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Force的最新報告顯示,OLED作為下一代數字顯示器,不僅佔領了智慧手機市場,也開始涉足其他應用領域。有機OLED材料是產業供應鏈的核心,佔智慧手機皮膚製造成本的23%。不斷提高的滲透率使得 2022 年 OLED 材料的全球價值預計達到 22.3 億美元,同比增長 30%。 由於製造商的支援,預計到 2025 年產值將達到 30 億美元。

OLED 生產始於從原始單體合成中間體。 然後,將中間體加工成前驅體,最終昇華提純成OLED終端材料。 當原料單體被化學合成為中間體時,毛利率約為 10-20%。這些材料昇華後的純度預計非常高,這意味著技術壁壘也非常高,毛利率高達 60-70%。

除了兩個電極外,OLED元件的結構由有機發光材料組成,包括主體(發光層)、客體材料(摻雜劑)和功能層(具有電子或空穴傳輸特性)。

除了Tokuyama, Idemitsu Kosan、LG等老牌廠商外,中國廠商也開始進入市場供應功能層,如Laite的Red Prime。 三星和 UDC 計劃在 2024 年將藍色磷光材料商業化,以解決藍色 OLED 的壽命問題。 許多新技術,例如韓國材料製造商 Lordin 的專利零半徑分子內能量轉移(ZRIET)依賴於主要主體和摻雜劑之間的能量轉移效率,這高度依賴於它們之間的距離。當該距離接近零時,分子的量子效率根本不會受到影響。

TrendForce認為,下一階段的移動終端產品將從摺疊式智慧手機向智慧穿戴、IT、汽車等方向發展,對OLED元器件提出更嚴苛的要求。得益於品牌背書,皮膚廠商佈局日趨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