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歪歪。
今年原計劃是做“我這十年”的影片,就不寫“2022,我這一年”了。
影片的文案我是從 11 月開始寫的,拍攝是 12 月 9 日開始的,然後在上個週末,也就是 2022 年的最後一個週末,整體已經完成了大概 90% 了。
影片的文案是大浪淘沙,只保留了十年間的一些重要的節點和事情,把大量的細枝末節都隱去了。但是,每年年底的“我這一年”就不一樣了,寫的就是生活中的各種細枝末節,平凡日常。所以這兩個事情其實我都是想做的,只不過做“十年”的影片這事兒的優先順序更高一點,這事兒在上週末做完之後,我一算,覺得似乎還有點時間可以寫一下“2022,我這一年”。
按照前幾年的節奏至少是需要提前一個月準備的,寫之前還得用思維導圖先做個大綱,但是這次時間剩下的太少了,我只有四個工作日晚上下班之後的時間可以利用,按照往年的節奏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我轉變了一下思路,我把散落在這一年的文章中的荒腔走板收集一下,然後再整理一下今年一年釋出的朋友圈,把值得記錄的部分都搬運到“2022,我這一年”中。
在整理的過程中,我就發現了“荒腔走板”的另外一個作用,就是每次我寫的時候都是有感而發,認真寫的,所以我只需要直接拿過來簡單的加工一下就行。
我曾經說過“荒腔走板”是我透過文字的形式增援未來的一個方式,我說的“未來”本來指得至少是好幾年後,但是沒想都今年的增援來的那麼快,年底就派上用途了。
之前有人問我什麼是“荒腔走板”?
其實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整理文章的時候,發現答案其實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出現過了:
在平淡如水的日子裡面,偶爾把一顆石子投入其中,泛起的一絲絲漣漪都顯得彌足珍貴,雖然最終還是會趨於平靜,但是這一顆石頭確實是存在過,這顆石頭和漣漪都值得記錄,而記錄下來的就是“荒腔走板”。
所以,這篇文章就是按照時間線整理的、我這一年值得記錄的事情,這篇文章會很長很長,不信你可以看一下文章旁邊的進度條。而且由於是用時間線簡單串起來的“散裝”的內容,所以文章看起來也會很散很散。
所以,我覺得除了我之外,沒有幾個人能讀完。
沒關係的,本來也不是什麼吸引人的故事,就是一個普通人對於 2022 年這一整年的感悟和記憶而已,普普通通的酸甜苦辣。記錄下來,只是為了自己以後有歲月可回首。
你就順便劃拉劃拉,看看我們之間是否有那麼一點點共同的記憶。
如果可以的話,你就費點勁兒,直接拉到文末,把你對 2022 年的回望或者 2023 年的期望,留在留言區就行。
一月
今年還是以跑步的方式迎接的新年。從 2019 年到 2022 年,我都是以這樣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
1 月 1 日,元旦,中午的時候我和 Max 同學出發去天府廣場,完成了今年的 20.22 km。
我跑步,她騎車陪我,充當我的移動補給站。那天成都天氣也還行,一直有太陽。
前幾年都是自己一個人跑,今年不知道是不是有人陪著的原因,跑著特別的輕鬆,可以在路上邊跑邊聊天。我們就從成都市中心一路穿到了成都繞城外,越是遠離市中心,周邊的建築越熟悉。
還記得跑到 18km 左右的時候路上突然穿出來一隻大橘貓,我跑過去竟然也一點都不怕人。於是我們上去摸了一下,它竟然就順勢躺下了,露出肚子毫不反抗。那是今年的第一次開懷大笑,是一隻路邊的橘貓帶給我們的。
跑到終點的時候,我又看到了去年在終點處賣臘梅花的小貨車,跑過去的時候開心的蹦躂了起來。因為從天府廣場出發的時候我心裡就在想,要是結束了之後,還能和去年一樣買到臘梅花就好了。
今年的一份滿足感,是一束臘梅花給的。
跑完之後發了個朋友圈,有人問我:是什麼樣的心態和毅力讓我堅持每年的第一年都去跑一個長距離?
其實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都楞了,我根本就沒有想上升到心態和毅力的高度上去。
我在乎的只是這一份儀式感。我記得我近 10 年的每一年的第一天都在哪兒幹了什麼有儀式感的事情。
我只是想盡可能的讓新年的第一天不同於其他天而已,給它賦予一點不一樣的儀式感。
跑步只是我找到的一個載體,因為我平時也喜歡跑步,所以在特定的時間跑一個特定的距離,對我來說不算特別難的事情。
難的是怎麼說服我每年的第一天,不論颳風下雨一定要出去跑,錯過了,再跑就差點意思了。
生活需要儀式感。
1 月 20 日,全網都被一份流調報告刷屏了。
那份流調報告讓我想起了之前看過的一本小說,叫做《北京摺疊》,我以前在北京的時候看的,它大概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被流調的人,是一名搬運工,從 1 月 1 號到 18 號,18 天去了 28 個地方做搬運。
工作時間不固定,大多是在凌晨的時候,我猜他應該是隨著大貨車搬運貨物吧,因為在大城市,貨車只有凌晨才能上路。
工作場所不固定,酒店、劇院、別墅、工地、石料廠、垃圾站等多個地方都有他工作的身影。
他看見了光鮮亮麗的北京,也看見了破敗不堪的北京,那份流調就是“北京摺疊”的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我想這份流調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大概是因為世人皆苦吧。
1 月 28 日,那天是我的婚禮。
由於婚禮是春節前夕在老家舉行的,所以沒有邀請我們雙方的朋友,只有在老家的家人們。
所以說真的,在婚禮籌備階段,我並不是特別上心這件事兒,似乎更多是為了完成一個任務。
但是在婚禮即將開始之前,在彩排階段我才突然覺得這其實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式,雖然很多我們的朋友都不在現場,但我們兩個人在就好了,這對於我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子。
為了這一天,我還花了很長的時間寫了一篇文章,算是我的婚禮誓言吧:《今天,我結婚啦!!!》。
這次婚禮,就是父母在家一手操辦的。
在他們能力所及的範圍內,所有東西都選擇的是我們小縣城裡面最好的東西。
大到婚慶,小到裝飾,全是他們能給的最好的東西。
婚禮完成之後,我爸爸媽媽多次對我說:這次婚禮花的錢其實不算多,至少比我們預期中的花費少一點。你要好好感謝你的岳父岳母,在整個操辦的過程中,對我們家沒有提任何一件讓我們為難的事情,所以事情全都是一起商量著來,就連酒席上的本來該我們承擔的一部分資金,他們也要求按照比例各家承擔。
確實,我非常感謝我的父母,從一年前就開始著手操辦我的婚禮,最終的結果讓所有人都非常滿意。
同時我也要非常感謝我的岳父岳母對我們一家的支援,一起歡歡喜喜的把婚禮操辦的熱熱鬧鬧的。
我一定會記得岳母總是對我笑嘻嘻的,讓我和自己的女兒多多的相互督促,相互理解。
當然,我也一定會記得岳父給我反覆提及的三個詞:自律、包容、尊重。
也感謝整個大家族對我們的祝福和鼓勵,讓我們非常融洽的融入了彼此的家庭。
1 月,我還寫了這幾篇原創文章:
2 月
2 月開始過年了。
今年到家的第一天我就發現爸爸兩鬢的白髮多起來了,比上次看到的時候明顯了不少。
除了白髮之外,更加吸引我目光的是架在他耳朵上的眼鏡,整體已經鬆鬆垮垮, 應該是為了讓眼鏡更緊的架在耳朵上,鏡腿也被掰出了一個明顯的角度,鏡片望過去也是灰濛濛的樣子。
爸爸看手機的時候,會把眼鏡架的很低很低,把手機拿的很近很近,不透過眼鏡去看手機。
我問他:你這個眼鏡還能看得清楚嗎?
他回答說:看的清楚,就是不太穩,一出汗就容易掉,所以我才掰了鏡腿。
媽媽也說:你爸的這副眼鏡還是你讀高中的時候配的呢,10 多年時間了。早就想給他換一個了。
於是我決定過年期間帶著爸爸去換一副眼鏡。
2 月 2 日,是大年初二,我看縣城裡面已經有眼鏡店在營業了,那天在老家做生意的父母也關門了,在家裡休息,所以一起去配了眼鏡。
在爸爸驗光的時候,我仔細的觀察了一下他現在的這副眼鏡,整個眼鏡都已經不對稱了,而且發現每個縫隙裡面都被填滿了一層厚厚的麵粉,因為父母在家開了一個小小的麵食加工店,常年和麵粉打交道,麵粉和汗水混合在一起,留在了爸爸的眼鏡的縫隙裡面。
最後爸爸選完鏡框和鏡片之後,一共要 868 元。他和媽媽一致認為這也太貴了,堅持要換一家看看。
我說這個價格不算貴,一副眼鏡要戴這麼多年,而且每天都要用呢。我都準備付錢了,媽媽和老闆講價說能不能便宜一點,800 元行不行。
但是老闆表示這是專賣店,都是一口價。由於價格沒有談攏,媽媽堅持去其他店看看。
媽媽走在前面,我走在最後。
在媽媽走出店門的時候,我飛快的給老闆說:你就給媽媽說 800 元,但是我還是給你付這麼多錢。但是記得把收款語音關閉一下。
於是在我走到店門口的時候,老闆把我們叫了回去,一副眼鏡就這樣給爸爸配好了。
在等待眼鏡製造的過程中,爸爸接到電話,有老主顧要來店裡面拿一點麵條,於是他和媽媽就匆匆趕往店裡面,準備去製作幾十斤的麵條,讓我們在這裡等待眼鏡製造好。
但是那天是大年初二,本來是原計劃休息一整天的日子。
我的父母都是苦過來的人,年輕的時候四處打工,現在在老家做點小生意,完完全全都是靠著自己的雙手把這個家操持的有聲有色,日子也算是過的蒸蒸日上。
勤儉持家,不亂用錢已經是刻進他們骨子裡的東西了。
68 元對父母來說,其實不算多。但是他們覺得能少一點就是一點,他們也不明白什麼開源節流的大道理,只知道錢就是這樣一點點的積累出來的。
我也非常理解我的父母,他們完全可以把錢拿來自己享受,不在意這一點點零頭。但是他們是為了這個家,為了我需要用錢的時候能拿出一大筆錢,犧牲了自己的享樂。
之前我在成都搖中一個房子,其實我們都沒有下定決心去買的,因為在父母的支援之後,確實還差一點錢,幾經權衡之後,我們決定放棄了,現在看來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
但是媽媽有一次在家裡提起這個事兒的時候,她說:想起這個事兒的就覺得不好意思,如果當時我和你爸爸能再多拿一點錢出來,說不定你們也就買了。
而其實當時他們已經拿了相當一部分錢出來了。
我們都已經完全釋懷了,她還有點自責的記著這件事兒了。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 月 4 日,是我在老家待的最後一天,5 號就要啟程回成都了。
那一天我去了離老家一個多小時車程外的 Max 同學的婆婆家拜年,中午吃飯的時候收到媽媽給我發的資訊,問我晚上有沒有安排,能不能回家來吃飯,明天我就要走了,爸爸想和我喝一杯。
我看到後連忙答應:晚上回家吃飯。
但是在婆婆這邊也是一年才來一次,一般都是得吃了晚飯才走,所以我還是簡單吃了一點,只是吃過晚飯後,出發的時間稍微晚了一點。
我是坐的岳父的車離開的,到家已經是晚上接近 21 點了。其實我一路上還是比較心急如焚的,因為這個點了爸媽還在等我回家吃飯,以至於岳父說要送我到家樓下我也拒絕了,因為我知道開車過去會堵車,一定沒有我騎共享電動車快。
所以我在岳父家樓下了車,匆匆告別之後我就快速離開尋找共享電動車去了。由於第二天就要走了,Max 同學也準備回去陪陪岳父岳母,所以她沒有和我一起下車。
我下車的時候看了一眼手機還有 3% 的電量,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因為我目光所及的範圍就有三輛車停在一起,所以我覺得應該問題不大。
我迅速的衝了過去準備掃碼,結果三輛車全部都是故障車。於是我繼續尋找,發現馬路對面停著一排車,可惜剛好趕綠燈變紅燈,我更加的心急如焚。
好在綠燈再次亮起的時候手機還沒關機。
我沿著斑馬線小跑過去,邊跑邊開啟應用準備掃碼,攝像頭都準備就緒了,我都能看到共享車上的二維碼了,但是手機電量並沒有堅持住,手機自動關機了。
那一刻,我絕望了,因為我一個人,身上也沒有現金。站在老家的十字路口,轉了一圈,那一刻我多希望能有一個熟人,或者眼熟的人都行,幫我掃開一輛電動車,可惜沒有。
同時經過幾秒鐘的思考,從岳父家到我家,其實也只有不到 3 公里的距離,我腦袋裡面只浮現出來一個字:跑。
於是在老家縣城的那個寒冷的街頭,奔跑著一個身穿黑色及膝長風衣、配上一條做舊的牛仔褲、腳穿略微磨腳的黃色馬丁鞋的少年。
我就穿著這一身和跑步毫無相關、跑起來也非常彆扭的衣服,一路神色緊張、一步不停的跑著。在跑步的那十多分鐘裡面,我腦子裡面只有一個念頭:回家吃飯。
回家的路上,會經過一排批發過年裝飾用品的門市部,我路過這裡的時候,看到有一家人也正坐在門市部裡面邊吃飯邊做生意,他們就坐在一大堆裝飾裡面,一大堆“福”字、“囍”字、一長串紅燈籠裡面。張燈結綵、喜氣洋洋,這一瞬間“年”的感覺一下就非常具體的浮現在我的腦海裡面了。
在這奔跑的十多分鐘裡面,我突然找到了過年的感覺,或者說過年的意義。
過年的意義並不是說大家都有時間,這個時間你可以拿來躺平休息,也可以走親訪友。但是我認為它最重要的意義是能“回家吃飯”,在自己家裡和最親的父母在一起,關上門來,喝上幾杯,不用太好的菜,也不用太好的酒,重要的是人齊,重要的是在家裡,重要的是在萬家燈火斑斕,千家舉杯共慶的節日氛圍裡。
這也是我為什麼要在吃完晚飯後還要儘快的趕回家的原因,我知道爸媽還在等我回家吃飯。
等我想明白了這一點之後,我突然也就釋懷了我前幾天一直沒有釋懷的事情。
之前我認為過年一定是要去老家的河邊放孔明燈,去放煙花的。但是今年我甚至沒有抽出機會去河邊走走,我覺得還是很遺憾的,沒有體會到那一份兒“年味”。
現在不重要了,我覺得這年我過的很完美,至少收官很圓滿。
倒完最後一杯白酒,爸爸舉起杯子對媽媽和我說:這個年就算是過完了。
嗯,這個年就在這杯團圓酒中,過完了。
也是 2 月 4 日,第 24 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和張家口舉行。谷愛凌一躍成為全國熱點。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也成為“硬通貨”。
2 月 6 日,中國女足亞洲盃冠軍。
2 月 7 日,我去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和《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現在想起來,今年一年走進電影院的次數加起來好像也不過五六次吧。
《水門橋》沒有前一部《長津湖》那麼棒,但是畢竟前作已經是巔峰之作了,超越本來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這部的劇情上,把美軍拍的有點太傻了,但是最後的幾幕文戲我還是很喜歡的。
從一連報數,基本每個連隊損傷過半,觀眾悲傷的感覺層層遞減,直到最後蹦出這句,太扎心了:
第七穿插連應到一百五十七人,實到一人。
看完電影之後,我看到了一個紀錄片真實的畫面:
看到這個畫面的時候,我寒毛都立起來了,這場景的還原度也太高了,看幕後報導說是按照水門橋一比一復原的場景,這確實牛逼。
《這個殺手不太冷靜》,不算優秀,但是樂呵一下還是不錯的。
我覺得主演魏翔非常棒,我個人覺得他至少給這部電影拉高了一個檔次。
這個演員了不得呀,這是他的第一部男主角的戲,他以後一定會是臺柱子的。
還有,電影最後用的片尾曲是趙雷的《彩虹之下》,加分。
2 月 8 日,開工第一天,領到了四百元的開工紅包,按照這幾年的慣例,每年領了開工紅包後都要在當天去消費一下。
去年是在超市逛了一圈,買了很多好吃的。
今年,帶著 Max 同學去吃了一頓火鍋,紅紅火火的迎接新的一年:
2 月 12 日和 19 日分別叫妹妹、哥哥來家裡吃了一頓飯:
2 月 24 日中午,俄羅斯和烏克蘭開始幹仗,也算是見證歷史了。
2 月份還去了兩次成都動物園。
說實在的,我去之前我是對動物園不太感冒的,以前在北京的時候,上班就和動物園一牆之隔,近到有時候晚上加班還能聽到園區裡面猴子叫喚,我也才只是去了一次。但是想著可以出去走走嘛,也就當是逛街一樣去了,提前在網上買好了票,20 一張。
但是 u1s1,我要吹爆成都動物園,完全值回票價。
進園檢查健康碼的時候保安大叔就給我們說:這個頁面不要關閉了,一會可以直接刷健康碼進園。
當時我都懵了:這麼牛逼的嗎,直接刷健康碼?
