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開源點評:容器 vs 虛擬機器、生產環境中的 Istio 等

Tim Hildred發表於2020-03-20

本文是最近一週開源社群的新聞和行業進展。

我在一家採用開源軟體開發模型的企業軟體公司任高階產品營銷經理,我的一部分職責是為產品營銷人員,經理和其他相關人定期釋出有關開源社群,市場和業界發展趨勢的更新。以下是該更新中我和他們最喜歡的五篇文章。

雲原生應用採用的技術:容器等

  • 在生產環境中採用容器的比例從 2018 年的 73% 上升到 2019 年的 84%。其中,執行了至少 250 個容器的比例從 2018 年的 46% 上升到 2019 年的 58%。2017 到 2019 年間, 環境中擁有 50 臺以上計算機(物理或虛擬)的受訪者人數從 2017 年的 77% 上升到 2019 年的 81%。
  • 表明: 容器的引入似乎緩解了需要管理的 VM 的快速增長。但是,請警惕要管理的原始機器數量會減少的說法。

分析:從直覺上看,隨著容器使用的增長,虛擬機器的增長將放緩;有許多容器被部署在虛擬機器內部,從而充分利用了兩者的優勢特性,而且許多應用不會很快被容器化(留意下你所在企業的傳統單體式應用)。

在生產環境中執行Istio的經驗

在 HelloFresh,我們將團隊分為小隊和團伙。每個團伙都有自己的 Kubernetes 名稱空間。如上所述,我們先按名稱空間啟用 sidecar 注入,然後再逐個對應用啟用。在將應用新增到 Istio 之前,我們舉辦了研討會,以使小隊瞭解其應用發生的變化。由於我們採用“您構建,您維護”的模型,團隊可以在故障定位時瞭解應用的進出流量。不僅如此,它還提升了公司內部的知識量。我們還建立了 Istio 相關的 OKR ,來跟蹤我們的進度並達成我們引入Istio的目的。

分析:引入或是不引入技術,要由自己決定,同時要自行承擔相應的後果。

Aether: 首個開源的邊緣雲平臺

ONF 的營銷副主席 Sloane 這樣解釋 Aether: 它將多個正在自己的沙箱中開發和執行的專案聚集到一起,ONF 試圖在該框架下將多種邊緣服務在一個融合平臺上支援起來。ONF 的各個專案將保持獨立並可繼續單獨使用,但是 Aether 試圖將多個能力繫結到一起來簡化企業的私有邊緣雲運營。

他說:“我們認為我們正在創造一個新的合作空間,工業界和社群可以攜手幫助推動通用平臺背後的整合和關鍵工作,然後可以幫助這些邊緣雲中的通用功能不斷髮展”。

分析:當今,使用技術解決的問題過於複雜,無法通過單一技術解決。比技術更重要的是要解決的業務問題需要聚焦於真正增值的部分。將兩者結合起來,就是企業之間需要在他們共同的需求上找到合作的方法,並在它們特有的方面進行競爭。除了開源,你找不到比這更好的方法了。

與雲相關職業的女性正在改變現狀

Yordanova 說:“由於雲是一種相對較新的技術,我的成為一名“科技女性”的經驗可能並不典型,因為雲行業極為多樣化”。“實際上,我的團隊中性別比例相當,成員由隨著雲技術而成長的不同個性、文化和優勢的具體人員組成。“

分析:我想考慮的一件事就是跨越式的演進思路。你可能可以跳過演進過程中的某個步驟或階段,因為原先導致其存在的條件已不再適用。雲技術時代沒有形成“誰發明的以及它是為誰而生”的固有說法,所以也許它所承載的某些前代的技術負擔更少?

StarlingX 如何在中國開源專案的星空中閃耀

我們的團隊在中國,因此我們的任務之一是幫助中國的社群開發軟體、貢獻程式碼、文件等。大多數 StarlingX 專案會議是在中國的深夜舉行,因此華人社群成員的出席和參與頗具挑戰。為了克服這些障礙,我們與中國的其他社群成員(例如 99cloud 的朋友)一起採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和其他社群成員一起聚會,一起參加動手實踐研討會和中文的特設技術會議,將一些文件翻譯成中文,並在微信小組中不斷進行互動(就像每個人都可以享受的 24/7 通話服務一樣)

分析:隨著中國對開源專案的貢獻不斷增長,這種情況似乎有可能逆轉或至少相當。“學習英語”根本不是參與開源專案開發的先決條件。

希望你喜歡這個列表,下週再見。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20/3/survey-istio-industry-news

作者:Tim Hildred 選題:lujun9972 譯者:messon007 校對:wxy

本文由 LCTT 原創編譯,Linux中國 榮譽推出

每週開源點評:容器 vs 虛擬機器、生產環境中的 Istio 等

訂閱“Linux 中國”官方小程式來檢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