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象運算子
- PEP572 的標題是「Assignment Expressions」,也就是「賦值表示式」,也叫做「命名錶達式」
- 不過它現在被廣泛的別名是「海象運算子」(The Walrus Operator),因為
:=
很像海象
賦值中間變數
未使用海象運算子
pattern = re.compile('s')
data = 'ss'
match = pattern.match(data)
if match:
print(match.group(0))
使用海象運算子最佳化程式碼
pattern = re.compile('s')
data = 'ss'
if match := pattern.match(data):
print(match.group(0))
使用海象運算子之後,分別做了四件事
- 對錶達式
pattern.match(data)
求值 - 把第一步的求值結果賦值給 match 變數
- 把 match 變數作為 if 的 條件,判斷它的值是不是 None
- 而 match 變數可以在 if 的作用域範圍內繼續使用
print(match.group(0)
檔案讀取的例子
未使用海象運算子
while 1:
line = fp.readline()
if not line:
break
print(line)
使用海象運算子最佳化程式碼
while (line := fp.readline()):
print(line)
仍然做了四件事:
- 對錶達式
fp.readline()
求值 - 求值結果賦值給 line
- 對 line 進行 while 迴圈的條件判斷,如果 None 就退出迴圈
- line 變數可以在 while 迴圈體內使用
這個就真的簡化了很多的程式碼
簡化列表解析
常見使用新增資料到列表的寫法
results = []
for x in data:
result = f(x)
if result:
results.append(result)
假設想使用列表生成式來解決呢?
results = [
f(x) for x in data
if f(x)
]
這樣是錯誤的,為什麼?因為會執行兩次f(x)
,不符合實際需求
可以使用海象表示式來最佳化
results = [
y for x in data
if (y := f(x))
]
官方例子
stuff = [[y := f(x), x/y] for x in range(5)]
因為每一項包含了 y,以及要用 y 才能獲得結果 x/y,所以 賦值給中間變數
是海象運算子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