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閒來無事,試了一下 Koa,第一次搞感覺還不錯,這個專案比較基礎但還是比較完整了,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專案簡介
以下是專案地址,希望給個 star
,鼓勵一下:
PS: 資料庫我放在了後端專案的 db-daike
目錄下
專案名:《代課》
介紹:大學期間加入了兩個比較大的社團,雖然已經畢業多年(這個夏天剛好一年哈哈),社團的群裡有很多學弟學妹經常發一些幫忙代課的資訊,並且也會附帶一些好處等等...都是這麼過來的,確實比較瞭解有的課程老師就愛點名,三次就掛科(我沒有說《毛概》),好吧扯遠了!大概需求就是這樣的...我寫這個專案的原因就是為了實現這樣一個目的...
效果預覽:
這個就是我們最終做出來的樣子,那麼開始幹正事之前我們還是先捋一捋技術棧吧,說一說都用到了那些東西
技術棧
主要還是分為三大塊:前端(Vue) + 後端(NodeJS - Koa)+ 資料庫(MongoDB)
前端
UI 框架隨便選了一個,對!就是這麼隨意: Vant
css採用 scss
登入頁的logo也是用的一個網站線上製作的,不好意思,網址我給忘了
專案結構(大致)如下:
├── axios // 對 axios進行 二次封裝
│ └── interface // api 檔案目錄
├── src
│ ├── router // 路由配置
│ └── views // 路由頁面
└── vuex // 全域性的狀態
└── views // 按路由模組進行狀態分組
複製程式碼
Tip: 結構中很多部分我省略了,一部分是屬於 vue
全家桶的就沒必要贅述了,另一部分比如請求介面和 Vuex
的模組檔案,之後會有講到
後端
後端採用 NodeJS
,框架採用的是 Koa
其它就是在專案中使用的第三方庫,這裡理列一下吧:
// ...
// 在專案中使用的檔案中,我都有寫這些庫的npm或git地址方便學習
{
"dependencies": {
// 加密使用者密碼(資料庫沒有存明文密碼)
"bcrypt": "^3.0.0",
// 解析前段請求引數
"koa-bodyparser": "^4.2.1",
// 路由
"koa-router": "^7.4.0",
// 解決跨域
"koa2-cors": "^2.0.6",
// 操作 mongoDB 資料庫
"mongoose": "^5.2.7",
// 生成唯一 id
"uuid": "^3.3.2"
}
}
// ...
複製程式碼
後端的專案結構有必要說一些,這個是我參考一些比較規範的專案自己搞的,也是比較隨意了,哈哈(我也是第一次這麼搞):
├── app // 對 axios進行 二次封裝
│ └── controllers // 控制器檔案目錄,用來運算元據庫
│ │ └── ... // 對應操作的表,這裡就省略了
│ ├── middleware// 自定義中介軟體目錄
│ ├── models // 定義的表結構
│ │ └── ... // 對應的表,這裡就省略了
│ └── utils // 工具模組目錄
│ │ └── ... // 工具模組,這裡就省略了
├── rotes // 路由檔案
│ ├── router // 路由配置
│ └── views // 路由頁面
└── vuex // 全域性的狀態
└── views // 按路由模組進行狀態分組
├── app.js // 專案入口檔案
└── config.js // 配置檔案
複製程式碼
資料庫
依稀還得大學的時候學過 SQL,不行了畢業太久忘了,所以這裡使用 MongoDB,也不做過多介紹,也沒啥好說了,安裝好了,增刪改查...剩下的就是提高了!這裡補充一下我用的視覺化工具是 Robo 3T
如果你還不瞭解 MongoDB
的話,我這裡簡單寫了一下如何安裝使用 MongoDB
這裡還是看一下幾張主要的表都長啥樣吧:
const CourseSchema = new Schema({
id: {
type: String,
unique: true,
required: true
},
status: {
type: String
},
publisher: {
type: String,
required: true
},
publisherHeader: {
type: String
},
publisherName: {
type: String
},
studentId: {
type: String
},
schoolId: {
required: true,
type: String
},
school: {
type: String
},
phone: {
type: String
},
publishTime: {
type: String
},
closeTime: {
type: String
},
remark: {
type: String
},
receiver: {
type: String
},
receiverName: {
type: String
},
province: {
type: Number
},
college: {
type: String
},
major: {
type: String
},
courseName: {
type: String
},
courseTime: {
required: true,
type: String
},
courseClass: {
type: String
},
coursePlace: {
required: true,
type: String
},
reward: {
type: Number
},
hasName: {
type: Boolean
},
hasStuId: {
type: Boolean
},
hasPhone: {
type: Boolean
},
hasReward: {
type: Boolean
}
}, { collection: 'courses', versionKey: false});
複製程式碼
Tip: 算了算了,有點佔地方,這裡就看一張表吧,其它的在專案的 models
檔案目錄下有
工具和專案結構我們們都搞完了,就開始寫程式碼吧
打通前後端
咋們這個專案採用前後端分離的方式進行開發,為了開發的順暢進行,我們先除錯一下:前端發個請求,後端接收訊息,並從資料庫中拿到資料響應給前端(我們以post和get方法為例寫兩個介面),get請求獲取資料,post請求插入一條資料;
想一下這裡主要的問題應該就是跨域的問題了!再仔細一想,跨域也不能算什麼問題吧...哈哈(強行有問題)廢話不多說,開始:
- 連線資料庫
啟動一個 Node
服務連線資料庫,後續的操作都是基於資料庫的:
const Koa = require('koa');
// 這裡是一些常量的配置檔案
const config = require('./config');
const mongoose = require('mongoose');
const app = new Koa();
