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圖書推薦《單元測試:原則、模式和實踐》與要點解析

PetterLiu發表於2024-10-18

clipboard

一.單元測試歷史背景

單元測試在軟體開發中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但直到21世紀初,它才成為軟體開發過程中的一個標準實踐。隨著敏捷開發方法的興起,單元測試變得更加重要,因為它支援快速迭代和持續整合。Vladimir Khorikov的書《單元測試:原則、模式和實踐Unit Testing: Principles, Patterns and Practices》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出版,旨在提升開發人員對單元測試的理解和實踐。

二.與當前軟體開發趨勢的關係

當前軟體開發的趨勢包括AI engineer、微服務架構、DevOps實踐、持續整合和持續部署(CI/CD),以及對軟體質量的日益關注。這本書與這些趨勢緊密相連,因為它提供了建立可維護和可擴充套件專案的指導,這是現代軟體開發中至關重要的。書中強調了單元測試在確保程式碼質量、防止迴歸以及促進專案可持續性方面的作用。

主要主題:

  1. 單元測試的目標:Khorikov定義了單元測試的目標,即確保軟體專案的可持續增長。他強調了測試作為防止軟體熵增和維護專案健康的工具的重要性。
  2. 單元測試的定義和實踐:書中探討了單元測試的定義,並討論了測試的不同“學派”,包括經典學派和倫敦學派,它們在處理依賴和隔離方面有不同的方法。
  3. 測試的四個支柱:Khorikov提出了好的單元測試的四個支柱:防止迴歸、抵抗重構、快速反饋和可維護性
  4. 重構和測試:書中提供了關於如何隨著生產程式碼的演進而重構測試的指導。
  5. 整合測試:Khorikov還討論了整合測試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模擬物件和測試資料庫。
  6. 測試的反模式:書中識別並避免了常見的測試反模式,這些模式可能會導致測試變得脆弱和難以維護。

對軟體專案的影響: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視角,幫助開發人員理解單元測試在現代軟體開發中的作用。它不僅涵蓋了技術細節,還提供了關於如何將測試整合到開發生命週期中的指導。透過遵循書中的原則和實踐,團隊可以建立出更健壯、更易於維護的軟體專案。

三.書籍摘要

主要論點:

  1. 單元測試的價值: 霍里科夫強調,精心編寫的單元測試對可持續軟體開發至關重要。它們有助於確保程式碼按預期行為,並可以防止引入新的錯誤
  2. 單元測試的原則: 書中概述了幾個有效單元測試的關鍵原則,包括重視行為而非實現細節的重要性,使用測試驅動開發,以及保持測試的可維護性
  3. 模式和實踐: 霍里科夫介紹了可以用於提高單元測試質量的各種模式和實踐。這包括隔離被測試程式碼的策略,有效使用模擬物件,以及組織測試程式碼的方法
  4. 程式碼分類: 書中引入了一種“程式碼分類”方法,幫助開發人員決定應該在單元測試中包含哪些內容,重點關注複雜或對業務邏輯至關重要的高價值程式碼
  5. 測試驅動開發(TDD): 霍里科夫討論了TDD作為一種實踐,它可以帶來更好的設計和更健壯的測試

關鍵發現:

  1. 與專案成功的相關性擁有有效單元測試的專案往往在成功指標上更高,例如在GitHub等平臺上擁有更多的貢獻者、星標和分支。
  2. 深度學習專案的測試挑戰: 書中的實證研究發現,許多深度學習專案缺乏單元測試,這可能導致未檢測到的錯誤並降低可靠性。
  3. 隔離的重要性: 書中發現,隔離被測試程式碼對於建立有效的單元測試至關重要。這涉及使用模擬技術來模擬依賴關係。
  4. 濫用模擬物件: 霍里科夫指出,應該謹慎使用模擬物件,並且僅用於驗證互動,而不是模擬複雜行為

對軟體專案的啟示

  1. 質量保證: 實施霍里科夫書中的原則和實踐可以提高程式碼質量並使軟體專案更可靠
  2. 開發人員生產力有效的單元測試可以增加開發人員的生產力減少除錯所花費的時間,並提高重構的安全性。
  3. 可持續增長: 單元測試有助於軟體專案的可持續增長,使其更容易新增新功能並維護現有程式碼
  4. 風險降低: 透過及早捕獲錯誤並降低引入新錯誤的可能性,單元測試有助於降低專案風險
  5. 教育價值: 這本書是開發人員的教育資源,用於提高他們對單元測試的理解,並學習如何編寫更有效的測試。

