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 IEEE Fellow 2019 評選結果還未正式出爐,但 2018 年 IEEE 董事會會議已於 11 月召開,機器之心也獨家獲知完整名單列表。據統計,新晉 IEEE Fellow 的華人學者近百位,來自大陸地區高校和企業的新晉 Fellow 30 多位,其中包括清華大學魏少軍、Petuum創始人兼 CEO 邢波教授這樣的資深學者,非常引人注目!
「這次評選的一大特點是很多相當資深而且早已功成名就的學者出現在名單上,比如清華大學的魏少軍老師、CMU 的邢波教授、ETH的 Onur Mutlu(之前已經是 ACM Fellow)等等,體現了各位大佬對 IEEE Fellow 這一榮譽的重視。」杜克大學教授、IEEE Fellow 陳怡然在朋友圈表示。
以下是機器之心統計的入選華人學者,名單如下(注:根據網路公開資訊整理,如有遺漏、錯誤之處,歡迎大家指正)
Hongbin Li(李宏彬):斯蒂文斯理工學院教授,訊號處理和通訊(SPAC)實驗室主任
入選理由:在有限資料的自適應雷達訊號處理方面的貢獻。
Teng Long(龍騰):北京理工大學資訊與電子學院博士生導師、雷達技術研究所所長
入選理由:在高解析度雷達系統領域做出的貢獻。
Qing-xin Chu(褚慶昕):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廣東省天線與射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天線與射頻技術研究所所長
入選理由:在小型寬頻天線方面做出的貢獻。
Steve Gao:肯特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在低成本方向圖可重構天線和寬頻印製天線領域做出的貢獻。
Xianming Qing:新加坡資訊通訊研究院成員,博士
入選理由:在無線射頻系統天線方面的貢獻。
Fan Yang(楊帆):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微波與天線研究所所長
入選理由:在天線介面電磁學方面的貢獻。
Chih-peng Li(李志鵬):國立中山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在數位廣播和無限傳輸方面做出的貢獻。
Xiaotie Deng(鄧小鐵):北京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在部分資訊和互動環境中進行計算方面做出的貢獻。
Hai Jin(金海):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在點對點(peer-to-peer)和雲端計算系統領域的貢獻。
Shaoying Liu(劉少英):日本法政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在物件導向的結構化形式語言方面做出的貢獻。
Dawn Song(宋曉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系教授
入選理由:在系統安全和隱私方面做出的貢獻。
Chi-keung Tang: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在計算機圖形學應用中的互動式分割演算法方面的貢獻。
Zhuowen Tu(屠卓文):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副教授
入選理由:在計算機視覺、醫療成像和深度學習領域做出的貢獻。
Xiaofeng Wang: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教授
入選理由:在系統安全和資料隱私方面做出的貢獻。
Eric Xing(邢波):卡內基梅隆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授、Petuum 創始人&CEO
入選理由:在機器學習演算法和系統領域做出的貢獻。
Ming-hsuan Yang: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教授
入選理由:在目標追蹤和人臉識別領域的貢獻。
Yizhou Yu(俞益洲):香港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在幾何建模和基於影像的建模方面做出的貢獻。
Daqing Zhang(張大慶):北京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教授
入選理由:在 context-aware 移動和普適系統領域做出的貢獻。
Lin Zhong(鍾林):美國萊斯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為有機發光二極體開發能源高效的驅動電路方面所做的貢獻。
Jingren Zhou(周靖人):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
入選理由:在雲端計算和查詢處理方面所做的貢獻。
Lidong Zhou(周禮棟):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
入選理由:在可信分散式計算方面所做的貢獻。
Yap-peng Tan: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在視覺資料分析和處理方面做出的貢獻。
魏少軍:清華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在智慧卡和可重組裝置上對積體電路工程做出的貢獻。
Xiaokang Yang:上海交通大學
入選理由:在視覺訊號處理和感知建模上做出的貢獻。
Weisheng Zhao: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在自旋電子積體電路設計上做出的貢獻。