一邊懵逼,一邊刷了健康碼就進去了。第一印象就把逼格拉滿了。
然後我們去的時候人特別少,所以遊玩體驗也非常好。我剛開始進門的時候還是比較高冷的,想著就隨便看看,但是隨著看到了大熊貓、豺狼虎豹、大猩猩、小金絲猴、熊、山魈、河馬、小熊貓、長頸鹿、犀牛...等等這些動物,我從最開始進園都不樂意拍照,到後面上躥下跳的拍拍拍,一直玩到了閉園的時候。
特別是看到犀牛的時候,我都震驚了:我去,這玩意這麼大的嘛?
我一直以為犀牛就和一頭牛差不多,等真的一頭犀牛在我面前的時候,我得仰著頭看它,一身腱子肉,皮膚像是盔甲似的。
只是成都動物園的犀牛看起來智商不太高的樣子,一直在欄杆的地方蹭自己的角,呃...像個地主家的傻兒子。
還有河馬也是震驚到我了:這玩意長得確實有點參差啊。
如果你也在成都,成都動物園,20 元門票,值得一去,是個耍朋友(處物件)的好地方。
2 月,我還寫了這幾篇原創文章:
3月
3 月 5 日,是個週六,那天在家吃飯,陽光直接撒在餐桌上,吃完之後嘴巴一擦:“這麼好的天氣不能浪費了,春天來了,我們出去踏青吧。”
於是想起去年冬天的時候,樓下鄰居送給我們一大束臘梅花。我問他是在哪裡買的,他說:“就在附近,三聖花鄉。”我才查一下地圖,發現其實只有 6 公里的距離。
於是我們選擇騎車去三聖花鄉看看。
說實話,三聖花鄉我聽說過無數次,但是這次還是第一次去。
當我走進他們的花卉市場的時候,大棚連著大棚,沒走一會兒就迷路了,真的是太大了。
花店一家挨著一家,琳琅滿目,應接不暇,春的氣息在這裡面得到了完美的綻放。
各式各樣的我認不出來的、認得出來的花,爭奇鬥豔,競相綻放。看到這麼多開的那麼好的花、多肉、綠植,人的心情也會跟著好很多。就是裡面的花其實也不算特別便宜,可能我們去的時候是週六,人多價格就上去了吧。
自從這次去了之後,我們之後的幾個月,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一次。
3 月 10 日,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簡單的回答了一下:
3 月 21 日,東航飛機失事事件。
我聽到這個訊息的瞬間,我的腦袋大概是空白了幾秒,沒有什麼複雜的情緒,就是震驚,然後就是心裡堵得慌,接著一瞬間又湧入了大量的畫面,其中多的是過往的一些遺憾、想做沒有做的事情和羞於表達的情感。
幾分鐘後,我只是想著:今晚早點回家。
那天晚上我深夜難眠。感覺生死一瞬,唯有珍惜當下。
有的人在一個稀鬆平常的早晨、中午、傍晚,輕輕的關上門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了。
3 月 28 日,上海以黃浦江為界分割槽實施封控及核酸篩查。30 日,上海採取全域靜態管理、全員核酸篩查。此後上海開始了超過 60 天的封控。
3 月 29 日晚上,Spring 框架據說爆出一個驚天大漏洞,那天晚上也算是技術人的集體狂歡了,大家都在小心翼翼的等著進一步訊息。我還連夜寫了一篇文章,蹭熱點。
3 月份,我們還玩了一個遊戲,叫做《雙人成行》,這個遊戲的設計非常巧妙,非常適合兩個人一起玩。
我們甚至完整的刷了兩遍:
但是兩次玩到“大象小可愛”關卡的時候,都把我玩 emo 了,為什麼這個遊戲裡面會設定這樣的關卡?
背景就是一對感情不好想要離婚的父母被詛咒了,變成了玩具,他們猜測想要變回人就需要女兒的眼淚。
於是他們決定把女兒最愛的一個玩偶大象弄爛,然後她看到後會哭。
最後他們見到大象的時候,大象特別好,還問他們要不要吃餅乾,知道他們不開心還想安慰你,親親抱抱舉高高。結果他們反過來想要幹掉她?
下手的時候那對父母一直嘴上說著對不起,自己怎麼怎麼無奈,然後手撕大象之後那種喜悅和激動溢於言表,完全沒有任何的愧疚...
哎,讓人 emo。
3 月,我還寫了這幾篇原創文章:
4 月
4 月 3 日,是清明節的第二天,婆婆從老家來成都玩,前幾天住在姐姐家。清明節我也放假了,就邀請婆婆來我們家裡住幾天。
白天我們還帶著她去逛了一圈花市,晚上吃了飯,她抱著手機玩了一會消消樂,打了幾把線上麻將之後,她也早早的到床上睡覺去了。
到 4 月 4 日凌晨三點多的時候,她敲響了我們房間的門,說她胸口堵得慌,感覺有點呼吸困難,非常的不舒服。她說她想回家,她說的回家是指車程 3 小時外的老家。
這種情況還回什麼家,我和 Max 同學立馬起床,簡單的洗漱之後就帶著她叫車去了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家醫院,掛了急診,醫生給她做了各項檢查。
打了 CT,測了血壓,做了心電圖,吃了硝酸甘油片。醫生進行了初步的診斷,把我拉到一邊,指著 CT 片上的某處說情況還是比較危險,但是現在情況還不太明朗,建議我們要住院,於是我又立馬去辦理了入院手續。
等到手續一切辦妥,婆婆已經在病床上躺著的時候,那個時候已經 7 點多了,我才給家裡的大人說明情況。
當時我才反應過來一個非常具體的問題:在成都這邊住院的話,到時候誰來照顧婆婆呢?我們都要上班,家裡的親戚也都在老家。
於是經過和大人商量,他們都表示徵求婆婆的意見,而婆婆的意見就是回老家治療。於是我又飛快的辦理了出院手續。從入院到出院可能就一小時多的時間。
醫院的醫生還是非常好的,給我說了很多的注意事項,甚至下午的時候還打電話問我:婆婆是否已經在老家的醫院進行治療了。
最後,經過老家醫院的化驗,看到化驗結果的時候我長長的舒了一口氣,原來是虛驚一場,只需要進行簡單的藥物治療即可。
虛驚一場,真的是一個美好的詞。
也是 4 月 4 日,成都一個樓盤搖號結果出來了。
這是一個有風險的樓盤,但是在天府新區,位置也還可以,價格只有 1w 出頭。
當時我知道這個樓盤是有風險的,但是價格真的是太香了,所以我想得是我報一個,如果搖號比較靠前的話就去看看。
這相當於是一場賭博,和 Max 同學商量之後,我們還是報名了。結果我進了搖號池,但是非常靠後。
看到這個結果的時候,我發了一個私密朋友圈,就叫做“認命”,原因是因為我覺得我們都下了很大的決心去參與“賭博”了,結果沒上“賭桌”:
4 月 16 日,是我的生日。
原來人隨著自己的長大,是真的會一不小心忘記自己的生日。
那天凌晨的時候,媽媽給我發來紅包和一大段話,我才突然想起,原來那天是我的生日呀。
我的生日,就是媽媽多年前的受難日。
看《你好,李煥英》的時候,影片的最後,有一排字幕,是這樣的:
打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個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忘記,媽媽曾經也是個花季少女。
去年回家過年的時候,我在家裡看到一個很老的相簿,裡面有一張我父母的合影。
爸爸穿著西服,打著領帶,裡面還有一件白色的襯衣,戴著眼鏡,文質彬彬的模樣,留著那個時代流行的大背頭。媽媽穿著一件紅色的毛衣,一頭濃密的黑髮,依靠在爸爸的肩膀上。
這張照片的背後有三行字,由於年代久遠,有些花了,但是還是看得出來:
這應該是 1996 年,我媽媽 22 歲生日的時候,爸爸專門帶著她去影樓拍攝的。
照片上的媽媽 22 歲,正是花季少女的樣子。
但是我分明記得,我讀高中的時候,媽媽已經叫我幫她拔一下白頭發了。
一年又一年,我越長越大,慢慢走向當打之年,而時間的魔爪已經開始悄無聲息的伸向我的父母了。
青春已遲暮,歲月催人老。
4 月 23 日,我釋出了一篇文章《怎麼辦,我想戒掉手機依賴症!》
文章裡面說我是一個有強烈手機依賴症的人。
每當手機電量低於 30% 的時候,我就會開始有點焦慮。當電量低於 10% 的時候,我會開始擔心它一會就關機了,一心想著找地方充電。而當手機因為沒電而關機的那一刻,看著螢幕黑下去,我會有一種窒息感。
基本上只要是清醒的時候,就得每幾分鐘摸一次手機,解鎖,左滑右滑,飛速的開啟幾個 app,然後又飛速的關掉螢幕。這一切,甚至形成了肌肉記憶,在自己無意識中進行的。
但是現在我感覺我的這個症狀確實減輕了不少,漸漸的從重症變成輕症了。
因為之前有長達幾個月的時間,我的手機都有問題,電量流失非常快,而且充電的時候必須關機充電,相當於是給我來了一次強行的斷舍離。
我發現沒有手機的時候,確實會有一點不方便的地方,但是這種不方便並沒有到不能接受的地步,很多事情並不是必須當即處理,很多訊息也不是必須當即回覆,甚至有些電話,也不是必須接聽。
我發現在偶爾遠離手機的時候,我分清了一件對來說特別重要的事情,那就是:
分清網路上發生的事情和身邊發生的事情。前者即使讓我再開心、再憤怒、再悲傷,它對我當下的生活影響並不大,我只需要給它 20%,甚至更少的注意力。我更應該關注的是圍繞在自己身邊真真切切發生的事情,更應該在意的是自己生活,提升自己的修養。
其實用古人的一句話就能說明白:獨善其身。
以前我特別喜歡一句話: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現在我想在前面加上一句話:先成為更好的自己。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才與我有關。
以前,我在手機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別人的生活。現在,我想先把自己的生活過的紅紅火火。
紅紅火火的生活,比深不見底的網路,有意思的多。
我忘記在哪看過一句話了,大概是說網路世界的負面訊息看太多會讓人變得非常浮躁、焦慮、懷疑自我。但是如果放下手機遠離網路,你會發現,現實其實是在正常運轉的。
遠離手機,對我而言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我必須向它發起挑戰。
把工具還給工具,生活還給生活。
4 月 29 日,湖南長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造成 53 人遇難。其中大部分是長沙醫學院的學生,又以大一新生居多。
4 月份網路環境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各個 APP 的評論區開始顯示評論的人所在的地區。關於這個政策,眾說紛紜,各執一詞。
我是非常贊成的。
如果一個人覺得顯示 IP,顯示了所屬地就不敢在網上發聲了,那這個人多半也不是個什麼好東西。他屬於在網上煽風點火的,一切以流量為導向。
開始問你吃了幾碗粉,等真的圍觀群眾來了之後,又沒有人關心你到底吃了幾碗粉。幾碗粉不重要,流量才是最重要的。
要是真的沒做虧心事,你還怕顯示一個所屬地?顯示一個歸屬地你就覺得沒有安全感了?那你就有點“驚弓之鳥”的意思了,是不是幹過什麼見不得人的勾搭啊?