主要主題包括:

  1. 單元測試的重要性:Khorikov強調單元測試對於提升程式碼質量、降低維護成本、提高開發效率以及最佳化專案管理的重要性。
  2. 測試原則:書中提出了單元測試應遵循的原則,如測試應與開發週期整合、只針對程式碼中最重要的部分、以最小的維護成本提供最大的價值等。
  3. 測試模式和實踐:介紹了不同的單元測試模式和最佳實踐,包括如何設計和編寫有效的測試、如何重構測試套件以及如何與生產程式碼一起演進。
  4. 測試與程式碼架構的關係:Khorikov指出單元測試與程式碼架構息息相關,寫不出好的單元測試可能是因為程式碼架構設計不佳。為了寫出好的單元測試,需要不斷最佳化程式碼架構
  5. 測試驅動開發(TDD):討論了TDD如何幫助開發者在編碼前就思考程式碼的設計和可測試性。
  6. 測試的可維護性:強調了單元測試自身也需要易於維護,提出了評判單元測試好壞的標準,包括避免漏報、避免誤報、快速反饋和高可維護性。

四.與當前IT行業趨勢的關係

  1. AI和機器學習的應用:隨著AI技術的發展,單元測試可以利用智慧演算法最佳化測試用例的生成和執行,提高測試的效率和準確性。
  2. 持續整合和持續部署(CI/CD):單元測試與CI/CD流程緊密結合,透過自動化測試來快速發現和修復問題,縮短反饋迴圈,提高開發效率。
  3. 自動化測試的普及:自動化測試工具的完善使得單元測試更加普及,覆蓋更多的測試場景。
  4. 效能和安全測試的重視:隨著系統複雜度的提升,效能和安全測試變得越來越重要,單元測試需要與這些測試型別相結合,確保軟體的整體質量。
  5. 無程式碼/低程式碼測試工具的興起:這些工具簡化了測試過程,使得非技術人員也能設計和執行測試用例,提高了測試的民主化和效率。
  6. 車載物聯網測試: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車載軟體系統的測試也成為單元測試的一個重要分支。

五.優勢與劣勢

《單元測試:原則、模式和實踐》這本書的研究方法時,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優勢:

  1. 實踐與理論結合:Vladimir Khorikov 在書中不僅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指導,還強調了理論知識的重要性,這有助於讀者理解為何要這麼做,而不僅僅是怎麼做。他從第一原則出發,逐步構建其論點,這種方法有助於讀者從底層邏輯上理解單元測試。
  2. 案例研究:透過實際的程式碼示例,Khorikov 展示瞭如何識別和重構低價值的單元測試,這種基於案例的方法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
  3. 全面性:這本書不僅討論了單元測試的原則和模式,還涵蓋了反模式,幫助讀者識別和避免常見的陷阱。

劣勢:

  1. 可能的偏差: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軟體工程師和微軟MVP,Khorikov 的觀點可能會受到他個人經驗和背景的影響,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方法的多樣性。
  2. 語言限制:雖然書中的C#示例可以應用於任何語言,但對於非C#開發人員來說,可能需要額外的 effort 來理解這些示例。

對結論的影響:

  1. 實用性強:書中提供的原則和模式可以直接應用於實際專案中,這增加了其結論的實用性和可信度。
  2. 易於理解:透過逐步構建論點和提供清晰的示例,Khorikov 使得即使是複雜的單元測試概念也易於理解,這有助於讀者接受和應用書中的結論。
  3. 持續改進:書中強調了測試和程式碼維護的重要性,鼓勵讀者持續改進他們的測試套件,這種動態的方法有助於確保軟體專案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

六.關鍵引述

在《單元測試:原則、模式和實踐》一書中,Vladimir Khorikov提出了一些關鍵論點,這些論點不僅總結了單元測試的主要思想,也反映了當前軟體開發中的最佳實踐。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引用及其意義:

  1. “單元測試的目標是保證軟體專案的可持續發展,在長期開發之後,依然可以持續演進。” 這句話強調了單元測試的核心價值,即確保隨著專案的發展,程式碼依然能夠健康地演進和維護。
  2. 可測試性是優良設計的一個方面。難以測試往往是高耦合的體現,但是易於測試的設計也未必是一個好的設計。” 這句話揭示了程式碼設計和測試之間的複雜關係,表明了單元測試不僅是測試程式碼的一種方法,也是評估和改進程式碼設計的一種手段。
  3. 一個成功的測試集應當融入到開發流程當中,在程式碼修改的過程中經常執行。” 這句話突出了測試應當是開發週期的一部分,頻繁執行測試有助於快速發現和修復錯誤。
  4. 單元測試應該專注在程式碼中最重要的部分,大部分情況下,最重要的部分是包含業務邏輯的部分,也就是領域模型。” 這句話強調了測試應該集中在對專案最有價值的程式碼上,通常是那些包含核心業務邏輯的程式碼。
  5. 單元測試是任何由開發人員編寫的測試,由編寫被測程式碼的相同人員編寫。” 這句話定義了單元測試,並強調了開發人員在建立和維護測試中的重要作用。
  6. 單元測試的四個支柱是:防止迴歸、抵抗重構、快速反饋和可維護性。” 這句話概述了優秀單元測試的四個關鍵屬性,這些屬性是構建有效測試策略的基礎。
  7. 程式碼覆蓋率是一個非常流行的指標,因為它可能是唯一可以自動應用的關於單元測試的指標。” 這句話討論了程式碼覆蓋率的價值和侷限性,指出雖然它是一個有用的度量,但不應過分依賴它來評估測試的質量。
  8. “單元測試的不良實踐之一是測試私有方法和私有狀態。” 這句話警告了單元測試中的一個常見誤區,即測試不應關注那些對外部使用者不可見的內部實現細節。

七.實際應用

單元測試的重要性: Khorikov強調單元測試是軟體開發中的基礎實踐,它透過獨立測試軟體的各個元件來驗證每部分的功能正確性。這有助於在軟體測試生命週期的早期階段發現錯誤,使得在後續階段識別問題變得更加困難之前就能解決問題。

現實世界中的應用: 在現實世界的軟體開發中,單元測試可以在產品開發階段進行,有助於開發者在早期發現並修復錯誤。例如,當開發一個電子商務平臺時,針對結賬流程的單元測試可以確保計算稅款和運輸成本的函式在不同條件下都能正確執行。

測試驅動開發(TDD): Khorikov討論了TDD的概念,即先編寫測試再編寫程式碼的方法。這有助於確保程式碼設計得當,易於測試,並且從一開始就符合要求。例如,在開發一個新功能時,如使用者註冊,開發者首先編寫測試用例,然後編寫程式碼以滿足這些測試,從而確保新功能按預期工作。

測試的維護性: 書中提到單元測試需要像生產程式碼一樣進行維護。隨著專案的發展,測試也需要更新以反映新的業務邏輯或重構的程式碼。例如,在重構一個遺留程式碼庫時,維護單元測試可以確保重構後的程式碼仍然按預期工作。

整合測試: Khorikov還討論了單元測試與整合測試的關係,其中單元測試關注個別元件,而整合測試關注元件之間的互動。例如,在開發一個微服務架構的系統時,一旦單個服務透過單元測試,它們就可以在整合測試中一起測試,以確保它們能夠正確地相互通訊。

持續整合/持續部署(CI/CD): 書中的理念可以與CI/CD流程緊密結合,自動化的單元測試可以在程式碼提交時自動執行,快速發現問題,從而實現快速反饋和持續改進。例如,在CI/CD管道中,每當開發者將程式碼合併到主分支時,單元測試就會執行,確保新提交的程式碼不會破壞現有的功能

程式碼覆蓋率: Khorikov指出程式碼覆蓋率是衡量單元測試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但它不應該成為唯一的指標。高覆蓋率並不總是意味著高質量的測試。例如,一個專案可能具有100%的程式碼覆蓋率,但如果測試沒有覆蓋到所有的業務場景,那麼它們可能仍然不夠充分。

