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併發】億級流量場景下如何實現分散式限流?看完我徹底懂了!!(文末有福利)

冰河團隊發表於2020-07-31

寫在前面

在網際網路應用中,高併發系統會面臨一個重大的挑戰,那就是大量流高併發訪問,比如:天貓的雙十一、京東618、秒殺、搶購促銷等,這些都是典型的大流量高併發場景。關於秒殺,小夥伴們可以參見我的另一篇文章《【高併發】高併發秒殺系統架構解密,不是所有的秒殺都是秒殺!

關於【冰河技術】微信公眾號,解鎖更多【高併發】專題文章。

注意:由於原文篇幅比較長,所以被拆分為:理論、演算法、實戰(HTTP介面實戰+分散式限流實戰)三大部分。

理論篇:《【高併發】如何實現億級流量下的分散式限流?這些理論你必須掌握!!

演算法篇:《【高併發】如何實現億級流量下的分散式限流?這些演算法你必須掌握!!

專案原始碼已提交到github:https://github.com/sunshinelyz/mykit-ratelimiter

本文是在《【高併發】億級流量場景下如何為HTTP介面限流?看完我懂了!!》一文的基礎上進行實現,有關專案的搭建可參見《【高併發】億級流量場景下如何為HTTP介面限流?看完我懂了!!》一文的內容。小夥伴們可以關注【冰河技術】微信公眾號來閱讀上述文章。

前面介紹的限流方案有一個缺陷就是:它不是全域性的,不是分散式的,無法很好的應對分散式場景下的大流量衝擊。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介紹下如何實現億級流量下的分散式限流。

分散式限流的關鍵就是需要將限流服務做成全域性的,統一的。可以採用Redis+Lua技術實現,通過這種技術可以實現高併發和高效能的限流。

Lua是一種輕量小巧的指令碼程式語言,用標準的C語言編寫的開源指令碼,其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嵌入到應用程式中,為應用程式提供靈活的擴充套件和定製功能。

Redis+Lua指令碼實現分散式限流思路

我們可以使用Redia+Lua指令碼的方式來對我們的分散式系統進行統一的全侷限流,Redis+Lua實現的Lua指令碼:

local key = KEYS[1]  --限流KEY(一秒一個)
local limit = tonumber(ARGV[1]) --限流大小
local current = tonumber(redis.call('get', key) or "0")
if current + 1 > limit then --如果超出限流大小
    return 0
else --請求數+1,並設定2秒過期
    redis.call("INCRBY", key, "1")
    redis.call("expire", key "2")
    return 1
end

我們可以按照如下的思路來理解上述Lua指令碼程式碼。

(1)在Lua指令碼中,有兩個全域性變數,用來接收Redis應用端傳遞的鍵和其他引數,分別為:KEYS、ARGV;

(2)在應用端傳遞KEYS時是一個陣列列表,在Lua指令碼中通過索引下標方式獲取陣列內的值。

(3)在應用端傳遞ARGV時引數比較靈活,可以是一個或多個獨立的引數,但對應到Lua指令碼中統一用ARGV這個陣列接收,獲取方式也是通過陣列下標獲取。

(4)以上操作是在一個Lua指令碼中,又因為我當前使用的是Redis 5.0版本(Redis 6.0支援多執行緒),執行的請求是單執行緒的,因此,Redis+Lua的處理方式是執行緒安全的,並且具有原子性。

這裡,需要注意一個知識點,那就是原子性操作:如果一個操作時不可分割的,是多執行緒安全的,我們就稱為原子性操作。

接下來,我們可以使用如下Java程式碼來判斷是否需要限流。

//List設定Lua的KEYS[1]
String key = "i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1000;
List<String> keyList = Lists.newArrayList(key);

//List設定Lua的ARGV[1]
List<String> argvList = Lists.newArrayList(String.valueOf(value));

//呼叫Lua指令碼並執行
List result = stringRedisTemplate.execute(redisScript, keyList, argvList)

