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李克強總理宣佈了人工智慧重大訊息

AI科技大本營發表於2018-03-05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作者 | 阿司匹林


3 月 5 日上午 9 時,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


在報告中,李克強明確提出:“發展壯大新動能。做大做強新興產業叢集,實施大資料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慧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網際網路+’。發展智慧產業,擴充智慧生活。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這已經不是人工智慧第一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


2017 年 3 月,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新材料、人工智慧、積體電路、生物製藥、第五代行動通訊等新興產業,另一方面要應用大資料、雲端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把發展智慧製造作為主攻方向。”


中國的這一波人工智慧熱潮除了技術和商業的驅動之外,更離不開政府的推波助瀾。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在接受採訪時也提到,“在政策上,中國政府總體來講還是比較開放和開明的,它願意讓這些新的東西先進行嘗試,即使在相關法律還不夠健全的情況下,它的總體態度也是鼓勵創新的。


而人工智慧再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可以說為眾多學者、從業人員、以及投資者打了一隻強心劑。


人工智慧政策彙總


實際上,在人工智慧進入《政府工作報告》之前,中國政府就已經出臺了眾多相關政策,促進人工智慧技術和產業的發展。


640?wx_fmt=png


2015 年 5 月,國務院印發《中國製造 2025》,其中“智慧製造”被定位為中國製造的主攻方向,而這裡智慧的概念,其實可以看做人工智慧在製造業的具象體現。


2015 年 7 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其中人工智慧是重點佈局的 11 個領域之一。


2016 年 3 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釋出,國務院提出,要重點突破新興領域的人工智慧技術。


2016 年 5 月,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網信辦聯合印發《“網際網路+”人工智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到 2018 年“形成千億級的人工智慧市場應用規模”。


2016 年 7 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規劃》指出,要重點發展大資料驅動的類人智慧技術方法;突破以人為中心的人機物融合理論方法和關鍵技術,研製相關裝置、工具和平臺;在基於大資料分析的類人智慧方向取得重要突破,實現類人視覺、類人聽覺、類人語言和類人思維,支撐智慧產業的發展。


2017 年 3 月,人工智慧首次被寫入國務院的《政府工作報告》,正式進入國家戰略層面。


2017 年 7 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宣佈舉全國之力在 2030 年搶佔人工智慧全球制高點,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 1 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 10 萬億元。


2017 年 12 月,工業和資訊化部印發《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計劃提出,以資訊科技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的產業化和整合應用為重點,推進人工智慧和製造業深度融合,加快製造強國和網路強國建設。


今天,人工智慧再一次進入《中國政府報告》。


自 2016 年以來,中國的人工智慧政策密集出臺,這也意味著,在全球競爭的背景下,人工智慧已經上升為國家意志。


從技術轉向應用


此外,從 2017 年開始,政策的重點已經從人工智慧技術轉向技術和產業的融合。特別是2017 年 7 月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其中明確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非常艱鉅,必須加快人工智慧深度應用,培育壯大人工智慧產業,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不僅如此,這份《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還為我國人工智慧產業設定了三個階段性的目標:


  • 2020 年,人工智慧產業競爭力進入國際第一方陣。初步建成人工智慧技術標準、服務體系和產業生態鏈,培育若干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骨幹企業,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 2025 年,人工智慧產業進入全球價值鏈高階。新一代人工智慧在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農業、國防建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


  • 2030 年,人工智慧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人工智慧在生產生活、社會治理、國防建設各方面應用的廣度深度極大擴充,形成涵蓋核心技術、關鍵系統、支撐平臺和智慧應用的完備產業鏈和高階產業群,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2018 年伊始,李克強又重新強調,加強新一代人工智慧研發應用,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中國的人工智慧技術產業化或迎來最好的時機。


中國“AI+”開始騰飛


人工智慧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它實際上誕生於 20 世紀 50 年代。在這 60 年間,人工智慧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而是起起落落,先後經歷了 Pre-AI 時代、黃金時代、第一次低谷、第二次繁榮、第二次低谷,我們目前正處於第三次浪潮之中。


