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做深基礎,曝光正在“變硬”的阿里雲
某個技術對於一個企業、一個行業乃至一個國家的價值,此前的數次工業革命中,已經從電力、通訊等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自證和他證。
那麼在當下,哪些技術可以擁有同樣的雷霆之力,可以與千行萬業結合的雲端計算,自然應該擁有姓名。
2008年的一場行業討論中,只有馬雲堅定地站在“雲端計算”這邊,認為“如果不做雲端計算,阿里將會死掉”。時至今日,阿里雲處於智慧產業革命中心,在2019年Gartner全球資料庫魔力象限評選結果中,阿里雲成功進入“挑戰者”象限,連續兩年作為唯一的中國企業入選這一權威評選。
結果就是最好的例證。不過前塵已成往事,阿里雲此刻最應該回答的時代的考題,應該是接下來要將雲端計算帶向何方。
在剛剛舉辦的2020年阿里雲峰會上,阿里雲總裁張建鋒就解答了這個疑惑——阿里雲將繼續做深雲的底座,在資料庫、資料中心、交換機、晶片等領域加大自研力度,基於雲的特點來構建整套基礎體系。
阿里雲的決心有多大?從三年再投超過2000億資金,再招5000頂級科技人才的押注規模,可見一斑。
阿里雲這艘鉅艦,發出了向下一個海域啟程的轟隆聲,但每一個站在“雲”下的芸芸眾生,又該如何理解這一時代性的宏大命題?“做深基礎”這簡單的四個字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未來藏寶圖。
站在時代、國運、技術的變革交匯口,我們試圖將大家的視角從至高至遠的智慧星辰大海,聚焦到至纖至悉的市井日常。
正在變硬的“阿里雲”
今天的你我是如何跟雲端計算產生關係的?
早上起來,智慧音響已經完成了雲端訓練,知道你今天說“早上好”時心情不佳,喊著“主人加油”將你送出門。叫車軟體在雲端完成了無數次運算,為你找到了時效最快的一輛車,派到小區門口。
坐到工作崗位上,你開啟公司電腦,突然發現自己沒來得及傳送昨晚熬夜做的PPT,但沒關係,你在辦公軟體上登陸自己的賬號,很快檔案就從雲端同步過來了。
下班時,交通大腦每秒更新道路擁堵情況,你決定加班到叫車能報銷的時候再說,逛逛淘寶、刷刷微博、打打遊戲,這些軟體無時無刻都在為你呼叫著大量的雲端計算資源。
不難發現,雲服務正在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前所未有地簡單輕盈。對於大部分企業管理者來說,“上雲”的頭號吸引力,就是將計算、儲存、內部網路等都交給雲伺服器,運維成本、業務擴充套件、效能管理等都更有優勢。
靈動的雲,是征服市場的前提。為什麼阿里雲要“做深基礎”,讓它“變硬”呢?解答了這個問題,我們才能理解,阿里雲持續向雲端計算的基礎設施“重灌”佈局,究竟意味著什麼。
“雲”需要變硬,或者說雲服務廠商需要在基礎設施上發力的核心原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的變化:
變化一,雲端計算正在向社會通用性技術轉變。前一個階段積極“上雲”的企業,大多是網際網路公司等數字化企業為了降低伺服器成本,而選擇的技術方案。
但隨著新基建的加碼,越來越多的傳統型組織,如政府、電力、石油、製造、零售等都對雲端計算技術伸出了橄欖枝,這些“重型企業”需要更高算力、更高可靠、更強安全的雲服務來支撐。這決定了雲服務廠商也必須集結更強大雲端計算能力,從作業系統、安全管理、資料中心等全流程都充分地鍛造和強化,以便接入到更廣大的應用場景之中。
變化二,智慧化改造不能“唯軟體論”。為什麼說雲服務的場景擴充套件就必須變“硬”,因為要改造這些傳統企業,除了伺服器、SaaS等“軟實力”賦能之外,也離不開對邊緣側、終端側的硬體改造。
舉個例子,雲服務廠商想要讓AI能力滲透到工廠的每個角落,就必須在廠房中部署一定的智慧攝像頭、感測器等等,將資料傳導到雲端大腦進行計算。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智慧園區等等,都離不開這樣軟硬體緊密結合的整體化改造,才能發揮雲端計算的最大價值。
這也要求雲服務廠商必須將系統、算力、模型、終端IoT部署方案等,以解決方案的形式輸出給傳統組織。而多終端、大規模的智慧化數字體系,也給雲端儲存、計算效能等帶來了新的挑戰。所以當下只有雲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網路能力、終端智慧的綜合實力加持,才能獲得更大的機會。