mongoose.connect(config.db, { useNewUrlParser: true }, err => {
if (err) {
console.error('Failed to connect to database');
} else {
console.log('Connecting database successfully');
}
});
app.listen(config.port);
複製程式碼
Tip: 啟動後服務 node app.js
之後看到如圖所示的列印就說明資料庫連線成功了:
- 新建一張表,就叫
example
吧
定義一下表結構,為了演示,我們就定義為只有一個型別為 String
型別的欄位:
在後端專案 models
目錄下新建一個 example.js
檔案來定義表結構;
const mongoose = require('mongoose');
// 這裡的流程官網上有,講的很清楚,每一步是幹什麼的
const Schema = mongoose.Schema;
const exampleSchema = new Schema({
msg: {
type: String,
required: true
},
}, {
collection: 'example', // 這裡是為了避免新建的表會帶上 s 字尾
versionKey: false // 不需要 __v 欄位,預設是加上的
});
module.exports = mongoose.model('example', exampleSchema);
複製程式碼
這裡我們先插入一條資料吧,這裡為了方便,我直接使用前面提到的視覺化工具 Robo 3T
插入一條 'Hello World' 資料:
- 編寫對應
example
表的控制器,用來暴露介面
在 controllers
目錄下新建一個 example_controller.js
:
// 引入剛才定義的表
const Example_col = require('./../models/example');
// get 請求返回所有資料
const getExample = async (ctx, next) => {
const req = ctx.request.body;
const examples = await Example_col.find({}, { _id: 0 });
ctx.status = 200;
ctx.body = {
msg: 'get request!!',
data: {
data: req,
examples,
}
}
}
// post 帶一個 msg 引數,並插入資料庫
const postExample = async (ctx, next) => {
const req = ctx.request.body;
ctx.status = 200;
if (!req.msg || typeof req.msg != 'string') {
ctx.status = 401;
ctx.body = {
msg: 'post request!!',
desc: `parameter error!!msg: ${req.msg}`,
data: req
}
return;
}
const result = await Example_col.create({msg: req.msg});
ctx.body = {
msg: 'post request!!',
desc: 'insert success!',
data: result
}
}
// 暴露出這兩個方法,在路由中使用
module.exports = {
getExample,
postExample
}
複製程式碼
- 編寫對應的路由模組
在 routes/api
目錄下新建一個 example_router.js
檔案,主要的作用就是定義介面的請求路徑和方式:
// 引入路由模組並例項化
const Router = require('koa-router');
const router = new Router();
// 導如對應的控制器
const example_controller = require('./../../app/controllers/example_controller');
// 為控制器的方法定義請求路徑和請求方式
router.get('/example/get', example_controller.getExample);
router.post('/example/post', example_controller.postExample);
module.exports = router;
複製程式碼
- 作為中介軟體在入口檔案中使用
這個概念我們就不多說了,這裡把 Koa 的地址放在這吧
在入口檔案 app.js
中增加兩句話:
const example_router = require('./routes/api/example_router');
app.use(example_router.routes()).use(example_router.allowedMethods());
複製程式碼
重新啟動服務 node app.js
- 前端請求介面
這裡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可以直接看倉庫的程式碼就好了,大致是兩個介面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我前面寫的文章二次封裝axios:
const getExample = params => {
return axios({
url: '/example/get',
method: 'get',
params
})
}
const postExample = data => {
return axios({
url: '/example/post',
method: 'post',
data
})
}
複製程式碼
為了方便展示結果,我直接在 前端的入口檔案 App.vue
的生命週期鉤子中使用:
// ... 此處程式碼省略
mounted() {
this.$http.getExample({name: 'frank'});
}
複製程式碼
啟動前端專案: npm start
哎喲!報錯了,不要慌仔細看看原來是跨域了呀,還記得前面說的強行有問題嗎?我前面有說到在依賴的三方庫裡有一個叫 koa2-cors
,是時候該它上場了,我們在 app.js
中作為中介軟體使用它:
- 後端解決跨域
解決跨域的方式有很多,但這不是我們現在討論的重點,這裡我使用上述的 koa2-cors
,只需要將其作為中介軟體使用就好了,在 app.js
中新增:
const cors = require('koa2-cors');
app.use(cors());
複製程式碼
PS: 這裡要注意一下,js 是單執行緒語言,中介軟體是有執行先後順序的,所以 app.use(cors());
的使用必須在 router
之前,不然就無法解決跨域的問題哦!
