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 學習筆記八 錯誤異常

weixin_34236497發表於2019-01-20
一、錯誤異常

《快學 Go 語言》第 10 課 —— 錯誤與異常
Go 語言的異常處理語法絕對是獨樹一幟,在我見過的諸多高階語言中,Go 語言的錯誤處理形式就是一朵奇葩。一方面它鼓勵你使用 C 語言的形式將錯誤通過返回值來進行傳遞,另一方面它還提供了高階語言一般都有的異常丟擲和捕獲的形式,但是又不鼓勵你使用這個形式。後面我們統一將返回值形式的稱為「錯誤」,將丟擲捕獲形式的稱為「異常」。

1.錯誤介面
Go 語言規定凡是實現了錯誤介面的物件都是錯誤物件,這個錯誤介面只定義了一個方法。

type error interface {
  Error() string
}

注意這個介面的名稱,它是小寫的,是內建的全域性介面。通常一個名字如果是小寫字母開頭,那麼它在包外就是不可見的,不過 error 是內建的特殊名稱,它是全域性可見的。

編寫一個錯誤物件很簡單,寫一個結構體,然後掛在 Error() 方法就可以了。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type SomeError struct {
    Reason string
}

func (s SomeError) Error() string {
    return s.Reason
}

func main() {
    var err error = SomeError{"something happened"}
    fmt.Println(err)
}

---------------
something happened

對於上面程式碼中錯誤物件的形式非常常用,所以 Go 語言內建了一個通用錯誤型別,在 errors 包裡。這個包還提供了一個 New() 函式讓我們方便地建立一個通用錯誤。var err = errors.New("something happened")如果你的錯誤字串需要定製一些引數,可使用 fmt 包提供了 Errorf 函式

var thing = "something"
var err = fmt.Errorf("%s happened", thing)

1.錯誤處理首體驗
在 Java 語言裡,如果遇到 IO 問題通常會丟擲 IOException 型別的異常,在 Go 語言裡面它不會拋異常,而是以返回值的形式來通知上層邏輯來處理錯誤。下面我們通過讀檔案來嘗試一下 Go 語言的錯誤處理,讀檔案需要使用內建的 os 包。

package main

import "os"
import "fmt"

func main() {
    // 開啟檔案
    var f, err = os.Open("main.go")
    if err != nil {
        // 檔案不存在、許可權等原因
        fmt.Println("open file failed reason:" + err.Error())
        return
    }
    // 推遲到函式尾部呼叫,確保檔案會關閉
    defer f.Close()
    // 儲存檔案內容
    var content = []byte{}
    // 臨時的緩衝,按塊讀取,一次最多讀取 100 位元組
    var buf = make([]byte, 100)
    for {
        // 讀檔案,將讀到的內容填充到緩衝
        n, err := f.Read(buf)
        if n > 0 {
            // 將讀到的內容聚合起來
            content = append(content, buf[:n]...)
        }
        if err != nil {
            // 遇到流結束或者其它錯誤
            break
        }
    }
    // 輸出檔案內容
    fmt.Println(string(content))
}

-------
package main

import "os"
import "fmt"
.....

在這段程式碼裡有幾個點需要特別注意。第一個需要注意的是 os.Open()、f.Read() 函式返回了兩個值,Go 語言不但允許函式返回兩個值,三個值四個值都是可以的,只不過 Go 語言普遍沒有使用多返回值的習慣,僅僅是在需要返回錯誤的時候才會需要兩個返回值。除了錯誤之外,還有一個地方需要兩個返回值,那就是字典,通過第二個返回值來告知讀取的結果是零值還是根本就不存在。var score, ok := scores["apple"]

第二個需要注意的是 defer 關鍵字,它將檔案的關閉呼叫推遲到當前函式的尾部執行,即使後面的程式碼丟擲了異常,檔案關閉也會確保被執行,相當於 Java 語言的 finally 語句塊。defer 是 Go 語言非常重要的特性,在日常應用開發中,我們會經常使用到它。

第三個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append 函式引數中出現了 … 符號。在切片章節,我們知道 append 函式可以將單個元素追加到切片中,其實 append 函式可以一次性追加多個元素,它的引數數量是可變的。

var s = []int{1,2,3,4,5}
s = append(s,6,7,8,9)

