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討論Python的for…else和while…else語法,這是Python中最不常用、最為誤解的語法特性之一。
Python中的for、while迴圈都有一個可選的else分支(類似if語句和try語句那樣),在迴圈迭代正常完成之後執行。換句話說,如果我們不是以除正常方式以外的其他任意方式退出迴圈,那麼else分支將被執行。也就是在迴圈體內沒有break語句、沒有return語句,或者沒有異常出現。考慮一個簡單的(無用的)例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 for i in range(5): ... print(i) ... else: ... print('Iterated over everything :)') ... 0 1 2 3 4 Iterated over everything :) |
上面的程式碼中,我們在range(5)上迭代並列印每個數字。因為我們讓迴圈正常完成,所以else分支也被執行,並列印出Iterated over everything :) 。相反,如果我們用break語句終止迴圈,那麼else分支將不會執行:
1 2 3 4 5 6 7 8 9 |
>>> for i in range(5): ... if i == 2: ... break ... print(i) ... else: ... print('Iterated over everything :)') ... 0 1 |
注意,儘管迴圈所迭代的序列是空的,else分支依然會被執行,畢竟迴圈仍然是正常完成的。
1 2 3 4 5 6 |
>>> for i in []: ... print(i) ... else: ... print('Still iterated over everything (i.e. nothing)') ... Still iterated over everything (i.e. nothing) |
同樣不要忘記,以上所有也適應於while…els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 i = 0 >>> while i <= 5: ... i += 1 ... print i ... else: ... print 'Yep' ... 1 2 3 4 5 Yep |
但是,為什麼呢!?
else語句在迴圈中的一個常見使用案例是實現迴圈查詢。假說你在查詢一個滿足特定條件的專案(item),同時需要進行附加處理,或者在未發現可接受的值時生成一個錯誤:
1 2 3 4 5 |
for x in data: if meets_condition(x): break else: # raise error or do additional processing |
沒有else語句的話,你需要設定一個標誌,然後在後面對其檢測,以此確定是否存在滿足條件的值。
1 2 3 4 5 6 7 |
condition_is_met = False for x in data: if meets_condition(x): condition_is_met = True if not condition_is_met: # raise error or do additional processing |
這不是一個真正重要的東西,而在許多其他語言中你必須要如此做。但是類似Python的許多其他特性,else語句可以生成更加優雅的Python風格的(Pythonic)程式碼。毫無疑問,上面的例子中,使用else語句使得程式碼更加The Zen of Python友好:
這並不是說你不得不在迴圈中使用else語句,你總是可以使用標誌等等。但是else語句常常可以使程式碼更加優雅、更具可讀性。你可能認為這樣Pythonic,而且使意圖更加清楚(嗨!),然而其他人可能認為這樣有迷惑性,而且冗餘!個人來說,我堅持在迴圈中使用else語句,除非存在另一個更具可讀性的方法(我想,對我來說,程式碼的可讀性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