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U捉襟見肘還想訓練大批量模型?誰說不可以

機器之心發表於2018-10-17

深度學習模型和資料集的規模增長速度已經讓 GPU 算力也開始捉襟見肘,如果你的 GPU 連一個樣本都容不下,你要如何訓練大批量模型?通過本文介紹的方法,我們可以在訓練批量甚至單個訓練樣本大於 GPU 記憶體時,在單個或多個 GPU 伺服器上訓練模型。

2018 年的大部分時間我都在試圖訓練神經網路時克服 GPU 極限。無論是在含有 1.5 億個引數語言模型(如 OpenAI 的大型生成預訓練 Transformer 或最近類似的 BERT 模型)還是饋入 3000 萬個元素輸入的元學習神經網路(如我們在一篇 ICLR 論文《Meta-Learning a Dynamical Language Model》中提到的模型),我都只能在 GPU 上處理很少的訓練樣本。

但在多數情況下,隨機梯度下降演算法需要很大批量才能得出不錯的結果。

如果你的 GPU 只能處理很少的樣本,你要如何訓練大批量模型?

有幾個工具、技巧可以幫助你解決上述問題。在本文中,我將自己用過、學過的東西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主要討論 PyTorch 框架。有部分工具尚未包括在 PyTorch(1.0 版本)中,因此我也寫了自定義程式碼。

我們將著重探討以下問題:

  • 在訓練批量甚至單個訓練樣本大於 GPU 記憶體,要如何在單個或多個 GPU 伺服器上訓練模型;

  • 如何儘可能高效地利用多 GPU 機器;

  • 在分散式裝置上使用多個機器的最簡單訓練方法。

在一個或多個 GPU 上訓練大批量模型

你建的模型不錯,在這個簡潔的任務中可能成為新的 SOTA,但每次嘗試在一個批量處理更多樣本時,你都會得到一個 CUDA RuntimeError:記憶體不足。

GPU捉襟見肘還想訓練大批量模型?誰說不可以

這位網友指出了你的問題!

但你很確定將批量加倍可以優化結果。

你要怎麼做呢?

這個問題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法:梯度累積。

GPU捉襟見肘還想訓練大批量模型?誰說不可以

梯度下降優化演算法的五個步驟。

與之對等的 PyTorch 程式碼也可以寫成以下五行:

predictions = model(inputs)               # Forward pass
loss = loss_function(predictions, labels) # Compute loss function
loss.backward()                           # Backward pass
optimizer.step()                          # Optimizer step
predictions = model(inputs)               # Forward pass with new parameters

在 loss.backward() 運算期間,為每個引數計算梯度,並將其儲存在與每個引數相關聯的張量——parameter.grad 中。

累積梯度意味著,在呼叫 optimizer.step() 實施一步梯度下降之前,我們會對 parameter.grad 張量中的幾個反向運算的梯度求和。在 PyTorch 中這一點很容易實現,因為梯度張量在不呼叫 model.zero_grad() 或 optimizer.zero_grad() 的情況下不會重置。如果損失在訓練樣本上要取平均,我們還需要除以累積步驟的數量。

以下是使用梯度累積訓練模型的要點。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用一個大於 GPU 最大容量的 accumulation_steps 批量進行訓練:

model.zero_grad()                                   # Reset gradients tensors
for i, (inputs, labels) in enumerate(training_set):
    predictions = model(inputs)                     # Forward pass
    loss = loss_function(predictions, labels)       # Compute loss function
    loss = loss / accumulation_steps                # Normalize our loss (if averaged)
    loss.backward()                                 # Backward pass
    if (i+1) % accumulation_steps == 0:             # Wait for several backward steps
        optimizer.step()                            # Now we can do an optimizer step
        model.zero_grad()                           # Reset gradients tensors
        if (i+1) % evaluation_steps == 0:           # Evaluate the model when we...
            evaluate_model()                        # ...have no gradients accumulated

擴充套件到極致

你可以在 GPU 上訓練連一個樣本都無法載入的模型嗎?

如果你的架構沒有太多跳過連線,這就是可能的!解決方案是使用梯度檢查點(gradient-checkpointing)來節省計算資源。

基本思路是沿著模型將梯度在小元件中進行反向傳播,以額外的前饋傳遞為代價,節約儲存完整的反向傳播圖的記憶體。這個方法比較慢,因為我們需要新增額外的計算來減少記憶體要求,但在某些設定中挺有意思,比如在非常長的序列上訓練 RNN 模型(示例參見 https://medium.com/huggingface/from-zero-to-research-an-introduction-to-meta-learning-8e16e677f78a)。

這裡不再贅述,讀者可以檢視以下連結:

  • TensorFlow:https://github.com/openai/gradient-checkpointing

  • PyTorch 文件:https://pytorch.org/docs/stable/checkpoint.html

GPU捉襟見肘還想訓練大批量模型?誰說不可以

「節約記憶體」(Memory-poor)策略需要 O(1) 的記憶體(但是要求 O(n²) 的計算步)。

充分利用多 GPU 機器

現在我們具體來看如何在多 GPU 上訓練模型。

在多 GPU 伺服器上訓練 PyTorch 模型的首選策略是使用 torch.nn.DataParallel。該容器可以在多個指定裝置上分割輸入,按照批維度(batch dimension)分割,從而實現模組應用的並行化。

DataParallel 非常容易使用,我們只需新增一行來封裝模型:

parallel_model = torch.nn.DataParallel(model) # Encapsulate the model

predictions = parallel_model(inputs)          # Forward pass on multi-GPUs
loss = loss_function(predictions, labels)     # Compute loss function
loss.backward()                               # Backward pass
optimizer.step()                              # Optimizer step
predictions = parallel_model(inputs)          # Forward pass with new parameters

但是,DataParallel 有一個問題:GPU 使用不均衡。

在一些設定下,GPU-1 會比其他 GPU 使用率高得多。

這個問題從何而來呢?下圖很好地解釋了 DataParallel 的行為:

GPU捉襟見肘還想訓練大批量模型?誰說不可以

使用 torch.nn.DataParallel 的前向和後向傳播。

在前向傳播的第四步(右上),所有平行計算的結果都聚集在 GPU-1 上。這對很多分類問題來說是件好事,但如果你在大批量上訓練語言模型時,這就會成為問題。

我們可以快速計算語言模型輸出的大小:

GPU捉襟見肘還想訓練大批量模型?誰說不可以

語言模型輸出中的元素數量。

假設我們的資料集有 4 萬詞彙,每一條序列有 250 個 token、每個 batch 中有 32 條序列,那麼序列中的每一個元素需要 4 個位元組的記憶體空間,模型的輸出大概為 1.2GB。要儲存相關的梯度張量,我們就需要把這個記憶體翻倍,因此我們的模型輸出需要 2.4GB 的記憶體。

這是典型 10GB GPU 記憶體的主要部分,意味著相對於其它 GPU,GPU - 1 會被過度使用,從而限制了並行化的效果。

如果不調整模型和/或優化方案,我們就無法輕易減少輸出中的元素數量。但我們可以確保記憶體負載在 GPU 中更均勻地分佈。

多 GPU 機器上的均衡負載

解決辦法是把每部分輸出保留在其 GPU 上,而不是將它們聚集到 GPU-1 上。我們也需要分配損失標準計算,計算損失並進行反向傳播。

幸而,張航開源了一個名為 PyTorch-Encoding 的 PyTorch 包,它包含了這些定製的並行化功能。

我提取並稍稍改動了這個模組,你可以從以下地址下載 gist(parallel.py)來納入並呼叫你的程式碼。它主要包括兩個模組:DataParallelModel 和 DataParallelCriterion,它們的用途如下:

下載地址:https://gist.github.com/thomwolf/7e2407fbd5945f07821adae3d9fd1312

from parallel import DataParallelModel, DataParallelCriterion

parallel_model = DataParallelModel(model)             # Encapsulate the model
parallel_loss  = DataParallelCriterion(loss_function) # Encapsulate the loss function

predictions = parallel_model(inputs)      # Parallel forward pass
                                          # "predictions" is a tuple of n_gpu tensors
loss = parallel_loss(predictions, labels) # Compute loss function in parallel
loss.backward()                           # Backward pass
optimizer.step()                          # Optimizer step
predictions = parallel_model(inputs)      # Parallel forward pass with new parameters

DataParallelModel 和 torch.nn.DataParallel 的區別在於,前向傳播的輸出(predictions)沒有聚集在 GPU-1 上,而是作為 n_gpu 張量的元組,每個張量分佈在相應的 GPU 上。

DataParallelCriterion 容器封裝了損失函式,並把 n_gpu 張量元組和目標標籤張量作為輸入。它在每個 GPU 上平行計算損失函式,像 DataParallel 分割模型輸入一樣分割目標標籤張量

下圖說明了 DataParallelModel/DataParallelCriterion 的內部情況:

GPU捉襟見肘還想訓練大批量模型?誰說不可以

使用 DataParallelModel 和 DataParallelCriterion。

以下是你可能會遇到的兩個特定案例的解決辦法:

  • 你的模型輸出幾個張量:你可能想分解它們:output_1, output_2 = zip(*predictions)

  • 有時候你並不想使用並行損失函式:收集 CPU 上的所有張量:gathered_predictions = parallel.gather(predictions)

分散式訓練:在多臺機器上訓練

在更大的批量上訓練時,我們要如何控制多個伺服器的算力呢?