但是讀檔案的程式碼中需要將整個切片的內容追加到另一個切片中,這時候就需要 … 操作符,它的作用是將切片引數的所有元素展開後傳遞給 append 函式。你可能會擔心如果切片裡有成百上千的元素,展開成元素再傳遞會不會非常耗費效能。這個不必擔心,展開只是形式上的展開,在實現上其實並沒有展開,傳遞過去的引數本質上還是切片。

第四個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讀檔案操作 f.Read() ,它會將檔案的內容往切片裡填充,填充的量不會超過切片的長度(注意不是容量)。如果將緩衝改成下面這種形式,就會死迴圈!

var buf = make([]byte, 0, 100)

另外如果遇到檔案尾了,切片就不會填滿。所以需要通過返回值 n 來明確到底讀了多少位元組。

2.體驗 Redis 的錯誤處理
上面讀檔案的例子並沒有讓讀者感受到錯誤處理的不爽,下面我們要引入 Go 語言 Redis 的客戶端包,來真實體驗一下 Go 語言的錯誤處理有多讓人不快。

使用第三方包,需要使用 go get 指令下載這個包,該指令會將第三方包放到 GOPATH 目錄下。

go get github.com/go-redis/redis

下面我要實現一個小功能,獲取 Redis 中兩個整數值,然後相乘,再存入 Redis 中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import "strconv"
import "github.com/go-redis/redis"

func main() {
 // 定義客戶端物件,內部包含一個連線池
    var client = redis.NewClient(&redis.Options {
        Addr: "localhost:6379",
    })

    // 定義三個重要的整數變數值,預設都是零
    var val1, val2, val3 int

    // 獲取第一個值
    valstr1, err := client.Get("value1").Result()
    if err == nil {
        val1, err = strconv.Atoi(valstr1)
        if err != nil {
            fmt.Println("value1 not a valid integer")
            return
        }
    } else if err != redis.Nil {
        fmt.Println("redis access error reason:" + err.Error())
        return
    }

    // 獲取第二個值
    valstr2, err := client.Get("value2").Result()
    if err == nil {
        val2, err = strconv.Atoi(valstr2)
        if err != nil {
            fmt.Println("value1 not a valid integer")
            return
        }
    } else if err != redis.Nil {
        fmt.Println("redis access error reason:" + err.Error())
        return
    }

    // 儲存第三個值
    val3 = val1 * val2
    ok, err := client.Set("value3",val3, 0).Result()
    if err != nil {
        fmt.Println("set value error reason:" + err.Error())
        return
    }
    fmt.Println(ok)
}

------
OK

因為 Go 語言中不輕易使用異常語句,所以對於任何可能出錯的地方都需要判斷返回值的錯誤資訊。上面程式碼中除了訪問 Redis 需要判斷之外,字串轉整數也需要判斷。

另外還有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因為字串的零值是空串而不是 nil,你不好從字串內容本身判斷出 Redis 是否存在這個 key 還是對應 key 的 value 為空串,需要通過返回值的錯誤資訊來判斷。程式碼中的 redis.Nil 就是客戶端專門為 key 不存在這種情況而定義的錯誤物件。

相比於寫習慣了 Python 和 Java 程式的朋友們來說,這樣繁瑣的錯誤判斷簡直太地獄了。不過還是那句話,習慣了就好。

二、異常與捕捉

1.Go 語言提供了 panic 和 recover 全域性函式讓我們可以丟擲異常、捕獲異常。它類似於其它高階語言裡常見的 throw try catch 語句,但是又很不一樣,比如 panic 函式可以丟擲來任意物件。下面我們看一個使用 panic 的例子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var negErr = fmt.Errorf("non positive number")

func main() {
    fmt.Println(fact(10))
    fmt.Println(fact(5))
    fmt.Println(fact(-5))
    fmt.Println(fact(15))
}

// 讓階乘函式返回錯誤太不雅觀了
// 使用 panic 會合適一些
func fact(a int) int{
    if a <= 0 {
        panic(negErr)
    }
    var r = 1
    for i :=1;i<=a;i++ {
        r *= i
    }
    return r
}

-------
3628800
120
panic: non positive number

goroutine 1 [running]:
main.fact(0xfffffffffffffffb, 0x1)
    /Users/qianwp/go/src/github.com/pyloque/practice/main.go:16 +0x75
main.main()
    /Users/qianwp/go/src/github.com/pyloque/practice/main.go:10 +0x122
exit status 2

