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中 EventBus 的使用(1):為什麼要使用 EventBus

Popo發表於2015-06-13

EventBus是一個很棒的工具,它可用來對程式元件進行解耦。在接下來的幾篇文章中我將會闡述如何通過它來簡化程式碼,提高可讀性以及簡化測試。但在本文中我想首先討論一下為什麼我會選擇使用EventBus。特別是我會將其與同類技術進行對比。

對比Java監聽器介面(Listener Interfaces)

在Java中,特別是Android,一個常用的模式就是使用”監聽器(Listeners)”介面。在此模式中,一個實現了監聽器介面的類必須將自身註冊到它想要監聽的類中去。這就意味著監聽與被監聽之間屬於強關聯關係。這種關係就使得單元測試很難進行開展。Jake Wharton在他的《使用Otto解耦Android應用間通訊》這篇文章中很好地闡述了這個問題,在此我就不進行展開了。

對比本地廣播管理器(LocalBroadcastManager)

另一項技術就是在元件間通過本地廣播管理器(LocalBroadcastManager)進行訊息的傳送與監聽。雖然這對於解耦有很好的幫助,但它的API不如EventBus那樣簡潔。此外,如果你不注意保持Intent extras型別的一致,它還可能引發潛在的執行時/型別檢測錯誤。

考慮下面的應用場景:

  • 元件A執行一個批量非同步資料庫更新操作。當成功完成時,它傳送一條通知告訴更新了多少條記錄。發生錯誤時,傳送一條通知包含了錯誤資訊。
  • 元件B則需要知道到更新是否完成和更新了多少條記錄,以及是否有錯誤發生和錯誤資訊。

使用LocalBroadcastManager,最簡單的程式碼大概如下面所示。

元件A:

元件B:

使用EventBus,同樣功能實現可以表示如下。(注:此例中我使用的是我的EventBus實現,參見Green Robot的EventBus。)

Event類:

元件A:

元件B:

如你所見,使用EventBus不僅使程式碼變得清晰,而且增強了型別安全(type-safe)。當用Intent傳遞資料時,在編譯時並不能檢查出所設的extra型別與收到時的型別一致。所以一個很常見的錯誤便是你或者你團隊中的其他人改變了Intent所傳遞的資料,但忘記了對全部的接收器(receiver)進行更新。這種錯誤在編譯時是無法被發現的,只有在執行時才會發現問題。

而使用EventBus所傳遞的訊息則是通過你所定義的Event類。由於接收者方法是直接與這些類例項打交道,所以所有的資料均可以進行型別檢查,這樣任何由於型別不一致所導致的錯誤都可以在編譯時刻被發現。

另外就是你的Event類可以定義成任何型別。我通常會為了表示事件而顯式地建立明確命名的類,你也通過EventBus傳送/接收任何類。通過這種方法,你就不必受限於那些只能新增到Intent extras中的簡單資料型別了。例如,你可以傳送一個和ORM(注1)模型類例項,並且在接收端直接處理與ORM操作相關的類例項。

希望我這裡給出了一個在Android中使用EventBus的強有力的應用場景案例。在下一篇文章中我會談談我是如何使用Green Robot的EventBus中的“sticky”事件的。

注1: ORM(Object Relational Mapping,簡稱ORM,或O/RM,或O/R mapping)物件關係對映,是一種程式設計技術,用於實現物件導向程式語言裡不同型別系統的資料之間的轉換。

Android中如何使用EventBus呢?請看這一系列文章 閱讀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