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糾結選什麼工具,多生產內容

發表於2015-10-14

想寫這篇文章,源於前兩天在技術社群,有人發帖問「選擇什麼來搭建個人程式碼私有倉庫」,看到帖子我就順手回覆說:「找個方便省事適合自己的就行,不要光折騰這些,但程式碼沒寫兩行。儘量把折騰的時間用來多寫點程式碼才是真的」。回頭想了下覺得這個話題有點意思,可以寫寫。

如果你有留意過的話,在各個地方都經常能看到一些類似這樣的問題「用什麼程式搭建部落格比較好」、「我應該選擇學vim還是emacs」、「我到底是要選Git還是SVN呢」、「用什麼樣的GTD工具比較好」等等,還有很多。特別是碰到像作業系統之爭「*nix和Mac OS哪個好」、語言之爭「PHP、Python、Ruby哪個好」、編輯器之爭「Vim VS Emacs哪個更牛逼」,這種討論話題出現在郵件列表裡很快就會回覆郵件數過百,多年不回郵件的人都冒出來水幾句,要在社群裡出現就會大混戰了,這經常被人叫做「月經貼」,當然,所有討論的結果基本都是「沒有結果」。

工具之爭

在我看來,對於你我,所有的這些工具選擇之爭,都沒有什麼太大意義。為什麼這麼說,所有這些工具的出現都是為了用來提高生產效率,「比較」和「選擇」工具本身沒有問題,但是你會發現更多的情況是大部分人都忘記了選擇工具的初衷是為了生產,而是選擇工具就是為了選擇工具。比如:來回比較了各種VPS的效能/網路/價效比,等買了之後幾個月都沒登入一次;各種比較選擇哪個方案託管自己的專案程式碼更方便可靠,然後就一月都沒寫過多少行程式碼。

五年前,我開始試著用GTD工具做個人時間管理,然後就開始陷入研究各種工具,幾年時間基本上試過了各種能試用工具和服務,中途還嘗試想過,媽的,這些都不好用,要不自己造一個輪子,最後是自己沒搞(不過看到一個國內開發者在Play Store上做的一個gtd工具賺了好多錢)。總之沒少折騰,直到doit.im做出了多終端同步的服務,開始用這個收費服務一直到現在。後來想明白了,真不用去折騰這些,找一個當下適合自己的,趕緊用起來,等用上一兩年之後自然就可以做到「眼中無碼心中有碼」,不對,應該是「手中無劍心中有劍」了。後來經常看到有人說omnifocus就是GTD世界裡上古神器的時候,我都只是默默飄過。

再一個RSS閱讀工具,先後嘗試過用Outlook/鮮果來訂閱rss源,直到用上了Google Reader後就從來沒換過,直到被Google自己關停了服務(我還是覺得Google乾的這事很操蛋,這麼好一服務因為沒有商業化前景就關停了,當然這也是我們要接受的這個世界冷冰冰的現實),就在Google關停服務的前一天,我隨便撿了個Feedly遷移資料之後繼續用,從不再去關注那些討論什麼哪個更好哪個更牛逼,只想著能多看幾篇訂閱的好文章。

還有一個知識管理工具,我是從2010年5月份開始使用Evernote,到現在已經建立了2669篇Note。後來又搞出了個針對中國的「印象筆記」、還有後來網易推出的完全免費無限容量速度極快的有道雲筆記,我也從來沒想過去換,一直堅持用International版到現在。其實吧,速度真不重要,網路同步的速度肯定大過你大腦內容輸出的速度;容量也不重要,你根本就用不了這麼大的容量。這就好像是,當年你從各處搜尋下載儲存的上百G電子書現在都沒看過吧;上一次各大巨頭公司免費提供超大雲盤空間時,你搶的容量現在都還用不了多少G吧。

生產內容最重要

我現在一直用一句話提醒自己:生產內容才是最重要的!

看到過很多部落格,各種炫酷,各種驚豔,各種簡潔,但是隻看到幾篇Hello world式的文章。同時也有在新浪微博/csdn上寫的一些部落格,技術老舊,頁面醜陋,但是裡面的內容讓你願意繼續讀下去。

所以,找對找準方向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多生產內容,多生產好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