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唯一ID的幾種生成方案

大雄45發表於2023-02-19

前言

在網際網路的業務系統中,涉及到各種各樣的ID,如在支付系統中就會有支付ID、退款ID等。那一般生成ID都有哪些解決方案呢?特別是在複雜的分散式系統業務場景中,我們應該採用哪種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們一一來列舉一下,不一定全部適合,這些解決方案僅供你參考,或許對你有用。

分散式唯一ID的幾種生成方案

正文

分散式ID的特性

  • 唯一性:確保生成的ID是全網唯一的。
  • 有序遞增性:確保生成的ID是對於某個使用者或者業務是按一定的數字有序遞增的。
  • 高可用性:確保任何時候都能正確的生成ID。
  • 帶時間:ID裡面包含時間,一眼掃過去就知道哪天的交易。

分散式ID的生成方案

1. UUID

演算法的核心思想是結合機器的網路卡、當地時間、一個隨記數來生成UUID。

  • 優點:本地生成,生成簡單,效能好,沒有高可用風險
  • 缺點:長度過長,儲存冗餘,且無序不可讀,查詢效率低

2. 資料庫自增ID

使用資料庫的id自增策略,如 MySQL 的 auto_increment。並且可以使用兩臺資料庫分別設定不同步長,生成不重複ID的策略來實現高可用。

  • 優點:資料庫生成的ID絕對有序,高可用實現方式簡單
  • 缺點:需要獨立部署資料庫例項,成本高,有效能瓶頸

3. 批量生成ID

一次按需批量生成多個ID,每次生成都需要訪問資料庫,將資料庫修改為最大的ID值,並在記憶體中記錄當前值及最大值。

  • 優點:避免了每次生成ID都要訪問資料庫並帶來壓力,提高效能
  • 缺點:屬於本地生成策略,存在單點故障,服務重啟造成ID不連續

4. Redis生成ID

Redis的所有命令操作都是單執行緒的,本身提供像 incr 和 increby 這樣的自增原子命令,所以能保證生成的 ID 肯定是唯一有序的。

  • 優點:不依賴於資料庫,靈活方便,且效能優於資料庫;數字ID天然排序,對分頁或者需要排序的結果很有幫助。

  • 缺點:如果系統中沒有Redis,還需要引入新的元件,增加系統複雜度;需要編碼和配置的工作量比較大。

考慮到單節點的效能瓶頸,可以使用 Redis 叢集來獲取更高的吞吐量。假如一個叢集中有5臺 Redis。可以初始化每臺 Redis 的值分別是1, 2, 3, 4, 5,然後步長都是 5。各個 Redis 生成的 ID 為:

A:1, 6, 11, 16, 21
B:2, 7, 12, 17, 22
C:3, 8, 13, 18, 23
D:4, 9, 14, 19, 24
E:5, 10, 15, 20, 25
複製程式碼

隨便負載到哪個機確定好,未來很難做修改。步長和初始值一定需要事先確定。使用 Redis 叢集也可以方式單點故障的問題。

另外,比較適合使用 Redis 來生成每天從0開始的流水號。比如訂單號 = 日期 + 當日自增長號。可以每天在 Redis 中生成一個 Key ,使用 INCR 進行累加。

5. Twitter的snowflake演算法

Twitter 利用 zookeeper 實現了一個全域性ID生成的服務 Snowflake:github.com/twitter/sno…

分散式唯一ID的幾種生成方案

如上圖的所示,Twitter 的 Snowflake 演算法由下面幾部分組成:

  • 1位符號位:

由於 long 型別在 java 中帶符號的,最高位為符號位,正數為 0,負數為 1,且實際系統中所使用的ID一般都是正數,所以最高位為 0。

  • 41位時間戳(毫秒級):

需要注意的是此處的 41 位時間戳並非儲存當前時間的時間戳,而是儲存時間戳的差值(當前時間戳 - 起始時間戳),這裡的起始時間戳一般是ID生成器開始使用的時間戳,由程式來指定,所以41位毫秒時間戳最多可以使用 (1 << 41) / (1000x60x60x24x365) = 69年

  • 10位資料機器位:

包括5位資料標識位和5位機器標識位,這10位決定了分散式系統中最多可以部署 1 << 10 = 1024 s個節點。超過這個數量,生成的ID就有可能會衝突。

  • 12位毫秒內的序列:

這 12 位計數支援每個節點每毫秒(同一臺機器,同一時刻)最多生成 1 << 12 = 4096個ID

加起來剛好64位,為一個Long型。

  • 優點:高效能,低延遲,按時間有序,一般不會造成ID碰撞
  • 缺點:需要獨立的開發和部署,依賴於機器的時鐘

簡單實現

public class IdWorker {
    /**
     * 起始時間戳 2017-04-01
     */
    private final long epoch = 1491004800000L;
    /**
     * 機器ID所佔的位數
     */
    private final long workerIdBits = 5L;
    /**
     * 資料標識ID所佔的位數
     */
    private final long dataCenterIdBits = 5L;
    /**
     * 支援的最大機器ID,結果是31
     */
    private final long maxWorkerId = ~(-1L << workerIdBits);
    /**
     * 支援的最大資料標識ID,結果是31
     */
    private final long maxDataCenterId = ~(-1 << dataCenterIdBits);
    /**
     * 毫秒內序列在id中所佔的位數
     */
    private final long sequenceBits = 12L;
    /**
     * 機器ID向左移12位
     */
    private final long workerIdShift = sequenceBits;
    /**
     * 資料標識ID向左移17(12+5)位
     */
    private final long dataCenterIdShift = sequenceBits + workerIdBits;
    /**
     * 時間戳向左移22(12+5+5)位
     */
    private final long timestampShift = sequenceBits + workerIdBits + dataCenterIdBits;
    /**
     * 生成序列的掩碼,這裡為4095 (0b111111111111=0xfff=4095)
     */
    private final long sequenceMask = ~(-1L << sequenceBits);
    /**
     * 資料標識ID(0~31)
     */
    private long dataCenterId;
    /**
     * 機器ID(0~31)
     */
    private long workerId;
    /**
     * 毫秒內序列(0~4095)
     */
    private long sequence;
    /**
     * 上次生成ID的時間戳
     */
    private long lastTimestamp = -1L;

    public IdWorker(long dataCenterId, long workerId) {
        if (dataCenterId > max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String.format("dataCenterId can't be greater than %d or less than 0", maxDataCenterId));
        }
        if (workerId > maxWorkerId || workerId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String.format("worker Id can't be greater than %d or less than 0", maxWorkerId));
        }
        this.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
        this.workerId = workerId;
    }

    /**
     * 獲得下一個ID (該方法是執行緒安全的)
     * @return snowflakeId
     */
    public synchronized long nextId() {
        long timestamp = timeGen();
        //如果當前時間小於上一次ID生成的時間戳,說明系統時鐘回退過,這個時候應當丟擲異常
        if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String.format("Clock moved backwards.  Refusing to generate id for %d milliseconds",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如果是同一時間生成的,則進行毫秒內序列
        if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sequence = (sequence + 1) & sequenceMask;
            //毫秒內序列溢位
            if (sequence == 0) {
                //阻塞到下一個毫秒,獲得新的時間戳
                timestamp = nextMillis(lastTimestamp);
            }
        } else {//時間戳改變,毫秒內序列重置
            sequence = 0L;
        }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移位並通過按位或運算拼到一起組成64位的ID
        return ((timestamp - epoch) << timestampShift) |
                (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Shift) |
                (workerId << workerIdShift) |
                sequence;
    }

    /**
     * 返回以毫秒為單位的當前時間
     * @return 當前時間(毫秒)
     */
    protected long timeGen() {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 阻塞到下一個毫秒,直到獲得新的時間戳
     * @param lastTimestamp 上次生成ID的時間截
     * @return 當前時間戳
     */
    protected long nextMillis(long lastTimestamp) {
        long timestamp = timeGen();
        while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return timestamp;
    } 
}
複製程式碼

6. 百度UidGenerator

UidGenerator是百度開源的分散式ID生成器,基於於snowflake演算法的實現,看起來感覺還行。不過,國內開源的專案維護性真是擔憂。

具體可以參考官網說明:github.com/baidu/uid-g…

7. 美團Leaf

Leaf 是美團開源的分散式ID生成器,能保證全域性唯一性、趨勢遞增、單調遞增、資訊保安,裡面也提到了幾種分散式方案的對比,但也需要依賴關聯式資料庫、Zookeeper等中介軟體。

具體可以參考官網說明:tech.meituan.com/MT_Leaf.htm…

小結

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了全域性id生成服務的幾種常用方案,同時對比了各自的優缺點和適用場景。在實際工作中,大家可以結合自身業務和系統架構體系進行合理選型。

歡迎掃碼關注公眾號:零壹技術棧

零壹技術棧

本帳號將持續分享後端技術乾貨,包括虛擬機器基礎,多執行緒程式設計,高效能框架,非同步、快取和訊息中介軟體,分散式和微服務,架構學習和進階等學習資料和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