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than React系列文章:
《More than React(一)為什麼ReactJS不適合複雜的前端專案?》
《More than React(二)React.Component損害了複用性?》
《More than React(四)HTML也可以靜態編譯?》
《More than React(五)非同步程式設計真的好嗎?》
文/楊博
《More than React》系列的上一篇文章HTML也可以編譯?介紹了 Binding.scala 如何在渲染 HTML 時靜態檢查語法錯誤和語義錯誤,從而避免 bug ,寫出更健壯的程式碼。本篇文章將討論Binding.scala和其他前端框架如何向伺服器傳送請求並在頁面顯示。
在過去的前端開發中,向伺服器請求資料需要使用非同步程式設計技術。非同步程式設計的概念很簡單,指在進行 I/O 操作時,不阻塞當前執行流,而通過回撥函式處理 I/O 的結果。不幸的是,這個概念雖然簡單,但用起來很麻煩,如果錯用會導致 bug 叢生,就算小心翼翼的處理各種非同步事件,也會導致程式變得複雜、更難維護。
Binding.scala 可以用 I/O 狀態的繫結代替非同步程式設計,從而讓程式又簡單又好讀,對業務人員也更友好。
我將以一個從 Github 載入頭像的 DEMO 頁面為例,說明為什麼非同步程式設計會導致程式碼變複雜,以及 Binding.scala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DEMO 功能需求
作為 DEMO 使用者,開啟頁面後會看到一個文字框。
在文字框中輸入任意 Github 使用者名稱,在文字框下方就會顯示使用者名稱對應的頭像。
要想實現這個需求,可以用 Github API 傳送獲取使用者資訊的 HTTPS 請求。
傳送請求並渲染頭像的完整流程的驗收標準如下:
- 如果使用者名稱為空,顯示“請輸入使用者名稱”的提示文字;
- 如果使用者名稱非空,發起 Github API,並根據 API 結果顯示不同的內容:
- 如果尚未載入完,顯示“正在載入”的提示資訊;
- 如果成功載入,把回應解析成 JSON,從中提取頭像 URL 並顯示;
- 如果載入時出錯,顯示錯誤資訊。
非同步程式設計和 MVVM
過去,我們在前端開發中,會用非同步程式設計來傳送請求、獲取資料。比如 ECMAScript 2015 的 Promise 和 HTML 5 的 fetch API。
而要想把這些資料渲染到網頁上,我們過去的做法是用 MVVM 框架。在獲取資料的過程中持續修改 View Model ,然後編寫 View 把 View Model 渲染到頁面上。這樣一來,頁面上就可以反映出載入過程的動態資訊了。比如,ReactJS 的 state
就是 View Model,而 render
則是 View ,負責把 View Model 渲染到頁面上。
用 ReactJS 和 Promise 的實現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
class Page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state = { githubUserName: null, isLoading: false, error: null, avatarUrl: null, }; currentPromise = null; sendRequest(githubUserName) { const currentPromise = fetch(`https://api.github.com/users/${githubUserName}`); this.currentPromise = currentPromise; currentPromise.then(response => { if (this.currentPromise != currentPromise) { return; } if (response.status >= 200 && response.status < 300) { return response.json(); } else { this.currentPromise = null; this.setState({ isLoading: false, error: response.statusText }); } }).then(json => { if (this.currentPromise != currentPromise) { return; } this.currentPromise = null; this.setState({ isLoading: false, avatarUrl: json.avatar_url, error: null }); }).catch(error => { if (this.currentPromise != currentPromise) { return; } this.currentPromise = null; this.setState({ isLoading: false, error: error, avatarUrl: null }); }); this.setState({ githubUserName: githubUserName, isLoading: true, error: null, avatarUrl: null }); } changeHandler = event => { const githubUserName = event.currentTarget.value; if (githubUserName) { this.sendRequest(githubUserName); } else { this.setState({ githubUserName: githubUserName, isLoading: false, error: null, avatarUrl: null }); } }; render() { return ( <div> <input type="text" onChange={this.changeHandler}/> <hr/> <div> { (() => { if (this.state.githubUserName) { if (this.state.isLoading) { return <div>{`Loading the avatar for ${this.state.githubUserName}`}</div> } else { const error = this.state.error; if (error) { return <div>{error.toString()}</div>; } else { return <img src={this.state.avatarUrl}/>; } } } else { return <div>Please input your Github user name</div>; } })() } </div> </div> ); } } |
一共用了 100 行程式碼。
由於整套流程由若干個閉包構成,設定、訪問狀態的程式碼五零四散,所以除錯起來很麻煩,我花了兩個晚上才調通這 100 行程式碼。
Binding.scala
現在我們有了 Binding.scala ,由於 Binding.scala 支援自動遠端資料繫結,可以這樣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dom def render = { val githubUserName = Var("") def inputHandler = { event: Event => githubUserName := event.currentTarget.asInstanceOf[Input].value } <div> <input type="text" oninput={ inputHandler }/> <hr/> { val name = githubUserName.bind if (name == "") { <div>Please input your Github user name</div> } else { val githubResult = FutureBinding(Ajax.get(s"https://api.github.com/users/${name}")) githubResult.bind match { case None => <div>Loading the avatar for { name }</div> case Some(Success(response)) => val json = JSON.parse(response.responseText) <img src={ json.avatar_url.toString }/> case Some(Failure(exception)) => <div>{ exception.toString }</div> } } } </div> } |
一共 25 行程式碼。
完整的 DEMO 請訪問 ScalaFiddle。
之所以這麼簡單,是因為 Binding.scala 可以用 FutureBinding 把 API 請求當成普通的繫結表示式使用,表示 API 請求的當前狀態。
每個 FutureBinding
的狀態有三種可能,None
表示操作正在進行,Some(Success(...))