至此,我們簡單的介紹了使用Redis+Lua指令碼實現分散式限流的總體思路,並給出了Lua指令碼的核心程式碼和Java程式呼叫Lua指令碼的核心程式碼。接下來,我們就動手寫一個使用Redis+Lua指令碼實現的分散式限流案例。

Redis+Lua指令碼實現分散式限流案例

這裡,我們和在《【高併發】億級流量場景下如何為HTTP介面限流?看完我懂了!!》一文中的實現方式類似,也是通過自定義註解的形式來實現分散式、大流量場景下的限流,只不過這裡我們使用了Redis+Lua指令碼的方式實現了全域性統一的限流模式。接下來,我們就一起手動實現這個案例。

建立註解

首先,我們在專案中,定義個名稱為MyRedisLimiter的註解,具體程式碼如下所示。

package io.mykit.limiter.annot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re.annotation.AliasFor;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
/**
 * @author binghe
 * @version 1.0.0
 * @description 自定義註解實現分散式限流
 */
@Target(value = ElementType.METHOD)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Documented
public @interface MyRedisLimiter {
    @AliasFor("limit")
    double value() default Double.MAX_VALUE;
    double limit() default Double.MAX_VALUE;
}

在MyRedisLimiter註解內部,我們為value屬性新增了別名limit,在我們真正使用@MyRedisLimiter註解時,即可以使用@MyRedisLimiter(10),也可以使用@MyRedisLimiter(value=10),還可以使用@MyRedisLimiter(limit=10)。

建立切面類

建立註解後,我們就來建立一個切面類MyRedisLimiterAspect,MyRedisLimiterAspect類的作用主要是解析@MyRedisLimiter註解,並且執行限流的規則。這樣,就不需要我們在每個需要限流的方法中執行具體的限流邏輯了,只需要我們在需要限流的方法上新增@MyRedisLimiter註解即可,具體程式碼如下所示。

package io.mykit.limiter.aspect;
import com.google.common.collect.Lists;
import io.mykit.limiter.annotation.MyRedisLimiter;
import org.aspectj.lang.ProceedingJoinPoint;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Around;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Aspect;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Pointcut;
import org.aspectj.lang.reflect.MethodSignature;
import org.slf4j.Logger;
import org.slf4j.LoggerFactory;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re.io.ClassPathResourc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core.StringRedisTemplat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core.script.DefaultRedisScrip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cripting.support.ResourceScriptSourc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import javax.annotation.PostConstruct;
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sponse;
import java.io.PrintWriter;
import java.util.List;

/**
 * @author binghe
 * @version 1.0.0
 * @description MyRedisLimiter註解的切面類
 */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MyRedisLimiterAspect {
    private final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MyRedisLimiter.class);
    @Autowired
    private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Autowired
    private StringRedisTemplate stringRedisTemplate;

    private DefaultRedisScript<List> redisScript;

    @PostConstruct
    public void init(){
        redisScript = new DefaultRedisScript<List>();
        redisScript.setResultType(List.class);
        redisScript.setScriptSource(new ResourceScriptSource(new ClassPathResource(("limit.lua"))));
    }

    @Pointcut("execution(public * io.mykit.limiter.controller.*.*(..))")
    public void pointcut(){

    }

    @Around("pointcut()")
    public Object process(ProceedingJoinPoint proceedingJoinPoint) throws Throwable{
        MethodSignature signature = (MethodSignature) proceedingJoinPoint.getSignature();
        //使用反射獲取MyRedisLimiter註解
        MyRedisLimiter myRedisLimiter = signature.getMethod().getDeclaredAnnotation(MyRedisLimiter.class);
        if(myRedisLimiter == null){
            //正常執行方法
            return proceedingJoinPoint.proceed();
        }
        //獲取註解上的引數,獲取配置的速率
        double value = myRedisLimiter.value();
        //List設定Lua的KEYS[1]
        String key = "i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1000;
        List<String> keyList = Lists.newArrayList(key);

        //List設定Lua的ARGV[1]
        List<String> argvList = Lists.newArrayList(String.valueOf(value));

