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姚班90後學霸、MIT博士吳佳俊即將加入史丹佛任助理教授

AIBigbull2050發表於2019-08-25


來源:新智元

本文約 2300字,建議閱讀 6分鐘。

“把學問當成一生的理想”姚班學神開始新的征程!

又一名AI方向的年輕華人博士生即將加入美國名校任教。

近日,“清華學神”、MIT博士生 吳佳俊在Twitter上宣佈,他將於2020年加入史丹佛大學擔任電腦科學助理教授。

清華姚班90後學霸、MIT博士吳佳俊即將加入史丹佛任助理教授


吳佳俊在Twitter上說: “很高興告訴大家,我將於2020年加入史丹佛大學擔任電腦科學助理教授!感謝一路上幫助我的每一個人。期待接下來與史丹佛AI實驗室、史丹佛視覺學習實驗室以及史丹佛以人為本AI研究院激動人心的研究合作!”

今年以來,除吳佳俊外,已有三位AI領域的優秀博士生加入CMU、普林斯頓等頂級高校任職,博士生涯即將告一段落,等待他們的是更富挑戰、更具意義的科研工作。

  • XGBoost 作者陳天奇將在 2020 年秋季加入 CMU,擔任助理教授;
  • CycleGAN 作者朱儁彥將在 2020 年秋季加入 CMU,擔任助理教授;
  • ICML 2018 研討會 “RL 探索” 最佳論文獎得主金馳將在 2019 年 9 月加入普林斯頓,擔任助理教授。


吳佳俊本人更是頗具傳奇色彩,他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是清華交叉資訊研究院姚班2010級(計科00)學生。

清華姚班90後學霸、MIT博士吳佳俊即將加入史丹佛任助理教授


吳佳俊


吳佳俊在本科期間 連續三年學分績全年級第一,曾全票通過獲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等獎學金、蔣南翔獎學金、姚獎學金一等獎等榮譽。

學術方面,吳佳俊本科即有多篇論文發表於世界頂級會議與期刊,包括3篇CVPR,一篇JAMIA等,以至於姚期智稱讚他“ 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績媲美博士生”。

2013清華特獎答辯時,吳佳俊亮眼的成績單曝光,他也因此被廣大網友稱為“ 清華學神”。

進入MIT後,吳佳俊開啟了科研的“開掛模式”,17年2篇CVPR、2篇ICCV、4篇NeurIPS,18年2篇CVPR、3篇ECCV、2篇IROS、5篇NeurIPS,19年到目前為止1篇TPAMI、1篇ICML、3篇ICRA、8篇ICLR……各大AI頂會如同他的“後花園”,發論文看似很簡單。

但“天才+努力”才是吳佳俊取得如此成績的原因,在談及大家覺得他發論文總是特別容易時,吳佳俊曾說:“我也有很多文章被拒的時候,退回來反覆做改動才發出去,只是大家不知道罷了。”

在MIT開掛:痴心機器感知、3D視覺和機器人研究

吳佳俊目前在MIT讀博,師從Bill Freeman和 Josh Tenenbaum教授。

在個人主頁上,吳佳俊寫道,他 研究機器感知、推理以及機器與物理世界的互動,並從人類認知中獲得靈感。

他的研究興趣包括:

  • 物理場景理解
  • 機器人操縱的動力學模型
  • 視覺推理
  • 生成視覺模型
  • 多模態感知


在學術方面,吳佳俊十分高產。Google scholar上顯示他已發表59篇論文,總被引2444次,h指數21。

這是他近期的一些學術活動和成果:

  • 在CVPR 2019年聯合組織了Vision Meets Cognition workshop和Sight and Sound workshop,並在3D Scene Generation、3D-WiDGET workshop和 3D Scene Understanding workshop做特邀演講。
  • neuro-symbolic concept learner論文入選ICLR 2019 oral。
  • “學會從看不見的類重建形狀”論文入選NeurIPS 2018 oral。
  • “讓機器人學會玩疊疊樂”研究在Science Robotics發表
  • “將物理模擬器與神經網路相結合”的論文獲得IROS認知機器人的最佳論文獎。
  • 參與組織了NeurIPS’18物理世界建模研討會和RSS'18的模仿與因果關係研討會。


