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功能足夠強大的時候,它就可以成為了一個應用,當它再強大一點的時候,它就可以作為一個系統了。
前些日子在每日一問看到這個問題:如果有一款pc瀏覽器能超越chrome,那你覺得這是一款怎樣的產品;這個題目如果改為未來的瀏覽器會怎麼發展更有意思一點,因為chrome也可以隨著發展更新。
首先想到的便是小程式瀏覽器或者說是應用瀏覽器,整合了眾多功能或者說是應用的瀏覽器,可以滿足使用者的大部分需求,就像chrome的眾多外掛一樣。
一、瀏覽器的發展歷史
1. 創造
瀏覽器之父蒂姆·博納斯·李是第一個使用超文字來分享資訊的人,而首個網頁瀏覽器WorldWideWeb(簡稱為3W)也是他在1990年創造的,值得一提的是他在94年的時候他創辦了非盈利性組織全球資訊網聯盟(W3C),在那個時候,CERN(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人用網頁瀏覽器處理龐大電話本;這個時候瀏覽器只是個功能。
隨後瀏覽器加入了跟使用者互動,允許使用者瀏覽別人寫的網站以及影象功能,這個時候的瀏覽器已經有應用的影子了;NCSA(國家超級電腦應用中心)的Mosaic瀏覽器(已停止開發)更是使網際網路和瀏覽器得到了迅速發展,並且可以在MAC和Windows下執行。
2. 微軟和網景的戰爭(第一次瀏覽器大戰)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1994年,Mosaic的負責人馬克·安德森從NCSA離職和克拉克一起創立了網景通訊公司,讀過吳軍老師的《浪潮之巔》的人應該都聽過這個公司,而在書中吳軍老師也詳細講了這場的戰爭的始末。
在同年10月,網景釋出了網景導航者Netscpe,也就是“網景瀏覽器”,現在的許多專業名詞和功能都源自與它--cookie、網頁框架和JS等都是在這款瀏覽器中被定義的。
網景瀏覽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賣出了幾百萬份,以至於僅成立一年的網景在1995年就上市了;同時比爾·蓋茨也在同事演示網景瀏覽器之後意識後瀏覽器的重要性。
匆忙購入了Spyglass公司的技術,改成Internet Explorer;並且和windows捆綁免費提供給使用者,與最開始的IE相比,網景瀏覽器功能上還有所優勢,但是到了IE4.0的時候,網景便毫無優勢可言,所以網景的失敗是必然的。
但是這也就為微軟反壟斷官司埋下了伏筆,在法庭上,蓋茨狡辯說了句:“ IE 不是一個單獨的軟體,而是 Windows 的一個功能。”
但這個時候的瀏覽器已經是一個應用了,一個用於連通使用者和網際網路的應用了,不再是一個用於處理電話本的功能了。
微軟之所以得以控制整個微機行業,在於它控制了人們使用計算機時無法繞過的介面-作業系統。現在,網景控制了人們通向網際網路的介面,這意味著如果微軟不能將它奪回來,將來在網際網路上就會受制於人。
——《浪潮之巔》
3. 百花齊放(第二次瀏覽器大戰)
雖然在反壟斷官司中微軟最終敗訴,但是網景沒有等到裁決結果就支撐不住了。但是這件事為後來者提供瞭如何擊敗微軟或者如何避免這種流氓競爭的思路。
在被收購的前幾個月,網景公佈了原始碼,成立了Mozilla(自由軟體社群),來試圖挽回Netscape的市場佔有率,但是並沒有成功,98年末網景被美國線上收購。
但是Mozilla的這群人開發出更穩定、更多功能的新一代網際網路應用包,在02年時上線,我們可以看作是Mozilla1.0,這是在瀏覽器歷史上是里程碑的存在,Mozilla後來改名為Firebird,最後在04年的時候改名為Firefox,也就是我們都很熟悉的火狐瀏覽器。
而火狐瀏覽器的出現也正式拉開了第二次瀏覽器大戰的序幕了,這次戰爭真要算的話我覺得是在12年chrome成為全球老大結束的,這一次的參戰方較多:IE、Firefox、Safari、Chrome。
