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T攻擊

科技小能手發表於2017-11-12

本文轉自 boy461205160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461205160/1939743



APT簡介:

高階長期威脅英語: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縮寫:APT),又稱高階持續性威脅先進持續性威脅等,是指隱匿而持久的電腦入侵過程,通常由某些人員精心策劃,針對特定的目標。其通常是出於商業或政治動機,針對特定組織或國家,並要求在長時間內保持高隱蔽性。高階長期威脅包含三個要素:高階、長期、威脅。高階強調的是使用複雜精密的惡意軟體及技術以利用系統中的漏洞。長期暗指某個外部力量會持續監控特定目標,並從其獲取資料。威脅則指人為參與策劃的攻擊。[1]

APT發起方,如政府,通常具備持久而有效地針對特定主體的能力及意圖。此術語一般指網路威脅,尤其是指使用眾多情報收集技術來獲取敏感資訊的網路間諜活動,[2]但也適用於傳統的間諜活動之類的威脅。[3]其他攻擊面包括受感染的媒介、入侵供應鏈、社會工程學。個人,如個人黑客,通常不被稱作APT,因為即使個人有意攻擊特定目標,他們也通常不具備高階和長期這兩個條件。[4]

目錄

  [隱藏

歷史[編輯]

2005年時,英國及美國的一些計算機應急響應組織釋出報告,提醒人們注意某些針對性的釣魚電子郵件會釋放木馬,外洩敏感資訊,但“APT”一詞還未被使用。[5]普遍認為“高階長期威脅”這個術語是在2006年由美國空軍創造,[6]而格雷格·拉特雷上校一般被認為是該術語的發明人。[7]

震網蠕蟲是APT的一個例子,此蠕蟲專門針對伊朗核設施的電腦硬體。此事件中,伊朗政府可能就把震網蠕蟲的創造者視為一個高階長期威脅。

電腦保安社群及媒體中,此術語常指標對政府、公司、政治活躍分子的長期而複雜的黑客攻擊,廣泛來講也指發起這些攻擊的幕後團體。[來源請求] 日趨頻繁的高階長期威脅(APT)可能會逐漸只用於指代計算機黑客入侵。據《PC World》雜誌統計,從2010年到2011年,針對性的高階電腦黑客攻擊增長了81%。[8]

對於APT的一個常見誤解[誰?]是,APT僅僅針對西方政府。雖然針對西方政府的APT事件在西方廣為流傳,但許多國家的黑客也會通過網路空間收集個人或一群個人的情報。[9][10][11]美國網戰司令部負責協調美國軍方對網路攻擊作出的響應。

有說法稱一些APT團體直屬於或受僱於民族國家[12][13][14] 掌握大量可辨識的個人身份資訊的行業極有可能遭受高階長期威脅,如:[2]

  • 高等教育[15]

  • 金融機構

特點[編輯]

Bodmer、Kilger、Carpenter和Jones的研究將APT的標準定義如下:[16]

  • 目標 – 威脅的最終目標,即你的對手

  • 時間 – 調查、入侵所花的時間

  • 資源 – 所涉及的知識面及工具(技能和方法也有所影響)

  • 風險承受能力 – 威脅能在多大程度上不被發覺

  • 技能與方法 – 所使用的工具及技術

  • 行動 – 威脅中採取的具體行動

  • 攻擊源頭 – 攻擊來源的數量

  • 牽涉數量 – 牽涉到多少內部或外部系統,多少人的系統具有不同重要性

  • 資訊來源 – 是否能通過收集線上資訊識別出某個威脅

生命週期[編輯]

一個周而復始的APT生命週期

APT的幕後黑手會對組織團體的金融財產、智慧財產權及名譽造成持續變化的威脅,[17]其過程如下:

  1. 因一個目標開始盯上特定組織團體

  2. 試圖入侵到其環境中(如傳送釣魚郵件)

  3. 利用入侵的系統來訪問目標網路

  4. 部署實現攻擊目標所用的相關工具

  5. 隱藏蹤跡以便將來訪問

2013年,美國網路安全公司麥迪安(Mandiant)釋出了關於2004至2013年間疑似來源於中國的APT攻擊的研究結果,[18]其中的生命週期與上述相似:

  • 初始入侵 – 使用社會工程學釣魚式攻擊零日攻擊,通過郵件進行。在受害者常去的網站上植入惡意軟體(掛馬)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 站穩腳跟 – 在受害者的網路中植入遠端訪問工具,開啟網路後門,實現隱蔽訪問。

  • 提升特權 – 通過利用漏洞破解密碼,獲取受害者電腦的管理員特權,並可能試圖獲取Windows域管理員特權。

  • 內部勘查 – 收集周遭設施、安全信任關係、結構的資訊。

  • 橫向發展 – 將控制權擴充套件到其他工作站、伺服器及設施,收集資料。

  • 保持現狀 – 確保繼續掌控之前獲取到的訪問許可權和憑據。

  • 任務完成 – 從受害者的網路中傳出竊取到的資料。

麥迪安所分析的這起入侵事件中,攻擊者對受害者的網路保有控制權的平均時間為一年,最長時間為五年。[18] 此次滲透攻擊據稱是位於上海的中國人民解放軍61398部隊所為。中國官方否認參與了這些攻擊。[19]

術語[編輯]

APT並無準確定義,但總體可歸納如下:[3][4][20]

  • 高階 – 威脅的幕後操縱者對情報收集技術有著全面的掌控能力。其中可包括電腦入侵技術和傳統情報收集技術(如電話監聽技術、衛星成像技術)。攻擊中使用的各個元件本身可能並不能算特別“高階”(例如,利用公開的惡意軟體生成工具生成的惡意軟體,或是一些容易獲得的漏洞利用材料),但是操縱者往往可以按需開發出更高階的工具。他們一般會使用多種針對方式、工具和技術以入侵目標,並保持訪問許可權。操縱者也可能會特別注意行動中的安全,這一點和“不那麼高階”的威脅有所不同。

  • 長期 – 操縱者注重一個特定的任務,而不是盲目搜尋資訊。這一區別暗示攻擊者受到外部力量指示。為了達到預定目的,攻擊者會持續監控目標,並做出反應。這並不表示攻擊者會經常發動攻擊、頻繁更新惡意軟體。事實上,“放長線”的方法會更為成功。如果操縱者失去了對目標的訪問權,他們一般會重新嘗試入侵,也往往會成功。操縱者的目的之一就是對目標保有長期的訪問權,而不是一次性的訪問權。

  • 威脅 – APT之所以成為威脅,是因為發起方既有此能力,又有此意圖。APT攻擊是由一群有組織的人發起的。操縱者有特定的目標,且技術精湛、資金雄厚。

緩解策略[編輯]

惡意軟體的變種數以千萬計,因此要保護組織團體免於APT攻擊極為困難。雖然APT活動十分隱蔽,但與APT相關的命令與控制網路流量卻很容易在網路層檢測。深入的日誌分析和比對有助於檢測APT活動。儘管要從正常流量中分離出異常流量有一定難度,但這一工作可以藉助完善的日誌分析工具來完成,以便安全專家調查異常流量。[1]


51cto APT專題

http://netsecurity.51cto.com/art/201109/290796.ht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