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雲端計算學習教程,一個全新的世界—Linux

千鋒雲端計算發表於2019-07-02

1990 年代中期,因特網因出現 World Wide Web, HTML 這種新型態的應用, 而開始迅速的延燒全世界。一夕間,架設因特網主機的需求激增。這時有一套可 以免費取得,並且能讓 x86 計算機升格成 UNIX 級主機的免費作業系統,開始了 吸引全世界目光。在傳媒與計算機工程師們的競相走告下成為了這個新世代的焦 點,這個新的名字就是 Linux。

Linux雲端計算學習教程,一個全新的世界—Linux

Linus Benedict Torvalds當然,這套媒體吹捧的當紅炸子雞,可非一人之功, 一夕即成的。Linux 是一套版權徹徹底底與 AT&T 無關的 UNIX-like OS。原始 核心程式的創作者是芬蘭籍的 Linus Benedict Torvalds(現今他仍舊是核心程 序的維護者)。作業系統裡大部分的系統工具,來自於 RMS 行之多年的 GNU 計 劃成果,以及其它的自由軟體寫作計劃產生的軟體,如 X Windows、KDE、 Gnome 等視窗介面。由於構成作業系統的主要部分均奉行 GPL 版權,所以市面 上有相當多樣的安裝套件,目前較廣為人知的有 RedHat、Slackware、 SuSE、Debian GNU/Linux...。也因此,這套作業系統,可說是包含了無數字 自由軟體寫作者的共同心血。如此的一套作業系統其實也就是 RMS 多年來想要達 成的宿願 -- "Free UNIX"。所以,RMS 本人總認為該將名稱改做 "GNU/Linux"。因此,也有人用 GNU/Linux 來稱呼這個作業系統。

Torvalds 打從十歲出頭當他外公的"鍵盤手"開始,到了中學就已成了不折不扣的 計算機迷。1990 年,當他就讀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資訊系二 年級,選修一門「C 語言與 UNIX 作業系統」的課程,因而瘋狂地迷戀上了 UNIX 作業系統。那年正好赫爾辛基大學正好添購的一臺 VAX,安裝 Ultrix 操作 系統。連線了 16 臺終端機供授課師生使用。有所限制的計算機資源,對一位計 算機迷來說是極痛苦忍受的。Torvalds 開始作夢想"搞"一套可以在自己計算機上 跑的 UNIX。

Linux雲端計算學習教程,一個全新的世界—Linux

1991 年 1 月,Torvalds 利用 "學生貸款" 加上去年的 "耶誕紅包",以分期付 款方式買了一臺 386 DX33 個人計算機(他的第三臺計算機)。他選擇安裝的操作 系統則是在學術界頗負盛名的 Minix[注5]。在幾番奮戰下,就緒運作的 Minix OS 功能性卻多方面無法滿足 Torvalds 的需求,因而激發了他重頭來的慾念。於 是 Torvalds 在他的 386 DX33 上逐步探索並撰寫出他自己的核心程式。他網路 上釋放的第一個版本是 1991 年 9 月 17 日的 0.01 版。雖然她是個簡陋的開 始,但由於 Torvalds 本人持續維護與網友回饋貢獻,原本一個人所撰寫的核心 程式竟在不知不覺中逐漸轉化成 "虛擬團隊" 的運作模式。

然而,一般計算機使用者,需要的是可安裝運作的作業系統(農夫我習慣以"安裝套 件"稱之),而非單一的作業系統核心。當時英國的曼徹斯特電算中心 (Manchester Computer Center, 簡稱 MCC)便根據 0.12 版核心程式製作了 一套名為 MCC Imterin 的安裝套件。隨後各地的安裝套件有如雨後春筍般地出 現;如美國德州 Dave Safford 的 TAMU(Texas A&M University)版、Martin Junius 的 MJ 版、Peter McDonald 的 SLS(Softlanding Linux Sustem)版 等非商業安裝套件的出現。在安裝需求日增的情況下,Linux 安裝套件創造出了一塊新的需求市場。這一線商機,讓非商業安裝套件的也開始出現在商業市場 上。Slackware 大概可算是最早出現的商業安裝套件了。到如今,商業與非商業 的安裝套件則已多得數不清了。

