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用阿里雲?雲端計算使用者須知10個問題

it168發表於2014-08-29

  雲端計算喊了好幾年了,筆者很好奇,到底什麼樣的使用者在使用,以及這些使用者在採購和使用雲端計算時是基於一種怎樣的場景、需求和心態?

  根據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在其《雲端計算白皮書》(2014) 中披露的統計資料。在全球排名前 50 萬的網站中,約有2% 採用了公共雲服務,其中 80% 的網站採用了亞馬遜和 Rackspace 的雲服務。美國新出現的網際網路公司 90% 以上都在使用雲服務。亞馬遜、谷歌、微軟、Rackspace 等企業的使用者數均已達到 10 萬量級。在中國,截止到 2013 年 9 月,阿里雲上執行的 WEB 伺服器數量已經達到 1.8 萬個,比 2012 年增長了 500%,託管的域名數從 9 萬個增長到了 39 萬個,其中活躍網站數從 2 萬個增長到 15 萬個。

誰在用阿里雲?雲端計算使用者須知10個問題

  成立於 2009 年 9 月的阿里雲已經發展了整整 5 年,目前其官網上公佈了 140 個有名有姓,且分享了使用感受的客戶案例。其中最大的案例當然是阿里自身,比如對雙十一期間淘寶、天貓的支撐,畢竟自己的產品不用,怎麼推給別人。還有一 個集大成的著名案例,就是對天弘基金“餘額寶”的支撐,這也是第一個使用雲端計算支撐基金直銷和清算系統的成功案例。基於雲端計算的基金清算系統每天可以處理 超過 3 億筆的交易資料。“餘額寶”在業務模式和技術架構上的創新,對金融行業產生了巨大反響,成為網際網路金融的標杆案例。

  不過,對普通企業更有參考價值的並不是淘寶、餘額寶們,而是其他的案例。通過對這 140 個成功案例進行分析,我們大體上可以將其分為三大類,一類是阿里自身業務及關聯企業,如淘寶、天弘基金等;其次是中小型企業以及個人站長,集中在遊戲、移 動、電商、網站等與網際網路密切相關的領域,大概能佔到 80-90%;其三是高富帥型的知名企業,象海信、美的空調、SAP、施耐德、浙商證券、眾安保險等。

誰在用阿里雲?雲端計算使用者須知10個問題

阿里雲成立五週年了

  值此阿里雲成立五週年之際,通過對這些案例的分析梳理,IT168 雲端計算頻道總結出了雲端計算使用者在採購和使用雲端計算服務(主要是 IAAS 服務)時會問的 10 個典型問題,供大家參考。

  一、雲端計算便宜嗎?

  雲端計算成本低,這幾乎是所有云服務商宣傳的一個重點。就象不建電站也能用上電一樣,使用雲端計算服務,少了伺服器、儲存、網路、軟體等一大堆前期 投入,也少了後續運維支出,企業可以把有限的資源用到業務上,而不是在 IT 設施上,從這一點來說,雲端計算服務當然很便宜。特別是對於資金有限的初創型企業來說,避免一次性大投入,這一點極具誘惑力。

  相關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卡卡記賬”初期在伺服器和頻寬上的預算投入是 10 萬元,在瞭解並使用了阿里雲的 OSS 之後,成本減至千元,只需1%。

  擁有 7 萬註冊使用者的青州論壇,在遷移上雲之前,使用的是上海的雙線伺服器,一年 8000 元,遷入阿里雲時,只花 3900 元購買了兩年半的 5M 雲伺服器,成本下降了一倍多。

  e 代駕公司成立 3 年多,在基礎設施方面大約每年可以節省數十萬的 IT 成本。

  “愛卡微口語”產品上線一年多來,在伺服器上的投入只有幾萬元,相比自建伺服器或租賃伺服器要節省大量的資金和人員成本。

  “淘樂圈”則在切換到 OSS 進行儲存後,由四臺伺服器變成一臺,200MBps 的頻寬換成了 20MBps 的頻寬,成本降低了 90%。

  筋斗雲呼叫系統每日產生通話 200 萬個,其 IP 電話業務對網路頻寬的要求很高,使用阿里雲之後,每年頻寬支出費用只有以前的二十分之一。

  而且有意思的是,從國外的經驗來看,隨著使用者規模的擴大,雲服務的價格也在不斷下降。比如亞馬遜自 2006 年推出 AWS 服務以來,其價格已經下調了 30 多次,7 年間下降了 20 多倍,谷歌、微軟也是不斷跟進。表面上看,這是廠商之間的“價格戰”,但本質上則是摩爾定律及規模化經濟在雲端計算時代的充分體現。

