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軟體、開源軟體看起來都不是好名字

hucaiyong發表於2008-10-30

自由軟體、開源軟體看起來都不是好名字


  週二的沙龍,終於聽到了真正學生的聲音。一大二學生說起自己加入自由軟體俱樂部的經過很有意思:剛上大學時,想加入一些俱樂部,看到了學校內的自由軟體俱樂部,以為加入這個俱樂部後,軟體用起來就很自由了;加入後才知道,自由軟體就得用Linux。而一用Linux才發現雖然和過去用的軟體很相像,但許多原來熟悉的東西都找不到了,用起來很不“自由”。

  這個經歷和鄙人繞了一個大圈才加入軟體行業有得一比。當年我考大學時,原本一直想填計算機專業。結果臨填以前,一個高人告訴我:我們國家計算機人才過剩了(當時是1985年夏天),至於計算機人才為什麼過剩了呢?因為我們國家不能生產計算機,而美國又不賣給我們,所以我們現在學計算機的人比計算機還多,結果導致我們計算機人才過剩。鄙人覺得高人分析的很有道理,就把第一志願改為物理系。最後陰差陽錯,在孫玉芳的提攜下才於1994年加入了軟體所,花了九年的時間才從物理改回到軟體。(讓我哭笑不得的一件事情時,我當東陽中學物理老師時的一個高材生,本科考上了南京大學的計算機系,考研時非要轉考北大物理系,並且說是受我的物理課影響。我怕誤人子弟,趕忙寫信告訴他我要逃離物理,教他千萬不要以我為榜樣。只是後來那學生志向堅定,很爭氣地考上了北大物理系,如今還在國外研究物理。)

  年輕時,我們雖然在不停選擇,而一些選擇的理由往往很可笑。想想自己,看看那些年輕人,在一些事情做出選擇時都很盲目。原因在於沒有足夠的資訊可以為自己的決策提供幫助。我們這些所謂的圈子裡的人,自己說的多了可能會有一個幻覺,似乎人人都應該知道自由軟體、開源軟體。我們甚至可以從哲學的角度來仔細分析自由軟體與開源軟體的異同,卻在開源軟體的普及上做很少的工作。不能為年輕人的選擇提供足夠的知識準備,甚至我們都不能讓大眾知道自由軟體和開源軟體是什麼。

  開源軟體普及在中國任重道遠。我們雖然可以把主要原因歸結為我們從小學中學開始的計算機教育都是微軟作業系統和辦公軟體的教育,但開源軟體的普及工作我們這些圈內人實在做得不夠多。從學生的反應看,如果我們能告訴他們開源軟體是什麼,他們會有更高的興致來參與。

  這次沙龍的一個真正的成果在於北京大學微電子與軟體學院願意牽頭成立一個“開源軟體講師團”。我當場就報名了,和我們家多多的爭強好勝一樣,強調自己是第一個報名的,還承諾至少願意每月提供一次講座。特立此存照。

  回到題目。自由軟體和開源軟體都是外來詞,自由軟體的Free甚至還經常被翻譯成“免費”。從中文角度看,自由軟體和開源軟體這兩個詞在普及上確實存在缺陷,不能讓人準確的“望文生義”。有個領導要我寫一個兩頁的文字給他解釋清楚開源軟體,我是寫了兩頁,但從普及的角度看,那兩頁我都不好意思放到部落格上。

  我知道我不可能再去創造一個新名詞來替代自由軟體和開源軟體(就算我真能,我也不敢說),我只能寄希望於開源軟體的普及能讓大多數人知道我們所說的是什麼。我希望我們這些所謂的開源人士都能為開源的普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推薦:

中國開源社群的發展狀況

開源疑問知多少(一)

開源疑問知多少(二)

開源疑問知多少(三)

胡才勇:開源軟體受到商業軟體專利侵權壓力

開源軟體價值核心即服務

紅旗2000的開源夢

軟體是一種文化

開源企業與開源社群的相處之道

開源軟體需要高強度的研發才能成為精品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4682504/viewspace-48190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