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摘要
在前幾篇執行緒系列文章中,我們介紹了執行緒池的相關技術,任務執行類只需要實現Runnable
介面,然後交給執行緒池,就可以輕鬆的實現非同步執行多個任務的目標,提升程式的執行效率,比如如下非同步執行任務下載。
// 建立一個執行緒池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2);
// 提交任務
executor.submit(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執行下載某檔案任務
System.out.println("執行下載某檔案任務");
}
});
而實際上Runnable
介面並不能滿足所有的需求,比如有些場景下,我們想要獲取任務執行的返回結果,Runnable
介面因為無返回值,只能想辦法透過額外的方式來寫入和讀取,操作起來十分不便。
因此,從 JDK 1.5 開始,Java 標準庫提供了一個Callable
介面,與Runnable
介面相比,它的方法上多了一個返回值;同時Callable
是一個泛型介面,可以返回指定型別的結果,比如如下的實現類!
public class Task implements Callable<String>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call() throws Exception {
// 執行下載某檔案任務
System.out.println("執行下載某檔案任務");
return "xxx";
}
}
問題來了,如何獲取非同步執行的結果呢?
在 JDK 1.5 中,Java 標準庫還提供了一個Future
介面,它可以用來獲取非同步執行的結果。
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Future
介面!
二、Future
Future
介面,表示一個可能還沒有完成非同步任務的結果,它提供了檢查任務是否已完成、以及等待任務完成並獲取結果等方法。
如果看過ExecutorService.submit()
方法,會發現它的返回引數都是Future
型別,Future
型別的例項可以用來獲取非同步任務執行的結果。
下面我們先來看一個簡單的示例,以便於更好的理解!
public class Task implements Callable<String>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call() throws Exception {
// 執行下載某檔案任務,並返回檔名稱
System.out.println("thread name:"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開始執行下載任務");
return "xxx.png";
}
}
public class Futur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建立一個執行緒池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
// 初始化一個任務
Callable<String> task = new Task();
// 提交任務並獲得Future的例項
Future<String> future = executor.submit(task);
// 從Future獲取非同步執行返回的結果(可能會阻塞等待結果)
String result =future.get();
System.out.println("任務執行結果:" + result);
// 任務執行完畢之後,關閉執行緒池(可選)
executor.shutdown();
}
}
輸出結果如下:
thread name:pool-1-thread-1 開始執行下載任務
任務執行結果:xxx.png
從以上的示例可以清晰的看到,當需要獲取非同步執行緒的執行結果返回值時,通常需要搭配使用Future
和Callable
介面來實現,大體可以用如下步驟來概括:
- 1.首先提交一個實現
Callable
介面的任務到執行緒池中 - 2.然後獲取一個
Future
型別的物件 - 3.最後在主執行緒中呼叫
Future
物件的get()
方法,如果非同步任務執行完成,就可以直接獲得結果;如果非同步任務執行沒有完成,get()
方法會阻塞,直到任務執行完成後才能獲取結果
分析原始碼你會發現,Callable
介面主要用途是定義一個支援返回結果的方法;重點實現主要集中在Future
介面上。
下面我們重點來看下Future
介面方法!
2.1、Future 介面方法
方法 | 描述 |
---|---|
get() |
獲取結果(會阻塞等待) |
get(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 |
在指定的時間內獲取結果,如果超時,會拋異常並退出等待狀態 |
cancel(boolean mayInterruptIfRunning) |
嘗試取消當前任務,當傳入引數為true 時,表示嘗試中斷任務的執行,false 表示不中斷,繼續執行直到完成,如果取消成功,返回true ;反之false |
isCancelled() |
判斷任務是否已取消 |
isDone() |
判斷任務是否已完成 |
2.2、Future 介面實現類
Future
本質其實是一個介面,並不是具體的實現類,真正負責工作的還是它的實現類來完成。
我們還是以上文的執行緒池ExecutorService.submit()
方法為例,看看它用的是哪種實現類!
分析一下原始碼,會發現執行緒池用的實現類是FutureTask
,關鍵核心原始碼如下:
protected <T> RunnableFuture<T> newTaskFor(Callable<T> callable) {
return new FutureTask<T>(callable);
}
FutureTask
類是一個實現了Future
介面所有功能的具體類,可直接使用它來實現獲取非同步任務執行的結果值。
FutureTask
的工作原理其實也並不複雜,它接受一個Callable
或者Runnable
物件作為引數,然後線上程池執行器中執行該任務,最後透過get()
方法可以同步等待獲取任務的執行結果。
真正起到關鍵作用的是,在FutureTask
內部,封裝了一個狀態變數,用於記錄任務的狀態(等待、執行、完成、取消等),以及任務執行結果或異常資訊,透過該狀態變數,我們可以判斷任務是否已完成、以及獲取任務的執行結果等資訊。
因為FutureTask
也實現了Runnable
介面,因此我們也可以將FutureTask
作為任務,提交給執行緒池執行器。
具體示例如下:
public class Futur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1.建立一個執行緒池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
// 2.初始化一個任務
Callable<String> callable = new Task();
// 3.建立FutureTask物件
FutureTask<String> futureTask = new FutureTask<>(callable);
// 4.提交任務給執行器執行
executor.execute(futureTask);
// 5.獲取任務的執行結果
String result = futureTask.get(3, TimeUnit.SECONDS);
System.out.println("任務執行結果:" + result);
// 6.關閉執行緒池(可選)
executor.shutdown();
}
}
輸出結果同上!
如果想嘗試取消任務的執行,也可以透過如下方式來實現!
boolean isSuccess = futureTask.cancel(true);
System.out.println("任務是否取消成功:" + isSuccess);
除此之外,如果仔細的分析Future
介面的類關係,會發現它的實現類非常的多,FutureTask
只是它的一個基礎實現類而已,部分類關係圖如下!
其它常用實現類簡介:
CompletableFuture
:支援傳入回撥物件,當非同步任務完成或者發生異常時,自動呼叫回撥物件的回撥方法ForkJoinTask
:支援把一個大任務拆成多個小任務,然後並行執行,在多核 CPU 上可以顯著提升程式的執行效率ScheduledFuture
:支援週期性定時的執行任務,其中ScheduledFutureTask
是一個私有類,只能透過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
初始化操作
關於CompletableFuture
、ForkJoinTask
和ScheduledFuture
,我們會在後面的文章中,再次單獨介紹具體的用法。
三、小結
本文主要圍繞Future
介面用法做了一次簡單的知識總結,其中FutureTask
類是Future
介面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實現類,透過它可以獲取非同步任務執行的返回值,通常用於非同步計算帶有返回值的任務。
限於篇幅的原因,本文沒有對FutureTask
做過深入的原理講解,主要圍繞具體用法進行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這篇文章《Java的Future機制詳解》,以便更清晰的瞭解它的實現原理。
如果有描述不對的地方,歡迎留言指出,共同進步!
四、參考
1.https://www.liaoxuefeng.com/wiki/1252599548343744/1306581155184674
2.https://www.cnblogs.com/xrq730/p/4872722.html
3.https://juejin.cn/post/7231074060787908663
4.https://zhuanlan.zhihu.com/p/54459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