  總的來看,所謂雲端計算降低成本其實主要是體現在三個方面:摒棄傳統專案實施前期高昂的 IT 裝置投入,減少執行時期昂貴的系統維護運維費用,降低中後期系統擴容的軟硬體投資費用,大幅降低硬體裝置折舊損失。杭州子曼科技有限公司比較測算了自投設 備和阿里雲兩種方案,針對上述前中後期可以分別節省 80%、50% 和 40% 的軟硬體費用,並在每個階段可以節約至少 90% 的人工時間。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選擇雲端計算服務商時,不能純粹地圖便宜,拼價格,而要考慮整個生態是否完善。如果你還象傳統思維一樣,“雲伺服器哪家便宜,就用哪一家;雲端儲存哪家便宜,就用哪一家”,最終可能是把自己陷進去。

  二、雲伺服器穩定嗎?

  很多使用者在使用雲端計算之前,多少都有些疑慮,特別是對於穩定、安全的擔憂比較明顯,所以大多抱著先試後買的心態。阿里雲也樂於為這些使用者提供幾天免費試用期,方便使用者對傳統主機和雲主機進行對比、體驗。使用者這一試,往往就上船了!

  可見,使用者需要的並不是一臺便宜的伺服器,而是一臺能執行穩定、價格又便宜的伺服器。

  對一些在遊戲、移動領域創業的企業來說,一臺伺服器往往就承載了整個公司的全部家產,所以,儘管錢少,但對穩定性卻不能忽視,否則會得不嘗失。

  以網路遊戲為例,其使用者密度高,伺服器故障影響的使用者數巨大,遊戲的穩定性成為了核心訴求。“坑爹遊戲”的創業團隊就這麼想的,早期一臺配置 1.5G 記憶體、80G 硬碟、5M 頻寬的阿里雲伺服器,承載了公司的全部家當——程式碼、文件系統、網站、專案管理系統、甚至測試伺服器......能否保證伺服器在一年、兩年時間內都不出 故障,這是非常考驗雲端計算平臺的技術服務能力與水平。

  同樣,對於移動 APP 這種創業團隊而言,APP 的穩定性決定了客戶體驗,而客戶體驗甚至可以決定一個 APP 的生死。華道資訊處理(蘇州)有限公司研發的“卡惠”,在阿里雲的支撐下服務了 300 萬活躍使用者和 850 萬次下載,真正難得的是,近一年的執行過程中沒有出現過當機情況。

  另外,在使用了雲端計算之後,象之前“機房裡的光纖不小心被掃地大媽碰掉”、“受到攻擊被機房強行拔掉網線”之類搞笑、無奈的事估計不大會發生。

  三、雲安全嗎?

  病毒、黑客要攻擊一個單獨的企業資訊系統,比攻陷一個雲平臺,要容易的多,這也是很多雲端計算平臺宣傳自己更安全的一個說辭,因為雲平臺廠商往往 都有一支大規模的專業運維隊伍,對平臺的安全進行嚴防死守。而且在傳統機房環境中,由於經常和其他企業共用同一機櫃或同網段,別人被攻擊、或存在違法業務 而自己被殃及池魚的事沒少發生過。甚至一旦遭遇小規模 DDOS 攻擊,機房只能採取第一時間拔線的措施,非常影響網站的使用者體驗。

  阿里雲有一個比較激進的案例是眾安保險,將全部核心業務系統都部署到雲上了,包括:渠道接入平臺、保單處理系統、電子保單系統、財務系統、 B2C 系統、官方系統、清算結算系統、商業智慧分析系統、OA 系統、IT 監控管理系統、IT 運維服務系統等等,並且還在不斷擴充套件。不過,銀行、保險這種天天跟錢打交道的企業本身對安全性要求就很高,其核心繫統是通過“兩地三中心”的方式來實現 的,一般企業無法承受這樣的高投入。

