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貢獻

whatnamecaniuse發表於2014-11-13

https://www.talkcc.com/article/4068579


蘋果的貢獻 [ 達聞奇 ] 於:2014-11-08 23:34:30 復:4067972 

你說的兩點很重要,但是我對這兩點的意義跟你理解的不太一樣。

1,螢幕和操控的問題。實際上,蘋果並沒有解決觸控裝置的根本矛盾。iphone以前的任何一種觸控裝置,都必須帶至少一個輸入端,要不鍵盤,要不觸控筆。原因從本質上都是想把觸控裝置做成跟PC一樣的東西。微軟的Tablet PC就是如此。這必然造成裝置的臃腫。賈伯斯當年看到Tablet PC便不屑一顧。他的解決方法是什麼呢?不要筆,也不要鍵盤,什麼都不要。

這並不是因為別人沒有相關的技術(多點觸控並不是蘋果的創造),也不是因為蘋果特定的產品哲學(比如極簡主義),最根本的是在於,別人沒有賈伯斯的魄力敢於直接在觸控裝置上放棄便捷的輸入性。實際上,多點觸控的虛擬鍵盤並不能解決觸控裝置在輸入上的根本缺陷。至今為止,在任何一個觸控裝置上輸入超過兩百個字都是讓人想死的節奏。賈伯斯的決斷在於,他根本不想把手機做成跟電腦一個樣。這是無論微軟還是谷歌跟賈伯斯的根本差別。

賈伯斯在iphone一代的釋出會上,用三個不斷輪轉的圖示說明了他對iphone的定位:A phone+ipod+Internet。這充分說明,賈伯斯對智慧手機的定位就是消費品。但是,它畢竟是“智慧”手機,這意味著電腦的大部分功能,仍然需要在手機上有相應的解決方案,至少是初步的。這就涉及到你說的第2個問題。

2,軟體生態圈。我以前說過,Appstore相當於軟體業的淘寶。對於使用者來講,它的意義是提供了便捷的支付平臺,但更大的價值在於給中小軟體開發者提供了一個生存的渠道,這就形成了一個以IOS為核心的利益共同體。這正是當年微軟擊敗蘋果的策略:聚成一團的屌絲打敗了高富帥。

但Appstore解決的仍然是非專業的、輕量級的使用者需求。迄今為止,出現在智慧移動端上的專業軟體仍然大多是閹割版。別的不說,一個健全功能的office無論在安卓還是蘋果上至今仍可望而不可求。這自然有微軟對自身利益的考慮。但根本原因都在於對智慧終端的定位模糊: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如果說我們認為智慧手機就是掌上的電腦,那麼微軟、黑莓的解決方案就應該成為主流。但事實卻不是如此。如果從“硬”的方面來說,大致有這麼幾個可能:硬體效能,無線技術,續航,相容性(介面),輸入便捷性的限制。那麼通過不斷提升硬體,不斷提高能耗比,這些問題終究是可以解決的,事實上目前正在走這樣的路子。

從“軟”的方面,目前所有的智慧終端(包括手機、平板等)基本能滿足除專業需求以外的一切應用。那麼智慧手機到底能不能囊括這最後一塊陣地呢?這就是微軟、谷歌等一直糾結的地方。微軟的方式是把PC時代Windows做過的事情在手機上覆制一遍。谷歌則是想通過雲端計算的方式,淡化智慧終端的本地處理功能。

但這兩種方式的弊端一是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渡期,二是要更改使用者習慣。而這在商業上都是非常冒險的行為。蘋果的高明之處在於,它並不糾結這些問題,而是在目前軟硬體的基礎上,將使用者體驗做到最大化。這就成功避開了移動智慧化最難啃的一塊骨頭,賈伯斯的想法是:除非一定要用電腦,否則其他所有的時間都是我的。實際上,蘋果所有的產品策略,包括“易用性”都是針對這個目標進行優化的。這樣一來,它把難題丟給了微軟和谷歌,利用最短的時間打造出一個覆蓋最廣的生態圈,將原本屬於PC的陣地不斷擠壓,成功上演了上個世紀微軟聯盟打敗IBM之後最大的一次“逆襲”。

遺憾的是,賈伯斯已經死了,所以我們不知道他的戰略裡有沒有攻佔這最後一塊陣地的設想。如果有,那麼我們仍然可以期待一場真正的大戰。否則,我們看到的仍然是蘋果這麼一個後PC時代的集小成者,靠高明的市場策略遊獵了PC時代的幾頭巨象,而下一個狩獵者也許正在不遠處窺伺。所以,戰鬥才剛剛開始,現在說勝負為時尚早。


通寶推:明心靈竹,陳王奮起揮黃鉞,
最後於2014-11-08 23:44:19改,共1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