Linux雲端計算學習教程,一個全新的世界—Linux

隨著使用人數激增,核心程式的版本與功能也開始加速演化,但仍不失於穩健。 1994 年 3 月 13 日,核心程式 1.0 正式發表。其安裝套件在功能上的整合已急 起直追當時商業版的 UNIX OS。此時的 Linux OS 已擁有數十萬名使用者。當 時赫爾辛基大學還以此為由舉辦了一場名為"Linux 首度正式發表會"。就在芬蘭 電視臺與眾多傳媒的鄭重其事的報導下,Torvalds 成了芬蘭人的自豪,Linux OS 宛如剛誕生的"超新星",閃閃發亮地展現在眾人眼前。

早期的 Linux 核心程式曾被 Andrew Tanenbaum 指出,過度緊密地與 x86 處理器結合,所以他認為 Linux 核心程式將無法移植到別的處理器上。這點顯然 與 UNIX OS 的可移植性大不相同。當時的情況的確是如此,這或多或少與 Torvalds 本人受限於擁有的硬體資源有關。但當 Linux 的使用族群擴充開來之 後,便開始有人主動地將她移植到不同的平臺上。像 Dave Miller 即以不下於 Torvalds 狂熱與學習精神將 Linux 成功地移植到 SUN 的 SPARC 工作站上。 此外如 Amiga、Atari、PowerPc、MIPS R4000 也陸續見到 Linux 的身影。 這些移植嚴格地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僅能說是"個案"。但這已激發 Torvalds 的 興趣。真正撼動 Linux 核心的移植是對 Alpha 處理器。

Linux雲端計算學習教程,一個全新的世界—Linux

1994 年 5 月,在 DEC 使用者協會上,Digital 的工程師 John Hall(外號 Maddog)碰上了 Torvalds,雙方一見如故。Maddog 力勸 Torvalds 將 Linux 移植到 Alpha 晶片上,並主動提供了一臺 Alpha 計算機供 Torvalds 研 究使用。當年可說是全世界最快的 64-bits Alpha 晶片是 DEC 引以為豪的一項 成就,其架構與功能均優越過同一時期的 Intel 32-bits 處理器。這種技術性的 挑戰吸引了 Torvalds 的投入。這項移植,但這對原先以 x86 微處理器為寫作基 礎的 Linux 核心程式而言,實在不是一件小工程。在 Torvalds 與 DEC 相關人 員的將近一年奮戰後,Linux 核心程式脫胎換骨,成功地移植到 Alpha 處理器上 (與 x86 處理器使用同一套程式程式碼)。1995 年 3 月,被戲謔是 Linux'95 的 1.2 版核心程式正式發表,支援 Intel x86、DEC Alpha、SUN SPARC、MIPS 等處理器。

1996 年 6 月,核心程式版本由 1.3 直接躍升為 2.0 版。Torvalds 本人正式欽 定了一隻"企鵝"作為 Linux 的標誌。同時也開始支援對稱式多重處理器 (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簡稱 SMP)架構的計算機;而支援的處理器則 又多了 Motorola 68k 和 PowerPc。在自由軟體團體們的努力與計算機產業業 界的支援投入之下,Linux 具備的功能逼近商業版 UNIX OS。當然,Linux 要達 到"成熟"與"穩定",實際上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

時至今日,散播在全球各地的 Linux 虛擬發展團體,仍舊持續地發展中。能維持 到什麼時候?這在將來的歷史自有答案。但至少在現今,一個 RMS 奮鬥的目標 -- 可自由分享程式程式碼的作業系統,已可貴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備註: *5 Minix 是 Andrew Tanenbaum 教授為教學目的而撰寫的作業系統。在教 育界可算是一套學習 UNIX 基礎的好範本。

