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地址:https://ainyi.com/93
vue3 響應式資料放棄了 Object.defineProperty,而使用Proxy來代替它
我們知道,在 vue2 中,實現資料監聽是使用Object.defineProperty --> 實現方法可看:vue 資料雙向繫結原理
而這個方法有缺點,並且不能實現陣列和物件的部分監聽情況;具體也可以看我之前寫的一篇部落格:關於 Vue 不能 watch 陣列 和 物件變化的解決方案
最新的 Proxy,相比 vue2 的 Object.defineProperty,能達到速度加倍、記憶體減半的成效。
具體是怎麼實現、以及對比舊的實現方法為啥能有速度加倍、記憶體減半的特性
下面來聊聊
Vue 初始化過程
Vue 的初始化過程,分別有Observer、Compiler和Watcher
當我們 new Vue 的時候,會呼叫Observer,通過 Object.defineProperty 遍歷 vue 物件的 data、computed 或者 props(如果是元件的話)的所有屬性進行監聽。同時通過Compiler解析模板指令,解析到屬性後就 new 一個Watcher並繫結更新函式到 watcher 當中,Observer 和 Compiler 就通過屬性來進行關聯
如上,當 Observer 中的 setter 檢測到屬性值改變的時候,就呼叫屬性對應的所有 watcher 呼叫更新函式,從而更新到屬性對應的 dom
Object.defineProperty
來個簡單的 Object.defineProperty 例子
class Observer {
constructor(data) {
// 遍歷引數 data 的屬性,給新增到 this 上
for(let key of Object.keys(data)) {
if(typeof data[key] === 'object') {
data[key] = new Observer(data[key]);
}
Object.defineProperty(this, key, {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get() {
console.log('你訪問了' + key)
return data[key]
},
set(newVal) {
console.log('你設定了' + key)
console.log('新的' + key + '=' + newVal)
if(newVal === data[key]) {
return
}
data[key] = newVal
}
})
}
}
}
const obj = {
name: 'app',
age: '18',
a: {
b: 1,
c: 2,
},
}
const app = new Observer(obj);
app.age = 20;
console.log(app.age);
app.newPropKey = '新屬性';
console.log(app.newPropKey);
輸出如下:
你設定了age
新的age=20
你訪問了age
20
新屬性
從上面可以知道:
- Object.defineProperty 需要遍歷所有的屬性,這就造成了如果 vue 物件的 data/computed/props 中的資料規模龐大,那麼遍歷起來就會慢很多
- 同理,如果 vue 物件的 data/computed/props 中的資料規模龐大,那麼 Object.defineProperty 需要監聽所有的屬性的變化,那麼佔用記憶體就會很大
Proxy
再來看看 Proxy
Proxy 物件用於定義基本操作的自定義行為(如屬性查詢,賦值,列舉,函式呼叫等)
可以理解為在物件之前設定一個”攔截“,當監聽的物件被訪問的時候,都必須經過這層攔截。可以在這攔截中對原物件處理,返回需要的資料格式
也就是無論訪問物件的什麼屬性,之前定義的或是新增的屬性,都會走到攔截中進行處理。這就解決了之前所無法監聽的問題
官方例子:
const p = new Proxy(target, handler)
引數
- target: 要使用 Proxy 包裝的目標物件(可以是任何型別的物件,包括原生陣列,函式,甚至另一個代理)
- handler:一個通常以函式作為屬性的物件,各屬性中的函式分別定義了在執行各種操作時代理 p 的行為
來個實際 Proxy 例子
const obj = {
name: 'krry',
age: 24,
others: {
mobile: 'mi10',
watch: 'mi4'
}
}
const p = new Proxy(obj, {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console.log('檢視的屬性為:' + key);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
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
console.log('設定的屬性為:' + key);
console.log('新的屬性:' + key, '值為:' + value);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
})
p.age = 22
console.log(p.age)
console.log('--------')
p.single = 'NO'
console.log(p.single)
console.log('--------')
p.others.shoe = 'boost'
console.log(p.others.shoe)
輸出如下:
設定的屬性為:age
新的屬性:age 值為:22
檢視的屬性為:age
22
--------
設定的屬性為:single
新的屬性:single 值為:NO
檢視的屬性為:single
NO
--------
檢視的屬性為:others
檢視的屬性為:others
boost
由上可知,新增或編輯屬性,並不需要重新新增響應式處理,都能監聽的到
因為 Proxy 是對物件的操作,只要你訪問物件,就會走到 Proxy 的邏輯中
Reflect 是一個內建的物件,它提供攔截 JavaScript 操作的方法。這些方法與proxy handlers的方法相同。Reflect不是一個函式物件,因此它是不可構造的
區別
Proxy 和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使用方法看似很相似,其實 Proxy 是在更高維度上去攔截屬性的
Object.defineProperty
Vue2 中,對於給定的 data:如 { count: 1 },是需要根據具體的 key 也就是 count,去對 get 和 set 進行攔截,也就是:
Object.defineProperty(data, 'count', {
get() {},
set() {},
})
必須預先知道要攔截的 key 是什麼,這也就是為什麼 Vue2 裡對於物件上的新增屬性無能為力,所以 Vue 初始化的過程中需要遍歷 data 來挾持資料變化,造成速度變慢,記憶體變大的原因
Proxy
而 Vue3 所使用的 Proxy,則是這樣攔截的:
new Proxy(data, {
get(key) { },
set(key, value) { },
})
可以看到,proxy 不需要關心具體的 key,它去攔截的是 修改 data 上的任意 key 和 讀取 data 上的任意 key
所以,不管是已有的 key 還是新增的 key,都會監聽到
但是 Proxy 更加強大的地方還在於 Proxy 除了 get 和 set,還可以攔截更多的操作符,具體可看 MDN
相容性
Proxy 對 IE 不友好,vue3 在檢測到使用 IE 的情況下(包括 IE11),會自動降級為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資料監聽系統
部落格地址:https://ainyi.com/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