  雖然很多使用者都反饋阿里雲的安全做得不錯,而且其雲盾是在購買雲伺服器 ECS 時就已自動開通了。但在筆者看來,雲端計算平臺難言絕對安全,看看國外哪幾家,要麼不出事,一出事全是大事,影響的是一大批使用者。從國外亞馬遜、谷歌、微 軟、Salesforce 等廠商時不時曝出的一系列當機、雲服務中斷事件來看,每次事故的後果都比較嚴重。所以,要不要上雲端計算,建議先評估好自己的業務能否承受這類事故的影響, 比如長達幾個小時、一天的服務中斷對你的業務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然後重點考察雲端計算廠商的歷史安全事件處置情況,以及對客戶的服務支援力度。

  對於雲安全風險,國外已經誕生了“雲保險”這類業務,比如 2013 年 6 月,美國保險公司 Liberty Mutual 就開始對外提供雲端計算保險服務。目前阿里雲給出的政策是 100 倍故障賠償,這一招也夠狠的。

  四、雲伺服器好用嗎?

  雲端計算的一個好處是“靈活”,上線時購買資源便捷,後期擴充套件資源也靈活,使用者可以按需購買、彈性擴容,也可以在業務調整時快速收縮,節省成本。

  這一點對於移動網際網路如手遊、電商等企業來說,更有體會。剛開始的時候,業務量並不大,可能今天的訪問量 1 臺伺服器就夠了,卻保不齊明天就要擴充到 10 臺伺服器,否則流量壓力大了服務就跟不上,又不可能象那些“不差錢”的企業一樣,先買一大堆機器在那備著。

  比如全國最大的代駕公司“e代駕”,其服務有著非常典型的週期性,每天晚上 19:00-24:00 是業務高峰時段,通過彈性計算,結合雲監控簡訊實時提醒,就可以隨時開通和釋放雲伺服器資源。

  正在嘗試網際網路化的珠江人壽也是個不錯的例子。其 2014 年元宵節推出了“元宵理財”產品,秒殺活動當天,珠江人壽匯贏 1 號發售了 3.8 億,2 分鐘售罄,銷售峰值為每秒承保 600 筆。其關鍵就在於提前做了評估,預測到第二天會有平日數百倍的訪問量,於是花了幾分鐘在阿里雲上將系統擴容 10 倍,在活動結束後再縮減至正常規模。而另外一家公司理財產品銷售因為系統訪問壓力過大而採取了人為限流措施,最終經過 2 個多小時才完成了 2 億產品的銷售。

  實際上,2013 年,絕大部分天貓商家的系統就已經遷入了阿里雲。在 2013 年的雙十一之前,阿里云為商家進行了統一的彈性擴容,雲主機擴容 30%,RDS 雲資料庫擴容 80%,頻寬擴容 40%,從而支援了單日巨量訪問、交易、支付的需求。據瞭解,2012 年淘寶“雙 11”活動只有 20% 的業務量在雲上完成,2013 年淘寶和天貓 80% 以上網店的進銷存管理系統都已遷移至“聚石塔”的雲服務平臺。

  五、雲端計算省心嗎?

  傳統的 IT 系統跟建煙囪似的,把不同軟硬體廠商的東西拼拼湊湊在一起,然後不甚其煩地做優化,今天優化這個,明天優化那個。

  對很多企業來講,IT 往往是外行,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負擔,如果能從繁瑣的 IT 運維中解脫出來,把有限的資源專注在自身產品研發和業務擴充上,無疑是一件好事。目前來看,雲端計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一部分。雲端計算通過向使用者提供一站 式的完整解決方案,包括資源獲取、效能優化、問題診斷、安全備份、管理監控等各個方面,最好是不讓使用者為 IT 本身去操心。

  《大掌門》是玩蟹科技開發的一款 10 萬人線上級別的角色扮演手遊。玩蟹高階研發工程師李彥斌說,“現在我們有幾百臺伺服器部署在阿里雲上,卻再也沒有去過機房,而且我們一個運維工程師就可以把所有事情搞定。”

