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資料顯示,Chrome在2020年4月的市場份額達到了70%左右,把微軟的Edge和Firefox遠遠甩在身後,毫無疑問,Chrome贏得了第二次遊覽器之戰,成為新一代王者。
Chrome的第一版於2008年推出,當時微軟的IE瀏覽器幾乎佔到了60%的份額,Firefox緊隨其後,佔據了大概30%,Chrome在2008年僅佔0.3%。
十年以後Chrome就主導了瀏覽器的市場,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第一次瀏覽器之戰,交戰的雙方是Netscape的Navigator瀏覽器和微軟的IE, Netscape佔據著先發優勢,IE則背靠Windows這棵大樹,雙方你來我往,戰事極為精彩,競爭帶來了技術進步,像JavaScript、DHTML、CSS、XMLHttpRequest等各種技術層出不窮。
IE4成為這場戰爭的轉折點,因為它被整合到了Windows當中, 開箱即用,免費,誰還會去額外下載安裝收費的Netscape呢?
Netscape從此潰不成軍,IE贏得了最後的勝利,從這張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出IE和Netscape之間此消彼長的勢頭。
IE的勝利也結束了Web瀏覽器的快速創新,早期的IE是積極進取的,比如AJAX的基石XMLHttpRequest就是IE率先提出來,並且發揚光大的。
可是一旦壟斷形成,微軟就不思進取,不想更新了,2001年微軟釋出IE6以後,在長達5年的時間裡,IE居然沒有新版本釋出!
很多年輕的程式設計師沒有經歷過被IE支配的“恐懼”,那個時候開發網頁,必須要保證在IE6上能夠執行,否則你絕對活不了。巔峰時期IE6曾經達到過90%多的恐怖佔有率, 很多國企,內部系統都是基於IE6。
雖然Netscape的瀏覽器戰敗,卻沒有因為死亡,Netscape把Navigator的程式碼開源,捐給了非盈利的Mozilla基金會。在這裡Netscape幾經輾轉,終於在2004年涅槃重生,變身為著名的Firefox。
我現在還記得第一次看到FireFox時的感受:非常輕薄!速度飛快!作為開發人員,我迅速就拋棄了老舊不堪的IE, 把Firefox作為主力的瀏覽器。
Firefox也不負眾望,在此後的幾年中穩步上升,到2009年達到了30%多的佔有率,隱隱有成為下一個霸主的潛質。
可是另外一個可怕的對手出現了,Google在2008年推出了一個叫做Chrome的瀏覽器,這個時候iPhone上市不到一年,Windows7剛剛面世,IE依然是最流行的瀏覽器。
但是Google卻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它們認為現在的網際網路和10幾年前大不相同了,原來只是web pages,現在到處是applications,而瀏覽器的本質卻沒有變化。Google覺得自己有責任改變, 這幾幅漫畫講述了Google要推出Chrome的根本原因:
此時的Web已經進入Web2.0時代,像Google Map和GMail這樣的應用迫切需要瀏覽器能夠快速地裝載頁面,快速地執行JavaScript。
Google下定決心,從零開始設計一個滿足現代Web應用的瀏覽器, 瀏覽器不僅僅是一個瀏覽網頁的工具,而是一個新的平臺,在此之上可以線上完成各種事情,這種深刻的洞察力將給Google Chrome帶來極大的成功。
Google給新瀏覽器定下的目標是:穩定,快速,安全,好用,開源。財大氣粗的它組建了一支豪華團隊來開發Chrome , 並且從Firefox挖走了好幾員干將,如Ben Goodger,這可是Firefox的主力開發。
與IE和Firefox相比,Chrome的一大優勢就是拋棄了遺留程式碼的包袱,從頭開始設計,開發人員可以盡情地施展才華,他們帶來了兩個重要的創新:
1. 在很早的時候就確定下了“沙箱”的機制:每個Tab頁都執行在自己的程式中,互不影響,充分利用多核。
2. 開發了強勁的JavaScript執行引擎 V8,讓Web應用迅速地執行JavaScript程式碼。
2008年9月,Chrome推出Beta版,9個月後,即獲得3000萬使用者
2009年12月,推出擴充套件程式庫,讓使用者安裝第三方外掛,生態迅速繁榮。
2010年,推出Web 應用商店。
2012年2月,Chrome釋出了Android版本, 6月推出iOS版本,此時市場份額達到30%以上
2013年,為了對第三方的惡意擴充套件程式進行控制,Google要求所有的擴充套件必須託管在應用商店中
......
一系列措施讓Chrome迅速蠶食了Firefox和IE的市場,從這幅圖可以清晰地看出IE(藍色線條)的沒落和Chrome(綠色線條)的崛起。
微軟豈會就此認輸?在這段時間內相繼推出IE7, IE8, IE9,IE10 , IE 11, 但是遺留的包袱讓它步履維艱,它那緩慢的速度經常成為大家調侃的物件:
到了Windows 10 ,微軟另起爐灶,推出新的瀏覽器Edge,但也難挽敗局。
微軟新CEO納德拉上臺以後,一反原來封閉的形象,擁抱開源。2018年底,微軟宣佈將會採用Google開源的Chromium為核心來構建Edge瀏覽器,從此Microsoft Edge和Google Chrome算是同源了,以後發展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Chome登上王位以後,對Google帶來了巨大的好處,因為Google本身提供了很多極為Web的服務:GMail, Google Map , Youtube, Google Gocs, Google Earth.... 現在Google把瀏覽器端和伺服器端都掌握了,那修改一下中間的協議也不算什麼了,對使用者來說,反正背後的協議也看不到,只要能變快就行。
Google可以用Chrome試驗各種新協議,於是我們看到它對HTTP1.1動手,做了一個叫做SPDY協議的實驗,非常成功,成為了HTTP 2的基礎。然後又對傳輸層協議開刀,搞出了一個新的傳輸層協議QUIC,解決了TCP了諸多問題,有望把TCP給替換掉。基於QUIC,新的HTTP協議,即HTTP/3正在制定當中。
尾聲
Chrome的成功主要是因為Google深刻的洞察力,他們看到了Web未來的趨勢,迅速推出產品擁抱了這種趨勢。
Chrome如今佔據了和當年的IE6一樣的主導地位, 一些批評聲音出現了,The verge有一篇報導說Google的很多Web應用都提倡“使用Chrome瀏覽效果最佳”, “Google Meet、Allo、YouTube TV、Google Earth 和 YouTube Studio Beta 都會阻止 Windows 10 系統的預設瀏覽器 Microsoft Edge 訪問它們,並指引使用者下載 Chrome 瀏覽器” ,“使用非Chrome瀏覽器訪問google.com會被提醒三次下載Chrome。”
Chrome最終會走向何方?你覺得Chrome會像IE那樣停滯不前嗎?
參考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rowser_wars
https://usefyi.com/chrome-history/
https://www.theverge.com/2018/1/4/16805216/google-chrome-only-sites-internet-explorer-6-web-standards
https://www.google.com/googlebooks/chrome/big_00.html
更多精彩文章,盡在碼農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