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優化技巧

風靈使發表於2018-12-30

一、編碼習慣以及技巧

1、SELECT子句中避免使用 " * ":

ORACLE在解析的過程中, 會將"*" 依次轉換成所有的列名, 這個工作是通過查詢資料字典完成的, 這意味著將耗費更多的時間。

2、sql語句用大寫的:

因為oracle總是先解析sql語句,把小寫的字母轉換成大寫的再執行。

3、WHERE子句中的連線順序:

ORACLE採用自下而上的順序解析WHERE子句,根據這個原理,表之間的連線必須寫在其他WHERE條件之前, 那些可以過濾掉最大數量記錄的條件必須寫在WHERE子句的末尾。

4、儘量多使用COMMIT

只要有可能,在程式中儘量多使用COMMIT, 這樣程式的效能得到提高,需求也會因為COMMIT所釋放的資源而減少:
COMMIT所釋放的資源:

a. 回滾段上用於恢復資料的資訊.

b. 被程式語句獲得的鎖

c. redo log buffer 中的空間

d. ORACLE為管理上述3種資源中的內部花費

5、用TRUNCATE替代DELETE

當刪除表中的記錄時,在通常情況下, 回滾段(rollback segments ) 用來存放可以被恢復的資訊. 如果你沒有COMMIT事務,ORACLE會將資料恢復到刪除之前的狀態(準確地說是恢復到執行刪除命令之前的狀況) 而當運用TRUNCATE時, 回滾段不再存放任何可被恢復的資訊.當命令執行後,資料不能被恢復.因此很少的資源被呼叫,執行時間也會很短. (譯者按: TRUNCATE只在刪除全表適用,TRUNCATEDDL不是);

6、用EXISTS替代IN、用NOT EXISTS替代NOT IN

在許多基於基礎表的查詢中,為了滿足一個條件,往往需要對另一個表進行聯接.在這種情況下, 使用EXISTS(或NOT EXISTS)通常將提高查詢的效率. 在子查詢中,NOT IN子句將執行一個內部的排序和合並. 無論在哪種情況下,NOT IN都是最低效的 (因為它對子查詢中的表執行了一個全表遍歷). 為了避免使用NOT IN ,我們可以把它改寫成外連線(Outer Joins)或NOT EXISTS.

例子:

(高效)

SELECT * FROM EMP (基礎表) WHERE EMPNO > 0 AND EXISTS (SELECT 'X' FROM DEPT WHERE DEPT.DEPTNO = EMP.DEPTNO AND LOC = 'MELB')

(低效)

SELECT * FROM EMP (基礎表) WHERE EMPNO > 0 AND DEPTNO IN (SELECT DEPTNO FROM DEPT WHERE

7、用EXISTS替換DISTINCT

當提交一個包含一對多表資訊(比如部門表和僱員表)的查詢時,避免在SELECT子句中使用DISTINCT. 一般可以考慮用EXIST替換, EXISTS使查詢更為迅速,因為RDBMS核心模組將在子查詢的條件一旦滿足後,立刻返回結果. 例子:

(低效):

SELECT DISTINCT DEPT_NO,DEPT_NAME FROM DEPT D , EMP E 
WHERE D.DEPT_NO = E.DEPT_NO

(高效):

SELECT DEPT_NO,DEPT_NAME FROM DEPT D WHERE EXISTS (SELECT 'X' 
FROM EMP E WHERE E.DEPT_NO = D.DEPT_NO);

8、避免在索引列使用notis null ,is not null ,以及使用計算。

9、用>= 替代>

10、用UNION替換OR (適用於索引列)

通常情況下, 用UNION替換WHERE子句中的OR將會起到較好的效果. 對索引列使用OR將造成全表掃描. 注意, 以上規則只針對多個索引列有效. 如果有column沒有被索引, 查詢效率可能會因為你沒有選擇OR而降低. 在下面的例子中, LOC_IDREGION上都建有索引.

高效:

SELECT LOC_ID , LOC_DESC , REGION 
FROM LOCATION 
WHERE LOC_ID = 10 
UNION 
SELECT LOC_ID , LOC_DESC , REGION 
FROM LOCATION 
WHERE REGION = “MELBOURNE”

低效:

SELECT LOC_ID , LOC_DESC , REGION 
FROM LOCATION 
WHERE LOC_ID = 10 OR REGION = “MELBOURNE”

如果你堅持要用OR, 那就需要返回記錄最少的索引列寫在最前面.

11、用in 替換or

12、總是使用索引的第一個列:

如果索引是建立在多個列上, 只有在它的第一個列(leading column)被where子句引用時,優化器才會選擇使用該索引. 這也是一條簡單而重要的規則,當僅引用索引的第二個列時,優化器使用了全表掃描而忽略了索引

13、避免改變索引列的型別.:

當比較不同資料型別的資料時, ORACLE自動對列進行簡單的型別轉換.