變化三,卡脖子風險的輜重前行。今天,政府、大型企業都在紛紛上雲,當AI伴隨著雲服務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如此大的工程,面對風雲變幻,不僅大家會擔心“卡脖子”,雲服務廠商也需要改變基於開源框架、開源軟體來架設核心技術能力的傳統做法。
靠拿來顯然不能解決長期問題,國內有實力的雲廠商,也紛紛開始走上直言之路。而最難啃的骨頭,就是雲端計算技術底層的“基礎設施”,晶片、儲存、伺服器等等輜重武器的自研,是AI+雲能夠遠行的前提保障。
理解了這些變局,大家或許就不會對阿里雲此時提出“做深基礎”表示驚訝了。從根本能力,也就是基礎層,對晶片、計算架構、大資料等層面的革新,實現中國雲服務產業的進化,成為滋養產業智慧、更加“厚重”的雲,阿里雲無疑讓時代的考題,有了一個破題立論的契機。
井噴式自研:阿里雲如何哲學式解題
沿著這個方向思考,阿里云為何能夠承擔起“自研雲”的產業轉型之重任,它將在哪些前提上起航,又將帶領雲端計算基礎設施去向何方,或許是揚帆之際,每位“乘客”都會好奇的話題。
這有點像最著名的哲學問題:你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那麼,我們不妨從邏輯來推導一下。
阿里云為什麼能在雲變局的浪潮中,給人一種“時不我待”的感覺?
要從“做深基礎”的前提,足以代表其自研能力的產品支撐說起。
對於阿里雲來說,這個重要的“自證”就是飛天雲作業系統。
誕生於2009年的飛天(Apsara),是由阿里雲自主研發、服務全球的超大規模通用計算作業系統。它以線上公共服務的方式為社會提供計算能力。
在開發飛天之際,並不是沒有“短平快”的開原始碼來用,但阿里雲卻選擇了“自主研發”。在內部“明明可以坐高鐵,為何卻偏偏要騎腳踏車去上海?”的嘲諷中,2013年阿里雲飛天實現了5K規模的穩定排程,成為國內第一個獨立研發擁有大規模通用計算平臺的公司,也徹底結束了外界的質疑。
今天,飛天已經可以將全球的百萬級伺服器連成一臺超級計算機,擁有毫秒級響應、十億級檔案數、EB級別儲存空間。
到底有多牛,看看全球小學生和工作黨都在用的釘釘怎麼造都沒有當機,就知道背後支撐的阿里雲有多強了。
拿下了“飛天”的阿里雲,自然可以將自研能力與開發經驗,以所向披靡的姿態快速複製到更多雲計領域當中。
比如2016年啟動的“神龍”專案,就以解決虛擬化效能損耗為目標,自主研發出了全新的雲伺服器架構——神龍架構。
什麼是虛擬化損耗?簡單來說,就是將伺服器計算資源進行虛擬化,以便在雲上分配給不同的客戶使用。但虛擬化之後,硬體效能總是會打點折扣,無法發揮100%的效果。規模一大,成本就有點令人肉痛了。
阿里雲就花了數年時間,透過自研的硬體模組,將外部雲盤儲存、VPC網路等資源offload到專屬硬體晶片上,徹底消滅了虛擬化效能損耗問題。打造出的神龍雲伺服器,不僅能發揮物理機100%的效能,還擁有虛擬機器的彈性和分鐘級交付能力。
實戰證實,基於神龍架構的阿里雲容器服務,對比物理機有10%-30%的效能優勢,不僅雲的彈性化優勢還在,所有的不便也被掃除了,很快成為不少企業上雲的首選。
當然,阿里雲想要“變硬”,需要啃的硬骨頭遠遠不止這些。
比如數字儲存,如何解決異構資料增多、資料增量暴漲等現實問題,阿里雲工程師們就開發出了分散式儲存系統“盤古”,針對新一代儲存介質和網路架構進行了深度軟硬協同最佳化,讓金融、政務等的資料服務更加可靠、易於管理。
前面提到雲服務廠商的新挑戰“網路平臺”,也是阿里雲打的“硬仗”之一。為了保證企業使用者能夠高效地連線到雲端,阿里雲自研的網路平臺“洛神”,就基於神龍構建了 AVS(Apsara vSwitch),效能提升了4倍,吞吐量提升了20倍,讓企業“上雲”不再為頻寬限制而糾結。
除此之外,阿里雲自研還包括了能滿足大規模業務場景的PolarDB雲原生資料庫、基於平頭哥自研架構的含光800晶片、創造性地將伺服器被浸泡在冷卻液中的麒麟液冷資料中心解決方案等等一系列產品技術。
可以說,在飛天的基礎上,阿里雲的“井噴式自研”,既是自身的技術演進路線圖,更是雲端計算基礎設施的進化指南。
已經完成了軟硬一體化自研能力積累、建立其雲技術護城河的阿里雲,也更有底氣向未知的海域起錨。
打破次元壁:變硬的阿里雲怎樣穿刺未來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好奇,阿里雲這艘鉅艦的征程和目的地是什麼?
