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領域驅動設計,大家都理解錯了

老肖想当外语大佬發表於2024-07-04

翻遍整個網際網路,我發現,關於領域驅動設計,大家都**理解錯了**。

今天,我們嘗試透過一篇文章的篇幅,給大家展示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把“領域驅動設計”這六個字解釋清楚。

## 領域驅動設計學習資料現狀

領域驅動設計的概念提出已經有20年的時間了,整個網際網路充斥著大量書籍、文章和影片教程,這裡我列舉幾本比較著名的優秀書籍:

- 領域驅動設計之父 Eric Evans《領域驅動設計-軟體核心複雜性應對之道》
- Vaughn Vernon的《實現領域驅動設計》
- 張逸老師的《解構領域驅動設計》

首先不可否認,這些書籍都是優秀的作品,也被業界奉為寶典級別的作品,網上大部分資料的核心內容也都是類似的,但我相信,大部分人讀這些資料的感受是:

- 晦澀難懂
- 不明覺厲

## 為什麼會雲裡霧裡不明覺厲?

首先,我先列舉出了大部分文章提到的概念名詞:

- 問題空間(problem space)
- 解決方案空間(Solution Space)
- 領域(Domain)
- 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
- 通用語言(Ubiquitous Language)
- 實體(Entity)
- 值物件(Value Object)
- 聚合(Aggregate)
- 倉儲(Repository)
- 工廠(Factory)
- 領域服務(Domain Service)
- 領域事件(Domain Event)


目前主流的領域驅動設計資料(書籍、文章、課程),都在嘗試將這些概念給讀者講明白,都在嘗試解釋這樣的方法是好的方法,但很顯然都沒有站在一個不懂領域驅動設計的開發者角度來講解,要理解這些資料所講述的觀點,是需要先理解“領域驅動設計”,然後才能看得懂,甚至出現領域建模需要“憑經驗”這樣的說法。

所以說目前大部分的資料,懂領域驅動設計的人才能看懂,而懂的人,又不需要透過這些資料獲取養分,這就變成了一部分人的自娛自樂。

由於大部分人在瞭解領域驅動設計的過程中,更多的感受是“晦澀難懂”、“不明覺厲”,導致整個軟體行業對它產生了兩級分化的評價,一部分人認為領域驅動設計完全沒用,不可落地,一部分人卻認為這是軟體工程困境的解藥,而且處於這兩極的開發者,不僅觀點無法調和,甚至在辯論過程中,也是驢唇不對馬嘴,完全無法在一個頻道上溝通和交換觀點。

## 領域驅動設計到底是什麼?

【影片】[全網第二個把 DDD 說明白的影片](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Z421M7zw)

先說觀點:**領域驅動設計** **是一種價值觀**。

領域驅動設計不是方法論,不是軟體設計時的思想指導,不是程式碼組織的靈丹妙藥,它本質上是一種價值觀,是你做一個決策時的價值取向。

接下來,咱們把“領域驅動設計”這六個字拆解出來分析。

首先什麼是“領域”?英文原詞就是“Domain”,這個詞並不抽象,就是其直接的含義,就是邊界、範圍的意思。比如一個籃球場的範圍,一個國家的領土範圍,一個公司前臺的工作職責範圍,又或者是一個軟體系統提供的功能的範圍。

然後是“驅動”,怎麼理解呢?我們看看下面幾句話:

- 賺錢驅動工作
- 慾望驅動求偶
- 領域驅動設計


這三句話的句式是類似的,解讀起來就是:工作的目的是賺錢,所以賺錢這個目的驅使我們工作,我們世俗的慾望驅使我們求偶,那麼識別(問題、解決方案)的範圍/邊界這個目標驅使我們進行分析和設計行為。所以“驅動”的意思是為了xx的目標而做yy。

最後是“設計”就是指我們分析需求、設計模型、組織程式碼的行為。

到這裡,“領域驅動設計”這個詞表的的意思,就是我們做軟體設計的核心驅動力,就是識別各種各樣的範圍和邊界。如果你認同這個觀點,就意味著你認為“識別領域”是軟體設計的核心目標,是軟體設計最重要的事情。