        //呼叫Lua指令碼並執行
        List result = stringRedisTemplate.execute(redisScript, keyList, String.valueOf(value));
        logger.info("Lua指令碼的執行結果:" + result);

        //Lua指令碼返回0,表示超出流量大小,返回1表示沒有超出流量大小。
        if("0".equals(result.get(0).toString())){
            fullBack();
            return null;
        }

        //獲取到令牌,繼續向下執行
        return proceedingJoinPoint.proceed();
    }

    private void fullBack() {
        response.setHeader("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UTF8");
        PrintWriter writer = null;
        try{
            writer = response.getWriter();
            writer.println("回退失敗,請稍後閱讀。。。");
            writer.flush();
        }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
            if(writer != null){
                writer.close();
            }
        }
    }
}

上述程式碼會讀取專案classpath目錄下的limit.lua指令碼檔案來確定是否執行限流的操作,呼叫limit.lua檔案執行的結果返回0則表示執行限流邏輯,否則不執行限流邏輯。既然,專案中需要使用Lua指令碼,那麼,接下來,我們就需要在專案中建立Lua指令碼。

建立limit.lua指令碼檔案

在專案的classpath目錄下建立limit.lua指令碼檔案,檔案的內容如下所示。

local key = KEYS[1]  --限流KEY(一秒一個)
local limit = tonumber(ARGV[1]) --限流大小
local current = tonumber(redis.call('get', key) or "0")
if current + 1 > limit then --如果超出限流大小
    return 0
else --請求數+1,並設定2秒過期
    redis.call("INCRBY", key, "1")
    redis.call("expire", key "2")
    return 1
end

limit.lua指令碼檔案的內容比較簡單,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介面新增註解

註解類、解析註解的切面類、Lua指令碼檔案都已經準備好。那麼,接下來,我們在PayController類中在sendMessage2()方法上新增@MyRedisLimiter註解,並且將limit屬性設定為10,如下所示。

@MyRedisLimiter(limit = 10)
@RequestMapping("/boot/send/message2")
public String sendMessage2(){
    //記錄返回介面
    String result = "";
    boolean flag = messageService.sendMessage("恭喜您成長值+1");
    if (flag){
        result = "簡訊傳送成功!";
        return result;
    }
    result = "哎呀,伺服器開小差了,請再試一下吧";
    return result;
}

此處,我們限制了sendMessage2()方法,每秒鐘最多隻能處理10個請求。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使用JMeter對sendMessage2()進行測試。

測試分散式限流

此時,我們使用JMeter進行壓測,這裡,我們配置的執行緒數為50,也就是說:會有50個執行緒同時訪問我們寫的介面。JMeter的配置如下所示。

儲存並執行Jemeter,如下所示。

執行完成後,我們來檢視下JMeter的測試結果,如下所示。

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出,測試中途有部分介面的訪問返回了“哎呀,伺服器開小差了,請再試一下吧”,說明介面被限流了。而再往後,又有部分介面成功返回了“簡訊傳送成功!”的字樣。這是因為我們設定的是介面每秒最多接受10次請求,在第一秒內訪問介面時,前面的10次請求成功返回“簡訊傳送成功!”的字樣,後面再訪問介面就會返回“哎呀,伺服器開小差了,請再試一下吧”。而後面的請求又返回了“簡訊傳送成功!”的字樣,說明後面的請求已經是在第二秒的時候呼叫的介面。

我們使用Redis+Lua指令碼的方式實現的限流方式,可以將Java程式進行叢集部署,這種方式實現的是全域性的統一的限流,無論客戶端訪問的是叢集中的哪個節點,都會對訪問進行計數並實現最終的限流效果。

這種思想就有點像分散式鎖了,小夥伴們可以關注【冰河技術】微信公眾號閱讀我寫的一篇《【高併發】高併發分散式鎖架構解密,不是所有的鎖都是分散式鎖!!》來深入理解如何實現真正執行緒安全的分散式鎖,此文章,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深入剖析了實現分散式鎖過程中的各種坑和解決方案,讓你真正理解什麼才是分散式鎖。

