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存知識小結

myownstars發表於2013-01-29

什麼是LUN

即邏輯裝置號,用於主機識別儲存的邏輯卷,對主機來說就是一個物理磁碟,可對應多個物理磁碟;

 

磁碟一旦格式化後, 扇區需要儲存一些後設資料諸如扇區號/磁頭號/磁軌號等,故可用大小會比格式化之前要略微小一些;

 

磁碟效能指標

影響因素有3個:尋道時間,旋轉延遲和傳輸速率

尋道時間:將讀寫頭移動到正確的磁軌所需時間,平均為3-15ms

旋轉延遲:磁碟旋轉以定位所需扇區的時間,受限於磁碟轉速

傳輸速率:單位時間內從磁碟傳送到主機介面卡的平均資料量;分為內部和外部,前者指資料從磁頭到快取記憶體的速率,而後者指資料從磁碟介面到HBA的速率;

                         其中外部傳輸速率受限於磁碟介面,如ATA/SATA等;

 

RAID

分為硬體和軟體兩種,前者需要RAID 控制卡,而控制卡又可分為兩種:基於主機和基於儲存陣列

 

RAID10RAID01

先做RAID1映象,然後每個副本內做RAID0條帶,被稱作分條的映象;

當某磁碟故障時,只需利用映象組裡存活的磁碟完成資料恢復;

適用於寫密集/隨機訪問/資料量小的I/O系統,如OLTP

RAID01是先將資料條帶化,而後對條帶生成映象;若某塊磁碟失效則整個條帶都需要重建,會增加I/O負載且易引發二次磁碟失效;

 

熱備用磁碟hot spare

用於替代RAID中失效的磁碟,根據RAID級別不同採用不同的替換方法:

校驗RAID:按照RAID集中的校驗值和餘下的磁碟重建資料

映象RAID:從存活映象上覆制

替換完成後該磁碟變為RAID中的永久性磁碟,必須為系統新加一個熱備用磁碟

 

 

什麼是DAS

直連儲存,伺服器直接連線到儲存器,應用程式使用塊級儲存協議訪問資料;

可分為內建和外接,後者主機和儲存裝置之間採用SCSI/FC協議通訊;

費用低容易維護,但是儲存埠有限不易擴充套件;依賴伺服器資源進行I/O操作,資料備份/恢復都需要用到伺服器資源;

DAS可以使用多種協議用於主機和儲存的通訊,IDE/SATA/SAS/SCSI/FC

由於這些協議都整合到HDD(hard disk drive)控制器上,故人們通常以這些協議名稱呼其支援的儲存裝置,諸如SCSI盤是指內建了SCSI控制器的硬碟;

ATA:一個ATA介面支援兩個儲存裝置;有多種衍生型別,諸如Ultra DMA等;價格低廉;

SATA:支援熱插拔;SATA埠只允許單裝置連線,即主機需要N個埠來連線NSATA驅動器;

SAS:全稱為Serial Attached SCSI,即序列SCSI,與SATA針腳相容;最大支援3Gbit/s,雙埠/全雙工;透過擴充套件器可以連線多個裝置;

 

DMACPU對硬體發出一個指令後可以執行其它任務,等該指令完成後由其DMA控制器呼叫中斷通知CPU;很多硬體系統都支援DMA,包括磁碟控制器/網路卡/音效卡/顯示卡(graphics)

 

什麼是SAN

全稱為storage area network,透過FC連線,提供塊級訪問儲存;

SAN一般包含3個元件:伺服器,網路裝置和儲存裝置;

檔案操作:主機將需求傳送給檔案系統,後者將需求透過SCSI格式轉發給SAN

 

什麼是NAS

全稱network-attached storage,基於IP協議的檔案共享裝置,其本質是一臺檔案伺服器;linux下最常見的就是NFS協議;

相比於SANNAS消耗資源且網路傳輸速率不佳,適用於大量隨機小I/O且快取命中率低的環境,即主要耗時在後端磁碟尋道的系統;

FTP不屬於NAS,因為不能實現掛載且檔案只有完全傳輸到本地後才能操作,而網路檔案系統與本地檔案系統唯一的區別為I/O傳輸從主機板的導線變成了乙太網路;

 

 

磁碟控制器 VS 主機介面卡

顧名思義,前者安裝在磁碟上而後者存在於主機中,各負責磁碟/主機與外圍匯流排傳輸資料;

通常流程如下:

磁碟頭讀取的資料訊號先經由控制器轉換,然後透過匯流排傳輸給伺服器,接著被主機介面卡再次解析轉換,最後讀入CPU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5480802/viewspace-75350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