什麼是最重要的事?就是你的價值取向,就是價值觀。而價值觀又恰恰是人們做各種決策的底層因素。

這裡舉個例子,有的人出門喜歡叫車,圖方便,方便就是ta看重的價值,有的人出門喜歡腳踏車,可以鍛鍊,鍛鍊就是ta看重的價值,看重不同的價值,在做“選擇交通工具”這個決策時,起了決定性作用,最終做出的決定也是不同的。

因此,我們認為價值觀決定了做決策時看重什麼,而“領域驅動設計”的價值觀,就是識別領域是最重要的事,我在分析業務、建模過程中,一定要識別出範圍和邊界,不識別出來我就不舒服。

當然也有很多與“領域驅動設計”不一致的價值觀,比如為了趕工期,“這塊沒搞清楚,先湊合一下,以後再說”,也是一種常見的軟體設計價值觀的體現,這是“工期大於一切”的價值觀。

當然,很多人會說把需求完全分析清楚也是不現實的,誠然這個是沒錯的,因此“領域驅動設計”追求的領域的“明確性”,而不是“正確性”,只要我們在做決策的時候,明確哪部分範圍是確定性的,哪部分範圍是模糊的,模糊的部分當下被我們明確地劃分到了哪個部分範圍內。畢竟老闆、產品經理、研發都是在有限地資訊下做決策,不可能全知全能,一定有一部分地決策是做一定地預判,只要我們明確地知道不明確的部分處於怎樣地範圍即可,未來隨著資訊的越來越充分,不斷修正我們對領域劃分的決策即可。

## 為什麼這個價值觀符合軟體設計的價值利益

【影片】[為什麼 DDD 符合軟體設計的價值利益](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b421H7wc/)

首先,先來思考一個經典問題:“把大象放進冰箱,一共需要幾步?”

第一步,開啟冰箱門;第二步,把大象放進去;第三步,關上冰箱門。

我們在解決任何問題的時候,都會遵循一個模式:“大問題拆成小問題”。

而這個模式等價於:“複雜問題變為簡單問題”。

那麼最關鍵的問題來了,如何衡量“複雜”和“簡單”?我們來看幾個例子,下面兩個系統,你覺得哪個更復雜?你一定會選“系統2”,因為顯然它的元素數量更多。



下面兩個系統呢?是不是感覺“系統3”更復雜?

基於上面的例子,我們至少可以得出兩個判斷:

1. 系統複雜度與元素的數量和元素的關係有關;
1. 元素的關係對系統複雜度的影響遠遠大於元素的數量所產生的影響;


迴歸到領域驅動設計,為啥要劃分領域?因為“劃分領域就是在用數量簡化關係”,用明確的邊界將問題拆解,逐個擊破。其意圖是控制系統複雜度,儘可能降低系統的複雜度,而複雜度的降低,是與我們軟體工程的投入產出利益一致的。

到此,我們就形成了一個核心邏輯鏈條:“劃分領域->降低複雜度->降低成本”,因此劃分領域符合我們價值取向,我們願意認同“領域驅動設計”的價值觀。

## 重新審視對待“領域驅動設計”的分歧

假如你認同“領域驅動設計是一種價值觀”這樣的觀點,我們重新來回到前面說的“完全沒用,不可落地”和“軟體工程困境的解藥”這兩派觀點的分歧上,就會發現大家的分歧底層就是價值觀的分歧,一方面大家的討論維度都停留在“領域驅動設計怎麼落地”這個層面,缺少了“領域驅動設計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的共識;另一方面大家沒有察覺到核心分歧其實是價值觀的分歧,導致了對於“領域驅動設計”的理解和判斷過程缺乏底層認知的共識。

對於本質沒有共識,其之上的所有討論如同“空中樓閣”,缺乏嚴密邏輯鏈條的推導,那麼表達者不得不用一些抽象的概念來模糊化自己表達的東西,從而使得“領域驅動設計”這個詞變得越發抽象,越發“不明覺厲”。

## 後續

本文從why的角度解析了“領域驅動設計”,並未涉及到How的部分,但以我的經驗來看,理解了why,在執行How的操作時會更加地篤定和自信,更容易成功。

且聽我後續慢慢道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