Nginx+Lua實現分散式限流

Nginx+Lua實現分散式限流,通常會用在應用的入口處,也就是對系統的流量入口進行限流。這裡,我們也以一個實際案例的形式來說明如何使用Nginx+Lua來實現分散式限流。

首先,我們需要建立一個Lua指令碼,指令碼檔案的內容如下所示。

local locks = require "resty.lock"
 
local function acquire()
    local lock =locks:new("locks")
    local elapsed, err =lock:lock("limit_key") --互斥鎖
    local limit_counter =ngx.shared.limit_counter --計數器
 
    local key = "ip:" ..os.time()
    local limit = 5 --限流大小
    local current =limit_counter:get(key)
 
    if current ~= nil and current + 1> limit then --如果超出限流大小
       lock:unlock()
       return 0
    end
    if current == nil then
       limit_counter:set(key, 1, 1) --第一次需要設定過期時間,設定key的值為1,過期時間為1秒
    else
        limit_counter:incr(key, 1) --第二次開始加1即可
    end
    lock:unlock()
    return 1
end
ngx.print(acquire())

實現中我們需要使用lua-resty-lock互斥鎖模組來解決原子性問題(在實際工程中使用時請考慮獲取鎖的超時問題),並使用ngx.shared.DICT共享字典來實現計數器。如果需要限流則返回0,否則返回1。使用時需要先定義兩個共享字典(分別用來存放鎖和計數器資料)。

接下來,需要在Nginx的nginx.conf配置檔案中定義資料字典,如下所示。

http {
    ……
    lua_shared_dict locks 10m;
    lua_shared_dict limit_counter 10m;
}

靈魂拷問

說到這裡,相信有很多小夥伴可能會問:如果應用併發量非常大,那麼,Redis或者Nginx能不能扛的住呢?

可以這麼說:Redis和Nginx基本都是高效能的網際網路元件,對於一般網際網路公司的高併發流量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們繼續往下看。

如果你的應用流量真的非常大,可以通過一致性雜湊將分散式限流進行分片,還可以將限流降級為應用級限流;解決方案也非常多,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使用Redis+Lua的方式進行限流,是可以穩定達到對上億級別的高併發流量進行限流的(筆者親身經歷)。

需要注意的是:面對高併發系統,尤其是這種流量上千萬、上億級別的高併發系統,我們不可能只用限流這一招,還要加上其他的一些措施,

對於分散式限流,目前遇到的場景是業務上的限流,而不是流量入口的限流。對於流量入口的限流,應該在接入層來完成。

對於秒殺場景來說,可以在流量入口處進行限流,小夥伴們可以關注【冰河技術】微信公眾號,來閱讀我寫的《【高併發】高併發秒殺系統架構解密,不是所有的秒殺都是秒殺!》一文,來深入理解如何架構一個高併發秒殺系統

重磅福利

關注「 冰河技術 」微信公眾號,後臺回覆 “設計模式” 關鍵字領取《深入淺出Java 23種設計模式》PDF文件。回覆“Java8”關鍵字領取《Java8新特性教程》PDF文件。回覆“限流”關鍵字獲取《億級流量下的分散式限流解決方案》PDF文件,三本PDF均是由冰河原創並整理的超硬核教程,面試必備!!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兒吧!別忘了點個贊,給個在看和轉發,讓更多的人看到,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寫在最後

如果你覺得冰河寫的還不錯,請微信搜尋並關注「 冰河技術 」微信公眾號,跟冰河學習高併發、分散式、微服務、大資料、網際網路和雲原生技術,「 冰河技術 」微信公眾號更新了大量技術專題,每一篇技術文章乾貨滿滿!不少讀者已經通過閱讀「 冰河技術 」微信公眾號文章,吊打面試官,成功跳槽到大廠;也有不少讀者實現了技術上的飛躍,成為公司的技術骨幹!如果你也想像他們一樣提升自己的能力,實現技術能力的飛躍,進大廠,升職加薪,那就關注「 冰河技術 」微信公眾號吧,每天更新超硬核技術乾貨,讓你對如何提升技術能力不再迷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