從上面的描述中,可看出吳佳俊對3D視覺、視覺與認知結合的研究十分感興趣。

比如,在2018年的一篇論文《 MoSculp:形狀和時間的互動式視覺化》中,吳佳俊和合作夥伴建立了一個名為 MoSculp 的 AI 系統,只需視訊輸入,利用 AI 檢測人體 2D 影像並恢復成 3D 模型,就能創造出超現實主義的 3D 運動雕塑。

清華姚班90後學霸、MIT博士吳佳俊即將加入史丹佛任助理教授


利用AI創作 3D 運動雕塑


他們表示,這一技術可以用來為想要提高技能的運動員提供詳細的運動研究。

再如,今年2月發表在《 Science Robotics》雜誌上的論文“See, feel, act: Hierarchical learning for complex manipulation skills with multisensory fusion”中,吳佳俊等人展示了一個會玩疊疊樂的機器人:

清華姚班90後學霸、MIT博士吳佳俊即將加入史丹佛任助理教授


他們表示,這個機器人展示了一些之前的機器人系統無法做到的能力:快速學習開展任務的最佳方式,利用的不只是視覺線索,還有觸覺和物理互動。

姚班學神:“我只是比要求的多做一點”

和多位姚班學子一樣,吳佳俊是通過全國資訊學奧賽保送進入清華的。

2010年9月,18歲的吳佳俊由於在全國青少年資訊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得一等獎保送至清華大學交叉資訊研究院,並在校內二次招生考試中被選入“姚班”—— 即清華大學電腦科學實驗班。

姚班高手如雲,在學習方面,吳佳俊總是精益求精。除了計算機專業外,他還修讀經濟學雙學位,同時積極參加校內校外的時間活動。

“我相信良好的課業成績是科研工作的基礎,更是學習態度的體現,完成課程要求所需要的踏實、認真的品質也是科研工作的根本。” 吳佳俊在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答辯會中這樣說。

而他近乎完美的成績也證明他的確是這麼做的:大學三年保持全年級學分績第一,分別為 94.0、96.6 和 98.0 分;經濟學雙學位平均成績為 95 分;大三下學期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交換期間,所有科目的等級均為 A。

清華姚班90後學霸、MIT博士吳佳俊即將加入史丹佛任助理教授


吳佳俊在清華特獎答辯中

對此,吳佳俊則表示: “我只是比老師要求的多做一點,可選的作業和專案,都儘量去完成;提供的參考書目,儘量都去讀,如果有可能的話,就再多讀幾本。”

他表示自己選修經濟學雙學位的理由也是一樣:“一來是覺得多學一點沒壞處,二來是因為對交叉學科比較感興趣。”

大二時,他進入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實習,正式叩開了科研的大門。

最初,他的研究方向是自然語言處理,與MSRA的研究員合作,他參與的 “病歷共指消解系統” 在由 MIT 舉辦的整合生物學及內部資訊挑戰賽(I2b2 Challenge)上取得第一,參與撰寫的 2 篇論文也先後發表,其中一篇發表在醫學資訊學領域排名第一的期刊《美國醫學資訊學會刊》(JAMIA)上。

也正是在 MSRA,吳佳俊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CSD)的屠卓文教授結識,決定將研究方向定為計算機視覺。在導師的指點和他自身刻苦的鑽研下,吳佳俊本科期間已經陸續在計算機視覺頂級會議 CVPR上發表了 1 篇第一作者論文、2 篇第二作者論文。

清華姚班90後學霸、MIT博士吳佳俊即將加入史丹佛任助理教授


吳佳俊在本科期間發表的論文


2014年,《光明日報》採訪吳佳俊,談到未來時,他說: “我想把做學問當成一生的理想。”

當時,22歲的他說:“有機會的話,想進國際上最好的學術圈子。”

被問及 “做中國電腦科學事業的眼睛,為每個人提供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的理想時,吳佳俊表達了理性的認識:“這是我的理想,但是路還很長,還要讀很多年書呢”。

即將加入史丹佛大學繼續進行AI的研究,吳佳俊正一步一步地走近理想。

編輯:於騰凱

校對:潭佳瑤

— 完 —

https://www.toutiao.com/a6727464139809096205/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46223/viewspace-265484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