反正我倒是要看看那些之前在各種熱點事件下面帶節奏的賬號,下面到底是人是鬼。
4 月,我還寫了這幾篇原創文章:
5 月
5 月,勞動節,躺平了。
從讀書時代起到現在,沒有學習的假期,都是令人焦慮的。我這個五一就在躺平中逐漸開始焦慮起來了。
但是你要問我五一休卷,躺平的感覺怎麼樣?
那我只能給你說:爽!太特麼的爽了!
五一的第一天,先去了一趟文殊院附近辦事兒。
每次我和 MX 同學去文殊院的時候,都會在這附近的一個糕點鋪去買點糕點帶回家吃。
在這附近有兩家店鋪,分別叫做宮廷糕點鋪和聞酥園,這兩家店之間只隔了不到十米。
從上面的圖片你也看出來了,宮廷糕點鋪的生意比聞酥園好了不知道多少倍,都已經排起隊了。
因為宮廷糕點鋪是成都的一家老店,開了很多年了,賣的是老味道和一種情懷,價格也是非常的便宜。
但是我們一直是在聞酥園買,我只吃兩種糕點,椒鹽酥和千層酥:
圓的是椒鹽酥,口感是一絲絲恰到好處的鹹,我喜歡一口一個,含在嘴裡,像是吃糖似的把它化掉,吃起來之後簡直就停不下來。
長方形的是千層酥,這是我吃過口感最酥脆的食物,而且一口咬下去,給人的口感是真的是那種有非常多“層”感覺。可以一口一個的吃,但是為了感受這份咬起來非常獨特的口感,我吃的時候兩口一個,另外一隻手還得放在下巴下面,防止碎渣掉的到處都是。
其他的我沒吃過,就不做評論了。
他們的服務員也特別的熱情,一個勁兒的讓你試吃,就像是真的在“炫耀”自己家的產品,完全不會給你一種你既然試吃了,就一定要買一點的壓迫感。
如果你有機會來這邊買東西,然後發現宮廷糕點鋪人很多要排隊的話,不妨給聞酥園一個機會。
還在文殊院地鐵口發現了一家賣麵條的,叫做老成都擔擔麵,他們擔擔麵真的是絕了。
剛剛端上來的時候平平無奇,像是炸醬麵似的,我還以為我翻車了。
結果在攪拌均勻之後,吃下第一口,口感很勁道,麵條幹而不膩。第二口再配上成都家家戶戶都有的泡鹹菜,蘿蔔的清脆配上面條的麻辣,讚不絕口,趕緊叫 MX 同學也嚐了一口:
重點是價格也很便宜,這一碗三兩的麵條,只要 14 元。
在擔擔麵的附近,還有一家叫做嚴太婆鍋盔的小店。
別看這個店鋪小,但是卻有三個人在裡面忙碌,轉身都稍顯困難。
但是,我吃了他們的家的招牌,涼粉鍋盔:
可能是因為我從小就吃鍋盔涼粉的緣故吧,我覺得這個很一般,還沒有中學的時候,學校腳下賣的那一家好吃。
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發現天氣不錯,微風不燥,陽光正好。於是決定出發去騎行早就種草了的成都繞城綠道。
這個綠道串聯起了成都 121 個公園,途經 78 座橋。因為是騎共享單車嘛,本來計劃是能騎多遠騎多遠,騎不動了可以就地換車,然後坐地鐵回家。
結果沒想到,我們居然騎!完!了!
從上綠道開始計時,繞完整個環,一共用了 9 小時 38 分鐘,包括了我們休息、拍照、吃飯的時間。
真正騎行的時間大概是 8 小時多點的樣子。
綠道上的風景真的很不錯,像下面這種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地,還是很多的:
綠道上的橋也是一大特色,各種造型千奇百怪的橋,有幾十座:
那天的天氣也特別的給力:
繞完圈,天都黑了,這個地方就是 0KM 的地方,這裡既是我們的出發點,也是我們的終點:
晚上我遠遠的看到這個小紅門的時候,我給 MX 同學說:馬上就要到了。
她說:你別騙我了,環球中心看著還有這麼遠呢。
我指著橋上的紅門說:這不就是我們早上出發的那個橋上的門嗎?
她驚呼道:好像是真的也,是那個門,最後一個上坡,衝了!
然後她就衝出去了,比我還先衝到終點。
我當天的體驗其實用一句話就能概括:成都,確實對得起雪山下的公園城市這個稱號。
但是 MX 同學的體驗就很豐富了,她之前從來沒有騎行過 100KM 這麼遠,而且每一個上坡她都沒有下來推車,也真的是很棒:
她說的最後一句,我也想特別強調一下。
記得自己帶上垃圾袋,一路上我沒有看到幾個垃圾桶。我都是把垃圾帶著騎了很遠一段距離才找到一個垃圾桶的。
然後就是一定一定一定要注意防曬,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MX 同學專門給我抹了防曬霜,但是我只是在手心搓了一下,結果一天下來就是這樣的:
晚上我們一起去吃了一頓大餐慶祝一下挑戰成功。
吃飯的時候她給我說:今天過的很有目標,踏上綠道的時候就知道終極目標是什麼,自己用車輪每碾過一圈,就向著目標靠近一點,而且自己也能隨時掌握剩下多少距離,每看一次騎行了多少距離,這個數字都在增加,這是一種很好的正反饋。
我補充了一句:是的,要是 KPI 也能有這麼明確的過程管理就好了。
然後,我又給她說了我以前騎車的時候故事。
比如她最大的一個困惑,從成都到西藏那麼遠,怎麼導航呢?
我說今天我們也沒有用幾次導航呀,大部分都是跟著大部隊走,偶爾不知道怎麼走了,看看大方向是對的就行了,總是能走到正確的路上的,無非就是近路和遠路的區別而已。
同時關於目標感,我也是深有體驗。
綠道只有 100KM,目標就是繞它一圈。當這個距離拉長到 2000km 的時候,目標也隨之變得更大更遠。
自從騎行川藏線之後,近 10 年時間,我再也沒有過目標如此明確、過程如此清晰、團隊如此合作的經歷了。
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裡,心無雜念、內心堅定、一心向前、遇水過水、遇山翻山、著眼當下、只做自己。
我很懷念那種感覺,那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這段經歷,讓我往後的時光,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的時候,我都會想起一句話:道阻且長,行且將至。
五一假期的第三天,我們去看了《珠峰隊長》。
本來五一是沒有觀影計劃的,但是我看到了《珠峰隊長》點映的訊息,加上之前對這部電影有一點了解,就買票支援了一下。
現在還在點映階段,拍片很少很少,宣發也完全不夠。
我們去看的時候,整個電影院裡面加上我和 MX 同學,一共只有三個人。
這部影片是一個紀錄片,一改專業隊伍的視角,拍攝的是八個普通人衝擊珠峰的故事。
說普通人可能有點不恰當,說是雪山愛好者也許更貼切一點。
但是這群愛好者的身份真的就很普通,人堆裡面一抓一大把的那種:每天生活兩點一線的白領、賣掉自家小店的店主、揹負沉重 KPI 的銷售、在成功與失敗間掙扎的創業者……
這八個普通人,帶著各自的故事與夢想,在民間專業高山向導、隊長蘇拉王平的帶領下,踏上了憧憬已久的珠峰之旅。
他們在尼泊爾的珠峰南坡集結出發,穿越裂縫深不見底的恐怖冰川,攀上高達千米的藍色冰壁,爬過山體岩石斷面的“黃帶”,朝著世界之巔一步步靠近。
最後成為 2019 年全球第一支登頂珠峰的團隊。
故事娓娓道來,但是卻透露著一絲絲讓人莫名感動的情緒。
特別是當一個叫做小溪的隊員,在登山前的某個出行儀式上她說:今天剛好 是我母親去世的 100 天,恰好在今天舉行出行儀式,真的是她在天上保佑我吧,讓我平安。
最後,她也是隊伍裡面第一個登山珠峰的隊員,她在山上拉開自己準備好的橫幅,在世界屋脊上大喊:媽媽,我現在站在離您最近的地方,願您在另一個世界一切安好。遠離疾病,幸福健康。我好想你。
破防了,破大防了。
“站在離您最近的地方”,這也許就是她向珠峰發起挑戰的全部動力源泉和精神支柱。
如果你非要問意義是什麼,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也想問問你:為什麼非要為了回答別人的問題,找那麼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呢?自己知道就好了。或許,本來就沒有意義。僅僅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足夠美好了。
有些事情,它的意義是在做完之後才體現出來的。
就像一個隊員說的:我雖然身體很難受,但是這種難受是一陣子的,它總是會過去的。但是由此給我帶來的精神財富是無盡的,受益終身的。
影片的最後,隊長對著鏡頭說:你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心中要有座山。
這也讓我想起了另外一句話:因為山就在那裡。
出自一個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裡。
記者問:Why did you want to climb Mount Everest?"
"Because it's there."
“為什麼你要去爬珠穆朗瑪峰?”
“因為山就在那裡。”
5 月 20 日,影片號重映了周杰倫“魔天倫” 2013 年演唱會。
有人說是炒冷飯。我承認確實是在炒冷飯。但是,這冷飯,我吃的還真開心,這是一次屬於傑迷的狂歡,從朋友圈的傳播度就可以看出一股席捲之勢。
5 月 25 日,我寫了一篇文章來吐槽那段時間宣傳姿態特別高調,但是實際體驗極差的終身教育平臺,《我逛了一下這個終身教育平臺。哎,一言難盡啊!》
文章釋出之後,官方的人員還來加我微信,表示他們也有苦衷,說後續還有很多迭代版本,會慢慢最佳化,想讓我刪除文章,但是我拒絕了。
我想的是我持續關注他們的最佳化,如果真的最佳化的不錯,我可以刪除文章,甚至可以新寫一篇文章來道歉。但是,期間我一直在觀察這個網站的變化,確實是有,但是確實不大。
果然,只是一個 KPI 專案,一個宣傳道具而已。
五月的時候我還寫了這篇文章:《之後,我再也沒有去過北京。》
想寫這篇文章的契機是因為官方官宣了即將在成都舉辦的第 31 屆大運會又延期了。
大運會,和北京馬拉松一樣,本來也應該是一個一期一會的事情,但是這已經是它第二次延期了。
所以一期一會是一個美好的詞,但是也是一個非常難做到的詞。不可抗力,就是不可抗力,它並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成都大運會,這是繼 2001 年北京大運會、2011 年深圳大運會之後,中國大陸第三次舉辦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也是中國西部地區第一次舉辦世界性綜合運動會,對於中國西部,對於成都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看延期的訊息的時候,我也只能驚呼一聲:哦豁。
第一次延期到 2022 年 6 月 26 日開幕。第二次,也就是這次,大機率是延期到 2023 年了。
如果要往前追溯成都和大運會最開始的交集,可以追溯到 2019 年初。
在這期間,這麼多志願者、工作人員、政府部門都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努力。
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大學生,特別是成都大學的大學生,又特別是 2019 屆之後成都大學的大學生。因為大運村專案選址在成都大學。
2019 年到 2023 年,剛好四年。
大一到大四,也剛好四年。
成都大學的同學們為了大運會的順利舉辦,課程安排各種調整,週末和節假日也要補課。學生宿舍也是搬來搬去。
結果到現在臨門一腳了,哦豁,延期了。
5 月 12 日,妹妹婚禮,我和另外兩個哥哥作為孃家人被安排的是去送親的。
但是...
我們領了紅包之後,就忘記了還得送親這回事。在新郎接親環節之後,搶了紅包之後,我們就自己開著車直抵婚禮現場了。
然後...
我們還在納悶,我們怎麼是第一批到的人呢?