Wen-chung Kao: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入選理由:在開發電泳顯示技術上做出的貢獻。
Yun Fu:美國東北大學副教授
入選理由:在流形學習和人臉、姿態識別方面做出的貢獻。
Zeng-guang Hou(侯增廣):中國科學院
入選理由:在神經網路最最佳化和復原控制做出的貢獻。
Tingwen Huang(黃廷文):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在神經網路動態分析方面的貢獻。
Chia-feng Juang(莊家峰):國立中興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在資料驅動模糊系統(fuzzy system)領域做出的貢獻。
Fuchun Sun(孫富春):清華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系教授
入選理由:在用於機器人操縱的非線性系統的神經網路控制方面的貢獻
Zhaohui Wu(吳朝暉):浙江大學校長、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入選理由:在智慧服務計算方面的貢獻
謝勝利:廣東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百人計劃特聘教授,智慧資訊處理研究所所長
入選理由:在盲訊號分離及其應用方面的貢獻
Mengjie Zhang:紐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教授,工程學院副院長。
入選理由:在進化學習和最佳化方法方面的貢獻
Jiming Chen(陳積明):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2015 年「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入選理由:在無線感測器網路中的資源分配和最佳化方面的貢獻
Pin-han Ho:滑鐵盧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
入選理由:在光骨幹網故障恢復方面的貢獻
Tao Jiang(江濤):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在程式設計、調製和認知無線電系統設計方面的貢獻
Yonghui Li:悉尼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在協作通訊技術方面的貢獻
Xin Liu(劉昕):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計算機系教授,國際知名的無線通訊技術領域學者
入選理由:在蜂窩技術和認知無線電網路的跨層資源分配演算法設計方面的貢獻。
Alex Liu:密歇根州立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在防火牆設計和分析方面的貢獻。
Shiwen Mao:美國奧本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在無線多媒體網路方面的貢獻。
Yi Qian: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教授
入選理由:在無線通訊網路和智慧電網通訊架構所做的貢獻。
Lingyang Song:北京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在協作通訊和網路方面的貢獻。
Jian Tang:雪城大學教授(Syracuse University)
入選理由:在最佳化無線網路和移動眾包系統所做的貢獻
Meixia Tao(陶梅霞):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在寬頻無線網路的資源分配方面所做的貢獻
Yanchao Zhang: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副教授
入選理由:在無線和移動安全領域所做的貢獻。
Min Wu
入選理由:在複雜系統的控制和自動化方面所做的貢獻。
Xing Bi Chen
入選理由:為功率超結金氧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所做的貢獻
Kangguo Cheng:IBM Research 首席工程師
入選理由:在貧化絕緣矽片互補的 Metal-Oxide 半導體處理技術上所作的貢獻
Lijun Jiang:香港大學副教授
入選理由:為寬頻計算電磁方法所做的貢獻
Xuejun Fan:拉瑪爾(Lamar)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為電子包裝設計的建模和表徵所做的貢獻
Shutao Li(李樹濤):湖南大學研究生院院長
入選理由:在遙感中對影像融合和分類所做出的貢獻
張良培:武漢大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入選理由:為遙感資料的影響處理所做的貢獻
Tommy Chow:香港城市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因其對控制系統診斷的智慧計算技術方面的貢獻而入選
Qing-long Han:斯威本科技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因其對網路系統控制與過濾領域的貢獻而入選。
Donghua Zhou: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
入選理由:因其對動態系統可靠性與維護方面的貢獻而入選
Kaizhong Gao:阿貢國家實驗室
