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測試的流程

片片楓葉發表於2020-06-25

             首先做效能需求分析、分析出來需要測試的核心業務,然後根據核心業務設計業務建模,錄製指令碼,回放一遍,接下來優化指令碼,有時候也會用到正則,最後用命令模式跑效能,分析結果輸出測試報告;

            1.網路連線速度測試

     使用者連線到Web應用系統的速度根據上網方式的變化而變化,他們或許是電話撥號,或是寬頻上網。當下載一個程式時,使用者可以等較長的時間,但如果僅僅訪問一個頁面就不會這樣。如果Web系統響應時間太長(例如超過5秒鐘),使用者就會因沒有耐心等待而離開。另外,有些頁面超時的限制,如果響應速度太慢,使用者可能還沒來得及瀏覽內容,就需要重新登陸了。而且,連線速度太慢,還可能引起資料丟失,是使用者得不到真實的頁面。

            2.負載測試

          負載測試是為了測量Web系統在某一負載級別上的效能,以保證Web系統在需求範圍內能正常工作。負載級別可以是某個時刻同時訪問Web系統的使用者數量,也可以是線上資料處理的數量。例如:Web應用系統能允許多少個使用者同時線上?如果超過了這個數量,會出現什麼現象?Web應用系統能否處理大量使用者對同一個頁面的請求

          3.壓力測試:

            進行壓力測試是指實際破壞一個Web應用系統,測試系統的反應。壓力測試是測試系統的限制和故障恢復能力,也就是測試Web應用系統會不會崩潰,在什麼情況下會崩潰。黑客常常提供錯誤的資料負載,直到Web應用系統崩潰,接著當系統重新啟動時獲得存取權。

          壓力測試的區域包括表單、登入和其他資訊傳輸頁面等。測試需要驗證系統能否在同一時間相應大量的使用者沒在使用者傳送大量資料的時候能否響應,系統能否長時間執行。可訪問性對使用者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如果使用者得到“系統忙”的資訊,他們可能放棄,並轉向競爭對手。系統檢測不僅要使用能夠正常訪問站點,在很多情況下,可能會有黑客試圖通過傳送大量資料包來攻擊伺服器。出於安全的原因,測試人員應該知道當系統過載時,需要採取哪些措施,而不是簡單地提升系統效能。

吞吐量:單位時間內系統處理使用者請求的數量

併發數:單位時間內伺服器接受到的請求數

TPS:單位時間內伺服器處理的事務數

 

效能測試:百分之二十的時間發生百分之八十的事件

啟動Badboy,輸入url地址,完成負責模組的操作,我負責的是註冊登入模組、在指令碼錄製完成後,點選匯出jmeter指令碼,然後使用jmeter開啟錄製的指令碼、利用excel或者程式設計軟體建立資料,比如說建立2萬個使用者名稱,格式為user0001,儲存為txt檔案或者csv檔案、設定變數名,在請求中引用使用者變數,然後設定執行緒,比如說20個執行緒,執行緒組迴圈次數為1次,迴圈控制器迴圈次數稍微1000次,保證最終能夠執行2萬個使用者名稱。測試過程中也可能會因為請求傳送太快,伺服器無法響應,可以在請求間加入計時器,模擬真實的操作環境;通過設定斷言檢查註冊登入成功標誌位是否出現來判定註冊登入是否成功,如果要實現隨機要求,可以通過新增正規表示式提取器來處理,通過新增監聽器,新增需要監控的物件,如CPU、記憶體等、通過新增察看結果樹執行除錯、新增聚合報告,通過cmd命令,生成報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