突然反應過來,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是在新郎的家裡才對。但是等我們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算是鬧了一個大大的烏龍吧。
五月的時候又參與了一個樓盤搖號,搖中的號比較靠後,但是 Max 同學特別喜歡那個小區,已經線下跑了好幾趟了。
叫號叫到我們選的時候,最佳的位置是小區樓王的二樓,而我之前的想法是至少要個三樓,二樓還是有點低了。
售樓小哥已經準備幫我們把房間號撕下來的時候,我還比較糾結:說等一下。
然後就在十秒之後,另外一組叫號進來的人直接撕下了那個房間號。當時我其實沒有特別大的感覺,但是 Max 同學還是非常失落的。
她真的很喜歡那個小區,也是她心心念唸的小洋房的矮樓層。之前線下看了好幾個小時,然而就在猶豫了幾秒之後就失之交臂了。
但是後來又想通了,這個單價比較高,強行購入的話,目前的生活品質會大打折扣,壓力也會增加不少,而且疫情當道,一切都很難有保障。也就釋懷了。
五月還追了一個綜藝,叫做《聲生不息》。
主要是站在香港迴歸 25 週年的這個節點,重唱經典粵語歌,搞一波回憶殺。
第一期裡面,當葉文倩出來的時候我都震驚了,我的天吶,那個唱《祝福》,唱《瀟灑走一回》的女神,都已經 60 歲了。
但是還是那麼的光彩招人,落落大方。
在節目裡面聽到了很多耳熟能詳的歌,特別是第一期裡面葉文倩在唱《祝福》的時候,我還能依稀想起以前小時候,大人在 DVD 上放她的歌,電視機裡面那個年輕的樣子。這麼多年過去了,這個聲音響起的時候,真的是一點都沒有變。
看完第一期給我的感受就是葉倩文和林子祥像是來秀恩愛的,可以去吃一波這高階狗糧。
第三期最後的大合唱,唱了一首陳慧嫻的《千千闕歌》,我特別喜歡那個全場大合唱的氛圍。我也會跟著輕輕的哼,這首歌也是我學會的第一首粵語歌。
以前在 KTV 打暑假工的時候,每次在客人離開房間,結賬之前的時間空隙裡面,我會抽空去點一首歌唱。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點張國榮演唱會的版本。
我現在閉著眼睛,都能想起那個版本里面的好多畫面。
第四期的開頭,請來盧冠廷唱了《一生所愛》,一張口,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知道這首歌,你就一定知道《大話西遊》,也一定記得紫霞仙子對著至尊寶的那一次眨眼。
紫霞仙子,就是朱茵。在盧冠廷唱完之後,節目組放了一段專門找朱茵配的幾句獨白。真的是很大的驚喜了。
還是五月,王心凌在乘風破浪第三季爆火,童年記憶被悄悄喚醒。同月,還出現了人教版教材插圖事件。
五月,我還寫了這幾篇原創文章:
6 月
6 月端午節,三天時間。又釋出了一篇關於過節的文章:《兒豁嘛,端午,沒人比我躺的更平!》
印象深刻的還是相聲和花市。
這次聽相聲,去的是哈哈曲藝社的東門店,在東門市井裡面,我分別體會到了老成都的氛圍,也感受到了賽博朋克的風格:
我們提前到了一會,就在場館外邊閒逛。
路過兩個年輕人的時候,我聽到他們談論的隻言片語。
一個穿白襯衣,把襯衣下襬扎進西褲裡面的,戴著個眼鏡,高高瘦瘦。
一個穿著休閒,手舞足蹈的在比劃著什麼。
我聽到穿白襯衣的人說的一句話:京劇四大流派:梅派、程派、荀派、尚派。我最喜歡的京劇大師是梅蘭芳...
我只是路過,所以只聽到了這一句。
我當時就覺得很感嘆,這兩個年輕人一定都是京劇迷,他們在這裡交流自己觀點。這個場面,就像是兩個歌迷在一起討論自己喜歡的歌星一樣。
只是我沒有接觸過喜歡京劇的人,我個人認為他們是小眾的,但是即使小眾,他們也是可以在這個地方找到自己的同類的。
隔了幾分鐘,我又轉過去了,他們兩個還在有說有笑的攀談。
我又聽到了另外一個男生說的一句:你應該每天早上去河邊練嗓子。
演出開始後,其中一個段子就提到了梅蘭芳,也提到了河邊練嗓子。
我仔細一看,雖然他們換了衣服,穿著大褂,取下了眼鏡。但是表演者就是那會我在路邊遇到的攀談的那對年輕人,原來那會他們是在對臺詞。
這一組表演完成之後,他們又換回了平時的衣服,坐回了觀眾席,而且就坐在我旁邊的桌子,和普通觀眾,並無任何差別。
我好喜歡他們這樣的狀態,在臺上,是演員,給大家帶來歡笑。在臺下,穿著普通的衣服,他們和我們一樣,隱隱於大眾之中。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整場表演,中規中矩,也有很多閃亮的點。比如我還是一如既往的喜歡向雪飛老師的金錢板,這次他唱的是《成都美食》,之前聽過他的《空城計》,簡直是絕絕子。
一個人,三塊木板,打出了千軍萬馬的氣勢。這是有真本事在身上的。
哈哈曲藝社全場表演結束之後,有兩個保留節目,一個就是唱一首《再見》,不知道為什麼,反正就是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喜感。
一個就是在唱完歌之後,全體演員會以最快的速度衝到門口,列隊和觀眾打招呼,送觀眾,感謝觀眾。
我這個平時不怎麼說話的人,走到門口都會給他們說上一句:謝謝老師的表演,老師辛苦了。
儀式感是拉滿了。
表演結束後是 22 點 30 分,我又遇到說喜歡梅蘭芳的那個演員了。
我們都去趕最後一班地鐵,他從快步後面超過了我。
我是先聽到了他嘴裡哼出的幾句戲曲,然後看著他左右手還在做著戲曲的動作。感覺他不是為了表演上的一個段子,說自己喜歡唱戲,而是自己真的喜歡唱戲,才能想出這樣的一個可以表演的段子。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最後我也趕了幾步,在地鐵裡面追上了他,他走在路上,揹著一個大大的雙肩包,感覺書包裡面塞了很多很多的東西,至少肯定有他的大褂。
側邊的包裡面還漏出了一個沒有被塞好的塑膠袋,顯示自己收拾揹包時的倉促,因為他和我一樣,必須要趕上這最後一般地鐵。
我在他背後幾步遠的地方偷拍他的時候,他的嘴裡正哼著屬於他的戲曲,手裡擺動著屬於他的旋律,甚至腦袋都在小幅度的左右晃動。
像極了放學回家路上,蹦蹦跳跳、嘻嘻哈哈的小朋友。
他好快樂呀。
晚上從地鐵出來後,路過一家專門買雞尾酒的店鋪。
MX 同學說:這家店我注意很久了,感覺像是沒有生意似的,別開不下去了,我們去照顧一下生意吧。
於是她點了一杯莫吉托,我點了一杯長島冰茶。
喝的時候開開心心的,隔了一會她就開始上頭了,一會說感覺自己長了兩個腦袋,一會說感覺自己要起飛了,一會跑到鏡子面前看看自己紅的不行的臉,然後坐在板凳上託著自己的腦袋說:別動我,一動我就要飄。
在酒精的作用下,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一看時間 11 點了,又是長嘆一口氣。又是錯過了整個早上,又是心裡樂開了花。
躺平的感覺,確實是舒服。
然後就是去了一趟花市。
本來是看到新聞說成都大運會的場館會已經對市民開放了,想著去附近的場館看一下。
我太久沒有在 400m 的橡膠跑道上跑過步了,想著萬一場館裡面有跑道也開放了呢,豈不是美滋滋。
但是辛辛苦苦騎車到了之後才發現我們想去的那個場館居然還沒開放,轉念一想來都來了,這地方距離花市也不算遠了,順道去花市看看唄。
夏天的逛花市,感覺特別的舒服,因為大棚裡面整體的溫度會比外面低一點,到處都是夏天的感覺:
而且我發現這段時間花的價格也特別的美麗,我們買了一大把向日葵、一大把桔梗、一盆茉莉花、一盆薄荷、一盆綠天鵝、幾盆多肉、二十多條小魚,全部加起來才 100 出頭。
哦,端午節前還買了一個新遊戲,馬里奧賽車 8。畢竟是開車類的遊戲嘛,本來想的是吊打 Max 同學的,結果沒想到打了好幾次,居然開不過她。
最後我得出的結論是:這個遊戲不好玩,不建議購買。
6 月 10 日,週五,去看了《侏羅紀世界3》,反正就是真的很一般。
看完之後已經是晚上22點了,想著是週五的晚上放縱一下,準備在電影院附近找個燒烤吃,結果發現大家都是想著週五放肆一下,燒烤店門口居然排著隊,就打消了擼串的想法。
但是回家的路上路過一家推著小車賣的燒烤,那個時候已經是深夜了,小車就在路邊孤零零的亮著燈,遠遠的就看見“燒烤”兩個字。
路邊小攤也能解燒烤的饞,於是我們點了一些燒烤打包回家吃。
經營燒烤車的是一對中年夫妻,看起來很年輕的樣子。我們點完烤串,等待制作的過程中,他們在旁若無人的聊天。
老闆對老闆娘說:晚上沒吃飽呀,我覺得有點餓了,去給我買一個麵包吧。要奶油的那種。
隔了一分鐘老闆娘回來了說:我沒有買到有奶油的,但是這個也好吃,你嚐嚐。
然後老闆烤串,老闆娘喂他吃麵包。我就在等燒烤的過程中,莫名其妙的被餵了一頓狗糧。
他們邊吃邊拉著家常,老闆娘說:我今天在網上學到一招,燒烤應該怎麼怎麼做。
老闆說:我是專業的,我心裡有數。
老闆娘說:我覺得我最近有點胖了啊。
老闆說:別瞎說,沒有胖。
老闆娘說:你要喝口水不,吃麵包是不是有點幹?
老闆說:可以喝一口,要是能喝啤酒就好了。
老闆娘說:今天生意挺好,一會收攤了,給你買一瓶。你自己給自己烤燒烤。
...
我在其他的類似推著小車賣東西的地方,如果是兩口子,大多時候是沉默,或者是隻會聽到他們在聊生意上的事情。
但是燒烤攤前面的這對夫妻,他們就在燒烤的煙火氣息裡面,旁若無人的聊著這些有的沒的,一股不言而喻的生活的味道圍繞著他們。
夜晚的風一陣吹過,燒烤的煙氣全部向我撲面而來,那一刻我站在這份煙火氣裡面,最直觀的感受是:生活多美好,人間多值得。
6 月 9 日的時候,我在 B 站看到一個影片,我覺得挺好的,還在朋友圈分享了一下:
從此,我對“去碼頭整點薯條”這句話,有了全新的認識。
翻看朋友圈的時候,我發現 6 月 11 日我還發布了一個私密朋友圈:
6 月 18 日凌晨,我釋出了一條純文字形式的推文:
其實我當時是有點深夜 emo 的,所以我就抽空花了幾分鐘發了一個純文字的推送,當時我想著這麼晚了,再加上這種推送的內容應該看的人不多,所以還在評論區留下了“每條評論,我都回復”的 flag。
微信公眾號最多能放出 100 條留言,我沒想到的是這條推送的留言居然超過 100 條了。
大多數留言都在說自己的困惑,迷茫和苦難,我也一樣有自己的困惑,迷茫和苦難。
在留言區裡面我看到了每個人各不相同的困境,但是時隔半年過去了,再次審視這些留言,我覺得大部分人都應該走出當時的困境了吧。
6 月份快要結束的時候,我利用上下班騎車的時間,在 B 站聽完了話劇“戀愛的犀牛”,之後想起家裡還有一個周邊放在角落吃灰,於是翻了出來:
6 月份的一個晚上,我在食堂吃飯。
本來只是想簡簡單單的吃碗麵,賣面的地方一般都會有煎蛋賣。
我並沒有吃煎蛋的打算,但是刷卡的時候,看到在眾多煎蛋裡面看到一個愛心形狀的煎蛋,想著:買個煎蛋吧,萬一工作人員就從這麼多煎蛋裡面給我夾了這個呢,就說明我今天運氣好呀。
然後我刷了卡,說:給我加個煎蛋吧。
我看到他拿著夾子先夾了一個其它的煎蛋,但是他似乎也看到了這個“愛心”形狀的煎蛋,放棄了已經夾好的,重新給我夾了“心”形的這個。
看到他這個舉動,我也是突然一下就笑了出來。
他抬頭看了我一眼,看到我在笑。他雖然戴著口罩,但是我也感覺到了他也在笑。他給我說:來,我給你整個好看的。
有的時候,快樂很簡單,一個煎蛋,就足夠讓兩個人笑的很開心。
7月
7 月是從一場 livehouse 開始的。
7 月 1 日是星期五,下班之後,我和 Max 同學一起去聽了野孩子樂隊的現場。這是我們第一次一起去聽 Livehouse,也是我第一次線下聽野孩子的《黃河謠》。
於我而言,這是一首有魔力的歌。它那麼平靜卻又那麼有力量。
當在現場聽到“黃河的水不停地流,流過了家,流過了蘭州”的時候我真的好感動。
第一層感動是因為在我的記憶裡面也有一條河流,它是我的上學必經之路,我人生的前十幾年就在這條河邊走來走去,從小鄉村走向了小城鎮。
之後這條河流就消失在我的人生中,我很懷念它。
第二層感動是因為這首歌唱的地方:蘭州。
我在“十年之約”的影片中也提到了這個地方,想起了我以前在蘭州夜市晃盪的那個夜晚。
7 月 17 日,是我今年第三次走進電影院。看了一部叫做《隱入塵煙》的電影,一個排片量極少,最後被迫下架,但是口碑挺不錯的電影。
看完最後幾個鏡頭之後的一個直觀感受就是:後勁兒太大。
這是一部描述西北農村,兩個被各自家庭拋棄的孤獨個體,在日復一日的耕耘中相濡以沫的故事。
貧窮,貫穿了整個電影的始末,但是它又是一個烏托邦般的故事。
一個貧窮的烏托邦,聽起來挺奇怪的,但是確實就是這樣的感受。因為在真實的世界裡面,有無數個被拋棄的曹貴英,一樣的是貧窮的底色,但是不一樣的是她們中的極少人能遇到馬有鐵,能把日子過得有那麼一絲絲尊嚴和盼頭。
在輾轉了幾個廢棄的房屋之後,馬有鐵自己一磚一瓦的搭建了個土胚房。
某個精疲力竭、準備休息的夜晚,突然天降暴雨,他們飛快的從床上翻身而下,頂著暴雨搶救土塊,摔在泥裡又哭又笑的時候,那一幕我太熟悉了,這不就是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嗎。
眼看著日子越過越好,但是一切又飛快的轟然倒塌。
電影裡面沒有一點催淚的配樂、沒有一句催淚的臺詞、沒有一個催淚的動作,但是在最後馬有鐵親手搭建的房屋被挖土機推倒的時候,就像是一記重錘正中我的心臟,竟然讓我一時間難以呼吸,隨之而來的是一種漫無邊際的複雜情緒,或者說無力感。
想起的是從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裡面演變出來的一句話:真正的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
記得當曹貴英和馬有鐵躺在自己搭建的土胚房的炕上。
馬有鐵提到要帶曹貴英到市裡去看病。
曹貴英一臉害羞的說:活了這麼大還沒去過市裡面呢。
馬有鐵對曹貴英說:那我們去了之後美美地浪浪。
一句話,讓他們都有了盼頭。
那個時候他們蓋好了自己的新房,還給燕子也留下了燕窩,小雞也開始下蛋,豬仔也慢慢長大,地裡也開始豐收小麥和玉米,一切都是充滿著希望的樣子。
似乎生活準備開始被這對勤勞的夫妻過的蒸蒸日上的時候,貴英突然落水身亡,打破了一切規劃。
導演說自己安排這個結局是因為自己是一個悲觀主義者,我倒是猜測由於種種原因,在故事的結尾他還是沒有捨得下狠手。
以至於有人在知乎上提問:馬有鐵死了嗎?
