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互動、算術運算子、流程控制語句

随机昵称yi發表於2024-05-09

使用者互動

【一】程式與使用者之間互動

學使用者互動的目的就是為了和程式之間交流

【二】python中如何互動

【1】輸入

input語法

(1)彈出輸入框

input()

(2)提示資訊

print("請輸入使用者名稱")

input()

(3)提示輸入資訊並且獲取到輸入的資訊

username= input("請輸入使用者名稱:》》》")

print(username)

(4)輸入的內容永遠是字串

username= input("請輸入 使用者名稱:>>>")
print(username,type('username'))

# 輸出型別為   str

(5)資料之間進行運算需要轉換資料型別

num_1 = input()
num_2 = input()
# result = num_1 + num_2
result = int(num_1) + int(num_2)

【2】輸出

直接列印變數或字串或其他

print 語句允許存放多個變數和變數值,但是每一個元素之間要用逗號隔開

name = "yi"
age = 18
print(f"my name is", name,"my age is",  age)

print可以修改預設尾綴

print預設自帶一個結束符(換行符),我們可透過 end 引數修改預設的尾綴

print(name, end='*')
print(name, end='&')

算術運算子

【一】算術運算

+ 	- 	* 	/ 	% 	// 	**
# 加
print(1 + 1)
# 減
print(1 - 1)
# 乘
print(2 * 2)
# 除
print(4 / 2)
# 取餘
print(5 % 2)
# 取商
print(5 // 2)

【二】比較運算子

> 	< 	>= 	<=	 ==   !=
python中相等是==
print(1 == 1)

【三】賦值運算子

= 	+= 	-=	*= 	/=	%=	//=	**=
# += 增量賦值
num_one = 2
num_one += 1  # num_one = num_one + 1
print(num_one)
num_two = num_one + 1
num_two += num_one
print(num_two)
# 鏈式賦值
a = b = c = 6
print(a, b, c)
# 交叉賦值
x = 8
y = 9
x, y = y, x
print(x, y) 
      9  8
# 解壓賦值
a, b = (1, 2)
print(a, b)
# 位置變數名少了不行
# a, b = (1, 2, 3)
# 位置變數名多了不行
# a, b, c, d = (1, 2, 3)
使用下劃線代替多餘的元素
_, b, _ = (1, 2, 3)
print(b)
      2

【四】邏輯運算子

與			或			非
and  		 or  		 not
兩真為真	  有真為真      取反
優先順序  not > and >or
print(3 > 4 and 4 > 3 or 1 == 3 and 'x' == 'x' or 3 > 3)
# False     and       True  or    Flase      and    True   or   Flase
# false  or false or flase
# false

【五】成員運算子

in		not in
# 用來判斷當前成員是否在另一個成員中,並且返回的值為布林值
num_list = [1, 2, 3, 4, 5]
print(1 in num_list)
print(6 in num_list)
print(6 not in num_list)

【六】身份運算子

# 判斷一個物件是否是另一個物件
# 貓是貓 貓不是狗
a = [1, 2, 3]
print('a', id(a))
b = a
print('b', id(b))
c = [1, 2, 3]
print('c', id(c))
# 因為 a 是b來的所以a是b
print(a is b)
# 因為a 和 c 是兩個獨立的記憶體空間,所以 a 不是 c
print(a is c)
print(a is not c)

== 和 is 的區別

== 比較的是 是否相等

is 比較的是 記憶體空間地址

兩個變數的值 一樣 , 記憶體空間 地址不一定一樣

name = "dream"
age = "dream"

print(id(name), id(age))
# 2341970614832 2341970614832

id是區分可變型別和不可變型別的重要指證

流程控制語句

# 用來控制程式執行的條件
# 控制條件的方式有很多
# 流程結構:順序結構(依次鄉下執行) 分支結構(相當於給了兩個條件來進行判斷) 迴圈結構(直到條件為否才結束當前迴圈)

【1】順序結構

# 程式按照順序依次執行,直到報錯或者程式條件為否的情況才會終

【2】分支結構

# 可以在執行程式的過程中加一些判斷條件
# 只有判斷條件為真的情況才會執行程式碼
# 如果我的分數 > 90 列印優秀

單分支結構

格式:
if 條件:
	程式碼
    
score = 89
if score > 90:
	print(f"當前成績為 {score} , 評級為優秀!")
print(f"111")

# 單分支結構會依次向下執行程式碼
# 並且在遇到條件時進行判斷,如果條件為真則執行當前程式碼體

雙分支結構

格式:
if 條件:
	程式碼體
else:
	程式碼體
    
score = 89
if score >= 90:
    print(f" {score} 優秀")
else:
	print("不優秀")
print(11)
# 雙分支條件:有一個條件做約束,如果當前條件不符合,則會進入到另一個條件的程式碼體中

多分支結構

格式:
if 條件:
	程式碼體
elif 條件:
	程式碼體
elif 條件:
	程式碼體
elif 條件:
	程式碼體
else:
	程式碼體
    
score = 69
if score >= 90:
    print(f"{score} :>>>> 優秀")
elif score >= 80:
    print(f"{score} :>>>> 良好")
elif score >= 70:
    print(f"{score} :>>>> 及格")
else:
    if score >= 60:
        print(f"差及格還有一丟丟")
    else:
        print(f"{score} :>>>> 不及格")

【3】迴圈結構(while)

# 迴圈結構
# 一個條件不符合我當前狀態的時候我可能還會二次判斷
# 密碼嘗試上 可以進行多次密碼的嘗試
# while 條件(迴圈截止的條件):
# 程式碼體

# 達到某個條件的時候結束當前迴圈
# continue

# 結束整個迴圈
# break
# while True:
#     score = int(input("請輸入成績:》》》》"))
#     if score >= 90:
#         print(f"優秀")
#     else:
#         print(f"不及格")

count = 0
while count <=9:
    count += 1
    if count == 1:
        print("這是 1 ")
    elif count == 3:
        print("這是 3 ")
        # 結束本次迴圈
        continue  # 走到continue 以後就不會繼續鄉下執行程式碼,而是回到了  while 條件重新進入當前迴圈
    elif count == 5:
        print(f"這是 :>>> {count}")
        break # 類似於程式出現錯誤直接將當前程式打斷
    print(count)

# 做登入的三次嘗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