(1)IE
在03年的時候,微軟因為大勢已定的原因宣佈不再出新的IE,但是在05年初的時候就改變了計劃推出了IE7,至於現在的IE我只能用被拋棄來形容,微軟扶持的是edge,但形式也不容樂觀;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也是微軟自大,在大勢已定的情況下不思進取,並且不去及時處理和網景瀏覽器戰爭留下的問題。
(2)Firefox
可以說火狐是讓微軟改變計劃的重要因素,在04年火狐瀏覽器登臺之後,由於優越的效能和優良的頁面程式設計工具吸引了大批開發這,隨後通過開發者普及自來水給普通使用者;雖然現在火狐瀏覽器不及Chrome,但是由於有著大量好用的外掛,依舊佔據一定份額。
(3)Safari
03年6月的時候蘋果推出了safari的測試版,使用了自己的瀏覽器引擎webkit,chrome也是使用的這個瀏覽器引擎,整體而言,Safari並沒有掀起多少水花,但是蘋果在自己手機和電腦中都自帶了safari瀏覽器,所以也佔據了一定的市場。
(4)Chrome
可以說是後起之秀了,在08年的時候google釋出了chrome瀏覽器,並且google在自己首頁上也推薦使用者下載chrome瀏覽器;Google是一家創新性很足的公司,並且取長補短,擁抱變化。
單從效能上,chrome遠超其他幾位,而在外掛上,也不輸火狐;並且整個頁面簡潔,對開發者也相當友好,開源chromium專案也給chrome帶來了生命力,也加速了瀏覽器的發展程式,所以chrome成為了龍頭老大也是必然的。
當然除去這些瀏覽器還有些其他的,比如Opera,是一個特別靈巧的瀏覽器,在96年就釋出了,但是市場佔有率並不高。
第二次瀏覽器大戰中,單純靠吸引使用者已經行不通了,而是需要靠整個瀏覽器的生態軟體或者外掛,已經在慢慢向著系統靠近了。
4.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在整個瀏覽器的發展歷史中,最有優勢的本應該是網景瀏覽器和IE,但是網景卻在與微軟的戰爭中迷失了自己,或者說沒有找到一種合理應對的方法,在與微軟的鬥爭中,網景一味的增加新的功能,並且支援JAVA這種新的技術,擁抱變化是一種好事,但是這些過程當中卻導致了整個瀏覽器的效能下降。
除此之外,網景本可以發展成一個入口網站,成為像雅虎或者google這樣偉大的公司,但是最後卻被美國線上收購。
隨後的IE則可以說是完全浪費取得的勝利,沒有跟隨時代的發展,也沒有去改進整個IE的體驗。
最後的贏家Chrome就是一直在擁抱變化並且保證自身的效能,最好的例子就是chromium專案,一個開源實驗場,會嘗試許多新鮮的東西,然後等這些新的技術穩定後再加入到chrome當中,所以我並不認為將來有什麼瀏覽器可以取代chrome,而是chrome會引導一個新的潮流。
從功能相對而言,瀏覽器是從單一功能發展到應用的,以及接下來提及的Chrome OS系統。
5. Chrome OS系統
這個專案是Google在09年提出來的,在11年正式上線,如下圖所示,實際上整個Chrome OS系統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個chrome瀏覽器,Google也提出了一個“網上即平臺”的觀點,讓使用者可以使用網際網路使用瀏覽器解決大部分的需求。
而Google所推出的上網本Chromebook搭載這個系統的效能只能算是一般,可以支援看視訊等基本功能,大部分效能都是由伺服器來決定的,也就是說使用者在“雲端”工作。
但是這款上網本銷量並不好,有著“一流理念、二流配置、三流價格”的稱號,因為一旦無法聯網基本就跟破銅爛鐵一般了,桌上型電腦遊戲本靠著效能還能打打單機遊戲,也能辦公寫文件。