死了,他本來應該死在自己親手把驢子放走的那天。
但是他想起還欠著小賣部一點錢,於是把自己所有的糧食都賣掉,辛苦了一年,換了區區三千塊錢。
然後把所有的賬務結清。
還完債的那天,他就宣告了自己的死亡。
房子倒下,不過是為了掩埋自己而已。
你說如果馬有鐵親眼看到房子倒下的那一刻,他會想起什麼?
他應該會想起那個即使筋疲力盡,但是還是從床上飛身而下,貴英緊隨其後的大雨瓢潑的夜晚吧。
兩個拼命生活的人,頂著暴雨搶救土塊,摔在泥裡又哭又笑的時候,這玩意,就是生活的褶皺啊。
一起走過皺褶的人,本來是可以一起咂摸出一絲味道,變成飯後談資,然後再一起把它熨平的。
可惜導演沒有給出這個“本來是可以”的機會。
可能是看過了太多努力就能改變人生的故事,就一直以為努力生活了就會有個好的結局。但是這片土地太大了,這上面發生的事情無窮無盡。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會認為當前的這個苦難翻過去之後,至少會走上一段平緩的道路吧。
但是啊,苦難之後還是苦難的故事,你聽的還少嗎?
看完電影之後,我們在影城下的廣場上走了一會,看到一個非常大的音樂噴泉,有非常多的人圍著噴泉看,很多的小孩就在噴泉裡面走來走去,渾身都溼透了,但是玩得不亦樂乎,還有幾個大人也在裡面和孩子一起玩,像個孩子一樣。
隨著每次噴泉的出現和消失,都會伴隨著孩子們爽朗的笑聲和誇張的動作。
我們也會跟著笑出來。
電影裡的生活是真實存在的,我的生活也是真實存在的。
7 月還看了一部紀錄片,叫做《人生第一次》
其實應該是兩個紀錄片。
因為我先看了幾集《人生第二次》,然後回頭去看了《人生第一次》。我堂堂七尺男兒,每看一集都讓我有一種熱淚盈眶的感覺。
人生第一次,一共十二集,從第一次上學、第一次上班、第一次走進軍營,從許許多多的第一次入手,用許多“第一次”串聯起我們人生的重要節點。
我特別喜歡第三集。標題是長大,副標題是我在爸媽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長大。
講述的是雲南鄉村,漭水中學裡面的一群留守兒童的故事。
校長在學校開設了詩歌課,似乎是一件在學習上沒有收益的事情,因為在高考語文考試中,作文的要求總會附帶一句話:題材不限,詩歌除外。
校長說:這裡的孩子太懂事也太安靜,為了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這些孩子們的父母外出打工。他們接受這一現實,不哭也不鬧。詩歌可以開啟他們的心扉。
紀錄片裡面有一節在篝火旁的詩歌課,主題是:十年之後的爸爸媽媽。
在小時候能經歷這麼一堂啟迪性如此之強的課,是真的能對人的一生產生一種持續的影響。
至於這些孩子寫詩歌到底有沒有用?
紀錄片裡面的回答是:詩歌確實很難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但詩歌可以改變一個人。
我做留守兒童的那些年,也有一些想要表達的東西,但是找不到一個載體。現在我知道了,詩歌,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
《人生第一次》和《人生第二次》都是很棒的紀錄片,推薦給你,可以看看。
最後,說一句紀錄片的主題曲《推開世界的門》,很好聽,也推薦給你。
7 月還火了一個人,火的一塌糊塗,這個人就是“二舅”。火到甚至有人開始打假了,最後還得是 UP 主出來闢謠。
不知道你看完之後是什麼感覺,我看完之後先是千言萬語,想要張口卻又一時不知道從哪裡說起。
最後也只是想起了一首詞的最後一句: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另外,個人觀點。
作品確實是好作品,但是和“精神內耗”關係真的不大。
有一句話叫做:見過星辰大海的人,又怎會甘於點點熒光?
由於時代和身體的原因,二舅不算一個見過“星辰大海”的人,或者說他看到的“星辰大海”和我們看到的不一樣。
所以,我覺得現在大多數人的“精神內耗”,包括我自己,在於見過太多東西了,又想要太多東西了,又得不到太多東西了。總覺得自己擁有的只是“點點熒光”。
所以,只有自己放過自己才能解決“精神內耗”。你可以佩服二舅,但是你也肯定學不了二舅。因為你放不下自己的“星辰大海”。
還有,不得不說一句,這個影片的文案真的是絕了。
看起來是一個影片,但是靈魂在於文案,文案像是散文,形散意不散。這才是高階的東西,再看看我寫的這些玩意,都是寫什麼鬼東西。
7 月,我還寫了這幾篇原創文章:
8 月
整個 8 月,是跑步的一個月。從 8 月 1 日開始,我又開始努力跑步,堅持運動了。
今年從六月份進入夏天之後,我基本上就沒有怎麼跑步了,我看了一下整個六七月加起來也才只跑了 25 公里。
常常給自己的藉口是忙,沒時間,下班回家後就懶得出門了。
但是從 8 月開始我強迫自己至少按照跑一休一的節奏運動起來。
所以週一的時候跑了三公里,週三的時候跑了五公里,週五的時候跑了十公里,今天晚上還得出門跑五公里。
我也把放在角落吃灰很久的健身環翻出來了,不跑步的時候,晚上就在家擼健身環,也是能出一點汗,達到運動的效果。
以前我最期待每週五下班之後,在路邊買點燒烤,買瓶啤酒,配個炒飯,然後開啟美妙的週末。
但是記得 8 的第一個週五,我在路邊攤上糾結了好久好久,到底是放肆的迎接週末,還是把十公里的既定目標搞定再說。
腦海裡面的一個小人說:弄點好吃點,回去換上睡衣,舒舒服服的躺在沙發上喝一口冰啤酒不舒服嗎?
另外一個小人說:對呀對呀,舒服舒服。
但是,我最終還是艱難的選擇了跑十公里。
因為想起了一句跑步屆的名言:正因為今天不想跑,所以才要去跑。
說實話,對我個人而言,按照計劃跑完十公里之後帶來的愉悅感,確實比一口冰啤酒帶來的愉悅感更加強烈。
我跑步不為了減肥,只是單純的作為一種運動方式而已。
我從來不覺得跑步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難得在於下定決心出門跑步的那一刻。
但是這幾年確實體能下降的非常厲害,以前每年至少會跑一兩次馬拉松,這兩年由於疫情,很多賽事都停辦了。我上一次跑全馬已經可以追溯到 2018 年的北京馬拉松了。
現在讓我跑全馬我是真的跑不下來了。
但是,如果疫情結束,賽事恢復,我真的希望我能有幸中籤,然後再跑一次北京馬拉松。跑不下來,我可以練嘛。這是一個約定,我得去赴約才行。
說來你可能不信,大概在 2018 年左右,我五公里偶爾還能摸到 20 分鐘的門口。所以我在 8 月 3 日,盡全力跑了一個五公里,耗時 23 分 37 秒的時候,立下了一個 flag:五公里能跑進 22 分 30 秒。
立下 flag 之後就一直保持跑一休一的節奏,在堆了 100km 的跑量之後,在 8 月 22 日和 29 日分別完成了 flag:
就是自己能跑進 20 分之後就會想:是不是努努力,就可以跑進 19 分呢?
但是我自己知道,這一分鐘的提升就不是短期目標了,與我而已,短時間內絕不可能再快 53 秒,也許它就是有生之年系列。
那麼我會去追求這個 19 分嗎?
會,但是也會適可而止。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另外一個更加重要的道理:認清自己,放過自己,不要和自己較勁。
最後,在 9 月 28 日透過 5*1km 間歇跑的方式,跑進了 20 分,在興奮之餘,也讓我體會到了要真正跑進 20 分鐘,對我來說是一件多麼多麼難的事情:
也是在 8 月,看完了一部跑步相關的動漫:《強風吹拂》。
我刷這個動漫完全是因為有一天晚上夜跑的時候,路過一個十字路口,一陣極具夏天味道的、又強又熱的橫風從我的側面吹過來。
我戴著降噪耳機,聽不到自己的心跳,也聽不到自己的腳步聲,反而是風聲,聽的清清楚楚。
那一瞬間,我想起了這部改編自同名書的動漫:《強風吹拂》。
如果你可能對這個動漫無感。但是對於我而言,它確實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不論是跑的輕鬆或者跑的痛苦的時候,都能激勵到我。特別是有時候不是那麼想跑,或者跑的比較難受,給自己做心理建設的時,我都會想到這部動漫,想到最後幾集,他們站在賽道上之後的內心獨白。
跑步是什麼?
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它不是簡單的兩腳交替前進,只有跑起來才能感受到它。感受來自身體和心理的痛苦,以及跑完既定目標之後的喜悅。
在書中,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明明這麼痛苦,這麼難過,為什麼就是不能放棄跑步?因為全身細胞都在蠢蠢欲動,想要感受強風迎面吹拂的滋味。
是的,是風聲,是貼耳拂過的風聲。當我在專注的感受風聲的時候,就是跑步中最快樂的時候。
終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推薦給你。
8 月初的時候,我又把《平凡的世界》拿出來,開始正式的讀第二遍了。
為什麼要再次讀《平凡的世界》呢?
我在《沉溺於小說、遊戲與擺爛,無力更新原創。》這篇文章裡面提到了,我的出發點是因為年底要寫“我這10年”的文章,在動手開始做之前,我一直希望我能再仔細的讀完一次《平凡的世界》。
我在文章裡面寫到:這是兩件似乎沒有什麼關聯的事情,但是對我而言,讓我又隱隱約約的感覺到非常的重要。為什麼重要,我也不知道。也許只有讀完之後,才能找到答案,也許根本就沒有答案。我希望能把這件事情做好,雖然留給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雖然這事兒想想就很難。
8 月底的時候我把書讀完了,“十年”的文章我也寫完了,現在我找到答案了,答案就是真的沒有關聯。但是這本書對我而言確實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書。
8 月 6 日,立秋的前一天,週六,我們又去逛了花市,可能是因為最近天氣太過炎熱,花不多,逛花市的人也很少,但是價格也非常的便宜。
我們掃蕩了兩大把向日葵、一把繡球花、一把桔梗花,十幾顆多肉。
回家開門之前,Max 同學偷拍了一張,她說抱著這麼多的花開門,有一種幸福來敲門的感覺。
嗯,幾十塊錢就買到了幸福,真是一種幸福的感覺:
進屋之後,先把花扔在桌子上,然後拿出早就放在冰箱裡面的可樂和不鏽鋼冰塊,以及一起放在冰箱裡面冰著的玻璃杯。冰可樂加冰塊,倒入到冰過的杯子裡面,一切都是冰的恰到好處,咕嚕咕嚕的整上一大口,接著啥也不管的窩進沙發裡面,等待...
等待一個可樂味的嗝兒,來宣告這是一個愉快的夏日週末的下午。
夏天快要過去了。我懷念立秋前的這一天,我抓住了夏天的尾巴,度過了一個值得記住的下午。
這個下午我沒有想很遙遠的未來,也沒有想已經過去了的時光,我只是窩在沙發裡,無慾無求的等待。
等待一個可樂味的嗝兒。
8 月 7 日,今年第四次進電影院,看了《獨行月球》。
去之前我們已經把預期拉的非常非常低了,甚至我們還遲到了幾分鐘才到電影院。但是沒想到看完之後覺得這玩意,不錯,還行,能看。所以這件事兒告訴我一個道理:只要把預期調整的足夠低,就算是給了事情一個絕地反擊的機會。
劇情什麼的我就不說了,電影我也不想過多的點評了。我只想說其中的兩個算是隱藏彩蛋的點。
第一個是月球上的那塊黑色的方碑。
這玩意我太熟悉了,它出自一本叫做《2001太空漫遊》的科幻小說。
我曾經就在之前的文章裡面說過,看完這本小說之後,我驚訝於這是一本釋出於 1968 年的小說。
在 1968 年能寫出這樣的科幻小說來就已經是一件很科幻的事情了,而且作者克拉克還把這件事做的那麼絕。
以至於往後幾十年每一部叫的出名字的優秀的科幻作品裡,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它的影子,有的是明顯致敬,但也有是無意重疊。以至於往後幾十年所有讀過這本書的大多數人,提到科幻作品首先想到的都是《2001:太空漫遊》,提到對太空的探索想到的都是"發現號",提到人工智慧想到的是"哈爾9000"。以至於往後幾十年有個叫劉慈欣的作家說: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拙劣模仿。以至於我在《獨行月球》裡看到這塊石頭的時候,我都能一下子想起書中出現的 1:4:9 黑色方碑。想起了書中的那一句:那個文明以這種方式,狂妄地顯示了自己的力量。
所以,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去讀一下這本書。
第二個點是裡面的一首歌,改編自《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
《王牌特工》裡梅林踩到地雷犧牲自己時也唱的這首歌。真的很好聽。哦,對了,大家給它取了一個通俗易懂,兼顧了信達雅的中文名字,叫做:《回家走國道》。絕了。
8 月 21 日,感謝疫情放過了成都,讓成都在週末開了一場草莓音樂節。
但是,我是萬萬沒想到,疫情放過了成都,但是高溫它不放過成都啊。音樂節 13 點鐘開始,真是太陽最辣的時候,所以我刻意選的傍晚,晚上 18 點才到現場。所以只聽了萬妮達、陳粒、馬賽克、痛仰。但是,這波不虧,本來我們也就是衝著痛仰去的。
在人群中和他們一起肆意雙腳離地,舉起右手前後搖晃,看著他們搖旗啦喊,把“火車”開起來的時候,伴隨著鼓手的每個像是錘在心臟上的重錘,同時現場飄落這一場場“人工降雨”,在煙雨朦朧之中,有一種既真實又夢幻的感覺。
痛仰的現場是真的炸裂,感覺一到痛仰出場,現場的保安力量都加強了。
當天發了一個朋友圈,第一句話是:和 MX 同學一波三十折的音樂節之路終於結束了。
那天早上 MX 同學出門去考試了,中午回來的時候她說覺得腳似乎是扭了,感覺特別的疼。我帶著她去診所看了一下,也只是開了陣痛的噴霧,本來我覺得這情況音樂節應該是去不了了。
然而 MX 同學看出來我還是非常想去的,就勸我一個人去,但是我拒絕了,想得是要麼兩個人一起去,要麼都不去。
於是我們決定晚點去,然後還有幾小時才出發,看看這幾小時腳的反應如何。
後來疼痛感輕了很多,但是走路還是有點點痛。當時她就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要不我們弄個輪椅,你推著我去?