  成立於 2012 年 9 月的杭州點望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一個名為《親寶寶》的 APP 應用,其放在阿里雲裡的資料已經達到 8TB 之多,包括 1500 萬張照片和 60 萬個視訊。有意思的是,點望科技竟然沒有一個後臺維護人員。

  跟一般的網站不同,華南理工大學人機互動實驗室是一個比較另類的客戶,由於從事的是智慧人機互動相關科研領域的研究,每天要處理近千萬級的記錄 資料,對海量資料的儲存和資料分析有迫切需求。使用阿里雲之後,實驗室平均日處理資料量從 5 萬上升到了近千萬數量級,並實現了“把精力真正放在自己擅長的科學研究,把 IT 技術問題留給阿里雲去解決”,不必再受過去不斷對本地伺服器叢集進行搭建、維護、擴充套件、手動備份資料、噪音等困擾。

  另外,阿里雲在收購萬網之後,整合了域名註冊、網站備案等服務,這對很多新站長來說也是個不錯的貼心服務。

  六、能解決南北互聯的問題嗎?

  南北互聯的問題是中國特色,困擾了很多使用者,特別是那些以前自建機房或租用 IDC 的使用者。阿里雲的 BGP 多線路機房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很受使用者歡迎。

  浙商證券為了保證分佈在全國的客戶感受到相似網路訪問速度, 在全國各地的不同運營商機房設立了數個叢集來保證給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但在全國多個地域部署叢集不僅建設週期長、成本高,而且系統的擴容和管理都會 面臨很大的挑戰。目前浙商證券已經將部分的行情和委託系統部署在阿里雲上,通過阿里雲強大的網路平臺的支撐,實現多線 BGP 接入。不管最終客戶是通過那個運營商接入的,不管是在北方還是南方,都可以獲得良好的網路訪問速度和質量。

  “e代駕”也對阿里雲的網路質量讚賞不已:BGP 多線網路非常給力,解決了南北互通問題,使得使用者在任何城市使用e代駕都很流暢。PHP 站中文網也是從傳統 VPS 主機遷移到阿里雲,其最大的感受就是南北網際網路問題得到解決,各地網友反饋網站打不開、訪問速度慢的問題基本消除。

  七、售後服務好嗎?

  就象網站、電商的運營一樣,考驗雲端計算平臺服務商的一個重要標準是售後服務做得怎麼樣,面對數以萬計的客戶,能不能做到7*24 小時待命,工程師的服務態度和技術水平如何,能不能在幾分鐘內快速響應客戶提交的工單,幫忙解決問題。如果沒有這個金剛鑽,就別攬這個瓷器活。

  這一點對於國外雲端計算廠商來說,可能挑戰更大,同時鑑於中國政府監管雲端計算的政策原則——“所有中國的資料必須留在中國,所有技術服務都希望由 中國提供”,國外廠商進入中國,只能選擇本地合作伙伴。2012 年 11 月,微軟與世紀互聯宣佈合作,由世紀互聯運營 Windows Azure 和 Office 365;2013 年 7 月,IBM 則與首都線上達成戰略合作,共建公有云平臺;2013 年 12 月,亞馬遜與寬頻資本旗下雲基地、光環新網、網宿科技等合作,以實現 AWS 在中國的落地。繞開了牌照限制,接下來比拼的就是運營實力了。

  這一點,最有說服力的就是現有客戶的口碑了!

  八、能滿足我的個性化需求嗎?

  由於不同使用者的業務差異,對系統的要求也千差萬別,所以雲端計算平臺能否針對其 IT 架構提供個性定製化服務也是很關鍵的因素之一。

  比如“祕密”這款應用對計算效能要求不高,但存在高併發的連線數和頻繁資料請求,對頻寬的需求相對較大,針對這種特性需求,阿里雲給出的方案是 “通過多個 5M 頻寬的基礎款伺服器來搭建負載均衡”。同時針對“祕密”集中推廣某一條祕密的需求,阿里雲給出了“按量付費不限頻寬”的方案。

  “唱吧”是一個業界熱門的移動應用,每天都有數百萬的活躍使用者對音訊、視訊和圖片發起大量請求,因此唱吧對儲存和 CDN 需求巨大。阿里雲的 OSS 和 CDN 服務對唱吧來說就比較有針對性。