假設 EMPNO是一個數值型別的索引列.

SELECTFROM EMP WHERE EMPNO = '123'

實際上,經過ORACLE型別轉換, 語句轉化為:

SELECTFROM EMP WHERE EMPNO = TO_NUMBER('123')

幸運的是,型別轉換沒有發生在索引列上,索引的用途沒有被改變.

現在,假設EMP_TYPE是一個字元型別的索引列.

SELECTFROM EMP WHERE EMP_TYPE = 123

這個語句被ORACLE轉換為:

SELECTFROM EMP WHERE TO_NUMBER(EMP_TYPE)=123

因為內部發生的型別轉換, 這個索引將不會被用到! 為了避免ORACLE對你的SQL進行隱式的型別轉換, 最好把型別轉換用顯式表現出來. 注意當字元和數值比較時, ORACLE會優先轉換數值型別到字元型別

14、需要當心的WHERE子句:

某些SELECT 語句中的WHERE子句不使用索引. 這裡有一些例子.

在下面的例子裡,
(1)‘!=’ 將不使用索引. 記住, 索引只能告訴你什麼存在於表中, 而不能告訴你什麼不存在於表中.
(2) ‘||'是字元連線函式. 就象其他函式那樣, 停用了索引.
(3) ‘+'是數學函式. 就象其他數學函式那樣, 停用了索引.
(4)相同的索引列不能互相比較,這將會啟用全表掃描.

15、建立索引,但該索引又允許為空,我們都指定 索引列 is null 會使索引失效,解決的方法是,建立索引時,增加一個常量。

如:

create index IDX_DEPT_FSTANDARDCODE on T_ORG_DEPARTMENT (FSTANDARDCODE, 0); 

二、常用SQL操作

1.0 建立完整表SQL

 CREATE TABLE banping
  (
     id         NUMBER(5) CONSTRAINT banping_id_pk PRIMARY KEY,
     last_name  VARCHAR2(10) CONSTRAINT banping_last_name_nn NOT NULL,
     first_name VARCHAR2(10) NOT NULL UNIQUE,
     userid     VARCHAR2(8) CONSTRAINT banping_userid_uk UNIQUE,
     start_date DATE DEFAULT SYSDATE,
     title      VARCHAR2(10),
     dept_id    NUMBER(7) CONSTRAINT banping_dept_id_fk REFERENCES dept(id),
     salary     NUMBER(11, 2),
     user_type  VARCHAR2(4) CONSTRAINT banping_user_type_ck CHECK (user_type IN(
     'IN',
     'OUT')),
     CONSTRAINT banping_uk_title UNIQUE (title, salary)
  )
INITRANS 1
MAXTRANS 255
PCTFREE 20
PCTUSED 50
STORAGE( INITIAL 1024k
         NEXT 1024k
         PCTINCREASE 0
         MINEXTENTS 1
         MAXEXTENTS 5)
TABLESPACE data;

2、欄位解釋:Schema:表的所有者

Table:表名

Column:欄位名

Datatype:欄位的資料型別

Tablespace:表所在的表空間

Pctfree:為了行長度增長而在每個塊中保留的空間的量(以佔整個空間減去塊頭部後所剩餘空間的百分比形式表示),當剩餘空間不足pctfree時,不再向該塊中增加新行。

Pctused:在塊剩餘空間不足pctfree後,塊已使用空間百分比必須小於pctused後,才能向該塊中增加新行。

INITRANS:在塊中預先分配的事務項數,預設值為1

MAXTRANS:限定可以分配給每個塊的最大事務項數,預設值為255

STORAGE:標識決定如何將區分配給表的儲存子句

LOGGING:指定表的建立將記錄到重做日誌檔案中。它還指定所有針對該表的後續操作都將被記錄下來。這是預設設定。

NOLOGGING:指定表的建立將不被記錄到重做日誌檔案中。

CACHE:指定即使在執行全表掃描時,為該表檢索的塊也將放置在緩衝區快取記憶體的LRU列表最近使用的一端。

NOCACHE:指定在執行全表掃描時,為該表檢索的塊將放置在緩衝區快取記憶體的LRU列表最近未使用的一端。

STORAGE子句:

INITIAL:初始區的大小

NEXT:下一個區的大小

PCTINCREASE:以後每個區空間增長的百分比

MINEXTENTS:段中初始區的數量

MAXEXTENTS:最大能擴充套件的區數

如果已為表空間定義了MINIMUM EXTENT,則表的區大小將向上舍入為MINIMUM EXTENT值的下一個較高的倍數。

3、語言增加約束條件:alter table dept add constraint dept_id_pk primary key(id);

1.1、建立兩種臨時表(會話級與事務級)