我先是一愣,然後覺得這也不是不可以,決定要去了,她就開始化妝,而我就各種渠道找輪椅,最後在小區群裡面順利借到了一個輪椅。等我把輪椅推回家的時候,MX 都已經畫好了妝,換好了衣服,屬於盛裝出席了。
然後她突然覺得腳似乎也不是那麼痛了,也就沒用上輪椅。叫車到現場之後,大概還需要走一公里的路程,我們走的很慢很慢,到達現場之後,我們找到一個好位置,然後就在那個位置一直待到結束。
整體的感受是很好的,在當時疫情的大背景下,能有這樣的一個音樂節已經很難得了。幸好,我們沒有錯過。
8 月還有一件非常魔幻且值得記錄的事情,成都限電,我第一次遇到,而且情況非常的嚴峻,嚴峻到有的公司直接停擺,讓員工居家辦公,我們公司則是購買了冰塊來降溫,持續了一週多的時間。
我現在想起這事都覺得魔幻啊,真的是魔幻。
那幾天在網上看到有的公司用大冰塊進行降溫,我還在想“應該不至於吧”,沒想到隔兩天我工位旁邊就立著一個大冰塊。
關鍵是它雖然就立在我旁邊,我覺得也沒啥大用處啊。
哦,對了,我當時還去我們小區的頂樓看了一下,想著限電,光汙染少一點,會不會在成都看到星星呢?
結果,真的看到了。五顆。
8 月 29 日,有個叫做“熱帶雨林”的傢伙叫大家屯菜,說是要封城了,那個時候成都每天新增 100 多例。
當時我並沒有在意,但是看到訊息的時候我剛好準備出門跑步,跑完之後 MX 同學隨口說了一句:出都出來了,要不我們去前面的菜市場看看吧?
結果我們發現菜市場居然被清空了,以前這個點去的時候,還能在幾個菜攤之間來回遊蕩慢慢的選。接著我們去了另外一個很小,我們平時根本看不起的小菜店,發現裡面從來沒有這麼熱鬧過,甚至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
鑽進小店之後,不經意間聽到了兩個嬢嬢之間的對話,她們的表情既神秘,又嚴肅:
“真的哦~,豁你幹啥嘛,要封,搞快,多買點。”
“啥時候封哦?”
“可能一會就發通知了。”
也差不多是這個時候,微博上“熱帶雨林”已經上了熱搜榜。一時間,竟然讓我摸不著頭腦,於是也買了兩口袋的蔬菜。
結果呢,當天官方確實釋出了公告,只不過是“熱總”被拘留的公告。
但是,就在熱總被拘留的第二天,也就是 8 月 30 日,官方開始倡導高新區居家辦公。
8 月初,還有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竄訪台灣地區的事件,那天晚上我看了很久很久,也沉默了很久很久。
8 月,我還寫了這幾篇原創文章:
9 月
9 月是從居家辦公開始的,上一次因為疫情居家辦公還是“新冠一年”的時候,那一年疫情剛剛開始,大多數人也沒有體驗過居家辦公,想起來還有一絲絲的小興奮,但是居家辦公的體驗整體來說其實不是特別好,感覺比正常上下班還累。居家辦公讓工作和生活之間本來就不清晰的邊界,更加的模糊了,甚至是趨近於抹平了。所以我並不期待居家辦公。
最開始的時候我以為最多就是“原則居家”一週的時間,沒想到最後直接封了 14 天半。
隔離剛剛開始的時候,有一天破天荒的想吃烤豬蹄和烤苕皮,於是開啟外賣 APP 發現可以下單,於是果斷的點了一些燒烤吃。
結果第二天就發公告說“只有超市這一類商鋪可以營業”,我們就一陣竊喜:幸好昨天點了燒烤吃。
隔離期間我們買了很多雞肉,算是把雞給吃明白了,各種各樣的做法。
隔離開始之前我其實是比較抗拒的,但是現在回想起來,好像由於 MX 同學每天換著花樣的做飯吃,我只需要點餐,不需要操心吃飯的問題,讓隔離生活變得開始美好了起來。
而隔離結束的時候 MX 同學還一臉嚴肅的說:太突然了,還有好多菜在冰箱裡面呢,可惜了。
之後的第一週和第二週,我們分別吃了心心念唸的油炸串串和火鍋。
9 月 2 日,在“原則居家”的第二天,成都還搞了一個大新聞。這天也是全員核酸的第二天,成都突然替換了給核酸醫護人員使用的核酸系統,系統第一天就直接崩的沒邊了,都崩上熱搜了。直接導致那天成都沒有完成全員核酸,承擔開發核酸系統的某科技公司在各大平臺上被噴的,那叫一個慘烈哦。
9 月 5 日,居家的第五天。 12 時 52 分在四川甘孜州瀘定縣發生 6.8 級地震。
地震開始之前大概有 30 多秒,我就聽到了非常大的倒數計時的聲音。這個聲音我太熟悉了,因為之前已經聽到過好多次。
每次都是倒數計時結束後輕輕一晃,五秒左右,來去匆匆。我也只是穩如泰山,微微一笑,表示尊敬。
但是正是因為聽到過好多次,導致我麻痺大意,覺得這次震級應該也不過如此。
然後慢悠悠的在房間裡面找平板,因為每次平板上會顯示大概的震級和烈度。結果在倒數計時只剩下不到 10 秒的時候,我找到了平板。我一眼看到震級是 6 開頭的,再一看烈度大於 3,下面寫的是震感較強,就趕緊和 MX 同學躲進廁所了。
剛剛進廁所,地震波就來了。
我感覺到的是來了兩波,持續了很長時間,在這期間都我從臥室跑到客廳,提了一桶礦泉水再回去,感受第二波更猛的晃動。
對我來說,地震的級別分為四種,震級逐步提升:一是坐在原地不動;二是都廁所站著;三是到廁所蹲著;四是到廁所蹲著並帶上一桶水。
這次就是第四種。而且我是在接近頂樓,非常高的樓層,所以體驗感直接拉滿了。
我給朋友講述了我的經歷之後,他問我:為什麼要去廁所,為什麼要帶桶水呢?
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都麻了,因為在我的認知裡面這是常識。後來我發現我錯了,這只是大部分四川人的常識而已。
於是我很認真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這個知識我也是 08 年之後學會的,並希望你一輩子用不上:去廁所是因為那裡空間比較狹窄,有三角區,比較堅固。帶桶水是因為如果樓搖塌了,被困住了,有水就能活下去。
9 月 10 日,居家的第十天,中秋節。
那天晚上我們在陽臺上拍月亮,我突然想起投影儀裡面有個屏保好像是一個“月球”,於是把投影儀放下來,投出了這個屏保。
沒想到把所有的燈關閉了,一輪圓月掛在家中,窗外的萬家燈火倒像是點點星光,效果直接拉滿,
然後我想盡了各種各樣的拍攝方式,拍了幾組照片。
後來還發現有一個星空的動態屏保,如果說月亮是效果拉滿,星空就是效果炸裂了。
再後來發現有一個水族館的動態屏保,直接看過去效果一般,但是我偶然間發現透過窗戶的鏡面反射看過去無比逼真。
雖然那天還在隔離期間,但是我還是喜歡那個“天涯共此時”的晚上。
隔離在家期間我看到了家裡的琴葉榕一片葉子生長的全過程。
它在去年冬天的時候遭遇了一場蟲害,葉子全部長了鏽斑,後來我去花市買了一顆新的,想著就放棄這顆,感覺是救不回來了。
本來都打算拿去扔掉了,MX 同學攔住我說再給它一次機會吧。於是我在網上查了一下應對之道,買了一些針對性的藥粉,把葉子全部給它減掉,搬到了通風的地方。沒想到還真的活過來了,葉子越長越多。但是似乎都是不經意間長出來的。
那天我坐在沙發上休息的時候,突然看到它有一個點特別的綠,仔細湊近一看,原來是一個嫩芽。接下來的幾天,每天早上起來打咖啡的時候我都會仔細的看看這一片葉子。看著它幾天時間就長大了。一整顆琴葉榕裡面,這是唯一一片,我看著長大的葉子。而這顆琴葉榕本來應該死在去年的冬天。
9 月 14 日中午解封了,那個週末,我們去了附近的一個公園。
老遠就聽到了公園裡面有人在吹拉彈唱,熱烈非凡。等我們走近之後,發現一群大爺在公園的人行橋下琴瑟和鳴。圍觀的人很多,但是都非常默契的留了很大的一個空圈。
在大爺們奏響樂章之後,旁邊的一些阿姨叔叔會手牽著手,款款而入,翩翩起舞。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和生動。我待著看了一會,發現在演奏的間隙,有一個“花臂大佬”走到“舞臺”的中間,給大爺們指導,告訴他們剛剛哪個地方弄的不好,下一首應該彈奏哪一個。
然後下一首他們選了《北京的金山上》。前奏剛剛響起,MX 同學就在旁邊開始跟著搖擺起來了。
我說:這啥歌啊?
然後她無比震驚,問我:你居然不知道這首歌?你不會是“間諜”吧?不是從小就學這首歌嗎?
我一臉懵逼的聽了一會,聽到一個“巴扎黑”,我就對這個“巴扎黑”有一點點的印象,但是完全不知道這是哪首歌,我是真沒學過。
後來為了洗清我“間諜”的嫌疑,我分別給她唱了《歌唱祖國》、《紅旗飄飄》、《我愛你,中國》。
這個公園我們好久好久都沒去過了,公園裡麵人頭攢動,到處都是歡聲笑語,一家人露營的、拉著小孩子的、牽繩遛狗的、跳廣場舞的、橋下唱歌的...