入選理由:因其對資料儲存技術的貢獻而入選
Chih-huang Lai:國立清華大學
入選理由:因其對磁資訊儲存和自旋電子元件的貢獻而入選
Jonathan Sun:IBM
入選理由:因其對旋轉移力矩磁性隨機記憶體方面的貢獻而入選
Yuanxun Wang
入選理由:對時變、非線性電磁裝置和系統的貢獻
Jiyuan Fan
入選理由:引領配電系統應用的研究
Guangning Wu(吳廣寧):西南交通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為高速電氣化鐵路的牽引供電裝置診斷做出貢獻
Bao-hui Zhang(張保會):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對電力系統暫態穩定性預測的貢獻
Z Chen:丹麥奧爾堡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為風能轉換的電力電子技術做出的貢獻
Jinjun Liu(劉進軍):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為電力系統的建模和控制做出的貢獻
Shuo Wang
入選理由:為減少電子系統中的電磁干擾而作出的貢獻
Richard Zhang:GE Grid Solutions 公司
入選理由:因領導電力電子轉換器的開發
Hui Cao:耶魯大學應用物理系
入選理由:因鐳射空間相干性工程的貢獻
Hon Tsang: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教授
入選理由:在非線性矽光子學及高階波導光柵耦合器方面的貢獻
Chee Wei Wong: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氣和計算機工程教授、介觀光學與量子電子實驗室成員
入選理由:在矽奈米光子學方面的貢獻
姚曉天:天津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天津大學光偏振研究中心主任
入選理由:引領光電振盪器和光偏振裝置的發展
喬紅: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類腦智慧研究中心」副主任
入選理由:在機器人操作及受生物啟發的機器人認知方面的貢獻
陳杰:同濟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入選理由:在複雜系統最佳化及控制方面的貢獻
劉曉平:北京郵電大學現代郵政學院執行院長、教授
入選理由:在系統辨識及網路化遙操作方面的貢獻
伍乃騏:廣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入選理由:在離散事件生產系統方面的貢獻
Xuze Shui(徐澤水):四川大學商學院教授
入選理由:對決策制定方法方面的貢獻
Jianfeng Gao:微軟研究院合夥人研究經理
入選理由:因其在網頁搜尋、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方面的貢獻而入選
Xiaodong He(何曉冬):京東AI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深度學習和語音及語言實驗室主任
入選理由:在人類語言和視覺技術中多模態訊號處理的貢獻
Mei yuh Hwang(黃美玉):出門問問工程副總裁、Mobvoi AI Lab 負責人,華盛頓大學電子工程系 Affiliate Professor。
入選理由:在語音、語言技術領域的突出貢獻
Qi Li
入選理由:在語音訊號處理和說話人驗證方面的貢獻
Mei Tao(梅濤):京東 AI 研究院副院長,計算機視覺與多媒體實驗室主任
入選理由:在多媒體分析和應用方面的貢獻
Yan Sun:美國羅德島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在網路物理安全信任模型以及統計訊號處理領域的貢獻
Liang Wang(王亮):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
入選理由:在基於影片的個體識別與動作分析領域的貢獻
Yimin D Zhang:天普大學副教授
入選理由:在高解析度測向與雷達訊號處理領域的貢獻
Cha Zhang: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入選理由:在影像與資料處理機器學習方面的貢獻
Mengfan Zhang(張孟凡):國立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入選理由:在嵌入式系統靜態與非易失儲存器領域的貢獻
Qifa Zhou(周歧發):美國南加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及眼科系和 NIH 超聲技術研究中心教授
入選理由:在醫學超聲換能器和多模態影像領域的貢獻
Ping Zhang(張平):北京郵電大學電路與系統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
入選理由:在無線技術的理論、標準化和應用方面的領導地位
Gang Hua(華剛):微軟亞洲研究院視覺計算組組長
入選理由:因其在影像、影片面部識別領域的貢獻而入選
Deming Chen(陳德銘):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UIUC ECE)教授
入選理由:因其在 FPGA 高階綜合的貢獻而入選
Hai Li(李海):杜克大學進化智慧中心聯合主任
入選理由:因其在神經形態計算系統的貢獻而入選
Harkhoe Tan: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因在合成半導體光電子學材料和裝置方面的貢獻而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