1.會話級臨時表

會話級臨時表是指臨時表中的資料只在會話生命週期之中存在,當使用者退出會話結束的時候,Oracle自動清除臨時表中資料。

格式:

Create Global Temporary Table Table_Name 
(
   Col1 Type1,
   Col2 Type2
   ...
) 
On Commit Preserve Rows;

2.事務級臨時表

事務級臨時表是指臨時表中的資料只在事務生命週期中存在。

  Create Global Temporary Table Table_Name  
  (
    Col1 Type1,
    Col2 Type2
    ...
  ) 
  On Commit Delete Rows; 

當一個事務結束(commit or rollback),Oracle自動清除臨時表中資料。

1.3、索引

1、索引分為5種:唯一索引,組合索引,反向鍵索引,點陣圖索引,基於函式的索引

2、一個基表不能建太多的索引;
空值不能被索引
只有唯一索引才真正提高速度,一般的索引只能提高30%左右。

3、索引提高查詢速度,對插入,更新操作則會變慢。

create unique index  index_name on t_dept(n_id);

1.4、建立序列

CREATE SEQUENCE sequence_name

[START WITH num]

[INCREMENT BY increment]

[MAXVALUE num|NOMAXVALUE]

[MINVALUE num|NOMINVALUE]

[CYCLE|NOCYCLE]

[CACHE num|NOCACHE]

語法解析:

START WITH:從某一個整數開始,升序預設值是1,降序預設值是-1。

INCREMENT BY:增長數。如果是正數則升序生成,如果是負數則降序生成。升序預設值是1,降序預設值是-1。

MAXVALUE:指最大值。

NOMAXVALUE:這是最大值的預設選項,升序的最大值是:1027,降序預設值是-1。

MINVALUE:指最小值。

NOMINVALUE:這是預設值選項,升序預設值是1,降序預設值是-1026。

CYCLE:表示如果升序達到最大值後,從最小值重新開始;如果是降序序列,達到最小值後,從最大值重新開始。

NOCYCLE:表示不重新開始,序列升序達到最大值、降序達到最小值後就報錯。預設NOCYCLE

CACHE:使用CACHE選項時,該序列會根據序列規則預生成一組序列號。保留在記憶體中,當使用下一個序列號時,可以更快的響應。當記憶體中的序列號用完時,系統再生成一組新的序列號,並儲存在快取中,這樣可以提高生成序列號的效率。Oracle預設會生產20個序列號。

NOCACHE:不預先在記憶體中生成序列號。

1.5、建立觸發器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1、對shcema的觸發器控制

create or replace trigger tri_dm1
 before insert or update or delete on scott.emp
 begin
   if user <>'SCOTT' then
     raise_application_error(-20001,'You don''t have access to modify this table.');
   end if;
 end;
 /

2.利用觸發器進行表和備份表之間的同步複製。

 CREATE OR replace TRIGGER duplicate_emp
  AFTER UPDATE OR INSERT OR DELETE ON scott.emp
  FOR EACH ROW
BEGIN
    IF inserting THEN
      INSERT INTO employee
      VALUES      (:new.empno,
                   :new.ename,
                   :new.job,
                   :new.mgr,
                   :new.hiredate,
                   :new.sal,
                   :new.comm,
                   :new.deptno);
    ELSIF deleting THEN
      DELETE FROM employee
      WHERE  empno = :old.empno;
    ELSE
      UPDATE employee
      SET    empno = :new.empno,
             ename = :new.ename,
             job = :new.job,
             mgr = :new.mgr,
             hiredate = :new.hiredate,
             sal = :new.sal,
             comm = :new.comm,
             deptno = :new.deptno
      WHERE  empno = :old.empno;
    END IF;
END;

/  

3.建立觸發器,對scott.emp 表進行DML操作時的時間、使用者進行日誌記錄。

 CREATE OR replace TRIGGER dm1_log
  AFTER INSERT OR UPDATE OR DELETE ON scott.emp
DECLARE
    oper emp_log.oper%TYPE;
BEGIN
    IF inserting THEN
      oper := 'insert';
    ELSIF deleting THEN
      oper := 'delete';
    ELSE
      oper := 'update';
    END IF;

    INSERT INTO emp_log
    VALUES     (USER,
                SYSDATE,
                oper);
END;  

1.8、建立儲存過程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pr_tets(name IN VARCHAR2,
                                    o_msg OUT VARCHAR2,
                                    o_rs SYS_REFCURSOR) AS
  BEGIN

  EXCEPTION
  WHEN other THEN

    ROLLBACK;
  END
END 

1.9、建立函式

2.0、建立包與包體

2.1、賦許可權

2.2、insert into /update /delete /select

三、常用場景需要用到的高階函式

1、查詢樹狀資料 (多選下拉介面)

2、統計每五分鐘的資料量

3、增加執行緒提高查詢效率

4、有插入又更新的資料匯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