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SSH和SSM兩大框架的組成及其區別

風平浪靜如碼發表於2019-11-07

解析SSH和SSM兩大框架的組成及其區別

前言

熟悉當下流行的兩種企業開發MVC開源框架,是Java程式猿必備知識。MVC全名是Model View Controller,是模型(model)-檢視(view)-控制器(controller)的縮寫。M是指業務模型,V是指使用者介面,C則是控制器。一種軟體設計典範,用一種業務邏輯、資料、介面顯示分離的方法組織程式碼,將業務邏輯聚集到一個部件裡面,在改進和個性化定製介面及使用者互動的同時,不需要重新編寫業務邏輯。小編在學校的時候學習過SSH,SSM則是去公司後用的。

一、SSH 和 SSM 的定義

SSH 通常指的是 Struts2 做前端控制器,Spring 管理各層的元件,Hibernate 負責持久化層。 SSM 則指的是 SpringMVC 做前端控制器,Spring 管理各層的元件,MyBatis 負責持久化層。

二、SSH 和 SSM 的實現原理

解析SSH和SSM兩大框架的組成及其區別

1.Struts2 的原理

解析SSH和SSM兩大框架的組成及其區別

Struts2框架執行過程:

1、客戶端初始化一個指向Servlet容器(例如Tomcat)的請求

2、這個請求經過一系列的過濾器(Filter)(這些過濾器中有一個叫做ActionContextCleanUp的可選過濾器,這個過濾器對於Struts2和其他框架的整合很有幫助,例如:SiteMesh Plugin

3、接著FilterDispatcher被呼叫,FilterDispatcher詢問ActionMapper來決定這個請求是否需要呼叫某個Action,FilterDispatcher是控制器的核心,就是mvc中c控制層的核心

4、如果ActionMapper決定需要呼叫某個Action,FilterDispatcher把請求的處理交給ActionProxy

5、ActionProxy通過Configuration Manager詢問框架的配置檔案,找到需要呼叫的Action類

6、ActionProxy建立一個ActionInvocation的例項

7、ActionInvocation例項使用命名模式來呼叫,在呼叫Action的過程前後,涉及到相關攔截器(Intercepter)的呼叫

8、一旦Action執行完畢,ActionInvocation負責根據struts.xml中的配置找到對應的返回結果。返回結果通常是(但不總是,也可 能是另外的一個Action鏈)一個需要被表示的JSP或者FreeMarker的模版

9、將處理結果返回給客戶端

2.SpringMVC 的原理

解析SSH和SSM兩大框架的組成及其區別

SpringMVC框架執行過程:

1、客戶端發出一個http請求給web伺服器,web伺服器對http請求進行解析,如果匹配DispatcherServlet的請求對映路徑(在web.xml中指定),web容器將請求轉交給DispatcherServlet

2、DipatcherServlet接收到這個請求之後將根據請求的資訊(包括URL、Http方法、請求報文頭和請求引數Cookie等)以及HandlerMapping的配置找到處理請求的處理器(Handler)

3、DispatcherServlet根據HandlerMapping找到對應的Handler,並返回

4、將處理權交給Handler(Handler將具體的處理進行封裝),再由具體的處理器介面卡(HandlerAdapter)對Handler進行具體的呼叫

5、處理器介面卡執行Handler

6、Handler對資料處理完成以後將返回一個ModelAndView物件給處理器介面卡

7、處理器介面卡向前端控制器返回ModelAndView ModelAndView是springmvc框架的一個底層物件,包括Model和View

8、Handler返回的ModelAndView只是一個邏輯檢視並不是一個正式的檢視,前端控制器請求檢視解析器(ViewResolver)去進行檢視解析,根據邏輯檢視名解析成真正的檢視(jsp)

9、檢視解析器向前端控制器返回View

10、前端控制器進行檢視渲染,檢視渲染將模型資料(在ModelAndView物件中)填充到request域

11、前端控制器向使用者響應結果

3.Hibernate 的原理

解析SSH和SSM兩大框架的組成及其區別

Hibernate框架執行過程:

1.通過Configuration().configure();讀取並解析hibernate.cfg.xml配置檔案

2.由hibernate.cfg.xml中的讀取並解析對映資訊

3.通過config.buildSessionFactory();//建立SessionFactory

4.sessionFactory.openSession();//開啟Sesssion

5.session.beginTransaction();//建立事務Transation

6.persistent operate持久化操作

7.session.getTransaction().commit();//提交事務

8.關閉Session

9.關閉SesstionFactory

4、MyBatis原理

解析SSH和SSM兩大框架的組成及其區別

MyBatis框架執行過程:

1、配置MyBatis的配置檔案,SqlMapConfig.xml(名稱不固定)

2、通過配置檔案,載入MyBatis執行環境,建立SqlSessionFactory會話工廠SqlSessionFactory 在實際使用時按單例方式

3、通過SqlSessionFactory建立SqlSession,SqlSession 是一個面向使用者介面(提供運算元據庫方法),實現物件是執行緒不安全的,建議sqlSession應用場合在方法體內

4、呼叫 sqlSession 的方法去運算元據。如果需要提交事務,需要執行 SqlSession 的 commit() 方法

5、釋放資源,關閉SqlSession

Struts2和SpringMVC兩種框架對比

1.springmvc和struts2都是負責取轉發的,但是兩者針對request的請求上面區別很大。springmvc是針對於方法級別的請求的,也就是一個方法對應於一個請求,屬於方法攔截,請求的資料方法不共享;而struts2則是針對一個Action類來進行請求的,即一個Action類對應於一個請求,所以類攔截,請求的資料類共享

2.springmvc入口是一個servlet前端控制器(DispatcherServlet),struts2入口是一filter過濾器

3.springmvc的配置檔案相對struts2來說較為少,容易上手,可以加快軟體開發的速度

Hibernate 和 MyBatis 兩種框架對比

相同之處

1.Hibernate與MyBatis都可以是通過SessionFactoryBuider由XML配置檔案生成SessionFactory,然後由SessionFactory 生成Session,最後由Session來開啟執行事務和SQL語句。其中SessionFactoryBuider,SessionFactory,Session的生命週期都是差不多的

2.Hibernate和MyBatis都支援JDBC和JTA事務處理

不同之處

1.Hibernate是一種O/R關係型,即完成資料庫表和持久化類之間的對映,而MyBitas是針對的SQL-Maping,個人理解是一種Hibernate把資料庫給封裝好以後,可以呼叫相應的資料庫操作語句HQL,而MyBitas則是用的原始的資料庫操作語句

2.針對高階查詢,Mybatis需要手動編寫SQL語句,以及ResultMap。而Hibernate有良好的對映機制,開發者無需關心SQL的生成與結果對映,可以更專注於業務流程

3.Hibernate優化起來相對MyBitas較難,而且Hibernate掌握起來相對MyBitas較難,但是Hibernate資料庫移植性很好,MyBatis的資料庫移植性不好,不同的資料庫需要寫不同SQL

Spring家族:

解析SSH和SSM兩大框架的組成及其區別

三、總結

SSM和SSH相同之處在於都是用Spring依賴注入DI來管理各層的元件,並且都是使用面向切面程式設計AOP來管理事物、日誌、許可權等。不同之處在於MVC實現方式,以及ORM持久化方面不同(Hiibernate與Mybatis)。SSM越來越輕量級配置,將註解開發發揮到極致,且ORM實現更加靈活,SQL優化更簡便;而SSH較注重配置開發,其中的Hiibernate對JDBC的完整封裝更物件導向,對增刪改查的資料維護更自動化,但SQL優化方面較弱,且入門門檻稍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