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結構體和類
golang中並沒有明確的物件導向的說法,實在要扯上的話,可以將struct比作其它語言中的class。
類宣告
type Poem struct {
Title string
Author string
intro string
}
這樣就宣告瞭一個類,其中沒有public、protected、private的的宣告。golang用另外一種做法來實現屬性的訪問許可權:屬性的開頭字母是大寫的則在其它包中可以被訪問,否則只能在本包中訪問。類的宣告和方法亦是如此。
類方法宣告
func (poem *Poem) publish() {
fmt.Println("poem publish")
}
或者
func (poem Poem) publish() {
fmt.Println("poem publish")
}
和其它語言不一樣,golang宣告方法和普通方法一致,只是在func後增加了poem Poem這樣的宣告。加和沒有加*的區別在於一個是傳遞指標物件,一個是傳遞值物件。
傳遞指標和物件的區別
type T struct {
Name string
}
func (t T) M1() {
t.Name = "name1"
}
func (t *T) M2() {
t.Name = "name2"
}
M1() 的接收者是值型別 T, M2() 的接收者是值型別 *T , 兩個方法內都是改變Name值。
下面宣告一個 T 型別的變數,並呼叫 M1() 和 M2() 。
t1 := T{"t1"}
fmt.Println("M1呼叫前:", t1.Name)
t1.M1()
fmt.Println("M1呼叫後:", t1.Name)
fmt.Println("M2呼叫前:", t1.Name)
t1.M2()
fmt.Println("M2呼叫後:", t1.Name)
輸出結果為:
M1呼叫前: t1
M1呼叫後: t1
M2呼叫前: t1
M2呼叫後: name2
下面猜測一下go會怎麼處理。
先來約定一下:接收者可以看作是函式的第一個引數,即這樣的: func M1(t T), func M2(t *T)。 go不是物件導向的語言,所以用那種看起來像物件導向的語法來理解可能有偏差。
當呼叫 t1.M1() 時相當於 M1(t1) ,實參和行參都是型別 T,可以接受。此時在M1()中的t只是t1的值拷貝,所以M1()的修改影響不到t1。
當呼叫 t1.M2() => M2(t1),這是將 T 型別傳給了 *T 型別,go可能會取 t1 的地址傳進去: M2(&t1)。所以 M2() 的修改可以影響 t1 。
匿名結構體
p := struct {
Name string
Gender string
Age uint8
}{"Robert", "Male", 33}
匿名結構體最大的用處是在內部臨時建立一個結構以封裝資料,而不必正式為其宣告相關規則。
例項化物件
例項化物件有好幾種方式
poem := &Poem{}
poem.Author = "Heine"
poem2 := &Poem{Author: "Heine"}
poem3 := new(Poem)
poem3.Author = "Heine"
poem4 := Poem{}
poem4.Author = "Heine"
poem5 := Poem{Author: "Heine"}
例項化的時候可以初始化屬性值,如果沒有指明則預設為系統預設值
注意:
p1 := &Poem{
"zhangsan",
25,
[]string{"lisi", "wangwu"},
}
使用中如果包含陣列,結構體的例項化需要加上型別如上如果intro的型別是[]string。
加&符號和new的是指標物件,沒有的則是值物件,這點和php、java不一致,在傳遞物件的時候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是要傳遞指標還是值。
tips:當物件比較小的時候傳遞指標並不划算。
建構函式(自己創造)
func NewPoem(param string, p ...interface{}) *Poem
示例:
func NewPoem(author string) (poem *Poem) {
poem = &Poem{}
poem.Author = author
return
}
poem6 := NewPoem("Heine")
繼承
確切的說golang中叫做組合(composition)
func (e *Poem) ShowTitle() {
fmt.Printf(e.Title)
}
type Poem struct {
Title string
Author string
intro string
}
type ProsePoem struct {
Poem
Author string
}
ProsePoem屬性中宣告瞭Poem,表示組合了Poem的屬性和方法(屬性和方法都會被繼承)。
初始化方式
1、先初始化為空再賦值
prosePoem := &ProsePoem{}
prosePoem.author = "Heine"
2、直接賦值
prosePoem := &ProsePoem{
Poem: Poem{
Title: "Jack",
Author: "slow",
intro: "simple",
},
Author: "test",
}
如果其中屬性有衝突,則以外圍的為主,也就是說會被覆蓋。
type ProsePoem struct {
Poem
Author string
}
當訪問Author的時候預設為ProsePoem的Author,如果需要訪問Poem的Author屬性可以使用
prosePoem.Poem.Author來訪問方法同理。
prosePoem := &ProsePoem{}
prosePoem.Author = "Shelley"
prosePoem.Poem.Author = "Heine"
fmt.Println(prosePoem)
從輸出中可以很直觀看到這一點。
&{{ Heine } Shelley}
方法的繼承和屬性一致,這裡不再羅列。通過組合的話可以很好的實現多繼承。
多繼承
比如有一個父親,是中國人:
type Father struct {
MingZi string
}
func (this *Father) Say() string {
return "大家好,我叫 " + this.MingZi
}
可以理解為父親類有一個屬性,有一個Say方法
有父親當然有母親,母親是個外國人:
type Mother struct {
Name string
}
func (this *Mother) Say() string {
return "Hello, my name is " + this.Name
}
父親和母親結合有了孩子類,孩子類繼承了父親和母親:
type Child struct {
Father
Mother
}
然後孩子類有一個例項c:
c := new(Child)
c.MingZi = "張小明"
c.Name = "Tom Zhang"
因為MingZi和Name這個屬性在Mother和Father中並沒有衝突,所以可以直接使用 c. 就可以獲取而沒有問題
但是,如果這樣直接呼叫Child類的Say方式:
c.Say()
會出現衝突:
ambiguous selector c.Say
怎麼辦?其實這樣就可以輕鬆解決:
c.Father.Say()
c.Mother.Say()
上面兩條表示式的值分別為:
大家好,我叫 張小明
Hello, my name is Tom Zhang
方法過載
方法過載就是一個類中可以有相同的函式名稱,但是它們的引數是不一致的,在java、C++中這種做法普遍存在。golang中如果嘗試這麼做會報重新宣告(redeclared)錯誤,但是golang的函式可以宣告不定引數,這個非常強大。
func (poem *Poem) recite(v …interface{}) {
fmt.Println(v)
}
其中v …interface{}表示引數不定的意思,其中v是slice型別,fmt.Println方法也是這樣定義的。如果要根據不同的引數實現不同的功能,要在方法內檢測傳遞的引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