八.對軟體工程和軟體交付的未來做出了一些預測和暗示

  1. 單元測試作為軟體可持續性增長的驅動力:Khorikov認為單元測試的主要目標是支援軟體專案的可持續增長。隨著專案規模的擴大,潛在的錯誤數量也在增加。單元測試作為一道安全網,確保引入新功能時,舊功能不會受到影響,從而避免引入新的錯誤。
  2. 測試驅動開發(TDD)的持續影響:Khorikov討論了TDD,並指出測試能力是良好程式碼設計的負面指標,但不是正面指標。如果程式碼難以測試,這通常是程式碼結構有問題的跡象。然而,即使程式碼可以被測試覆蓋,也不能保證程式碼本身的結構是合理的。
  3. 測試的四個支柱:Khorikov提出了單元測試的四個支柱:防止錯誤、重構的彈性、快速反饋和可維護性。這四個支柱是評估單元測試好壞的標準。
  4. 對測試用例的精益思考:他強調不應僅僅為了測試而編寫測試,而應該追求以最小的維護成本獲得最大的測試價值。這暗示了未來軟體工程中對測試用例的精益思考。
  5. 測試與程式碼耦合的問題:Khorikov指出,常見的反模式是測試私有方法和私有狀態,這會導致測試變得脆弱。這表明未來軟體工程中,測試與程式碼的耦合問題將受到更多關注。
  6. 整合測試與單元測試的結合:書中也討論了整合測試,強調了它在驗證系統整體行為方面的重要性。這表明未來軟體交付過程中,整合測試和單元測試的結合將更加緊密。
  7. 自動化測試的重要性:Khorikov提到了安全地自動化測試過程的重要性,這可以節省時間和金錢。這預示著未來軟體工程中自動化測試將變得更加重要。
  8. 測試的持續整合:書中提到單元測試應該與開發週期整合,這與持續整合/持續部署(CI/CD)的趨勢相吻合,表明在未來的軟體開發中,測試將更加緊密地與開發和部署流程結合。

九.程式碼分類四象限

這個四象限模型根據兩個維度對程式碼進行分類:

  1. 複雜性:程式碼的決策點數量,例如使用迴圈複雜度來衡量。
  2. 領域重要性:程式碼對專案問題域的重要性。

根據這兩個維度,程式碼被分為四類:

  1. 域模型:這部分程式碼通常包含業務邏輯,對專案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並且可能是複雜的。對這部分程式碼進行單元測試將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
  2. 演算法:這些程式碼可能很複雜,但對業務邏輯不那麼重要。例如,一些通用的資料處理或者數學計算。
  3. 控制器:這些程式碼通常不復雜,但它們在業務邏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常負責協調工作流。
  4. 瑣碎程式碼:這部分程式碼既簡單又對業務邏輯不重要,例如引數較少的建構函式、一行屬性等。

Khorikov強調,不是所有的程式碼都需要同樣程度的測試。針對不同象限的程式碼,應該採取不同的測試策略。例如,域模型和演算法可能是單元測試的重點,而瑣碎程式碼可能不需要詳細的測試。這種分類方法有助於團隊優先考慮測試資源,並確保對軟體專案最有價值的部分得到了充分的測試。

十.測試與領域程式碼分層

測試與領域程式碼分層 主要是指在軟體開發過程中,將測試程式碼與業務邏輯程式碼(領域程式碼)進行分層,以確保測試的獨立性和業務邏輯的清晰性。這種分層的做法有助於:

  1. 提高程式碼的可維護性:透過分層,測試程式碼不會與業務邏輯程式碼緊密耦合,當業務邏輯發生變化時,測試程式碼可以更容易地進行相應的調整。
  2. 增強測試的靈活性:分層後,測試可以更加靈活地模擬和驗證各種業務場景,而不需要對業務邏輯程式碼本身進行修改。
  3. 促進持續整合和持續部署(CI/CD):分層的架構使得自動化測試可以無縫地整合到CI/CD流程中,加快了軟體交付的速度。
  4. 提升軟體質量:良好的測試分層可以確保軟體在迭代過程中,各個部分都經過了充分的測試,提高了軟體的整體質量。
  5. 支援敏捷開發:在敏捷開發中,需求經常變化,分層的測試策略可以快速響應需求變化,及時調整測試用例,保證測試的覆蓋率和有效性。