最簡單的選擇是使用 PyTorch 的 DistributedDataParallel,它幾乎可以說是以上討論的 DataParallel 的直接替代元件。

但要注意:儘管程式碼看起來很相似,但在分散式設定中訓練模型要改變工作流程,因為你必須在每個節點上啟動一個獨立的 Python 訓練指令碼。正如我們將看到的,一旦啟動,這些訓練指令碼可以通過使用 PyTorch 分散式後端一起同步化。

在實踐中,這意味著每個訓練指令碼將擁有:

  • 它自己的優化器,並在每次迭代中執行一個完整的優化步驟,不需要進行引數傳播(DataParallel 中的步驟 2);

  • 一個獨立的 Python 直譯器:這也將避免 GIL-freeze,這是在單個 Python 直譯器上驅動多個並行執行執行緒時會出現的問題。

當多個並行前向呼叫由單個直譯器驅動時,在前向傳播中大量使用 Python 迴圈/呼叫的模型可能會被 Python 直譯器的 GIL 放慢速度。通過這種設定,DistributedDataParallel 甚至在單臺機器設定中也能很方便地替代 DataParallel。

現在我們直接討論程式碼和用途。

DistributedDataParallel 是建立在 torch.distributed 包之上的,這個包可以為同步分散式運算提供低階原語,並能以不同的效能使用多種後端(tcp、gloo、mpi、nccl)。在這篇文章中,我將選擇一種簡單的開箱即用的方式來使用它,但你應該閱讀文件和 Séb Arnold 寫的教程來深入理解這個模組。

  • 文件:https://pytorch.org/docs/stable/distributed.html

  • 教程:https://pytorch.org/tutorials/intermediate/dist_tuto.html

我們將考慮使用具有兩個 4 - GPU 伺服器(節點)的簡單但通用的設定:

GPU捉襟見肘還想訓練大批量模型?誰說不可以

主伺服器(伺服器 1)擁有一個可訪問的 IP 地址和一個用於通訊的開放埠。

改寫 Python 訓練指令碼以適應分散式訓練

首先我們需要改寫指令碼,從而令其可以在每臺機器(節點)上獨立執行。我們將實現完全的分散式訓練,並在每個節點的每塊 GPU 上執行一個獨立的程式,因此總共需要 8 個程式。

我們的訓練指令碼有點長,因為需要為同步化初始化分散式後端,封裝模型並準備資料,以在資料的一個子集上來訓練每個程式(每個程式都是獨立的,因此我們需要自行處理)。以下是更新後的程式碼:

from torch.utils.data.distributed import DistributedSampler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Loader

# Each process runs on 1 GPU device specified by the local_rank argument.
parser = argparse.ArgumentParser()
parser.add_argument("--local_rank", type=int)
args = parser.parse_args()

# Initializes the distributed backend which will take care of sychronizing nodes/GPUs
torch.distributed.init_process_group(backend='nccl')

# Encapsulate the model on the GPU assigned to the current process
device = torch.device('cuda', arg.local_rank)
model = model.to(device)
distrib_model = torch.nn.parallel.DistributedDataParallel(model,
                                                          device_ids=[args.local_rank],
                                                          output_device=args.local_rank)

# Restricts data loading to a subset of the dataset exclusive to the current process
sampler = DistributedSampler(dataset)

dataloader = DataLoader(dataset, sampler=sampler)
for inputs, labels in dataloader:
    predictions = distrib_model(inputs.to(device))         # Forward pass
    loss = loss_function(predictions, labels.to(device))   # Compute loss function
    loss.backward()                                        # Backward pass
    optimizer.step()                                       # Optimizer step

啟動 Python 訓練指令碼的多個例項

我們就快完成了,只需要在每個伺服器上啟動訓練指令碼的一個例項。

為了執行指令碼,我們將使用 PyTorch 的 torch.distributed.launch 工具。它將用來設定環境變數,並用正確的 local_rank 引數呼叫每個指令碼。

第一臺機器是最主要的,它應該對於所有其它機器都是可訪問的,因此擁有一個可訪問的 IP 地址(我們的案例中是 192.168.1.1)以及一個開放埠(在我們的案例中是 1234)。在第一臺機器上,我們使用 torch.distributed.launch 來執行訓練指令碼:

python -m torch.distributed.launch --nproc_per_node=4 --nnodes=2 --node_rank=0 --master_addr="192.168.1.1" --master_port=1234 OUR_TRAINING_SCRIPT.py (--arg1 --arg2 --arg3 and all other arguments of our training script)                                     # Optimizer step

在第二臺機器上,我們類似地啟動指令碼:

python -m torch.distributed.launch --nproc_per_node=4 --nnodes=2 --node_rank=1 --master_addr="192.168.1.1" --master_port=1234 OUR_TRAINING_SCRIPT.py (--arg1 --arg2 --arg3 and all other arguments of our training script)

這兩個命令是相同的,除了—node_rank 引數,其在第一臺機器上被設為 0,在第二臺機器上被設為 1(如果再加一臺機器,則設為 2,以此類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