  而對銀行來說,穩定安全性是至關重要。比如在針對吳江農商行的架構上,阿里雲的方案是通過專線接入服務來實現支付寶、阿里雲、吳江農商行的互連 互通,使金融業務執行在相對安全封閉的網路環境中,在業務連續性上,通過在青島建立災備中心,實現與杭州生產中心應用級災備,底層資料實時同步,一旦發生 故障,隨時可以接管業務。

  再比如,在大資料領域,百川通聯是一家網際網路精準營銷解決方案提供商,對 IT 技術的依賴程度比較高,在阿里雲平臺上搭建了國內第一個基於公共雲服務平臺的 DSP、DMP 平臺(共 40 臺伺服器),滿足每秒 5 萬 QPS 的線上實時廣告請求與決策,每秒可對 5 萬條資料進行實時統計,每天處理 3TB 離線資料,並使用阿里 ODPS 構建了 Hadoop 叢集,以較低的成本處理高併發線上應用及離線資料處理,而不必關心海量資料儲存困難、運算時間延長等煩惱。可以說這是大資料與雲端計算相互融合的一個典型案 例。

  九、什麼時候開始用雲服務?

  梳理阿里雲的案例,我們發現,客戶在部署雲的時間上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從一開始就已經決定要用雲,以遊戲、移動為主。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這些企業大多是初創企業,比較容易接受雲端計算模式,也沒有歷史包 袱,不受應用、資料遷移所羈絆,再加上資金有限,不想一次性在 IT 上投入太大;另一方面是這些企業在業務模式上,也比較適合部署在雲平臺上,比如手遊、移動 APP 等,其訪問量激增或有周期性(如e代駕)的特點比較明顯,雲端計算的彈性計算服務正好對口。

  另一類是從傳統主機遷移到雲伺服器上來的。普通網站、製造企業往往一直在使用傳統的 IDC 服務或自建機房,因為對現有的虛擬主機、VPS 不滿意,所以遷移到公有云上來,比如鎖藝人、盤古農業、淘窩窩等。傳統 IDC 機房的問題多多,配置不可以隨便修改、時不時被病毒侵入、沒有運營後臺、無法看到流量、機器出問題無法自己重啟機器、南北網路互聯等等。

  比如,作為一家大型體育用品企業,特步在佈局電子商務業務之後,先後推出官方 B2C 商城、移動商城、手機 APP 客戶端等,但在底層基礎設施建設上遇到瓶頸,主要是在自建機房中無法解決南北互通、海量商品圖片儲存等問題,阿里雲的多線 BGP、CDN、OSS 儲存服務正好切合其當前的痛點需求。

  鎖藝人網站過去的架構是兩臺伺服器,一臺執行 WEB 程式,一臺用作下載伺服器,轉向阿里雲 OSS 儲存服務之後,有效處理了會員訪問高峰期大量載入圖片、視訊和直接下載帶來的巨大流量問題,訪問速度明顯上升。

  十、雲端計算服務商靠譜嗎?

  做公有云服務的,幾乎沒什麼小的,谷歌、亞馬遜、微軟、阿里、騰訊、百度,哪一個不是百億、千億市值的大廠。巨大的 IT 基礎設施建設和龐大的 IT 技術運維團隊,不是一般土豪所能玩得轉的。

  大企業投資雲服務有的一個優勢是後續技術發展有保障,客戶能跟著一起成長。比如 2012 年亞馬遜 AWS 一共有 159 項新的服務特性和能力,而到 2013 年 11 月份,AWS 服務更新就達到了 243 項,同時其服務範圍也從最初單純的資源出租,向包括 IT 資源、網路資源、軟體資源、應用管理等在內的資訊化整體解決方向發展。

  就阿里雲而言,不少使用者當初也是衝著阿里的牌子來的,相信可以綁著大平臺一起成長。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阿里雲目前公佈的重點產品達到 17 個,涵蓋伺服器、資料庫、儲存與 CDN、安全與管理、大規模計算、應用服務等六大類。

  不過,國內的公有云市場還在啟動階段,估計現在還很少有使用者老換平臺玩兒,但不排除以後會多起來。這也對今天的雲端計算服務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別光把使用者忽悠來,關鍵後面的平臺安全、穩定、服務、技術支援還得跟上來。否則,客戶流失也是難免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