Khorikov的這一理念強調了測試不僅僅是在開發週期的最後階段進行,而是應該貫穿於整個軟體開發生命週期,與業務邏輯程式碼同等重要。透過這種方式,可以更早地發現潛在的問題,減少後期修復的難度和成本。在實際應用中,這意味著開發者需要在設計軟體架構時就考慮到測試的分層,確保每一層都能夠獨立地進行測試,從而實現高效的軟體交付和高質量的軟體產品。

十一.寫不出好的單元測試,可能是因為程式碼架構設計不佳

在軟體開發的世界裡,單元測試一直被視為保證程式碼質量的基石。然而,你是否曾面臨這樣的困境:儘管你努力編寫測試,它們卻總是脆弱、難以維護,甚至無法覆蓋到關鍵的業務邏輯?這可能是因為你的程式碼架構設計不夠合理。

程式碼架構與單元測試:密不可分的夥伴

在Vladimir Khorikov的《單元測試:原則、模式和實踐》一書中,作者深刻地指出:“寫不出好的單元測試可能是因為程式碼架構設計不佳”。這句話揭示了程式碼架構與單元測試之間的內在聯絡。

什麼是好的程式碼架構?

好的程式碼架構應該是模組化的、解耦的,易於理解和維護。它能夠讓你的程式碼保持清晰和靈活,這樣當需求變化時,你可以輕鬆地修改程式碼而不必擔心引入新的錯誤。

為什麼架構會影響單元測試?
  1. 解耦合:好的架構意味著元件之間的依賴關係被最小化。這使得單元測試可以輕鬆地針對單個元件進行,而不需要擔心其他部分的干擾。

  2. 單一職責原則:每個模組只負責一項任務,這使得單元測試可以明確地針對特定的行為進行驗證。

  3. 可測試性:良好的架構設計會考慮測試的便利性,比如透過提供介面和抽象類來簡化測試替身的建立。

如何改善程式碼架構以支援單元測試?
  1. 重構程式碼:如果你的程式碼緊密耦合,考慮使用設計模式如策略模式或觀察者模式來解耦合。

  2. 應用SOLID原則:SOLID原則是物件導向設計的核心,遵循這些原則可以使你的程式碼更加靈活和可維護。

  3. 引入測試驅動開發(TDD):TDD方法可以讓你先編寫測試,再編寫程式碼。這種方法可以自然地引導你設計出易於測試的程式碼。

  4. 持續重構:不要停止重構。隨著專案的發展,不斷審視和改進你的程式碼架構。

單元測試不是孤立的,它們是你程式碼架構的直接反映。投資於良好的程式碼架構設計,不僅可以提高程式碼質量,還可以讓你的單元測試更加強大和有用。記住,好的測試是好的架構的自然延伸。


延伸篇

一.AI技術與單元測試

在AI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單元測試作為軟體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正經歷著一場革命性的變革。AI技術的應用,使得單元測試的生成和執行變得更加智慧化、自動化,從而大幅提升了測試的效率和準確性。以下是一些實際應用場景的例子:

  1. 自動化測試用例生成:利用AI技術,可以根據程式碼的功能和邏輯自動生成測試用例。例如,TestPilot工具透過分析JavaScript和TypeScript程式碼,自動生成單元測試程式碼,無需額外的訓練資料或強化學習過程。這種自動化的測試用例生成,不僅減少了人工編寫測試用例的工作量,而且提高了測試的覆蓋率和質量。

  2. 智慧測試執行: AI可以最佳化測試用例的執行過程。透過智慧演算法,AI能夠理解測試用例的預期結果,並在測試執行失敗時提供反饋,自動調整測試策略。例如,在自動化測試中,AI可以根據測試結果不斷學習和調整,以適應軟體的變化,確保測試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3. 缺陷預測與風險評估:透過分析歷史資料和程式碼庫,AI模型可以預測軟體中潛在的缺陷和風險。這種預測能力有助於提前識別和修復問題,減少軟體釋出後的風險。

  4. 持續整合/持續部署(CI/CD)流程的最佳化: AI技術可以與CI/CD流程深度整合,實現測試自動化。在程式碼提交時,AI驅動的測試工具可以自動執行單元測試,快速發現並修復問題,從而加快軟體交付的速度。