Linux雲端計算學習教程,一個全新的世界—Linux

Linux 自由共享

到此,這一段關於 UNIX 發展的文字,已從過去的歷史當中走回到了今日 ... 21 世紀的今日。本文也接近尾聲了。請諸位原諒農夫將以極為自身的歷史感受,來 作為本文的結語。

閱讀與探究歷史,是農夫個人在年輕時即有的一點小癖好。通常我無法忍受對自 己喜好事物的緣由一無所知。所以我會想辦法去探究她由誰所創、因何而生與發 展的沿革。也正因為如此,我才會為 UNIX 這個當初我沒能在英文字典上找的怪 字,寫了這麼一篇文字。

然而在 UNIX 的發展過程當中,我驚訝地發現了一項有別於我探索 20 世紀曆史 的東西。我相信諸君應該清楚,20 世紀是人類文明史上最為血腥殘暴的一段歲 月。在其間,多數民族的上個世代所遭逢的苦難,都是空前的。哲學家柏林 (Isaiah Berlin)回顧 20 世紀的感受,說了以下這樣的一段話。

「我的一生--我一定得這麼說一句--經歷了二十世紀,卻不曾遭逢個人苦難。 然而在我的記憶之中,它卻是西方史上最可怕的一個世紀。」

的確,每當我閱讀 20 世紀的相關史料,我就更能加倍地感受到這份莫名的幸 運。我生長在臺灣,這塊回顧其歷史僅能以"悲土"稱之的島上,她的苦難直至今 日亦尚未完全結束。儘管多數年輕的一代已然淡忘,來自何方,歸往何處。身為 一箇中國人,站立在這塊似乎仍將被同胞武力相向的孤島上....我已不清楚歷史傷 口會因得到同胞的愛而痊癒,還是再次因人類殘暴掠奪的天性而迸裂.........抱 歉,離題了.

我想說的是,在 20 世紀未的因特網時代中,我感受到了令人喜悅地,根源於 心、跨越既有疆界藩籬的自由共享文明。這相較於 20 世紀初將"戰爭"視作為文 明象徵的人類而言,實屬無價可貴的進展。即使這文明仍僅是剛播下的種子。但 我相信,她將如貝聿銘所言:

「你永無法明確知道你已播種的東西何時可以收割;或許只有一次收成,或許 可重複收成。你也許遺忘曾播種了些什麼,一種經驗,一種感受,與某人的關 系,抑或一種哲學及一項傳統。然後,忽然間就開花了,被全然不同的環境所喚 醒。這種盛開可以衝破藩籬及整個時代。」

Linux雲端計算學習教程,一個全新的世界—Linux

多希望親眼看到,幾個世代後的某日,人類彼此掠奪的行為如天花一般地在人類 社會中絕跡;而,共享已成為人類整體奉行的道德公理。如果這樣的一個社會是 我們今日所企求的;那麼,這個方向與希望,就值得你我花一生的精力去努力。 當然,這僅只是一個個人的希望,我也清楚這世間並非如此美好。但,如果因假 設一件事物不可能做到,而決定不去做;那是假設得到勝利,而非真實的事實。 或許過去的歷史,曾經證實正義、公理、平等與理想的勝利,不過是短暫的曇花 一現;那又如何。只要我們不放棄希望,希望就有機會成為真實。今日,所有的 美好均因此得來,明日也是。

這幾年來,我已看到不少因特網上諸君們的努力。我也相信這嶄新文明的種子, 有朝一日將展現出令人讚歎、愉悅的美景。未來存在我們尚未發現的國度。我相 信,我們能發現未曾走過的通道,開啟不曾開啟的門,進入玫瑰園中.....那會是一 個嶄新的文明。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16964/viewspace-264927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