有人會注意到這個問題。

而煮蛙問題上,重點是“慢”,如果放在熱水中或者是快速升溫,青蛙是會奮力的一跳,逃出生天的。所以程式設計師真的只是沒有察覺,軟體系統就在慢慢的走向死亡。


 

3自我為中心

 

下圖是一副非常有名的畫作,名為『從主教花園望見的索爾茲伯裡大教堂』,作者康斯太勃爾,英國的著名油畫家。

 

 

聊一聊 軟體系統中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圖片來自網路

有一天,康斯太勃爾去他的金主大教堂的主教Fisher先生家裡玩。

Fisher主教跟畫家先生說:“親愛的畫家,你幫我畫一幅畫吧。把我和我美麗的妻子以及我這大教堂一起畫到畫裡。我要把畫留在教堂,成為鎮堂之寶。”於是康斯太勃爾先生很高興的接下這個專案。

畫家開始了辛苦的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終於把這幅畫完成了。

畫家畫這幅畫時可能心情不好,所以在教堂塔尖上方的天空有一片烏雲。Fisher主教看到這幅畫後,很不滿意。雖然畫家把主教大人、主教夫人和教堂都畫進去了,但是兩口子只在左下角露了個背影,這也就忍了。“下面那幾頭牛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比我們佔的鏡頭還多?”主教問。畫家說:“你沒看懂?我是在恭維您呢,是說您和您夫人好牛!”。Fisher先生沒什麼話說了,然後又找到了新的吐槽點:“為什麼天空的雲都是烏雲?”。

他邀請畫家再去他家做客,重新觀察,以便於修改畫作。畫家很不高興了,就單獨把畫展出了。展出之後得到很多好評,於是回信給Fisher主教:“你看,大家都說很好看,不用改了。”,Fisher主教收到信後也怒了,回信就說了一句話:“給我改!!!”。

這就是關於需求的故事,我們再看上圖,看看教主和教主夫人被畫到了哪裡?您能找到嗎?

大魚教主想要一幅畫,畫裡有他們夫妻二人和教堂,需求表達完後,並沒有再對需求進行更具體的說明。

更深入的思考,為何總是會存在描述不清的情況呢?

讀者們肯定也遇到過類似問題,究其更深層次原因,就是“自我中心”。

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的過程。大約6歲之後,兒童的自我去中心化的能力得到了發展。開始能夠認識到別人的感受、觀點,但是每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會呈現出不同的去自我中心化的狀態。

可以說是每一個成年人都有自我中心,我們的感受,想法,認識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客觀。所以我們需要利用結構化思維,(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程式設計師必備能力——結構化思維》)和系統化思考(可以參考我的一篇文章《程式設計師必備能力——深度思考》)。

在軟體開發過程中,同樣適用這個結論,我認為至少表現如下幾點:

  • 程式設計師在設計、開發時,如果沒有做到完全的按照產品經理的需求進行,難免對程式碼的設計進行反覆修改,導致熵增

  • 程式設計師正在開發時,隨意變更、打亂架構框架,導致程式碼耦合增大,難以維護


     

 

 

4業務

 

程式碼熵增的常見的客觀原因是主要是業務壓力大,導致沒有時間或意願講究程式碼質量。因為向業務壓力妥協而生產爛程式碼之後,開發效率會隨之下降,導致業務壓力更大,形成一種典型的惡性迴圈。

 

 

 

 

在軟體我們可以通過下圖一覽。

 

 

 

 

 

 

05最後的總結

 

如果物理學只能留一條定律,我會留熵增定律。這個規律包括我們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演化規律,當然軟體系統也無法逃脫。所有的世間萬物都無法逃避。

 

上面3個故事,是從人性和客觀的角度出發,軟體系統的熵增一定是會發生。我們要做的是減少他發生程度。

熵增定律是針對宇宙的,那如果要針對地球,針對一個國家,針對一個企業,針對某一個人,一個軟體系統呢?則要加上兩個限制條件——封閉系統+無外力做功。

所以怎樣減少對抗熵增呢?

我們可以針對這兩個條件:封閉系統和無外力做功。只要打破這兩個條件,我們就有可能實現熵減。方法有兩條:外部做功和開發系統。這部分內容我們下一篇文章進行分析!

 

 




推薦閱讀(乾貨)程式設計師進階必備能力——晉升之道談一談程式設計師的職業發展路線
送給剛畢業的程式設計師——7點建議程式設計師進階技術專家必備能力——深度思考程式設計師如何選擇一家好公司

 



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轉發和在看!多年經驗分享,實屬不易,感謝支援!


 

博主是一位物聯網大廠技術總監,從業7年。從軟體開發、高階軟體開發、技術經理再到技術總監,分享職業發展、技術管理、職場晉升、技術成長等個人多年經驗和心得。一起成長!有問題可以加我微信交流:pointersss
如果你有技術成長煩惱,對未來迷茫;關注我,幫你答疑解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