好了重新啟動服務:node app.js
examples
這個欄位就是我們剛剛在表裡插入的資料,get
請求成功了,再來使用 post
請求向資料庫裡插入一條資料吧:
我們還是在 App.vue
中寫:
mounted() {
// this.$http.getExample({name: 'frank'});
this.$http.postExample({msg: 'test post request!'});
}
複製程式碼
post
請求也成功了,好了現在來看看資料庫的 example
表:
沒毛病,目前!我們已經成功實現前後端分離,並且已經打通了前後端的互動,後續的開發無非就是依葫蘆畫瓢擴充開發了。
產品詳述
文章開頭我做了一下產品簡介,正式開發之前就需要了解一下到底要做什麼,做成什麼樣!畫個流程圖,或者做個 PRD
什麼的,當然這些對於我來說就算了,全靠 YY,我就大致說一下吧:
上面的預覽圖看得出來大致的結構,我們主要分為五個模組(其實應該不算登入就四個):
登入
登入模組兼註冊,這裡參考一下使用者表(後端專案 models/user.js
檔案),使用者的密碼我單獨寫了一個 password
表,使用者id作為關聯,密碼是經過加密的,未使用明文。使用者註冊的時候不需要詳細資訊,但是釋出課程就需要使用者完善個人資訊了(比如學校總得有吧),比如使用者可以收藏課程,那麼增加一個 collections
欄位(型別為陣列)用來存放課程的 id
代課
代課模組主要就是展示課程的資訊,使用者點選之後可以檢視詳細的資訊,當然部分資訊是釋出者希望讓你看到的才會展示,該模組包括後續的釋出模組,課程模組都依賴於 courses
表,這裡也不多贅述了...
釋出
釋出課程需要使用者完善必要的資訊才能釋出,釋出課程也需要一些課程相關的必要資訊(比如沒有時間地點怎麼上課?),當然為了一些其他的 PY 交易,釋出者可以選擇提供一些額外的資訊或者備註。
課程
課程模組,分為三個 tab,分別為我釋出的、我代課的和我收藏的,點選之後會展示詳細資訊
我的
我的模組,主要就是個人資訊的展示,支援個人資訊的修改,對應的表也就是使用者表
之後就是正式開發了,我也就不重複的講程式碼了,文章的開頭結尾我會放上 git
倉庫的地址,希望大家點個 start
這將是我這個單身狗最大的快樂(題外話扯多了)
基礎資料來源
最大的問題就是資料來源,使用者可以選擇自己的學校(大學),因此需要全國的大學資訊作為資料基礎,全國高校名單 可以在這個網站查到,但是需要自己做一些調整,而且不夠完善,本來打算用爬蟲搞資料下來,但是我在網上看到某位大佬有全國高校的資料,所以...感謝大佬,讓我節約了很多時間!(實在不好意思,我目前不知道是在哪看到的了,不能貼出大佬的地址,再次表示感謝),好了,基礎資料有了剩下就是添磚加瓦,下面還是看一下學校的資料結構(單條資料):
{
"_id" : ObjectId("5b7648965675dd2687a5b680"),
"id" : "3500",
"name" : "四川大學",
"website" : "http://www.scu.edu.cn/",
"provinceId" : 23,
"level" : "本科",
"abbreviation" : "scu",
"city" : "成都市"
}
複製程式碼
此外,還有一些全國城市的資訊,省的資訊等,這些資訊我都和課程、使用者做了關聯方便後續開發的擴充套件,比如可以統計展示一些視覺化圖表等。
總結
專案比較簡單,但是也算是一次比較全的實踐了,所用的框架技術(Vue、Koa、mongodb)等都是目前比較火的,對於初學者還是比較有意義的(本人也是第一次用,這篇文章算是學習筆記了)。
不足之處:在 代課
模組應該區分一下使用者應該預設獲取同校的課程,當然可以加上查詢其它或所有學校的課程,獲取列表應該做分頁,前段最好還是下拉重新整理...諸如此類的問題就不多說了!如果正在看文章的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在此基礎上優化。
此外,後端的日誌,引數等統一處理也沒有做...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
最後總結一下,學習才能進步...
希望你不吝賜教,可以的話給顆 star
鼓勵一下吧:
PS: 資料庫匯出的 json 檔案我放在了後端倉庫的 db-daike
目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