或許我們無法預測航行中的每一次風暴,但手握航海圖的阿里雲,我想它的航路是清晰的:
1.底層技術的中國式突破。
技術能力的邊界,決定了雲服務廠商的市場有多大,也決定了一個國家、一個企業的雲安全、雲勢能有多大。所以,針對最重要的雲端計算底層創新,既是阿里雲的商業價值所向,更是其作為頭部企業必須擔負的社會職責。
事實證明,阿里雲曾經創造過很多同行業者不曾打破的壯舉。比如2019年雙11,阿里雲用自研的公共雲支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線上交易,核心交易系統100%執行在公共雲上,這是同為雲端計算巨頭的亞馬遜、微軟、谷歌都未曾做到了。
而充分證明了自己的阿里雲,自然要向新的技術“無人區”進發,確保雲產業的自主可控。
2.基礎設施的產業化紅利。
全面上雲之後,阿里雲的技術紅利開始向硬體領域延伸。一方面,這將建立和完善更加可控可靠的雲生態,進而讓阿里雲收穫更大的商業潛力;
更重要的是,隨著自研雲技術編隊的日漸豐富,阿里雲這艘航母也將獲得更強的機動作戰能力,這種勢能碰撞上新基建的智慧化浪潮,激揚出的水花將滋潤千行萬業的轉型增長,由此帶來的價值將無遠弗屆。
3.行業生態的技術制高點。
在飛天系統上,阿里雲就充分支援Hadoop、Docker、Spark等開源軟體,並提供豐富的API供開發者平等使用。
而隨著自研技術在硬體領域的爆發和釋放,也將讓阿里雲作為開放相容的生態賦能者,對開發者的支援開啟新的想象。
將“雲”的遠航船帆,交到千千萬萬開發者的手裡,由此激發的創造創新力,將讓無數人站在阿里雲的技術制高點上,得以加速走向未來。
引領全社會共同穿越雲時代基礎設施的“無形壁壘”,阿里雲“變硬”,正是一聲指向未來的發令槍。
主動承擔起自研突破革新任務的阿里雲“鉅艦”,與中國產業智慧化革命浪潮的高度契合,直掛雲帆,乘風破浪。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9779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從“傑弗里斯”到“絕悟”,淺談遊戲AI正在發生的深層次變革遊戲AI
- 嵌入式基礎(2)---硬體基礎知識
- QT硬體通訊基礎QT
- js 基礎加固之深拷貝JS
- JavaScript基礎心法——深淺拷貝JavaScript
- 邊緣計算正在改變IT專業人員對基礎設施的思考方式
- 面試的信心來源於過硬的基礎面試
- Java基礎知識——類的深層結構Java
- 深入JavaScript基礎之深淺拷貝JavaScript
- JAVA 基礎 – clone淺克隆與深克隆Java
- JAVA 基礎 - clone淺克隆與深克隆Java
- java基礎變數的交換Java變數
- 伺服器的基礎軟硬體知識伺服器
- Linux硬體管理的基礎知識(轉)Linux
- [shell基礎]——變數變數
- 基礎 變數的作用範圍變數
- Git 由淺入深之細說變基 (rebase)Git
- Java基礎-基礎語法-變數與常量Java變數
- 程式語言及計算機硬體基礎計算機
- 雲對基礎設施和軟體的影響和改變是深遠的資料技術AIAI
- [java基礎]之變數Java變數
- Python基礎:變數Python變數
- 【scipy 基礎】--傅立葉變換
- JavaScript基礎(二)變數JavaScript變數
- PHP基礎__變數、常量PHP變數
- python變數基礎Python變數
- [.net 物件導向程式設計基礎] (5) 基礎中的基礎——變數和常量物件程式設計變數
- python基礎學習9—-深淺拷貝Python
- 正在變味的網路紅包
- 【Makefile】5-Makefile變數的基礎變數
- BI:智慧手機正在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性行為。
- 《驚奇劍士》:0基礎做遊戲”的完美案例遊戲
- 0基礎學GUI,先從基礎開始1GUI
- MVP架構由淺入深篇一(基礎版)MVP架構
- 【由淺入深_打牢基礎】HOST頭攻擊
- python_基礎_變數Python變數
- PHP->GO 基礎-變數PHPGo變數
- c++基礎三(變數)C++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