和我第一次來這個公園的時候差不多,只是那個時候是 2019 年的夏天,那個時候,人們都還不需要帶著口罩。
再後來,我們從公園出來,一不小心就游到了高新區的盡頭,拍下了上面這張圖片:非必要不進出新區。
如果沒有“介紹信”,想悄悄的從天府新區到高新區,這行為都算得上是“偷渡”了。
即使我知道這是因為疫情期間,政府發文公告幾個區域之間不要相互流動。但是當這條線,這個“非必要”,就明明白白的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還是覺得不太真實的。
好在我要去的地方,並不需要偷渡出去。
9 月 21 日,在瀘定地震中失聯 17 天的水電站工人甘宇獲救。
發生在 9 月 5 日的瀘定 6.8 級地震。水電站的工人羅永在地震之時,做出一系列違揹人類常規操作的判斷,在山崩地裂、飛沙走石之間,提起了水電站的洩洪閘門,以免洪水漫過大壩,威脅下面村莊幾百人的安全。
隨後在避險的路上遇到了同事甘宇,他有高度近視,而他的眼鏡此時也不知丟失在何處。兩人一起避險的路上,甘宇腿部不幸負傷,對羅永說:你先去找出路吧,帶著我拖累你,這樣我們兩個人都可能遇難。
羅永和甘宇分開的時候,鄭重的對他說:我得救你就得救,放心吧。
8 日,羅永得救,並告知甘宇還在水電站附近,救援隊徒步前往。
這是我 9 日的時候看新聞看到的相關報導。當時我特別關注這個叫做甘宇的小夥子。
因為我也是一個高度近視的人,丟掉眼鏡之後,對於距離完全把握不準,更別說方向了。
所以我很擔心他,也連續關注了好幾天,一直沒有訊息。
直到 21 日,已經失聯 17 天的甘宇被一位叫做倪太高的老鄉找到並救助。我得知這個訊息的時候我的第一感覺是特別的震撼和詫異。不敢想象這個高度近視、左下肢腓骨骨折、肋骨骨折、伴有嚴重感染的人,他的肉體和靈魂在這 17 天經歷了什麼磨難。
隨之而來的是感動,想起了羅永說的“我得救你就得救”,這算是我近些天來在網上聽到的唯一一個好訊息吧。
倪太高也讓我想起了之前白銀越野賽失溫慘案中的那個一己之力拯救十餘人的牧民。
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
如果,我是說如果,以後把我也置之於和甘宇一樣的絕境之中,他的事蹟,也會堅定我活下去的信念。
這是多麼好的電影劇本啊,不知道有沒有導演上手操作一把。
9 月份的時候還看了《脫口秀大會》,海源被淘汰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好可惜:
本來 12 月我還買了他成都的《坐在角落的人》脫口秀專場,但是由於不可抗力,延期了兩次,直接延到了明年 1 月份,我也就把門票給退了,可惜。
9 月還火了一個現象級的小遊戲,叫做羊了個羊,據傳聞說一天光是廣告收入就 500w。
9 月,我還寫了這幾篇原創文章:
10 月
10 月 1 日,保留節目,跑步 10.01km 為祖國母親慶生。這個 10km 似乎是近幾年跑的最快的一次 10km:
10 月 3 日,是我今年第六次進電影院,也是最後一次,看了《萬里歸途》。
看完之後我還寫了一篇文章《今年最燃的國產片,就它了!》,沒想到一語成讖,今年最燃的國產片還真就是它了。
但是我是真的覺得有點悲哀,前幾天看到一個報導說這十年是中國電影最好的十年,我聽了都忍不住想笑,真的。
10 月 16 日,那天成都天氣特別好,早上起來的時候就是被一束從窗簾縫隙之間的逃逸出來的陽光給啟用了。
準備把夏季的衣服收起來,向這個夏天正式的說再見。眾所周知,成都四季很不分明,總的來說只有兩個季節,所以每年我們都需要整理兩次衣服,每次會花費很長的時間。MX 同學有鼻炎,所以每次我都是讓她坐在旁邊看著,因為所有的衣服都需要讓她過一次眼,下次逛商場的時候她才知道我還應該買什麼樣的衣服。
有些已經不會再穿的衣服我會選擇丟掉,但是她每次都會再次過濾一遍,說:這件不能扔,和其他衣服還能搭一下。這件也不能扔,明年瘦下來了就可以穿了。這件也不可以啊,滿滿的都是回憶。
所以,她過濾完成之後,每件衣服又活過來了,從 GC 的角度來說,她就像是衣服的一個 finalize 方法。
整理完成之後,我們從臥室出來,發現一束陽光斜穿了整個客廳,灑在另外一堵牆上。
我在這個房子裡面住了一年多,經歷過一個完整的四季。
早春的陽光很少,沒有見過此番場景。盛夏的陽光高照,角度不對,也未曾直接訪問過這面牆。也許只有寒露之後,霜降之前的太陽,會在下午16點鐘的時候,讓一束陽光穿過陽臺那一面窄窄的窗戶,把陽光拉的很長很長,不偏不倚的直接照在放在對面牆邊的一顆琴葉榕上,然後在 45 分鐘之後轉移到旁邊的天堂鳥,最後消失不見。
是的,我就坐在這束陽光前,看著它移動。
在異常熟悉的場景中,出現了一點點的不一樣,就足以讓這一天在這一年中都閃閃發光。
但是再仔細一想,那是不是說明生活已經很久沒有多姿多彩了呢。
最終,同質化,會吞沒一切,包括這一束陽光和這 45 分鐘。
10 月的時候還參加了公司的體驗,遇到一特別搞笑和尷尬的事兒,也寫成了一篇文章進行記錄:《體檢的時候遇到一事兒,賊特麼尷尬...》
現在回看也真的是尷尬,喝水喝的我想吐。
10 的最後一週,我突然變成了一個 UP 主。
因為我有想法把“十年之約”做成一個影片,所以為了先熟悉製作影片的流程,我就註冊為了 UP 主,我當時隨便選了一篇在公眾號這邊閱讀量比較高的文章,然後開始磕磕絆絆的錄音,剪輯,釋出。
沒想到前幾個影片做的還挺成功的,第二個影片突然就成了小爆款,不僅直接單搞突破了 10w 播放:
甚至還收到了只在傳說中見到過的《首頁通知書》。
10 的最後一天,距離年底還剩下兩個月的時候,我開始著手準備“我這十年”的稿子了。
於是我把自己前九年寫的《我這一年》彙總了一下,想列印出來找找靈感。
結果彙總之後發現:好傢伙,13w 字,189 頁,家裡的印表機也遭不住啊。
但是我還是試著列印了二十多張,看看效果。家裡的印表機是那種很一般的印表機,列印速度非常慢,一頁得列印好幾秒。
所以我當時抽了個板凳坐在印表機前面看著它,我是從 2013 年開始列印的,當自己多年前的文字從印表機裡面一行行的吐出來的時候,那個感覺非常奇妙,五味雜陳中參雜著一絲絲感動。
那種突如其來的感覺怎麼說呢?
就像是 9 年前的自己,透過印表機,給我寄來一封信。
見字如面,展信如晤...
10 月底的時候,還有富士康員工徒步返鄉事件。其實我本來想好好寫寫的,但是我卻遲遲沒有下筆。其實不止是這個事件,今年的好多事件,我想當個記錄真實的人,但是就像《蝙蝠俠》裡面的一句臺詞:有時候,真相還不夠好。
而我用來“麻痺”自己的一句話就是:紅紅火火的生活,比深不見底的網路,有意思的多。
10 月,我還寫了這幾篇原創文章:
11 月
11 月,我釋出了一篇文章,叫做《終於,結束了這兵荒馬亂的一週。》,後來這篇文章被下架了。所以我把沒有問題的部分搬運一下。
不知道為什麼,這周感覺特別的累。
可能是因為上個週日(11 月 20 日)跑了成都馬拉松吧,不是身體上的累,是心理上的累。
因為成馬是在一片爭議中起跑的,因為起跑的那天早上,龍泉驛區開始靜態管理。
同一個城市一邊舉行 3w 人的馬拉松,一邊對一大片區域進行靜態管控,聽起來確實比較的魔幻。
由於太久沒有參加過大型活動了,整個人都處於比較興奮的狀態中,導致那天晚上我只睡了不到 6 個小時,早上 5 點 40 分就起床了。
然後我開始興致勃勃的錄製一些影片,從家裡出發,到乘坐地鐵,再到起跑之前,接著是跑步途中,最後是跑後分享,想得是賽後剪一個 vlog 出來,紀念一下。
甚至我跑到 18km 處的時候,突然有點捨不得這件期待了很久很久的事情這麼快的結束,突發奇想,開了一個直播,想得是慢慢的走完這三公里,好好的享受比賽。
所以我直播了 52 分鐘,一直直播到我領完包,坐到草地上休息了一會,才結束。
直播完成之後,我還錄製了幾分鐘的完賽感悟。到這個時候,我整個人都是比較開心的。
直到我坐到地鐵上之後,開始刷手機,看到了群裡、網上的一些評價,大概是在吐槽,疫情還是如此困難的時候,居然舉辦這樣的活動。
“主辦方是小可(傻)愛(逼)吧,參賽者也是。”
“這是要開始躺平擺爛了嗎?”
“希望參賽的人都陽一下。”
“終點是方艙嗎?”
...
那一刻,我就開始了自己的精神內耗,甚至有點後怕自己開直播的這個行為。
以前跑步,跑完之後都是精神滿滿,感覺渾身充滿了正能量。
沒想到這次跑個步,還跑出個精神內耗來了?真是奇了怪了。
中午回家,吃完飯之後,也沒有了剪影片的興致,矇頭就睡了。
睡醒之後,已經是傍晚,傻坐在電腦前,想通了,我只是一個嚴格準守賽事規章制度的參賽者而已,賽事要求比賽之前至少五天五檢,要求提供成都市常駐證明,要求提供全程疫苗接種證明,這些我都做了。
我沒有資格去為這場活動解釋什麼,也不需要我去解釋什麼。
我需要做的就是,感受當下,享受比賽。
至於有人要罵比賽,罵參賽者,那是別人的事兒,關我啥事?
我不懼於站在對立面上,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你有你的評判規則,我有我的生活方式,我在用自己的行為去捍衛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果我因為提前想到了有一部分輿論的走勢會走向相反的方向,而選擇不去比賽,或者刻意隱藏自己參賽者的身份的話,那才是我的悲哀。
11 月 22 日,週二,早上剛剛到公司,MX 同學叫我看一下小區群,裡面發了一個公告,說檢查出了陽性,需要靜態管理,時長不明。
考慮到居家辦公的諸多不便,我立馬預定了小區附近的一個酒店。
想著一般就封控三天嘛,我只需要住兩晚上酒店就行。
好在當時 MX 同學還在家裡,她可以幫我準備一點東西,晚上的時候給我送到樓下。
那天晚上我走到小區門口的時候,保安問我:你是要進去嗎?進去了就出不來了,你想好了嗎?
我當時就覺得挺搞笑的,這是什麼魔鬼的對話。
然後我說我等人東西出來,順便問一下:小區封幾天啊?
聽到這個問題,保安自己也笑了,回答說:我也不知道啊。
然後隔了兩秒之後,又對我說:等通知吧。
聽到這個回答之後,我也笑了。
我笑得是,我就站在家門口,但是什麼時候能回家,沒人知道,只有通知知道。
在小區門口等待的時候,我還看到一個老爺爺端著鍋,鍋裡面是飯和菜,給到了門口接應的一個年輕人,然後應該是一家三口,就蹲在門口的馬路邊吃飯。
從對話中大概可以知道,本來是約好小兩口帶著兒子來爺爺家吃晚飯的,爺爺老早就把菜備齊了,這下人也進不了小區,只能由爺爺把做好的飯菜裝在鍋裡,端到小區門口。
一家三口蹲在馬路邊吃飯,爺爺就小區門口看著,時不時的喊上一句:
“菜夠嗎,家裡還有。”
“飯夠嗎,我再回去拿一點過來?”
“慢點吃,我不著急。”
“要湯嘛,我去端一碗?”
...
小孫子,一遍遍的回覆:不要不要不要。
爺爺寵溺的說:好好好,慢慢吃。
後來,我看到了一封來自美團外賣騎手的求助信,信裡面說:
至今,我與其他近15位騎手已經在外流浪3天。大家有的在站點住,有的合租便宜的旅館,但更多的晚上就睡在寫字樓的大廈、餐館等地方。目前,北京的餐館停止堂食,不許人進入,寫字樓居家辦公的多,也很難進入,城中村全部封控,無法找地方短租,賓館等費用超出了我們的承受能力。而我們所居住的小區解封遙遙無期。我們流浪在外,依舊堅持每天做核酸不違反疫情防控的要求。但我們不想被封控,是不想失去唯一的收入來源。目前流浪在外的騎手主要是找不到夜晚住宿的地方。由於財力有限,希望價格能控制在每人每晚50元左右,我們希望有渠道的各位愛心人士可以牽線搭橋,幫忙提供相應的短租渠道。我們將不勝感激!
我開始理解我之前看到的一張圖片,圖片裡面是外賣小哥的電瓶車上綁著一床鋪蓋。
當時沒有細想,現在突然就明白了。
對於他們來說,對於他們這一類人來說,被封控一天,就代表著一天沒有收入。
我把自己也帶入到他們的情境下,如果是我,我也不會選擇進入小區,我也不會住酒店,我會選擇隨便找個地方對付一下。這個地方可能是公園裡、馬路邊、橋洞下。
看到求助信的時候,我特別的想要幫助他們,於是我掃碼加了求助的小哥的微信,看到他的微信簽名的那一刻,我笑了。
他的微信簽名是:美團已經安排住宿,大夥都住下了,謝謝大家關心。
也是 11 月,世界盃開始了。
朋友給我發來一張圖:
青春,哦不,人生就是一屆又一屆的世界盃。
俄羅斯的夏天過去了,四年後,我們迎來了卡達的冬天。
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球迷,我看不懂球,群裡都是一些大學的朋友,所以我會進群和他們一起瞎扯。
四年前,我買了幾場球,因為我有記賬的習慣,所以我找到了當時的記錄:
單筆最大的金額是 20 元。
是的,20 元對於 2018 年,生活貧瘠的我來說,已經是能接受的最大的“賭資”了。
4 年過去了,生活好起來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前幾天還群裡吆喝著,約在一起,找個酒吧看球。
一個朋友說:我黃碼,約嗎?
一個朋友說:我還在小區封著呢。
一個朋友說:酒吧還封著呢。
就這樣,直到世界盃結束,我們也沒有約上一場。
11 月的時候我文章寫的少了。
因為我一直在寫《我這十年》的稿子,但是很遺憾,似乎一直在瓶頸裡面,導致進度非常緩慢。
可能是自己太重視這個事情,反而困住了自己,怎麼寫都不滿意,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狀態和情緒去坐在電腦前做這個事情,甚至出現了逃避心理。
總感覺雖然是在講自己的故事,但是自己反而是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而不是一個親歷者,導致有些地方的表達和情緒非常不對。
直到前幾天,我嘗試把自己刪刪減減寫好的第一大段對著鏡頭朗讀了一遍,讀到一些事情的時候,回憶伴隨著畫面奔湧而來,竟然有點哽咽的時候,我就知道,這應該是走出瓶頸了。
雖然不知道後面還有多少瓶頸,雖然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按時“交稿”,但是我還是會努力的把這件事做好,把它的優先順序放的很高很高。
我寫文章,做影片,當自媒體都是為了流量,但是這個不一樣,這個是為了完成對自己的一個長達十年的承諾,首先是為了取悅當下的、和多年後回看文稿和影片的自己,其次才是觀眾。
為了更好的查閱,我把自己這十年,每年的最後一天釋出的《我這一年》的文稿列印出來之後,我是真的沒有想到,148 頁這個具體的數字,是這麼厚:
當我看到 2013 年寫的第一篇,裡面有這樣一段話:12 月,回憶這一年的時候,我翻看了經很多照片,我突然問,自己一句,有意義嗎?