表示操作成功,Some(Failure(...))
表示操作失敗。
還記得繫結表示式的 .bind
嗎?它表示“each time it changes”。
由於 FutureBinding
也是 Binding 的子型別,所以我們就可以利用 .bind
,表達出“每當遠端資料的狀態改變”的語義。
結果就是,用 Binding.scala 時,我們編寫的每一行程式碼都可以對應驗收標準中的一句話,描述著業務規格,而非“非同步流程”這樣的技術細節。
讓我們回顧一下驗收標準,看看和原始碼是怎麼一一對應的:
-
如果使用者名稱為空,顯示“請輸入使用者名稱”的提示文字;
12if (name == "") {<div>Please input your Github user name</div> -
如果使用者名稱非空,發起 Github API,並根據 API 結果顯示不同的內容:
123} else {val githubResult = FutureBinding(Ajax.get(s"https://api.github.com/users/${name}"))githubResult.bind match {- 如果尚未載入完,顯示“正在載入”的提示資訊;
12case None =><div>Loading the avatar for { name }</div>
- 如果成功載入,把回應解析成 JSON,從中提取頭像 URL 並顯示;
123case Some(Success(response)) =>val json = JSON.parse(response.responseText)<img src={ json.avatar_url.toString }/>
- 如果載入時出錯,顯示錯誤資訊。
12case Some(Failure(exception)) => // 如果載入時出錯,<div>{ exception.toString }</div> // 顯示錯誤資訊。
- 如果尚未載入完,顯示“正在載入”的提示資訊;
-
12}}
結論
本文對比了 ECMAScript 2015 的非同步程式設計和 Binding.scala 的 FutureBinding
兩種通訊技術。Binding.scala 概念更少,功能更強,對業務更為友好。
技術棧 | ReactJS + Promise + fetch | Binding.scala |
---|---|---|
程式設計正規化 | MVVM + 非同步程式設計 | 遠端資料繫結 |
如何管理資料載入流程 | 程式設計師手動編寫非同步程式設計程式碼 | 自動處理 |
能不能用程式碼直接描述驗收標準 | 不能 | 能 |
從RESTful API載入資料並顯示所需程式碼行數 | 100行 | 25行 |
這五篇文章介紹了用 ReactJS 實現複雜互動的前端專案的幾個難點,以及 Binding.scala 如何解決這些難點,包括:
- 複用性
- 效能和精確性
- HTML模板
- 非同步程式設計
除了上述四個方面以外,ReactJS 的狀態管理也是老大難問題,如果引入 Redux 或者 react-router 這樣的第三方庫來處理狀態,會導致架構變複雜,分層變多,程式碼繞來繞去。而Binding.scala 可以用和頁面渲染一樣的資料繫結機制描述複雜的狀態,不需要任何第三方庫,就能提供伺服器通訊、狀態管理和網址分發的功能。
如果你正參與複雜的前端專案,使用ReactJS或其他開發框架時,感到痛苦不堪,你可以用Binding.scala一舉解決這些問題。Binding.scala快速上手指南中包含了從零開始建立Binding.scala專案的每一步驟。
後記
Everybody’s Got to Learn How to Code ——奧巴馬
程式語言是人和電腦對話的語言。對掌握程式語言的人來說,電腦就是他們大腦的延伸,也是他們身體的一部分。所以,不會程式設計的人就像是失去翅膀的天使。
電腦程式是很神奇的存在,它可以執行,會看、會聽、會說話,就像生命一樣。會程式設計的人就像在創造生命一樣,乾的是上帝的工作。
我有一個夢想,夢想程式設計可以像說話、寫字一樣的基礎技能,被每個人都掌握。
如果網頁設計師掌握Binding.scala,他們不再需要找工程師實現他們的設計,而只需要在自己的設計稿原型上增加魔法符號.bind
,就能創造出會動的網頁。
如果QA、BA或產品經理掌握Binding.scala,他們寫下驗收標準後,不再需要檢查程式設計師乾的活對不對,而可以把驗收標準自動變成可以運轉的功能。
我努力在Binding.scala的設計中消除不必要的技術細節,讓人使用Binding.scala時,只需要關注他想傳遞給電腦的資訊。
Binding.scala是我朝著夢想邁進的小小產物。我希望它不光是前端工程師手中的利器,也能成為普通人邁入程式設計殿堂的踏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