  5. 智慧測試報告: AI技術還可以將複雜的測試結果轉化為易於理解的自然語言報告,幫助團隊成員快速瞭解測試狀態和問題所在,提升溝通效率。

  6. 大模型在單元測試中的應用:位元組跳動智慧服務團隊已經開始在實際業務中使用大模型生成單元測試,透過任務微調和強化學習等技術提升語言模型的單元測試生成語法正確率和分支覆蓋率。

  7. 深度學習中的單元測試:在深度學習領域,單元測試對於確保模型的質量和效能至關重要。透過設計有效的測試用例和衡量演算法效能,可以捕捉到演算法中的細微錯誤或缺陷,提高模型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8. 智慧測試用例最佳化: AI技術可以根據測試執行的結果,自動最佳化測試用例。例如,華南理工大學單元測試演算法平臺透過智慧演算法研究中心提供的技術支援,提升了軟體單元測試的可靠性和效率。

這些實際應用場景展示了AI技術在單元測試領域的潛力和價值,預示著未來軟體測試將更加智慧化、自動化。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可以期待AI在軟體測試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測試反模式

一些書中識別並避免的常見測試反模式:

  1. 過度依賴外部資源:在單元測試中直接運算元據庫、檔案系統或進行網路請求等外部資源,會導致測試的不穩定性和不可重複性。

  2. 忽略邊界條件:只測試正常情況而忽略邊界條件(如最大值、最小值、空值等),可能導致程式碼的覆蓋不夠全面,無法捕獲潛在的邊界問題。

  3. 缺乏測試覆蓋率:測試覆蓋率低意味著有一部分程式碼沒有被測試覆蓋到,存在潛在的問題。

  4. 測試內部實現:編寫測試用例時關注元件的內部實現而非外部行為,增加了維護成本,因為內部實現變化時需要更新測試。

  5. 快樂路徑測試:只測試最常見的預期情況,而忽略了意外情況和異常路徑。

  6. 錯誤的測試:使用錯誤型別的測試,如將單元測試用於整合測試的場景。

  7. 硬編碼:在測試程式碼中硬編碼值,而不是使用配置檔案或環境變數,導致測試不夠靈活。

  8. 複製貼上程式設計:複製貼上程式碼來複用,而不是透過抽象或複用機制,導致程式碼冗餘和難以維護。

  9. 過早最佳化:在充分理解問題之前過早地進行最佳化,可能導致程式碼複雜度增加。

  10. 無用的(幽靈)類:建立沒有實際責任的類,增加了測試和維護的複雜度。

為了避免這些反模式,應該編寫獨立的、可重複的單元測試,關注程式碼的行為而非實現,確保測試覆蓋率,並使用適當的設計模式和原則來提高程式碼的可測試性。透過避免這些常見的陷阱,可以提高單元測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確保程式碼質量和穩定性。

三.華南理工大學單元測試演算法平臺

華南理工大學單元測試演算法平臺是一個為演算法設計人員提供的高效、準確的單元測試方案,它能夠基於路徑覆蓋單元測試的演算法評估工具,幫助使用者快速、清晰地瞭解被測演算法的效能,並生成實時的測試報告。該平臺透過智慧演算法研究中心提供的技術支援,實現了以下關鍵技術:

  1. “測試用例-路徑”關係矩陣搜尋策略:針對霧計算場景下的路徑覆蓋測試用例生成問題,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搜尋策略,透過定向搜尋由目標路徑相關維度組成的決策子集,解決了iFogSim霧計算案例的路徑覆蓋測試用例生成問題 。

  2. 基於隨機啟發式演算法的動態多點搜尋策略SA-SS:針對廣泛應用的NLP工具包CoreNLP進行單元測試,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動態多點搜尋策略,透過定向搜尋由路徑相關維度搜尋順序最優值構成的決策子集,實現了CoreNLP程式的單元測試路徑覆蓋測試用例的自動生成 。

  3. 流形啟發式最佳化演算法:受流形學習思想的啟發,研究人員採用流形啟發式最佳化演算法,透過在預設的子空間內搜尋的同時更新有效決策子集,指導演算法在有效決策子集上定向搜尋,從而高效地自動生成路徑覆蓋的測試用例 。