與前兩次不同,第三次人工智慧的熱潮迎來了全面商業化的爆發。網際網路興起產生的海量資料、以及摩爾定律帶來的計算力的突飛猛進,推動了深度學習技術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普及,並促進語音識別、影像識別等技術快速發展並且迅速產業化。


雖然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起步較晚,但是我們卻有幸趕上了這一波人工智慧產業大發展的浪潮。


IT 桔子統計的資料顯示,從 2012 年至 2017 年底,我國 AI 領域共有 1354 家公司,投資事件 1353 起,投資總額為 1448 億人民幣。


2012 年,我國的 AI 投資事件共 26 起,投資金額為 6 億元人民幣。到了剛剛結束的 2017 年,投資事件已經高達 384 起,投資總額已經超過 622 億元人民幣,相比 2012 年翻了上百倍。


640?wx_fmt=png


資本市場的火熱也催生了一大批人工智慧領域初創公司的誕生。比如以雲知聲、思必馳等為代表的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公司,以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等為代表的計算機視覺公司。它們中有很多已成為新興的獨角獸,融資額度甚至超過美國同行。


而且美國 CB Insights 最新發布的《2018年人工智慧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17  年,中國人工智慧初創企業股權融資額佔全球總量的 48%,相比 2016 年實現了翻倍以上增長,並高出美國 10 個百分點。


這足以說明,雖然中國在人工智慧基礎技術領域仍然落後美國,但是在商業化應用方面,中國已經多點開花,大有趕超之勢。


附科技界大佬人工智慧相關提案和發言


李彥宏


1)鼓勵企業開放人工智慧平臺,促進實體經濟轉型發展


建議國家出臺更大力度的專案、資金、稅收等政策措施,鼓勵企業開放人工智慧平臺,加速構建智慧時代的國家創新基礎設施,呼籲和鼓勵更多的企業開放其人工智慧技術,同時積極培育一批市場競爭力強、影響力大的國家級人工智慧開放平臺。


2)打造自動駕駛政策全球新高地,構建汽車產業強國


建議支援企業做大做強自動駕駛開放平臺,構築我國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產業競爭力。充分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建立千億級國家自動駕駛產業投資基金。鼓勵有能力的企業搭建“中國汽車大腦”平臺,支援其逐步成長為全球領先的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圍繞自動駕駛產業鏈和價值鏈,匯聚全球優秀自動駕駛力量,加速產業發展。


馬化騰


自從AI、尤其是AlphaGo起來以後,大家才意識到深度學習威力如此厲害。事實上,深度學習現在在很多的場合是完全可以落地的。騰訊目前後臺很多技術,比如說廣告的精準匹配、個性化內容推薦,都採用了AI技術,只是使用者的感知還不太清楚。


楊元慶


建議用人工智慧武裝各行各業,給實體經濟插上騰飛翅膀。人工智慧的“水滴”,只有滲透到各行各業,才能創造智慧未來,而推動人工智慧賦能各行各業,既要“樹標杆”,也要“搭平臺”。



招聘

新一年,AI科技大本營的目標更加明確,有更多的想法需要落地,不過目前對於營長來說是“現實跟不上靈魂的腳步”,因為缺人~~


所以,AI科技大本營要壯大隊伍了,現招聘AI記者和資深編譯,有意者請將簡歷投至:gulei@csdn.net,期待你的加入!


如果你暫時不能加入營長的隊伍,也歡迎與營長分享你的精彩文章,投稿郵箱:suiling@csdn.net


AI科技大本營讀者群(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深度學習、NLP、Python、AI硬體、AI+金融方向)正在招募中,後臺回覆:讀者群,聯絡營長,新增營長請備註姓名,研究方向。


640?wx_fmt=gif


640?wx_fmt=png

640?wx_fmt=png

640?wx_fmt=png


☟☟☟點選 | 閱讀原文 | 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