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設計模式與開發實踐 – 觀察者模式

賴祥燃發表於2016-09-05

概述

觀察者模式又叫釋出 – 訂閱模式(Publish/Subscribe),它定義了一種一對多的關係,讓多個觀察者物件同時監聽某一個目標物件(為了方便理解,以下將觀察者物件叫做訂閱者,將目標物件叫做釋出者)。釋出者的狀態發生變化時就會通知所有的訂閱者,使得它們能夠自動更新自己。

觀察者模式的使用場合就是:當一個物件的改變需要同時改變其它物件,並且它不知道具體有多少物件需要改變的時候,就應該考慮使用觀察者模式。

觀察者模式的中心思想就是促進鬆散耦合,一為時間上的解耦,二為物件之間的解耦。讓耦合的雙方都依賴於抽象,而不是依賴於具體,從而使得各自的變化都不會影響到另一邊的變化。

實現

應用

假如我們正在開發一個商城網站,網站裡有header頭部、nav導航、訊息列表、購物車等模組。這幾個模組的渲染有一個共同的前提條件,就是必須先用ajax非同步請求獲取使用者的登入資訊。

至於ajax請求什麼時候能成功返回使用者資訊,這點我們沒有辦法確定。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不知道除了header頭部、nav導航、訊息列表、購物車之外,將來還有哪些模組需要使用這些使用者資訊。如果它們和使用者資訊模組產生了強耦合,比如下面這樣的形式:

現在登入模組是由你負責編寫的,但我們還必須瞭解header模組裡設定頭像的方法叫setAvatar、購物車模組裡重新整理的方法叫refresh,這種耦合性會使程式變得僵硬,header模組不能隨意再改變setAvatar的方法名。這是針對具體實現程式設計的典型例子,針對具體實現程式設計是不被贊同的。

等到有一天,專案中又新增了一個收貨地址管理的模組,這個模組是由另一個同事所寫的,此時他就必須找到你,讓你登入之後重新整理一下收貨地址列表。於是你又翻開你3個月前寫的登入模組,在最後部分加上這行程式碼:

我們就會越來越疲於應付這些突如其來的業務要求,不停地重構這些程式碼。

用觀察者模式重寫之後,對使用者資訊感興趣的業務模組將自行訂閱登入成功的訊息事件。當登入成功時,登入模組只需要釋出登入成功的訊息,而業務方接受到訊息之後,就會開始進行各自的業務處理,登入模組並不關心業務方究竟要做什麼,也不想去了解它們的內部細節。改善後的程式碼如下:

如上所述,我們隨時可以把setAvatar的方法名改成setTouxiang。如果有一天在登入完成之後,又增加一個重新整理收貨地址列表的行為,那麼只要在收貨地址模組里加上監聽訊息的方法即可,而這可以讓開發該模組的同事自己完成,你作為登入模組的開發者,永遠不用再關心這些行為了。程式碼如下:

優缺點

優點

  1. 支援簡單的廣播通訊,自動通知所有已經訂閱過的物件;
  2. 頁面載入後釋出者很容易與訂閱者存在一種動態關聯,增加了靈活性;
  3. 釋出者與訂閱者之間的抽象耦合關係能夠單獨擴充套件以及重用。

缺點

  1. 建立訂閱者本身要消耗一定的時間和記憶體,而且當你訂閱一個訊息後,也許此訊息最後都未發生,但這個訂閱者會始終存在於記憶體中;
  2. 雖然可以弱化物件之間的聯絡,但如果過度使用的話,物件和物件之間的必要聯絡也將被深埋在背後,會導致程式難以跟蹤維護和理解。

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