傻孩子,十年後的我告訴你,這可太有意義了,這是你拼搏過、興奮過、失落過、用力生活過的、鮮活的證據。
好好寫吧,我謝謝你。
11 月的時候,看了一年一度戲劇大會。
這一期有個作品叫做《復活軍團》,一句話概括就是男生宿舍裡面的友情吧。
其實是一個很俗套的,看了前幾分鐘就猜到最後會有一個什麼樣的反轉的故事。
但是這個作品在歡笑之餘,還是有一點點感動到我吧。因為最近我在整理東西,那天我剛好看到我畢業離校那天寫的一段話:
6 月 22 日,晚上 19 點整,是我離開大學宿舍的日子。我是真捨不得走,東西早就收拾好了,室友我也一個個的送走了,就硬生生的在宿舍坐到了 19 點整。宿舍門關上的那一下,心裡還是咯噔了一下。拖著箱子,從宿舍走到校門口,我走的很慢,特地選了大一來報導的時候走的那條路。
六年後的我,讀到這段話的時候,才突然意識到,當我輕輕的關上那扇門之後,我就再也沒有體驗過集體生活了,不管是以班級為單位,還是以宿舍為單位。
那扇門的裡面,是象牙塔。那扇門的外面,是江湖。
11 月 19 日,文案寫的差不多了,就試著錄製了一下影片,我發現這個玩意還真的是想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在我的想象中,拍影片嘛,就是寫好稿子之後,對著鏡頭一頓輸出就完事了。拍的時候,肯定得脫稿啊,整個大綱就行了,自己寫的東西,脫稿不是很簡單嘛。
結果,拍的時候,就是,呃...那個...然後...呃...對了....還有...呃。
各種卡頓,所以還是得對著稿子,偶爾瞟一眼。於是我開始用平板當做提詞器,哐哐哐,就是一頓瘋狂輸出,結果一看影片,由於平板螢幕很亮,眼鏡瘋狂的反光,非常的影響影片效果。
就這個反光的問題我就想了很久,找了各種角度來規避這個問題,最後,還是大道至簡,我把稿子列印出來,打在紙上,貼在鏡頭前面,不就不反光了嘛。
稿子其實都是一個小問題,主要是拍攝的時候,人特別的尷尬。
對著鏡頭說話本來就是一件比較尷尬的事情,更尷尬的是你還得反覆的去看拍攝出來的影片,還得動手去一秒一秒的剪。
這種尷尬不亞於把你綁到椅子上,然後開啟你的 QQ 空間,當著你的面讀你初中時發表的那些故作傷感,彷彿看透世事的動態。
難是真的難啊,所以,試錄的幾十個影片一個都沒法用,當時距離 Deadline 還有 27 天,進度為 0%。
但是還是有一些意外收穫的,比如用相機自帶的濾鏡,不經意間拍了幾段和 Mx 同學生活片段的影片,效果還不錯,以後撒狗糧的時候可以用。
11 月的最後一天,江同志離開了我們。我的“十年之約”影片的最後就是用他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程式。
今年,離開我們的人物還有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前蘇聯最高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以及中國香港作家倪匡、《三國演義》張飛飾演者李靖飛、《三國演義》關羽飾演者陸樹銘。
還有留在 12 月份的那麼多的人。
11 月份,看脫口秀大會的時候,在楊波說可能要放棄自己的風格的時候,大張偉站出來爆出了一個金句,我記憶深刻,他說:你就是思考的太多了,停止思考,生活美好!
11 月,我還寫了這幾篇原創文章:
12月
12 月初的時候,今年逛了好多次的花市搬走了。很難過,我的快樂沒有了。
也是 12 月初,火了一個叫做 ChatGPT 的 AI。當時我接觸到這個東西之後覺得是真的牛逼,連夜寫了一篇文章蹭熱點《這玩意也太猛了!朋友們。我在此嚴正呼籲大家:端好飯碗,謹防 AI!》,最後閱讀接近 2w,還得是蹭熱點舒服啊。
12 月 6 日,官方釋出公告稱:進入大部分公共場所,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都說大疫不過三年,但實際情況是國家的防疫政策保護了我們三年,接下來就得靠自己了。
然而就在開放後的第三天,也就是 12 月 9 日,我就陽了。我前兩天的症狀比較嚴重,身上痛,特別是膝蓋的周圍的肌肉,痛的睡不好覺。然後就是反反覆覆的發燒,晚上睡覺的時候出了大量的汗。
由於我屬於“提前批”陽的人,所以當時 Max 同學去藥店裡面還買得到布洛芬、雜湊通、抗原啥的,沒想到僅僅兩天之後,剛剛說的三個東西就變成硬通貨了,就和疫情剛剛開始的時候口罩差不多,到處都買不到。
我中招之後,和 Max 算是把隔離措施做的還可以,但是她也在 12 月 11 日晚上開始出現症狀了,第二天一測抗原,果然是中招了。
當時我就對這個病毒的傳播性有了一個具體的認知。
然後我給公司報備,公司把我拉到一個居家辦公的群裡面,群裡都是陽了的同事,我進去的時候只有 20 多個人。但是在接下來的一週,我發現群裡面的人迅速的膨脹到了好幾十人,開發中心 60% 以上的人都陽了。
我對這個病毒的傳播性有了一個更加具體的認知,猛是真的猛。
陽了期間寫了兩篇文章,詳細記錄了這個值得記錄的事情:《???刺激,我也陽了。》和《你別說,這個小病毒還挺會來事兒的。》
在陽的期間我還看了等待了好久好久的《三體》動畫,毫不誇張的說,我至少滿懷期待的等了一年多了。現在已經播出了 4 集了。我的評價是:就目前這幾集的表現,距離我的預期還差億點點距離。期待太高,宣發拉滿,非常拉胯。
12 月 18 日,卡達世界盃決賽,阿根廷對陣法國。這是一場精彩絕倫的比賽,但是我這個偽球迷只看了上半場瞌睡就來了,Max 同學都看到了點球大戰。梅西終於捧起了大力神杯,但是有一句很流行:到底是怎樣的結局,才能配得上這一路的顛沛流離?
我是一個偽球迷,但是人類對於顛簸流離之後,來之不易的收穫都有通感。
12 月的時候,一個讀者微信找我,說想要聊一下,我當時以為是什麼技術問題之類的,結果沒想到是一個初三的學生對於一些社會上的事情的看法,那天我有幸在一個初三的學生身上看到了一份赤子之心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當他問我事情本來不應該是這樣的時候,我能說什麼?
我只能說一些來自成年人的、在成長過程中社會教我的、正確的廢話。
我當時就在想我初三的時候滿腦子想的都是什麼?
想得是早上炫什麼,中午炫什麼,晚上炫什麼,夜宵又炫什麼。但是我也慶幸初中的時候沒有接觸到太多的資訊,獲取資訊的主要渠道就是每天早上村裡的大喇叭和學校報欄放的報紙。心智不成熟,資訊量太大的時候,容易 CPU 過載。
不過話說回來,初中生關注我幹什麼?
12 月的最後一週,和 Max 同學看了一個叫做《我們民謠2022》的綜藝。
張瑋瑋在臺上唱《米店》,小河給他唱和聲的時候,真的是好啊,太好了。
《米店》我聽了好多年了,以前聽的時候,聽到得是煙雨飄搖,聽到得是匆匆忙忙,聽到得是空空的房間,聽到的更多的是孤獨。腦海中浮現的是那一句忘記在哪看到的話:生活是苦難的,我又划著我的斷槳出發了。
現在聽《米店》,聽到得是愛人,聽到得是葡萄枝嫩葉般的家,聽到得是桅杆和風,聽到的更多的是希望。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海灘,岸邊停著一搜不大不小的船,船上有酒有歌有愛人。
同一首歌,從孤獨到希望,《米店》在民謠裡面,真的是“孤篇壓盛唐”般的存在。
還有小河唱完他“尋謠計劃”裡面的歌之後,老狼問他:後面有機會聽到的你自己的歌嗎?
小河說:看機會吧,在這個舞臺上歌重要,是不是自己的歌,不重要。
他其實就是想憑藉自己的力量,讓一些瀕臨失傳的童謠得到記錄,從而得以流傳下來。
那一刻的小河,就是當年在《我是歌手》總決賽的舞臺上唱《米店》的老狼,他們作為過來人,作為老大哥,有著同樣的願景,為歌曲的某個細小的領域,撐一把傘。
他們自願揹負起這樣的責任併為之不懈奮鬥,致敬!
12 月更多的時間還是在做影片:
這是一個長達一小時的影片,這一小時的長度,濃縮的就是我,一個在成都某二本院校讀了四年大學,經過三年顛沛流離的北漂之後,最終回到成都定居,至今三年的普通程式設計師的磕磕絆絆,又閃閃發光的十年。
在開始做之前,我就知道最後做出來的影片會很長,所以我知道影片肯定不會有什麼流量的,畢竟誰會願意花一個小時的時間去看一個普通人的故事呢?
但是當我付出了這麼多的精力,全身心的投入的去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體會到了一種快樂,一種不需要在乎流量、資料、傳播,甚至是不需要在乎觀眾、讀者,只需要時時刻刻把注意力放在我自己身上的那種簡單的,為自己做事的快樂。
反正不管怎麼樣,我知道至少會有一個人會有興趣從頭到尾的完整看一遍,這個人就是我自己,而且不是現在的自己,而是多年後,比如再過十年後的自己,屆時已經 38 歲的我,站在即將“不惑”
的年紀前,回頭一望,不知道一路上丟了什麼東西,一臉疑惑的想要尋找點什麼的時候,或許會翻出這個影片看看。
所以在影片的開頭,我就寫了:僅以此影片,獻給十年前和十年後的自己。
影片中體現的是 2012 年到 2022 年,這十年的時光,剛好對應的是我 18 歲到 28 歲的時光,這是人生中多麼美好的十年啊。
但是說實話,影片做的不是很好,和我想象中的樣子還有一點距離,但是礙於裝置、時間和思路的原因,能做成這個樣子,我也已經是竭盡全力了。反正不管怎麼樣吧,我也算是交卷了。
關於影片製作期間更多的感悟和影片對應的文稿,就放在明天的文章裡面吧。
12 月 26 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這樣的一則公告,結束了,真的結束了:
三年整,整三年,如夢幻泡影,又那麼真實具體。
你說多年後,我們在某個朋友聚集的下午,或者和家人散步的傍晚,亦或是三三兩兩深夜的酒桌上,把這件事兒,這三年,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的時候,更或者把它講給下一代聽的時候,是一種怎樣的心態和狀態呢?
我想,我應該是以一種倖存者的心態,劫後餘生的狀態來描述它吧。但是也會帶著一絲絲親自跨越之後的豪邁和勇氣,而此時此刻,假象這個畫面的時候,我想起的是一句詞: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12 月,我還寫了這幾篇原創文章:
尾聲
又到了每年最頭疼的尾聲環節了,對我來說,一個故事最難寫的就是開頭和結尾。
是在沒有思路了,我想著把前面九年的“我這一年”放在一起,方便我以後查詢。
前面九年,加上這篇,10 年期滿。
當它們以這樣的形式呈現在我的眼前的時候,我還是感覺到很滿足的。這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最好的體現:
- 《2013,我這一年。》
- 《2014,我這一年。》
- 《2015,我這一年。》
- 《2016,我這一年。》
- 《2017,我這一年。》
- 《2018,我這一年。》
- 《2019,我這一年。》
- 《2020,我這一年。》
- 《2021,我這一年。》
現在 10 年寫完了,算是掙扎著完成了之前的一個承諾了。
那明年年底的時候還寫嗎?
你管它的呢,先把明年的日子一天天的過好,至於年底的時候寫不寫,這問題就留給明年年底的我來糾結吧。
我要做的,我能做的,也就是隻是記錄當下,增援未來,僅此而已。
然後,按照慣例,我把今年寫的所有原創文章整理了一下:
當他們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在我眼前的時候,說真的,有一種收穫之後的滿足感。
然後我把 2021 年和 2020 年的圖片也找了出來:
這三年是在成都完完整整度過的前三年,寫作貫穿了我回到成都之後的整個階段,這就是我這三年努力工作,認真學習,仔細生活的強有力的證明。
朋友,2022 年馬上結束了,不管你這一年怎麼樣,收穫滿滿也好,遺憾失落也罷,都已經過去了,落子無悔,唯有往前。
希望我們明年的今天,回首這一年的時候,縱然來路漫漫,也有星光燦燦。
最好,感謝你閱讀我的文章,我知道你肯定沒有看完,但是真的沒有關係的,你能過來小坐一會,我就很開心了。遺憾的是我不能開酒款待,與你把酒言歡。
誒,說到“酒”,我突然想起了一個事兒。
今年一月初的時候我在 B 站看了彩虹合唱團在酒吧慶功宴上唱的《酒鬼的敬酒麴》,當時把我感動的,聽得我都開了一瓶酒,我都遺憾為什麼沒有在 2021 年的時候聽到,這樣我就可以把它寫進“2021,我這一年”裡面。
但是一切都還來得及,不是嗎?因為我在 2022 年的最後,又想起了這件事。它還是出現在了我的文章裡面。
寫到這裡的時候,我又去看了一遍影片,還是一樣的感動,然後開始迴圈播放。
在《酒鬼的敬酒麴》影片的開頭標註了一個日期:2020 年 1 月 21 日。
那個時候,疫情還處於萌芽的狀態,影片裡面有酒吧、有人群、有歌唱、有歡聲笑語,每個人都端著酒杯,每個人都沒有戴口罩,這才是我所熟悉的生活,是一切最開始的樣子。
最後,就像歌裡唱的,也敬自己一杯吧:敬我們自己,自己!在秩序中,稍作改變的自己。
好了,雖然突然有點不想結尾了,想要繼續寫點什麼的,但是真的就到這裡了吧。
你可以把你對 2022 年的回望,2023 年的期望,留在留言區,我們留言區聊。讓我們和 2022 年揮手告別,讓我們一起擁抱大不一樣又似曾相識的 2023 吧!
朋友們,我們明年再見!
--- 歪歪,2022年12月25日-29日,於成都。
本文參與了 SegmentFault 思否年度徵文「一名技術人的 2022」,歡迎正在閱讀的你也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