這些技術支援不僅提升了軟體單元測試的可靠性和效率,還為演算法最佳化提供了有力的輔助,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該平臺的核心技術已取得多項國家專利和國際專利授權,並獲得了2023年國家發明專利優秀獎。

四.位元組跳動大模型生成單元測試

位元組跳動智慧服務團隊在實際業務中使用大模型生成單元測試的主要技術和應用原理如下:

  1. 大模型基座:團隊主要基於Bloom、Starcoder等開源模型進行測試和微調,選擇了基於Bloom 70億引數模型進行落地 。

  2. 任務微調:透過任務微調技術,讓大模型專注於單元測試生成,從而提升語言模型的單元測試生成語法正確率和分支覆蓋率 。

  3. 強化學習:引入以編譯器、靜態分析結果作為獎勵的強化學習,進一步緩解模型幻覺的問題,提升生成測試的準確性 。

  4. 多語言支援:透過大模型生成單元測試,可以低成本地將單元測試覆蓋到多種程式語言,如Java、Swift、Go等 。

  5. 實際效果:在實際專案中,大模型單元測試生成分支覆蓋率達到56%,在抖音的Android、iOS雙端落地,問題有效性達到80%,修復率達到65% 。

  6. 推理時延最佳化:位元組跳動的模型在低端顯示卡上的推理時延只有ChatGPT的25%,這表明模型在實際應用中的效率較高 。

  7. 資料安全:在處理資料時,位元組跳動採用了全方位的大模型安全架構,確保模型訓練和使用者的資料安全 。

  8. 研發效能:大模型的應用可以降低開發者編寫重複性程式碼的工作量,提高研發效率,但同時也要求開發者具備辨識模型生成程式碼正確性的能力 。

  9. 系統工程:大模型的應用落地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團隊的協作和技術支援 。

  10. 未來趨勢:大模型的不斷髮展和進化,預計將對研發工作流產生更深遠的影響,可能成為開發者的“強化外骨骼”或最佳搭檔 。

透過這些技術和應用,位元組跳動智慧服務團隊在單元測試領域實現了創新和突破,提升了軟體測試的質量和效率。


結論

《單元測試:原則、模式和實踐Unit Testing: Principles, Patterns and Practices》為單元測試領域提供了寶貴的資源,適合初學者和經驗豐富的開發人員。它不僅有助於提升個人技能,還有助於提升整個團隊的測試文化和實踐。隨著軟體開發行業的不斷髮展,這本書的原則和模式將繼續指導開發人員建立更高質量的軟體。



今天先到這兒,希望對雲原生,技術領導力, 企業管理,系統架構設計與評估,團隊管理, 專案管理, 產品管理,資訊保安,團隊建設 有參考作用 ,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構建創業公司突擊小團隊
國際化環境下系統架構演化
微服務架構設計
影片直播平臺的系統架構演化
微服務與Docker介紹
Docker與CI持續整合/CD
網際網路電商購物車架構演變案例
網際網路業務場景下訊息佇列架構
網際網路高效研發團隊管理演進之一
訊息系統架構設計演進
網際網路電商搜尋架構演化之一
企業資訊化與軟體工程的迷思
企業專案化管理介紹
軟體專案成功之要素
人際溝通風格介紹一
精益IT組織與分享式領導
學習型組織與企業
企業創新文化與等級觀念
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
初創公司人才招聘與管理
人才公司環境與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團隊文化與知識共享
高效能的團隊建設
專案管理溝通計劃
構建高效的研發與自動化運維
某大型電商雲平臺實踐
網際網路資料庫架構設計思路
IT基礎架構規劃方案一(網路系統規劃)
餐飲行業解決方案之客戶分析流程
餐飲行業解決方案之採購戰略制定與實施流程
餐飲行業解決方案之業務設計流程
供應鏈需求調研CheckList
企業應用之效能實時度量系統演變

如有想了解更多軟體設計與架構, 系統IT,企業資訊化, 團隊管理 資訊,請關注我的微信訂閱號:

image_thumb2_thumb_thumb_thumb_thumb[1]

作者:Petter Liu
出處:http://www.cnblogs.com/wintersun/
本文版權歸作者和部落格園共有,歡迎轉載,但未經作者同意必須保留此段宣告,且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連線,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該文章也同時釋出在我的獨立部落格中-Petter Liu Blo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