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建模在效能測試中的理解

weixin_34236497發表於2017-04-15

百度搜尋:小強測試品牌

如果覺得本文不錯,請多多轉發一下哈

引子

概念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有些東西需要概念來解釋,但有些東西又被概念所迷惑。很多所謂高大上的概念其實你剝開來看並沒有那麼高階。

因為在小強測試品牌培訓班中看到了有的學員聊了這個話題,所以今天就順便寫寫關於資料建模這個概念在效能測試中到底是個啥?

我所理解的資料建模

按照我個人的理解在效能測試中的資料建模可以分成兩個方面來理解,一個是基礎資料有的人也叫鋪底資料(概念也是越玩越花),另一個是業務場景(其實就是場景用例)。

1 基礎資料

這個其實非常好理解,我說一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你測試的時候在空庫和有一定基礎資料的條件下肯定會不一樣,只要有資料庫SQL基礎的童鞋一定能理解!

那麼,基礎資料我們參考什麼得來呢?最好從線上的真實資料分析得來。這裡我經常聽到很多人說我自己造資料啊什麼的,不是不可以,但我看到的大部分人造的資料其實沒有啥實際意義!為啥這麼說呢,因為你造的資料分佈和線上有很大差異啊。比如,線上的使用者型別或狀態有有效、無效之分,但你造的都是有效的,反正就是諸如此類的,分佈會有較大差異。

2 業務場景

這個也很簡單,就是上文我們提到的,本質就是場景用例,學過效能測試的童鞋都能明白,此處不再多說。

那麼所謂的建模在業務場景這塊其實就是各種業務完成的一個比例分佈。比如,一個使用者登入之後,有30%在瀏覽網頁,而40%在搜尋,另外的在下單。這個就是所謂的建模了,可以理解為對於業務場景更加具體的描述。

那麼問題來了,業務場景的設計我們根據什麼得來的呢?這裡的方法比較多了,我簡單介紹常見的幾種:

1)根據線上的真實監控得來,這個是指運維繫統對線上的監控,一般都會得出較為全面和直觀的指標供我們分析,比如訪問量、訪問峰值、訪問路徑等等,我們可以根據這些來資料來估算。

2)80-20原則。這個應該不用多說了,凡事一個合格的測試工程師必然應該知道,但我猜應該有一部分也會不知道,哈哈。簡單來說這個原則告訴我們80%的使用者會幹20%的事情。我在網上看到過有人說用這種方法估算是錯誤的,不科學的。其實我想說,這世界哪裡有對錯?萬物皆是相對的。當你在沒有任何歷史資料和線上資料做支撐的時候,它完全可以派上用場啊。所以說,知識學好其實相對容易的,但是想學活了卻相對比較難了,大部分都被後者擋住了!

除了上面的兩種方法外,還會有其他的方法,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總結

我們要學會對現在五花八門的概念進行剖析,更要學會靈活的應用知識。很多知識和方法並不是獨立存在的,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混合存在和應用的,我們最不缺的就是知識,而最缺的是思維!

《小強軟體測試瘋狂講義-效能及自動化》出版啦,各大電商網站均可購買,搜尋書名即可。

交流群:13826953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