上面的程式碼丟擲了 negErr,直接導致了程式崩潰,程式最後列印了異常堆疊資訊。下面我們使用 recover 函式來保護它,recover 函式需要結合 defer 語句一起使用,這樣可以確保 recover() 邏輯在程式異常的時候也可以得到呼叫。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var negErr = fmt.Errorf("non positive number")

func main() {
    defer func() {
        if err := recover(); err != nil {
            fmt.Println("error catched", err)
        }
    }()
    fmt.Println(fact(10))
    fmt.Println(fact(5))
    fmt.Println(fact(-5))
    fmt.Println(fact(15))
}

func fact(a int) int{
    if a <= 0 {
        panic(negErr)
    }
    var r = 1
    for i :=1;i<=a;i++ {
        r *= i
    }
    return r
}

-------
3628800
120
error catched non positive number

輸出結果中的異常堆疊資訊沒有了,說明捕獲成功了,不過即使程式不再崩潰,異常點後面的邏輯也不會再繼續執行了。上面的程式碼中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使用了匿名函式 func() {…}

defer func() {
  if err := recover(); err != nil {
   fmt.Println("error catched", err)
  }
}()

尾部還有個括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還需要這個括號呢?它表示對匿名函式進行了呼叫。對比一下前面寫的檔案關閉尾部的括號就能理解了

defer f.Close()

還有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時,panic 丟擲的物件未必是錯誤物件,而 recover() 返回的物件正是 panic 丟擲來的物件,所以它也不一定是錯誤物件。

func panic(v interface{})
func recover() interface{}

我們經常還需要對 recover() 返回的結果進行判斷,以挑選出我們願意處理的異常物件型別,對於那些不願意處理的,可以選擇再次丟擲來,讓上層來處理。

defer func() {
    if err := recover(); err != nil {
        if err == negErr {
            fmt.Println("error catched", err)
        } else {
            panic(err)  // rethrow
        }
    }
}()

2.異常的真實應用
Go 語言官方表態不要輕易使用 panic recover,除非你真的無法預料中間可能會發生的錯誤,或者它能非常顯著地簡化你的程式碼。簡單一點說除非逼不得已,否則不要使用它。

在一個常見的 Web 應用中,不能因為個別 URL 處理器丟擲異常而導致整個程式崩潰,就需要在每個 URL 處理器外面包括一層 recover() 來恢復異常。


2354823-d30401af7eb27d20.png
image.png

在 json 序列化過程中,邏輯上需要遞迴處理 json 內部的各種型別,每一種容器型別內部都可能會遇到不能序列化的型別。如果對每個函式都使用返回錯誤的方式來編寫程式碼,會顯得非常繁瑣。所以在內建的 json 包裡也使用了 panic,然後在呼叫的最外層包裹了 recover 函式來進行恢復,最終統一返回一個 error 型別。


2354823-1490f8fcfa82b30a.png
image.png

你可以想象一下,內建 json 包的開發者在設計開發這個包的時候應該也是糾結的焦頭爛額,最終還是使用了 panic 和 recover 來讓自己的程式碼變的好看一些。

知乎最近發表了內部的 Go 語言實踐方案,因為忍受不了程式碼裡太多的錯誤判斷語句,它們的業務異常也改用 panic 丟擲來,雖然這並不是官方的推薦模式。

3.多個 defer 語句
有時候我們需要在一個函式裡使用多次 defer 語句。比如拷貝檔案,需要同時開啟原始檔和目標檔案,那就需要呼叫兩次 defer f.Close()。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import "os"

func main() {
    fsrc, err := os.Open("source.txt")
    if err != nil {
        fmt.Println("open source file failed")
        return
    }
    defer fsrc.Close()
    fdes, err := os.Open("target.txt")
    if err != nil {
        fmt.Println("open target file failed")
        return
    }
    defer fdes.Close()
    fmt.Println("do something here")
}

需要注意的是 defer 語句的執行順序和程式碼編寫的順序是反過來的,也就是說最先 defer 的語句最後執行,為了驗證這個規則,我們來改寫一下上面的程式碼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import "os"

func main() {
    fsrc, err := os.Open("source.txt")
    if err != nil {
        fmt.Println("open source file failed")
        return
    }
    defer func() {
        fmt.Println("close source file")
        fsrc.Close()
    }()

    fdes, err := os.Open("target.txt")
    if err != nil {
        fmt.Println("open target file failed")
        return
    }
    defer func() {
        fmt.Println("close target file")
        fdes.Close()
    }()
    fmt.Println("do something here")
}

--------
do something here
close target file
close source fil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