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學習之管道機制

pjmike_pj發表於2018-11-05

原文部落格地址: pjmike的部落格

前言

以下是對 Redis管道機制的一個學習記錄

Pipeline簡介

Redis客戶端執行一條命令:

  • 傳送命令
  • 命令排隊
  • 執行命令
  • 返回結果

其中傳送命令和返回結果可以稱為 Round Trip Time (RTT,往返時間)。在Redis中提供了批量操作命令,例如mget、mset等,有效地節約了RTT。但是大部分命令是不支援批量操作的。

為此Redis提供了一個稱為管道(Pipeline) 的機制將一組Redis命令進行組裝,通過一次 RTT 傳輸給 Redis,再將這些 Redis 命令的執行結果按順序傳遞給客戶端。即使用pipeline執行了n次命令,整個過程就只需要一次 RTT。

對Pipeline進行效能測試

我們使用redis-benchmark 對Pipeline進行效能測試,該工具提供了 -P 的選項,此選項表示使用管道機制處理 n 條Redis請求,預設值為1。測試如下:

# 不使用管道執行get set 100000次請求
[root@iz2zeaf3cg1099kiidi06mz ~]# redis-benchmark -t get,set -q -n 100000
SET: 55710.31 requests per second
GET: 54914.88 requests per second
# 每次pipeline組織的命令個數 為 100
[root@iz2zeaf3cg1099kiidi06mz ~]# redis-benchmark -P 100 -t get,set -q -n 100000
SET: 1020408.19 requests per second
GET: 1176470.62 requests per second
# 每次pipeline組織的命令個數 為 10000
[root@iz2zeaf3cg1099kiidi06mz ~]# redis-benchmark -P 10000 -t get,set -q -n 100000
SET: 321543.41 requests per second
GET: 241545.89 requests per second
複製程式碼

從上面測試可以看出,使用pipeline的情況下 Redis 每秒處理的請求數遠大於 不使用 pipeline的情況。

當然每次pipeline組織的命令個數不能沒有節制,否則一次組裝Pipeline資料量過大,一方面會增加 客戶端等待時間,另一方面會造成一定的網路阻塞。

從上面的測試中也可以看出,如果一次pipeline組織的命令個數為 10000,但是它對應的QPS 卻小於 一次pipeline命令個數為 100的。所以每次組織 Pipeline的命令個數不是越多越好,可以將一次包含大量命令的 Pipeline 拆分為 多個較小的 Pipeline 來完成。

Pipeline關於RTT的說明

在官網上有一段這樣的描述:

redis-pipeline

大致意思就是 :

Pipeline管道機制不單單是為了減少RTT的一種方式,它實際上大大提高了Redis的QPS。原因是,在沒有使用管道機制的情況下,從訪問資料結構和產生回覆的角度來看,為每個命令提供服務是非常便宜的。但是從底層套接字的角度來看,這是非常昂貴的,這涉及read()和write()系統呼叫,從使用者態切換到核心態,這種上下文切換開銷是巨大。而使用Pipeline的情況下,通常使用單個read()系統呼叫讀取許多命令,然後使用單個write()系統呼叫傳遞多個回覆,這樣就提高了QPS

批量命令與Pipeline對比

  • 批量命令是原子的,Pipeline 是非原子的
  • 批量命令是一個命令多個 key,Pipeline支援多個命令
  • 批量命令是 Redis服務端實現的,而Pipeline需要服務端和客戶端共同實現

使用jedis執行 pipeline

public class JedisUtils {
    private static final JedisUtils jedisutils = new JedisUtils();

    public static JedisUtils getInstance() {
        return jedisutils;
    }

    public JedisPool getPool(String ip, Integer port) {
        JedisPoolConfig jedisPoolConfig = new JedisPoolConfig();
        jedisPoolConfig.setMaxIdle(RedisConfig.MAX_IDLE);
        jedisPoolConfig.setMaxTotal(RedisConfig.MAX_ACTIVE);
        jedisPoolConfig.setMaxWaitMillis(RedisConfig.MAX_WAIT);
        jedisPoolConfig.setTestOnBorrow(true);
        jedisPoolConfig.setTestOnReturn(true);
        JedisPool pool = new JedisPool(jedisPoolConfig, ip, port,RedisConfig.TIMEOUT,RedisConfig.PASSWORD);
        return pool;
    }

    public Jedis getJedis(String ip, Integer port) {
        Jedis jedis = null;
        int count = 0;
        while (jedis == null && count < RedisConfig.RETRY_NUM) {
            try {
                jedis = getInstance().getPool(ip, port).getResource();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get redis failed");
            }
            count++;
        }
        return jedis;
    }

    public void closeJedis(Jedis jedis) {
        if (jedis != null) {
            jedis.close();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Jedis jedis = JedisUtils.getInstance().getJedis("127.0.0.1", 6379);
        Pipeline pipeline = jedis.pipelined();
        pipeline.set("hello", "world");
        pipeline.incr("counter");
        System.out.println("還沒執行命令");
        Thread.sleep(100000);
        System.out.println("這裡才開始執行");
        pipeline.sync();
    }
}

複製程式碼

在睡眠100s的時候檢視 Redis,可以看到此時在pipeline中的命令並沒有執行,命令都被放在一個佇列中等待執行:

127.0.0.1:6379> get hello
(nil)
127.0.0.1:6379> get counter
(nil)

複製程式碼

睡眠結束後,使用 pipeline.sync()完成此次pipeline物件的呼叫。

127.0.0.1:6379> get hello
"world"
127.0.0.1:6379> get counter
"1"
複製程式碼

必須要執行pipeline.sync() 才能最終執行命令,當然可以使用 pipeline.syncANdReturnAll回撥機制將pipeline響應命令進行返回。

參考資料 & 鳴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