無疑Chromebook是失敗的,那個時候PC時代的帷幕已經在慢慢落下,而Chromebook效能無法與筆記本相提並論,在便攜性上也不如ipad,在移動端也並不佔優勢。
但是並不意味這Chrome OS是失敗的, 就像我之前提到過的小程式瀏覽器或者應用瀏覽器一樣,這會是每個瀏覽器都想做的事情。
這個時候的瀏覽器已經可以當作一個系統了。
二、什麼是應用瀏覽器
1. 當年有一個的問題:你的手機如果只留下三個軟體,你會選哪幾個
QQ、瀏覽器、支付寶
當時是14-15年期間,移動支付並不算流行,我也還沒從QQ轉到微信,那段時間是移動市場高速發展的時期;這是對於我的整個大背景,QQ或者微信對於每個人都是必備的,這個不提。
其實第三個我當時覺得哪個都行,因為我用移動支付那段時候不多,但是支付寶在我們學校給了諸多優惠,買東西可以剩許多錢,並且在慢慢使用網購,所以第三個使用了支付寶。
但是瀏覽器和QQ一樣是我必備的,如果瀏覽器可以使用QQ的話,我可能就不會選擇QQ而是用另一個來代替了。
因為有了瀏覽器就可以完成諸多app可以完成的工作,淘寶也好、部落格也好、微博也好,都可以在瀏覽器上完成操作。只是在體驗方面需要優化,並且還要使用者自己搜會比較麻煩。
2. 小程式瀏覽器
移動端瀏覽器方面,我現在用的是夸克瀏覽器,除去簡潔好用外,還有許多“外掛”也就是H5頁面供我選擇。
當然因為移動市場足夠發達,點選這些H5都會跳向下載頁面或者APP,但是可以選擇不跳的情況下也可以將就著使用,唯一差的地方在於體驗。
這個時候,微信提出了“應用號”,最開始的是百度也嘗試做過,失敗了,但是微信卻做了出來,也就是現在的小程式。
我們可以這樣看:假設把小程式單獨拿出來做一個App,再加一個搜尋功能,是不是可以意味這是一個小程式瀏覽器呢,基於微信系統下的小程式瀏覽器,而所有的小程式則是在小程式系統下遵循著規則。
3. UZER.ME
PC端的瀏覽器也未嘗不可以套用這種想法,現今為止,我看過了許多網頁可以直接操作ps和word等辦公設計軟體,拿UZER.ME這個網站來舉例,可以在Chrome上使用火狐瀏覽器,也可以使用PS和AI等adobe軟體,只是速度方面暫時無法與軟體相比,但是技術都是在進步,“雲端計算”也發展的越來越好,以後我們的工作多是在雲上進行也不是不可能。
而遊戲方面也曾經有過閃客帝國這種優秀網頁遊戲,以及4399這個許多人都聽過的網頁小遊戲。(想了解這兩家恩怨的可以去搜下)
剛提到微信系統,國外對於微信有過一個評價是Super-App,這是還沒有小程式之前就有的評價,的確,如果不是因為公司之間的競爭問題,一個微信已經可以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了,何況現在有了小程式呢,看視訊看直播等都可以在微信上做到了。這麼說來微信已經可以看作一個系統了吧~
所以我認為未來瀏覽器會忘應用瀏覽器這個方向發展,我這樣想的原因之一是Chrome OS在我看來依舊是超級棒的理念,如果不是碰上10年iphone4這種劃時代的產品,Chrome OS的出鏡或許不會那麼尷尬。
另外就是許多人微信支付寶臃腫,我並不同意這種看法,微信也好,支付寶也好,正在做小程式的各大廠商也好,只要保證App的主要支線功能,其餘的功能可以便利大部分使用者便是可以加的,微信支付和微信九宮格便是這個道理。
而支付寶的功能更多,許多人可能都沒接觸過,但是不意味著以後不會接觸,得分階段,學生期間充電費話費使用支付寶買東西,工作期間用的地方則會大得多。
說到底,還是效能問題,開啟App變慢了,功能自己還用不上;但是這些都是會發展和變化,人工智慧在快速發展,雲端計算也在快速發展,摩爾定律也終結了。未來的App整合在一個App裡,效能也提升上去,而你也用的上,微信的小程式好像就可以這樣算吧。
最後還是前面提到的話,即使有第三次瀏覽器戰爭,嚮應用瀏覽器轉變的戰爭,只要Google依舊保持這種創新性,保持這種擁抱變化的態度,chrome依舊會是勝者。