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之使用者屬性

發表於2016-06-24

本篇主要研究使用者的屬性,包括了3個方面的內容:

  1. 產品設計前需要構建使用者畫像,指導設計、開發、運營
  2. 產品迭代過程需要收集使用者資料,便於進行使用者行為分析,與商業模式掛鉤
  3. 產品運營需要與使用者產生互動,增加使用者黏性,引導使用者傳播產品品牌。

一、產品設計前的使用者畫像設計。

使用者畫像(Persona )三個基本要素:物件、場景、動機。具體來講包括:

  • 姓名
  • 照片
  • 年齡
  • 家庭狀況
  • 收入
  • 工作
  • 使用者場景/活動
  • 計算機技能/知識
  • 目標/動機
  • 喜好
  • 人生態度

可以套用以下這個表格進行梳理:

1、物件:

個人資訊:

  • 年齡
  • 性別
  • 最高教育程度

特點

  • 工作年限
  • 專業領域
  • 興趣愛好

技術層面:

  • 哪款移動裝置?
  • 訪問app的頻率,一天幾次?
2、場景:

app的目標、定位是什麼?

  • 瞭解到app的資訊來源
  • 使用app的時間、地點
3、使用者使用動力:
  • 使用動力?
  • 瀏覽什麼?
  • 尋找什麼?
  • 需要什麼?

可以參考老外的例子,蠻好的:

Persona:
USDA Senior Manager Gatekeeper
Photo:
6
Fictional name:

Matthew Johnson

Job title/major responsibilities:
Program Staff Director, USDA
Demographics:
  • 51 years old
  • Married
  • Father of three children
  • Grandfather of one child
  • Has a Ph.D. i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Goals and tasks:
He is focused, goal-oriented within a strong leadership role. One of his concerns is maintaining quality across all output of programs.Spends his work time:
  • Requesting and reviewing research reports,
  • preparing memos and briefs for agency heads, and
  • supervising staff efforts in food safety and inspection.
Environment:
He is comfortable using a computer and refers to himself as an intermediate Internet user. He is connected via a T1 connection at work and dial-up at home. He uses email extensively and uses the web about 1.5 hours during his work day.
Quote:
“Can you get me that staff analysis by Tuesday?”

資料來源:http://www.usability.gov/how-to-and-tools/methods/personas.html

每款產品的使用者畫像都不一樣,應該針對每一款產品的特點,根據具體的場景、使用者特點進行使用者畫像設計。

思考下:

誰會使用你的app?使用你app的人有哪些特徵,包括年齡、性別、文化層次、興趣愛好等等。

在哪些場景適用你的app,主要為哪種場景服務?

使用者碰到什麼問題會使用你的app?

概括來講,使用者畫像關注3個基本要素——物件,場景,動機

據此我們可以進行擴充、豐富我們產品的使用者畫像。

二、產品迭代過程的使用者資料收集

收集使用者資料,主要是使用者的年齡段、地點、時間等內容。採集到的資料處理,比如可以根據使用者價值來細分出核心使用者、評估某一群體的潛在價值空間,以作出針對性的運營。

下面我拉取了淘寶店的一些訂單統計資訊,多達41項,大致目測分析了下:

購買的使用者地域分佈: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武漢、重慶、杭州。

基本是一二線城市。

下單時間從下午至凌晨都有,上午沒人下單。

還可以看出購買得最多的寶貝等等結論。

淘寶的訂單資料表格:

訂單編號

買家會員名

買家支付寶賬號

買家應付貨款

買家應付郵費

買家支付積分

總金額

返點積分

買家實際支付金額

買家實際支付積分

訂單狀態

買家留言

收貨人姓名

收貨地址

運送方式

聯絡電話

聯絡手機

訂單建立時間

訂單付款時間

寶貝標題

寶貝種類

物流單號

物流公司

訂單備註

寶貝總數量

店鋪Id

店鋪名稱

訂單關閉原因

賣家服務費

買家服務費

發票抬頭

是否手機訂單

分階段訂單資訊

特權訂金訂單id

定金排名

修改後的sku

修改後的收貨地址

異常資訊

天貓卡券抵扣

集分寶抵扣

是否是O2O交易

這些資訊都是融合到app的整個操作流程中去收集的,對使用者來說,體驗非常自然。

所以,對於一款app的使用者資料收集,應整合到具體的業務邏輯中去,業務邏輯與使用者資料收集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有些產品對使用者畫像的依賴不大,反倒是對使用者資料收集的依賴很大。

比如平臺型的產品,58到家這類,把線下的服務,線上上作為一個資訊平臺,

具體的服務還是由線下商家進行;平臺通過一次次線下服務收集使用者的資料,當資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看到一些使用者的行為習慣,再推出貼合使用者的產品,這時的產品就可以是自營的啦,合作商家會不會被拋棄了?呵呵

三、產品運營的使用者互動

一款產品上線後,需要運用收集到的使用者資料,與使用者進行一些互動。這樣產品才會有“靈氣”。大致有2種方式,一種是在app中的提示,另一種是用H5頁面進行傳播。

3.1 app內做一些有意思的提示,或是引導。

如,印象筆記,註冊使用app的時間,月上傳流量

1

閒魚:在閒魚賺了多少元!

2

知乎:回答、關注、粉絲。

3

網易新聞:今天閱讀xx篇 超過了xx的易友。

4

3.2 按一定週期,製作H5的使用者報告。

如前陣子熱傳的“我和微信的故事”

5

以上,總結了關於使用者屬性的3個方面:

  1. 產品設計前的使用者畫像設計
  2. 產品迭代過程收集使用者資料
  3. 產品運營與使用者產生互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